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需要给孩子锻炼出哪些能力?

david钱


孩子上幼儿园,是和父母的第一次分离,也是进入了一个小的集体和社会,需要孩子提前适应。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具备和锻炼出哪些能力呢?

第一:首先是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去幼儿园适应环境,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流程,告诉孩子,在幼儿园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等。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在家里的时候,也可以先和孩子进行角色预演,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幼儿园的上课情节,让孩子从心理上逐渐接受幼儿园。同时要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去幼儿园只是去上课,和小朋友玩,放学了,妈妈就会接你回家,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症。


第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顺畅的沟通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比如口渴了,想上厕所了,需要帮助等,以便于老师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有的孩子可能比较胆小,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要在家里引导孩子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并给予肯定。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勇于表达和沟通。

第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园的小朋友比较多,老师精力有限。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基本都是在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学习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家长可以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的能力。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的耐心,来鼓励孩子。比如孩子吃饭,弄得到处都是饭粒,家长也不要责怪孩子,而是赞许孩子吃的真香,真棒等。逐渐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样也能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第四:好的卫生习惯。要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毕竟幼儿园的小朋友比较多,孩子在幼儿园接触到小朋友和玩具,难免会有细菌。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就减少了孩子传染的机率,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孩子上幼儿园,既需要心理方面的准备,也需要身体的准备。宝宝长大了,要第一次和爸爸妈妈分离,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护了。家长在孩子入园初期,一定要及时的接送孩子,尤其是孩子放学的时候,不能让孩子等太久,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接走了,我妈妈还没有来?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焦虑的心理,对幼儿园也就缺乏安全感。家长要陪孩子平稳的度过这段过渡期。

希望每个宝宝都快快乐乐的去幼儿园,然后高高兴兴的回家!

“感谢阅文,我是小风车妈咪,欢迎关注,我将和你一起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小风车妈咪


这位家长您好,进入幼儿园意味着孩子离开父母身边,独自在新的环境,面对陌生人,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较为流畅的表达能力是他首先需要具备的哦。您要确保孩子在入园前,已经可以自己上厕所、穿衣服、吃饭等等。当孩子有生理需要的时候,可以向老师顺畅的表达出来,比如我想上厕所、我饿了等等。

自己强大才是王道

第二个能力是自我保护意识,当他入园后就离开了您和家人的保护范围,所以让孩子自己懂得保护自己是很重要的。您需要告诉孩子不可以跟不认识的人走或是接受他的东西,如果不是爸爸妈妈来接他,就要跟孩子和接送人约定好“暗号”。

您还可以利用洗澡、读安全主题绘本的时候让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不可以让别人碰的地方是哪里,身体哪个部分容易受伤等等。

此外,我建议您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急救小常识,比如蹭破皮出血了要按住伤口,沙子进了眼睛不能直接用手揉等等。

心理预热准备不可少

最后一个能力是心理准备,这个准备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家长。孩子离开父母会让他产生焦虑和恐慌,家长也同样会有不舍和担心。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能减少焦虑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么首先您不要将不舍、担心、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的恐慌感。

在入园前的一年,建议您开始让孩子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睡觉、起床,提早适应园内的规则。在这期间,您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参观,让孩子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和小伙伴。

平时,建议您跟孩子多玩一些“告别”的游戏,并且要在分别前明确的告诉孩子,您一定会在XX时候回来找他。最好再加一些有仪式感的动作比如亲吻、摆手再见等等,动作要固定,不要变来变去,让孩子逐渐适应与您分别这个事情。

如果您有孩子入园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积木育儿


提前锻炼好哪些能力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我曾经因为工作需要访谈过一些幼儿园执教多年的老师,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更有借鉴意义:
1.年龄

一般来说,幼儿园建议孩子3岁入园。

因为这时候,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语言能力已经具备,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

不过,如果孩子在家里没人带、玩的地方,也可以提前安排孩子入园,不过一定要选择对孩子约束较少,玩的地方充足的幼儿园。


2.自理能力准备。

孩子的自理能力准备上,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对大人来说很简单的吃饭、上厕所说出自己的需求,对孩子来说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掌握的技能,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

