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琅琊榜》中皇长子被杀,宸妃自尽,赤焰军被灭,林燮夫妻皆亡时,皇后为何不杀静妃?

吾心吾思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点错误的,赤焰一案,最后定案的是梁帝,决定生死的人也是梁帝,皇后在这件事情上根本做不了主。

梁帝不杀静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根本没有必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静妃出身低微又无恩宠,根本翻不起什么风浪。

静妃的出身只是个医女,与师父流落江湖时被林燮所救,林家与她有恩。宸妃入宫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林家把静妃送入宫中只是为了照顾宸妃,身份上只是宸妃的侍女。

静妃心中已有所爱,根本无意于侍奉梁帝,一心只想着过多几年年岁渐长,可以让宸妃求个恩典放出宫去。没想到梁帝一次醉酒把静妃当做宸妃临幸了,后来就有了身孕生下皇子景琰,从此被折断翅膀困在了皇宫这咫尺天地之间。

人都说母凭子贵,可是静娘仅是医女,长相又不是十分出众。虽然产下皇子,但那也是梁帝酒后无德所致,梁帝并未看重,还是宸妃求情才晋了位份为静嫔。

静妃从不争风吃醋,存在感极低,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人。

静妃为人低调,从来也不会刻意在梁帝面前表现,也不会向其他深宫妇人一样为了恩宠不择手段。她只是静静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以至于梁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想不起还有静妃这么个人,即使有了皇子,她也是古井无波。

这样的一个人,又没有梁帝恩宠,不仅是梁帝,就是后宫其他嫔妃也没有一个人把静妃当做对手。

没有人会在意这样一个毫无威胁的人,也没有人会浪费力气对付这样一个人,所以静妃虽然与林家颇有牵连,却能在纷繁乱世之中生存下来。

梁帝也以为这是静妃生性淡泊,心胸宽广,不似其他妇人只知道争宠,所以后来对她十分宠爱,他在见多了后宫争斗之后,反倒能在静妃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

不仅梁帝就是皇后在知道梁帝宠爱静妃之后也没放在心上,反倒觉得有静妃能分去梁帝对越贵妃的宠爱是件幸事,以至于到了最后才发现在后宫里静妃才是最大的赢家,不争才是制胜的最好法宝。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会想到,静妃只所以不争,只是缘于不爱,她心中所爱早已死去,这世间还有什么是她值得去争取的。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好儿子萧景琰,这就是她此生最大的安慰了吧。


疯小鸟


当年的静妃的地位虽然低微,但怎么说也是皇上的嫔妃,且育有皇子成年,皇后是没有权利说杀就杀的,能决定静妃生气大权的只有梁帝。


萧景琰曾经对梅长苏说过这么一句话:先生放心,在这后宫之中最静的下来的人应该就是我母妃了。

的确,人如其名。若说梁帝的后宫之中,最能静下心来的人当静妃莫属。

当年赤焰军被灭,祁王萧景禹被赐下毒酒,宸妃自尽,出身林家的人也就只剩静妃了。按照梁帝多疑的性格,斩草除根方为最正确的选择,可是他为何偏偏就放过了静妃呢?

一、身份低微,威胁性小

梁帝为什么要灭掉赤焰军呢?无非就是因为林家的势力开始慢慢做大,已经不受朝廷掌控,同时又恰好有谢玉和夏江挑拨离间,导致他出于忌惮的心理下达了剿灭赤焰军的命令。

当时的情况对梁帝来说确实可以理解,就算林燮是忠君之臣,可赤焰军的将士们忠于的却是林王而不是梁王。那个时候林燮又与祁王走的近,满朝的文武百官都以祁王马首是瞻,说梁帝被架空了丝毫不为过,所以祁王和林燮必须死。



但是静妃不一样,她只是林府出身的一个侍女,为照顾宸妃而一同进入后宫。林燮一死,谁还会记得起这个并不引人注目的静嫔呢。也可能是梁帝忘了,也可能是她根本就不值得梁帝忌惮,所以才能安然活到如今。


