03.03 南明的第一任皇帝朱由崧,为何被称为“蛤蟆皇帝”?

用户65268749


崇祯皇帝殉国后,本来应该由他的太子继位,可三位皇子都被李自成给抓住了,而且最后不知所踪。按照宗法制度,离崇祯皇帝血缘最近的应该就是这期的主人公朱由崧了。


朱由崧就是当年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万历皇帝的孙子,是崇祯皇帝的堂弟,当年由于跑得快没有被农民军抓住,侥幸逃到了南京,崇祯皇帝死后,被马士英和阮大铖拥立为帝,年号弘光,成为了南明的第一任皇帝。

可这位皇帝却有个奇葩的外号——“蛤蟆皇帝”,难道这位皇帝喜欢蛤蟆?当然不是,这还与朱由崧的好色有关。


朱由崧登基后,并没有励精图治恢复大明江山,而是躲在后宫寻欢作乐。他得到了一个偏方,说是用蛤蟆可以作为一种炼丹的原料,吃了之后能极大的增强性能力,有一夜御数女的功效。于是这位皇帝就命人四处抓蛤蟆,以满足自己的淫欲。

可惜这位皇帝并不是生在和平年代,在明末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不进则退,外有强敌,内有党争,只会寻欢作乐的朱由崧自然守不住江南的半壁江山,后来被清军活捉,被折磨死在了北京。


如果朱由崧有一点点上进心,效法南宋抵抗清军,待天下有变,率军北伐,恢复大明江山也并非一句空话了。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朱由崧一共才当了8个月皇帝,还被人黑这么惨,也真是个大悲剧。

“蛤蟆皇帝”这个称呼,来自野史传说。据说朱由崧当了南明第一位皇帝之后,就开始扩建宫苑,四处选妃,沉迷酒色。

为了让自己能“日御数女”,在床上大显神威,就必须吃丹药。按照传说,朱由崧得到一个秘方,用蛤蟆炼药,可以得到效果很好的丹药。于是,他就开始让人大肆捕捉蛤蟆,送进宫中。

于是,民间有了“蛤蟆皇帝”的传说。


但是,这个明显是在黑朱由崧。

在南明朝中任职的李清,就在自己编撰的《三垣笔记》、《南渡录》以及《甲申日记》中,驳斥了这些传言。

其实咱们动脑子想一想,也知道这事儿是瞎说的。

首先,朱由崧一共就当了8个月南明皇帝,当时的形势岌岌可危,哪有闲工夫沉迷酒色?咱们看看他继位之前的情况,那叫一个惨啊!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朱由崧仓皇逃跑,他爹被弄死了。

顺治元年正月,有农民军打到了朱由崧所在的怀庆,大过年的,朱由崧又慌忙逃跑,来到了卫辉,投奔潞王朱常淓。

刚过俩月,卫辉也不安全了,接着跑,跑到了淮安。

这时候,南明为了拥立谁当皇帝吵闹不休,东林党人极力反对朱由崧继位,要不是心怀鬼胎的流窜军阀们拥立,钱谦益、史可法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就这么一个情况下,朱由崧还有心思沉迷酒色?惶惶不可终日才对吧。


再说了,在这之前,朱由崧一直都是福王世子,崇祯十六年袭福王爵位,身边不缺美女,要沉迷酒色早就开始了,没必要当了皇帝才这么干。

而最重要的是,抓蛤蟆是明朝皇室的一种惯例,太医院做药用的。蛤蟆入药可以解毒,治疗恶疮水肿之类的,是常备的一种药物,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明朝皇室热衷于丹药,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了,各种功能的药丸一堆一堆的。朱由崧真要是需要,根本没必要大张旗鼓的抓蛤蟆。

南明就是各种乱,8个月时间,屁股还没坐热呢,脑袋就搬家了,朱由崧也是够惨的。


七追风


我来回答。

明朝有绰号的皇帝不少,如明太祖朱元璋放牛娃、当过和尚的布衣皇帝;如蟋蟀天子朱瞻基;如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等。

为什么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被称为“蛤蟆皇帝”?



朱由崧在历史上称为“弘光帝”,但在民间还有另一个称号“蛤蟆皇帝”。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之子,和父亲一样沉迷酒色,继位以后,广修宫殿,大肆选美女,大量抓捕蛤蟆,因为蛤蟆是一种炼丹药药材。



其实,这个丹药是朱由崧酒色助兴之物,据炼丹道士说吃了这个丹药,一晚上能御数女。所以,好色的朱由崧得了一个“蛤蟆皇帝”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