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養不動心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抵制誘惑。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

作為一介書生,王陽明帶兵打仗無往不勝,秘訣就是三個字“不動心”。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王陽明說,自己和寧王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他向身邊的人發佈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這種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

當然,王陽明不認為只有靜坐、靜修才能養不動心。王陽明所說的定是人間的大定、大清淨。他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另外,人在遭受巨大的人生波折、失敗、困苦、屈辱的時候,往往會心動絕望,甚至輕生,這都是養不動心的學問沒有做到家。

普通人的煩惱、沮喪、壓抑、不快、怨恨等,在陽明看來,都是精神鍛鍊不夠造成的“動心”。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養光明心

一年春天,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中。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卻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陽明認為,無論是花開花落,重點是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朵“花”,是否因心在而花開亮麗?是否因心不在而花落暗沉呢?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人的心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心之理無窮盡,原是一個淵。只為私慾窒塞,則淵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

人心無所不包,原本就是像天那樣深不可測。只是這樣高遠和深邃的心,卻常常被私慾所填充,所以失去了本來的高遠、深邃,不能夠無所不包,不能夠海納萬物。

萬事萬物萬理,都包藏在人的心裡。聖人內心光明,能夠映照萬物。普通人的心,因為私慾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渾濁,失卻了那份光明。

內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機。因此王陽明遺言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內心光明,這就夠了,沒有任何遺憾。內心光明的人,能夠燭照世界。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把人做好,世界就好了

五百年前,王陽明的學生冀元亨請教老師,何謂“心即理”?

王陽明喚書童取來一本《戰國策》,翻開第一頁,是一本戰國詳細地圖。

陽明把地圖扯下來,撕成一張一張的紙片,然後遞給冀元亨,讓他重新拼接起來。

這張地圖上除了我們熟知的七國之外,還有中山、魯、鄒、外加一些少數民族小國。要拼起來,非常費勁。冀元亨費盡周折也只拼出了山東六國。

誰知陽明微微一笑,把紙片交給了書童。那書童全然不看戰國地圖,而是把紙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幅劉向(《戰國策》作者)的畫像。

書童笑著對冀元亨說,只要把人(畫像)拼起來,這地圖自然也就拼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對了,世界就對了。人的心藏著萬事萬物的道理,只有把人做好了,把心擺正了,你周圍的世界也才會真正好起來。

王陽明:心若不動,萬事從容,四大智慧直指當下人生

無善無噁心之體

王陽明用28字總結自己的心學: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主張,人的心體本是沒有善惡分別的。善惡都是人被私慾裹挾的結果。

王陽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園中除草時,太過勞累,抱怨說:“為什麼天地之間,善難培養,惡難剷除?!”

王陽明回答說:“你就沒培養善,也沒有剷除惡。”薛侃莫名其妙,因為他勞碌了大半天,剷除了很多雜草,而且他經常澆灌花朵,這怎麼能說是沒有培養善,沒有剷除惡呢!

王陽明又說:“天生萬物和花園裡有花又有草一樣。哪裡有善惡之別?你想賞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惡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門前搞個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裡的花就肯定被你當成惡的了。這種‘善惡’都是由你的私意產生,所以就是錯誤的。”

王陽明說,黃金在人的手裡是寶貝,是善的,在人的胃裡就會毒害人,又是惡的;糞便在人看來是汙穢惡臭的,灑在莊家裡就是很好的肥料。

所以,王陽明說:善惡只是一物。善惡本身就沒有分別。都是因為人的私慾,強行把事物分出善惡,貼上標籤,造成了各種各樣的對立和矛盾。

這些強加的善惡和矛盾,反過來又束縛住了我們自己,干擾我們,矇蔽我們本來具足的良知和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