二、低调聪慧,不涉党争,不乱言语

当年静妃的身份虽然低微,但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出身比较敏感,不宜在梁帝面前过多表现,更不适合替已经死去的林燮大哥喊冤。自己一人倒也罢了,就算梁帝一气之下处死她,她也没什么好牵挂的,正好能追随心爱之人一同前去。

可是她还有儿子景琰,萧景琰的脾性众人都知道,说好听点是宁折不弯,说难听点就是莽撞。所以静妃还要活下来安抚萧景琰的情绪,避免他太过强硬而落得和祁王一样的下场。



更重要的是,宸妃是因为兄长和儿子都已经死了,这个世上已经没有让她可以牵挂的人了,所以才自尽。可对静妃来说,她还想看着自己的儿子能安然的活下去,这也许就是一个母亲最“渺小”的心愿了吧。


三、维护皇族名誉

赤焰一案发生后,与林家交好的势力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打压,有些甚至被扣上逆犯同党的罪名被逐出京城,或被判处死刑。仅有的两个不受牵连的势力就是靖王和云南穆府了。

因为当时梅岭一案发生时,霓凰郡主没有参与其中,而靖王也不在京城,可以说与赤焰军“谋反”之事毫不知情。那场战争牵扯进来的人太多了,如果梁帝还能狠心问罪靖王和霓凰,那他在天下人眼里岂不是一个无仁无德的暴君了吗!



而静妃更是深处后宫,要这样都能牵连到她,恐怕这个最注重面子和声誉的梁帝,在百姓和官员眼中就再也没有了光环。

对此,你认为呢?


闻香识电影


《琅琊榜》中,赤焰军在梅岭几乎全军覆灭,主帅林夑惨死,其夫人晋阳公主自尽。随后,皇长子祁王在狱中含冤自尽,其母宸妃也自裁而亡了。但是,林府安排进宫的医女,也就是后来的静妃却一直活到了最后,言皇后并没有杀她。究其原因,不过如下:首先,处置赤焰之案的是皇上,杀不杀静妃不是皇后说了算的;其次,那时候的静妃还不是妃位,地位不高,言后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再次,宸妃虽然自尽,但皇上当年是真的喜欢她,静妃与宸妃情同姐妹,静妃没有牵扯赤焰之案,皇上留下静妃,其实也是留下念想。



处置赤焰之案的是皇上,皇后无权处置静妃

当时的赤焰之案,不是普通的案子,是谋逆大案。此案不仅牵涉七万赤焰军,还牵涉皇子嫔妃。这不是单纯的后宫之事,这件案子是朝堂局势之争,皇后就算贵为后宫之主,也无权处置此案,处置静妃。

皇后执掌后宫,一般的后宫之事,她是有权自行处置的。但是,这件事不是后宫之事,是朝堂之事,暗地里牵扯的是权利之争,储位之争。自古后宫不得干政,这样的朝堂大事,言皇后根本无权插手。更何况,赤焰之案时,言家也处在风口浪尖上,皇后的哥哥言阙,也是九死一生才活下来的。如此生性多疑的皇上,绝不可能让言皇后参与此事。



以静妃的地位,皇后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赤焰之案发生时,静妃还不是妃位,只是一个小小的静嫔。以她当时低微的地位,出身高贵的言皇后压根就没把她当做对手,没把她放在眼里。

静妃未进宫前,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女,因落难时被赤焰军主帅林夑所救,才与林家扯上了关系。随后,林夑的妹妹林乐瑶进宫,被封为宸妃,林家为了宸妃,才将静妃以医女的身份送入宫中。所以,初入宫的静妃,身份低微,就算生了皇子萧景琰,也只是一个小小的静嫔,身后也没有任何后盾。心高气傲的言皇后压根就没把静嫔母子放在眼里,也不屑于去对付她。



皇上留下静妃,其实留下的是念想

当年的赤焰之案,皇上处置得十分狠绝,牵连之人甚广,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好几个府邸的人都被杀完了。但是,却独独留下了静妃,这样的处置,和已故宸妃自然脱不了干系。

众所周知,宸妃林乐瑶是赤焰军主帅林夑的亲妹妹,当初,皇上是从言阙手里把她抢过来的。言阙是什么人,是言皇后的亲哥哥,当朝国舅爷,也是辅佐皇上登基的功臣兼好友。皇上从功臣手里,从自己好友手里抢来宸妃,手段虽然卑劣,但却是真心喜爱宸妃。

