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北京為何斜街多

北京為何斜街多

北京城最大的特點和輝煌之處,在於它是事先設計好再施工的,不像世界及全國其他城市一樣,以小變大,逐漸形成規模的。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而興建的。元大都是事先設計規劃好後才施工興建的,因此城裡的街巷衚衕的排列是有規律的,縱橫交錯,給人留下棋盤的印象。然而,在橫平豎直的街巷衚衕之外,還有諸多斜街曲巷,這些斜街曲巷按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考證,原本都是故道。

北京为何斜街多

一個城市是離不開水的。古代的北京地區曾是水鄉澤國,並不缺水,到處是河流、湖泊及各類蓄水的“坑”。如今留下的孫家坑、象鼻子中坑等等便是極好佐證。為了飲用和水運交通的方便,在興建大都城時幾乎全保留下來。天長日久,當這些河流湖泊乾涸後,就演變成街巷了。河流多是彎曲的,因此形成的街巷自然是斜的了。像西城的東、西斜街,在明代就是一條與大明濠(御河)相通,最終流進西苑(中南海)的小河。至於白米斜街、菸袋斜街等,因鄰近什剎海,更是河流無疑了。宣武區的上、下斜街也是河流,至今這條街兩旁的居民小院的房基都要高出路面一米多高,從而證明昔日這裡是河而不是街道。

南城的宣武、崇文兩區,曲巷斜街更多。南城亦稱外城,是明代嘉靖三十六年之後才形成,當年這裡是河湖遍佈的地區,在興建了外城之後,自然曲巷斜街會多些。

北京为何斜街多

至於東直門、阜成門等城門外的斜街,則與河流無關。昔日的城門,除南門樓、箭樓外,還有甕城,出入城門的人,只能從甕城裡出入,而甕城所開的門洞往往在兩側,所以城門外(前門除外)的大街是斜的。這種斜街的設計完全出於守城的戰略需要,而不是方便交通。在冷兵器時代,城牆與城樓的防禦功能極強,為了免於兵臨城下的敵兵“長驅直入”,故城外街道是斜的,以便於防守。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城外的斜街,大多是清末形成的,最初這些道路兩旁沒有住戶的,是城外的開闊地,不用說,這也與守城有關。

(轉自:北京市檔案館計算機處 作者: 霜林)

北京为何斜街多
北京为何斜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