(1)独立吃饭

入园之后,老师需要照顾的孩子比较多,来不及一个一个给宝贝喂饭,所以提前锻炼孩子独立吃饭很重要。

大人不再代替:很多爸妈觉得孩子自己吃吃不到嘴里,或者边吃边玩,于是忍不住上手喂。但是,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己锻炼独立吃饭的机会。所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吧。不用担心孩子吃不饱。对孩子来说,有独立吃饭的意识和能力,比某一两顿多吃半碗饭重要得多。

不要对宝贝要求过高:嫌宝贝自己吃的饭桌、身上哪儿都是,所以给孩子喂饭的爸妈,需要先收起来自己的“洁癖”。宝贝需要这样的锻炼机会,卫生什么的,饭后收拾一下就好啦。

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的小手还在发育中,动作、力道都难免掌握不好,这时候,大人一定不要训斥宝贝,看到宝贝做得好的地方,鼓励即可。

(2)独立上厕所

幼儿园基本上都是蹲厕,所以这一项也需要训练。

比如小便的时候,女孩要蹲下来,小裤头褪到膝盖处,两腿尽量分开;

男孩小便的时候蹲着站着都可以,注意不要尿道裤子和鞋上。

大便的时候,如何擦干净屁股、提裤子,也都是需要爸妈们一遍一遍教给孩子们的哦。

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开学后能减少很多尿裤子的几率。


(3)饮食、作息习惯调整

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安排大同小异,比如吃的,会有三餐两点,

早上8点吃早餐;

10点左右,会有点心加餐

11点半吃午餐。

12点半至2点半,午休

下午3点会有下午的水果加餐;

5点吃完饭。

爸爸妈妈可提前了解孩子要上的那家幼儿园的时间安排,逐步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让孩子的生物钟,能够和幼儿园的时间安排保持一致,比如吃饭的时间和幼儿园一样,吃完饭做好午休的准备;早睡早起;等等。

可以用卡通形象帮孩子做一个作息时间表,几次之后,宝贝就可以自己根据时间表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


(4)午休的习惯

孩子的身体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午睡让孩子的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睡得够,也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很有一处。

可以事前问好幼儿园老师,然后安排宝贝每天在家的时候,按照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午睡。一开始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可能很难入睡,这就需要爸爸妈妈创造适合午睡的环境,帮孩子循序渐进地调整好。


3.语言能力准备

孩子准备入园,一般基本的语言能力是具备的。语言能力准备,并不是要让孩子“巧舌如簧”“伶牙俐齿”,还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幼儿园有需要的时候能准确地向老师描述。这几句话,是需要宝贝会说的:

  • 老师,我要拉臭臭/尿尿;

  • 老师,我尿裤子了,请你帮我换个裤子(新入园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多准备两条裤子,尿裤子太普遍了。)

  • 老师,我没吃饱,还有一点饭/我已经吃饱了。

  • 老师,我身体不舒服;老师,我生病了;

  • 老师,我受伤了/我这流血了。


刚入园的时候,老师们也是手忙脚乱,可能会一时照顾不到每个孩子,如果孩子有需求自己能说出来,请求帮助,一般能更快得到老师的帮助。


先说这么多。

其实入园的话,心理方面的准备也很重要,包括孩子和家长自己的心理准备。家长不焦虑,才能更好地帮孩子做好入园准备,顺利入园。


斑马读书


上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进入社会生活,从未离开父母的视线的孩子需要独立生活了。为了能让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我提前在这几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的:

1. 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说话,让她熟悉各种生活用品,日常用语和口头表达自己的需求。并经常给孩子读绘本,和孩子一起互动,模拟其中的场景,以便日后适应幼儿园生活。

2. 自主能力。

现代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因为生活压力,大多由祖辈帮忙照看小孩,我家也是这样。众所周知的隔代亲在我家也上演得淋漓尽致。孩子自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生活。在数次的坚持下,慢慢地爷爷奶奶终于舍得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时间长了,孩子也终于学会了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

幼儿园一般一个班级只有2名老师加一名生活阿姨,但是有20-30个孩子!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孩子都要老师喂饭喂水帮忙上厕所的话,老师怎么忙得过来呢?

3. 社交能力。

进入幼儿园,和家里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下子要和很多小朋友打交道了。平时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我们家5楼,上下楼对老人来说也挺辛苦的,所以孩子一般是在自己家里玩。这导致她看到陌生人了,总是往我身后躲;看到小朋友了也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不和人家一起玩。

针对这一点,我和孩子爸爸每天下班晚饭后就带孩子到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开始孩子比较胆怯,慢慢地和熟悉了,她也就和其他小朋友热络起来了,有时候回家还会恋恋不舍地要求再多玩几分钟。

我们从语言能力,自主能力,社交能力这3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锻炼,入园后,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在哪些方面对孩子加强锻炼的呢?欢迎通过评论,转发的形式参与讨论哦!