而且,赤焰之案发生后,宸妃是自尽的,并不是皇上赐死的。无论她的儿子祁王做了什么,皇上终究是爱她的。况且,静妃同宸妃又亲如姐妹,静妃自身没有做错什么,先不说别的,就算顾念宸妃林乐瑶,皇上也不会处置静妃。宸妃已经离世,留下静妃,好歹也是一个念想。这就是为什么,宸妃离世十多年后,皇上还让静妃为她私设牌位的原因。赤焰之案后,皇上都不会同任何人提起宸妃,但他会和静妃提,会让她为宸妃设立牌位,时时祭拜。

由此可见,赤焰之案时,皇后不杀静妃,一方面是因为她无权处置静妃,另一方面是她压根不把静妃放在眼里。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皇上无意处置静妃,皇后就算真想处置,也无可奈何。



娱记小蛇


其实题主想问的是一场后宫的争斗,那时候宸妃最受皇上宠爱,又生下了皇长子,皇后必定是恨死了宸妃,所以在宸妃一败涂地后,为什么不杀了静妃。

理由一:编剧不让。要不然就没有萧景琰的事了。

然后正经一点分析。

理由一:这不是后宫斗争

皇长子被杀,赤焰军被灭,林燮夫妻皆亡,宸妃自尽,这不是皇上要的结果。之所以灭赤焰军,是怀疑他们谋反,当然这个皇帝实在疑心太重,一封信都让他下了命令灭赤焰军。皇长子被杀,也是因为他怀疑要夺取他的权位,怀疑他谋逆。所以怎么看,这都是一场政治斗争。至于林燮的妻子,那是皇上的亲妹妹,皇上本意是不让她死的,具体可以参考莅阳长公主和谢玉那一集。有人可能会说他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杀,何况亲妹妹,但是问题就在于亲儿子可能谋逆,亲妹妹是谋逆犯么?再说宸妃自尽,宸妃是林燮的妹妹,当时事情发生后,性子刚烈如他,直接自尽,就是告诉皇上,我们林家不可能谋逆,非要说我们谋逆,只好以死明志。但是皇上并没有要他死。所以,这从头到尾就是政治斗争,杀人的事轮不到皇后来下手。

理由二:皇后是个聪明人

赶尽杀绝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在没有自己直接干预下,皇长子赐死,争宠的对手自尽,她已经是个最大赢家了,何苦非要跑到皇上面前请几宗罪,定静妃的罪过,给他来一个赐死。况且这时候静妃看起来并不是争宠的人,位分也低,没有什么威胁。况且生有皇嗣,突然出手被越贵妃将一军,说他谋害皇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十多年后,皇上仍旧不愿意提起赤焰军的旧事,说明这就是他心中的结,如果皇后要杀了静妃,不小心触及到皇上的逆鳞,皇后也没什么好果子吃。总结起来就是,杀了她,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风险,结局我是赢家。不杀她,我依旧是赢家。

理由三:静妃比皇后皇上都聪明

她之所以有了封号是因为她在伺候宸妃的时候,被皇上宠幸了。但是她不喜欢皇上,从不去迎合争宠,一直以来都是嫔位。避宠不争,是他的第一聪明之处。

在赤焰军大案中,她心中笃定了他们没有谋逆,但是也深知皇帝多疑的性格,知道宫中对宸妃,皇长子的恶意,所以当问罪的时候,她必定知道如何自保,也深知能屈能伸的道理。当然这一点没有遗传给萧景琰。

她软硬都不吃,具体参考皇后对他的评价:像一团棉花一样打不动,扯不烂,这一点皇后已经败给她了。她能察觉到危险,具体参考求救莅阳长公主的那段。她心细如尘,就连梅长苏的伪装也躲不过他的眼睛。她懂得算计,三两下就让誉王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现行。

王者就是王者,皇后在他面前也就是个黄金,这样一个人,隐藏自己让你觉得不用杀,想杀的时候也杀不了,皇后实在没这个本事啊。


6


青芒说影视


这个问题,是不是该这样问比较合适:静妃为何没有死?静妃在当年的事情中,能全身而出,我们得从几个人来分析:


