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在还有人用借贷宝吗?

忆去1


借贷宝为什么下架“刑事报案”功能

据有心用户反馈借贷宝于2018年3月末悄无声息将“刑事报案”功能下架,其实对于借贷宝这样的做派早有耳闻,不过这一次这样的行为里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下面我们来扒一扒。

2015年8月借贷宝上线推广声势浩大,笔者相信是下了血本,但好日子掐指算算不足10月。据内部流出的消息称截至2017年8月份有300万笔左右借款逾期,逾期本金百亿左右,逾期的借款人30万人左右。用户群鱼龙混杂,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的数据显示有超百起与借贷宝关联的刑事案件,笔者相信接下来的日子数据会持续增加。

不难发现自2017年初借贷宝已经告别往日的高调,采用“鸵鸟”策略来回避自己的风险。能不公布的一定不公布,能回避的一定回避,强制要求公布、面对的也是一拖再拖。可见借贷宝是一家嗅觉非常灵敏的公司,意识到牵连刑事案件若是持续增加,难免会殃及自身,索性下架“刑事报案”功能。

下面奉送借贷宝受害用户两个维权要点:

一、依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向平台提出民事赔偿请求;

二、部分刑案被告账面显示借入额度与实际所得相差甚大,差额部分的资金去了哪里?借贷宝心知肚明,被告涉案违法所得在刑案处理中是必须要做退赃处理的。笔者目前追踪了解到的几起正在侦办的刑事案件中,其中某嫌疑人账面显示非法所得270万元人民币,实际净得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差额120万元人民币去了哪里?涉刑案的借款人可以委托律师围绕此项举证,进行积极退赃,争取宽大处理。

基于以上两点,平台下架“刑事报案”功能的意图非常明确,引导用户走民事诉讼途径,淡化自身可能涉嫌的违法违规行为。

送宝哥一段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现问题宜疏不宜堵。

送用户一段话:拿起法律武器,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送迷途“借款人”一段话:自首是唯一出路,不仅解脱自己,更是给出借人一个相对完美的交代。


王成勇


人人都来办金融:借贷宝零成本,借钱放贷赚利差行为被认定无效。



在商业利益面前,道德几乎弱不禁风。借贷宝独创熟人间单向匿名模式,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即使你赚到了好友的利差,见面也不用不好意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是谁借给他的!零成本投入,简单易操作,回报无上限。就这样周而复始,跟滚雪球一样,杠杆比例越来越高,1000万都可以玩转到1000亿元,从中牟取利差,并未取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其行为实质为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金融机构或者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故涉案借款合同应无效。因借款合同无效,故借贷宝应当将借款返还给出借人,并赔偿出借人按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的利息损失。



争议漩涡中的九鼎V观


前几年注册了,领了二十块返现,发现上面放贷的大多是线下高利贷公司,而借钱的都是低收入者或者急需资金周转的做生意的人,一般个人很难对这些陌生人作出风险判断,更无力承担违约的后果,自从换了手机号之后就几乎没登录过那个软件了


江瀚产业智库


借贷宝相当于民间的高利贷,利滚利,一旦借了就是进去了高额的窟窿里,一旦还不上,你在自己的圈子就是臭名昭著身败名裂,跳楼等各种自杀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尽管借贷宝已经很少人用了,但建议永远不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