育儿路漫漫,所幸有你陪!我是有滋有味妈妈,家有学霸滋滋姐姐和萌宝味味妹妹,欢迎大家关注哦!更多的育儿欢乐和坎坷,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有滋有味妈妈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第一次离开家庭步入社会,肯定会有各种不适应。为了能让宝宝更顺利的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家长们可以提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按照幼儿园作息安排宝宝一日家庭生活,打好提前量。尤其午睡必须要安排。

2.注意培养宝宝独立生活能力。比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穿鞋,自己大小便,并尽量自己擦屁屁。(很重要的)

3.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很好的与人沟通交流。

4.初步的社会会交往能力。

5.培养宝宝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6.提前告诉宝宝要上幼儿园了,让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熟悉环境,为入园做准备。

我们可爱的宝宝总是会长大的,去幼儿园是宝宝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大人一定要懂得放手,给宝宝独立成长的机会,细心呵护宝宝成长吧!





孩子王驾到


1 衣食住行

也就是我们说的基本生活能力。

很多家长除了给孩子喂饭,

让老师抓狂以外,

更有甚者还将孩子拉臭的时间

调整到下午放学后。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客观来看,幼儿园老师确实承担了

一部分照顾宝贝日常生活的工作,

但是班上二十多个孩子,

几个老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所以长远来看,

孩子需要自己具备基本生活能力,

才会在幼儿园有更好的体验。

2 交往能力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独”,

不笔说话,缺乏交流,

甚至有了生理需要都不懂得表达出来。

这些孩子多数都拥有

一个否定式的家庭教育环境。

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爱孩子,

有的把溺爱当真爱,有的把补偿当陪伴,

有的只提要求却重来没有耐心倾听过孩子。

很多孩子被早早贴上“内向”,

“不听话”之类的标签,

还不等孩子大脑发育完善,

家长们内心就已经对孩子下结论。

我们要允许孩子出现失误,

并给孩子时间去解决。

3 行为规范

提要求不如提问题 ,

家长们要学会把要求转化为问题

举个例子,当你希望孩子的书柜整齐有序,

那么从摆放图书时起,

爸爸妈妈就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

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规范化管理中来。

宝宝,你看,这本书应该放在哪儿?

你给妈妈出个主意好吗?

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不仅乐于参与,

而且得到表扬时还会很有成就感。

最忌讳的就是家长当着孩子的面,

一边指责孩子把家里弄得很乱,

一边自己费力收拾。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这种模式,

对批评不痛不痒,对父母的辛苦无动于衷。


雨中的承诺2016



我家孩子上幼儿园一学期了。

首先孩子说话表达交往没有问题,这样在幼儿园可以和老师小朋友很好的沟通,会说普通话,特别是外地的由老人照顾的孩子,爸妈在城市工作孩子一直交给老人的,一定要学说普通话

其次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回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会说尿尿,刚入园很多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不过幼儿园老师会慢慢教的,尿尿也会慢慢教孩子自己提裤子,吃饭偶尔也会喂,但是都慢慢让他们自己完成,所以在家最好开始教

最后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要打闹,遵守幼儿园纪律了


泛黄的记忆8


1.是孩子的自理能力。

比如独立吃饭、睡觉、上厕所的能力。一个班最好的配置也就4个老师,而要面对的是30多个孩子,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强,全凭老师帮忙,那就只能“等待”,等老师一个个轮着来。

2.是孩子表达自我的能力。

比如想去厕所,想玩什么玩具,跟小朋友发生了什么冲突,身体哪里不舒服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来自我表达,如果表述不清楚,老师不可能明白,也很难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需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发烧,如果不自己找老师说,可能就会拖延一段时间才被老师发觉。


火星宝贝与地球妈咪


要教会孩子人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教会孩子团结协助的能力,要教会孩子有事情敢于找老师的能力,要教会孩子亮剑的能力(可以好好的与人相处,但是有人欺负你,你一定要还回来,而且尽量让其他孩子不敢再招惹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