首先自然是言皇后,言皇后作为皇后,有管理后宫之责,可没有赐死后宫嫔妃的权利,还记得静妃私祭宸妃,皇后要严惩静妃,却只能请求梁帝的明旨吗?这一点就足以说明皇后可以惩戒后宫所有人,包括妃子,但不能杀,她没有对妃子的生杀大权。 再说了,她是嫡妻,地位不容威胁,可问题是,静妃背后无家人,无族人,更不是出身什么名门望族,她的儿子,也不是多守宠爱的皇子,对言皇后的地位是构不成威胁的。


且不说言皇后身后有着言氏这个大家族的支撑,单从誉王而言,那么疼爱誉王,甚至特地把誉王交给皇后抚养的梁帝,为了保住誉王的身份地位,他也不会容许有人威胁到皇后的地位的。因而,不是皇后不杀静妃,是没有必要杀静妃。


其次,宸妃自杀,言皇后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梁帝对宸妃的所有亲人毫不留情,她的儿子,儿媳,哥哥,嫂嫂,侄儿,赤焰军……许许多多无辜的人,因为她的丈夫,就这么死了。她也不知道作为妻子,以后的几十年,要怎么面对一个杀人狂魔般的丈夫,梁帝不杀她,她却宁愿到九泉之下为梁帝赎罪,这才应该是宸妃自杀的真正原因。


而言皇后,大概就是加快了宸妃的死亡罢了, 就算不从后宫手段去折腾宸妃,言皇后从言语上,也会对宸妃毫不留情的打击和打压,她是将门之后,自有自己铿锵的个性,对于这些事的各种言语攻击,只怕是非常敏感的,既然她的家人全都死绝了,留她一个人苟活于世也是无趣。


而静妃呢?她没有这样的原因。

她原本是江湖上的医者,机缘巧合下被林燮所救,爱上林燮,却又为了林燮,为了宸妃进宫,她身后没有被灭的家族亲人,也不存在面对梁帝的事情,她从来就是心如止水的个性,除了林燮,唯一最在乎的人,大概就是她的儿子,靖王萧景琰了。就算是为了靖王,静妃也会好好活着。


言皇后的言语攻击对静妃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记得誉王说过,静妃的性子就像棉花,压下去了还会弹回来,软硬不吃那种,她自己也是非常坚强隐忍的个性,什么苦她都能吞下,为了靖王,只要她自己没有自杀的意思,谁也逼不了她。


而且无缘无故,梁帝不会对她下手,毕竟她先是育有皇子成年,跟林氏也没太大关联,最重要的是,赤焰军被灭,大渝的皇属大军刚被斩落马下,大梁朝廷短期内是无法再经历一次类似的动乱,或者外敌侵扰的,而靖王当时还在东海带兵卫护大梁东海的安全,梁帝若是对静妃下手了,消息传到靖王耳边,受到刺激,难保东海不会失守,又或者,难保靖王不会联合南边的穆王府闹出什么动静,届时朝廷就会是真正的面临内忧外患了。

静妃在后宫,一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活着,外界的纷纷扰扰从来就与她无关,就像高公公一样,两人都是大智若愚的冷淡个性,而由于赤焰军,靖王几乎算是被放逐在外,恩宠全无,她们母子,在后宫嫔妃中,都算是透明的存在,后宫的人,任谁也不会去那么无聊为难两个透明人的。


兮言小姐


一个午觉的时间,宫里的风向又变了,皇后说:大半辈子了,她还能翻出什么浪来?

其实那个风向的变动,已经是狂风暴雨之前的风势聚集。可惜,静妃娘娘伪装得很好,没有人看出来。



静妃不争不抢,无人赏,自然也就免去了诸多祸害

静妃在后宫里,如同隐形人一般存在。从来不去争宠,也不去争容光,更不会为了景琰去争。

在她眼里,母子平安就是最好。所以,她只是一个安安静静生活在后宫里的一个妃子。

她种着草药,做着点心,偶尔熬汤,穿着打扮非常朴素,遇见皇后或者越贵妃的讽刺、刁难,她也只是听着,从不反驳。

静妃可静,内心平和、强大,这些事情都是鸡零狗碎,她完全不放在眼里。

静妃不争不抢,静静的生活,无人赏,自然也无人觉得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也就不会有人轻易对她动手了。



静妃能够办好梅长苏办的事,为了景琰平安,她自然也有本事脱身

赤焰冤案,牵扯的人员甚广。祁王被赐死,宸妃自尽,林府的人都死了,可是为何从进府送进宫的医女——静妃,可以安然无恙的活着呢?

她活着,多半为了景琰,还有就是对赤焰翻案的一种希望。

如此冤案,皇上的亲儿子都被杀了,林家算什么?难道无人怀疑,无人上述?肯定不是,是梁帝铁了心要如此。

既然如此,静妃聪慧,当然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

明白了道理,接下来就是要真本事。

当静妃在九安山猎宫确认了梅长苏就是林殊时,她非常坚定地说:宫里的事,交给我来办。你放心,我一定办得成。

静妃可以如此承诺,她能办成这个事情。那么静妃想要从赤焰里脱身,不受牵连,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不是不杀,是不能杀,也杀不了。

静妃的心智以及情商,怕是也没什么人可以杀得了她。

那言皇后想杀静妃,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静妃是医女进宫,但是她也未曾参与过这件事情。

宸妃已经自尽,皇上处罚的赤焰案,他心里也明白与宸妃无关。那这件事就更与静妃无关了!

所以,退一万步,在静妃举目无亲的情况下,言皇后也找不到理由、实证杀静妃。

静妃要死,那很容易!她要不想死,估计也没谁轻易让她死。

所以不是不杀,是不能杀,也杀不了,皇后也觉得不必杀。

皇后即便管理后宫,想要杀某个妃子,她是需要实证告诉皇上,让皇上定夺的。

当然,如果皇后知道静妃真能翻出大浪来,估计早就想尽办法杀静妃了吧!


无心浪味仙


最近剧荒重看《琅琊榜》,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确定一点:皇后并没有处置或者说杀死静妃的权利,不管是景琰崛起之前还是之后。

近几年宫斗剧(比如甄嬛传)里的情节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后宫的女人只要位高权重或者得到皇上的宠爱,便可以无法无天,想扳倒谁扳倒谁,看谁不顺眼就赐一丈红。

其实,她们都不过是皇帝和各自家族的附属品,即便她贵为皇后。

皇后有管辖六宫之权,却没有惩罚或罢黜任何一个嫔妃的权利,因为一切都得皇帝说了算。

你看,就算皇后心里十分讨厌惠妃,没事总找她的茬,寻了由头也不过就是罚她抄抄经书而已,再过的事也不敢了。

其次,在当时皇后有扳倒静妃的能力吗?我认为没有。

皇后系出身名门,但是气度却如同普通妇人,心胸狭隘,由此不得皇帝的宠爱。

皇后的儿子和惠妃的儿子景亭同时染病,景亭大难不死存活下来,自己的儿子却夭折了。她认为是景亭抢了自己儿子的福分,所以十分忌恨惠妃母子。由此可见,她十分不理智,容易感情用事。

赤焰军被诬告谋反且全军覆没,那是谢玉和夏江的手笔,皇帝顺水推舟定了罪。皇后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他们也没有过多的瓜葛,只不过祁王的去世为后来誉王的崛起扫清了障碍。

虽然誉王是她的养子,在她和誉王的关系中却是誉王占据主导地位,她对誉王的话几乎都是顺从的,连谋反也是。你能要求这样一个人去谋算足智多谋的静妃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把静妃和景琰放在眼里。

静妃低调隐忍,温柔沉静,淹没在当时宸妃的闪耀光芒之下,若不是后来景琰决定夺嫡,她可能还会继续在后宫里当一个透明人一样的存在。

皇后没把静妃当作自己的威胁是很正常的事,而且当时还有越贵妃在侧虎视眈眈,静妃好歹算是宫里的老人而且有皇子,怎么也能分散一些皇帝的注意力。

总体来说就是,皇后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扳倒静妃。


楼庆一


与其回答皇后为什么不杀静妃,不妨考虑一下皇后为什么要杀静妃?

杀人总是要有理由的。难道是因为皇后能预测到静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日后会坐上火箭,直冲贵妃之位,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不,皇后想不到。在皇后看来,静妃作为宫中的老人,多少年都只是个嫔位,年轻那会儿就不得宠,何况如今年老色衰,更不可能得宠。何况还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一根筋,皇上见到就心烦。像静妃这样的角色,要不然就谨小慎微直到老死,要不然就因为自己那个儿子惹恼了皇上,受到牵连,被打入冷宫。对于这样的角色,皇后有什么必要非要把她杀了?

也就是说,皇后压根就没把静妃放在眼里。当年赤焰旧案,皇上处理了宸妃和祁王,皇后已然高兴地合不拢嘴,接下来忙着对付越贵妃和太子,哪里有心思顾得上静妃?虽说皇上是个擅长平衡的主,但是到底宠爱越贵妃,自己的养子就算是七八九十珠亲王又如何,到底不是太子。如果是皇上驾崩,太子继位那是名正言顺,如果誉王凭借武力继位,不论怎么说,都有篡位嫌疑,到底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在皇后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敌人就是越贵妃和太子,至于旁人,都是棋子,就算自己不喜欢静妃,也不至于非要杀了她。如果皇后找了合适的理由杀了静妃,难道皇后还有资格杀了靖王不成?何必给自己找一个手握兵权的亲王当敌人?

何况,从后来皇后与静妃的争斗中不难看出,静妃根本就不是软柿子,根本就让皇后找不到杀她的接口,到最后不仅人没杀成,还惹得一身骚。白白便宜了自己的敌人。

但凡皇后聪明点,也是让越贵妃去惹静妃,何必自己动手?


小亮谈影视


首先皇长子被杀,宸妃自尽,赤炎军被灭,林變夫妻皆亡,这些人死的死亡的亡。皇后是没有能力或者是实力做出如此惊天大案的,她也只不过是棋子。决定棋子生死的是棋手而非同为棋子的皇后,皇后也没有必杀静妃的理由。

其次《琅琊榜》作为一部古装悬疑大剧其政治阴谋的铺垫是比较合理谨慎的,在皇帝看来静妃没有必死的理由:其一静妃是一个不参加宫斗的女医妃子没有什么靠山。其二古代母凭子贵靖王是多受皇帝待见大家是知道的,一个无权无势的后宫妃子,又没有得力子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静妃在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的要挂了就没有后面的剧情了,我们就看不到如此精彩的国产古装悬疑剧了。


小爪爪冰棍儿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当时皇后的最大对手就是宸妃,宸妃已死,皇后最大的威胁自然就消失了,皇后自认为自己地位已经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对当时的静嫔(妃)并不放在眼里,因为当时的静妃的地位非常低就只是嫔位,和皇后的地位相差太远,静妃没有能量和自己对抗,所以在皇后的意识里,静妃就是小人物,并不足畏惧,就没再起杀心。



二、静妃让人看上去非常柔弱,有那种与世不争的性格,对任何人都很客客气气,其实她内心非常强大,非常有自己的主见,静妃深知自己当时的处境,要想在这个深宫大院生存,就只能处处示弱,让自己处在卑微的位置,不引起别人过多的注意自己,当皇宫其她的嫔妃都认为自己对她们没有任何威胁的时候,就会对她放松警惕,自然就不会把自己当做对手,自己就能处于安全的位置。



三、静妃是医官女出身,静妃医术非常高明,所以当后宫的嫔妃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静妃都会非常热心去帮助其她嫔妃,让她在后宫赢得了非常好的人缘,即便静妃最大的靠山宸妃死后,她依然能够毫发无损的生存下去的原因之一。



四、静妃是宸妃带到后宫的侍女,宸妃都因政治斗争的原因失去皇帝的宠爱,最后被逼迫自尽,何况侍女出身的静妃呢?当时的静妃也一定宠爱尽失,静妃前途也一定是暗无天日的,不会出头日子,所以皇后和其她嫔妃都不会再把她当做自己的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