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感動中國江蘇推選:的哥跑出租,副駕駛專屬重病老母親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講給母親聽,只要老人有一次記得,他都會很開心

感動中國江蘇推選:的哥跑出租,副駕駛專屬重病老母親

出發前,郭琪林細心地給母親系上安全帶 

51歲的郭琪林是南京交通公司的一名出租車司機,雖然開出租車時間不長,在圈子裡卻很出名,因為他的副駕駛座專屬於一個人——他的老母親薛連鳳。五六年前,薛連鳳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從此她便成了郭琪林最深的牽掛。為防母親走丟,他索性把她“圈在”自己身邊,生活裡寸步不離地照顧,工作時就讓母親坐在車上,帶著她做生意。

孝老愛親,母親是他的好榜樣

感動中國江蘇推選:的哥跑出租,副駕駛專屬重病老母親

2月底,現代快報記者見到他們時,郭琪林剛把母親從南通老家接回來。頭髮花白、73歲的老母親,站在高高壯壯的郭琪林身旁,依賴地像個四五歲的孩子。

郭琪林出生在江蘇如皋農村,從他記事起,家裡的常住成員就只有母親、外公、姐姐和他。母親一個人邊幹農活邊照顧外公和他們這對年幼的姐弟。“直到上學了,我才知道,原來父親在南京當兵,和其他父親的工作不太一樣。”郭琪林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一家人兩地分居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十五六年,其間,一直是母親在照顧全家老小,挑起生活的重擔。直到郭琪林畢業工作,母親才從老家來到南京,一家人得以團聚。

不過,這種安穩的生活並沒有持續下去。父親退休後,兩位老人一起回老家生活。可沒多久,父親從床上摔了下來,當時沒考慮到摔傷的嚴重性,也就沒能及時去醫院,父親從此便癱瘓在床。“父親比我還高,大概1.76-1.78米的樣子,體重得有一百七八十斤。”郭琪林說,姐姐有自己的家庭要忙,他在南京工作不能經常回家,照顧父親的重擔全落在母親身上。整整11年,都是母親在伺候父親吃飯、穿衣、洗澡。

說到這,郭琪林看向母親,她不到一米六的身高、單薄的身體裡,到底是如何爆發出如此巨大能量的,而且一堅持就是十多年。

父親去世不到一年,母親病倒

父親去世後,原本以為母親可以安享晚年,哪知一年不到,郭琪林接到姐姐從老家打來的電話,母親走丟了。

那只是一個平淡的午後,母親想出門散散步,這一出門,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直到深夜也沒回來。幸而傍晚時,外甥到不遠處的外婆家串門,發現老人長時間沒回家。親朋好友、街坊四鄰,再加上派出所民警一起找到深夜,才在30公里之外的鄰鎮找到了母親。歲月就是這麼悄悄而殘忍,不知道從哪個時刻起,母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眼淚刷地就下來了。”郭琪林說,當時他就發誓,一定要把母親接到身邊,好好照顧。

來到南京後,母親的病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她用完煤氣,不知道關掉;出了門,所有的樓房變成一樣的,找不到回家的路……於是,郭琪林每天出門前把早飯、午飯燒好,開好電視機,把母親反鎖在家裡。下午4點按時回家,給母親做晚飯,打水洗漱,伺候母親睡覺後再出門開車。

意外還是發生了。南京交通公司的的哥的姐們都知道,郭琪林曾發起過一次全城大尋找。那天上午九十點鐘,上夜班的郭琪林一覺醒來,發現母親不見了,找到天擦黑也沒找到,急得沒辦法的他給公司總經理解學軍打了求助電話,後來在解學軍的協調下,公司通過系統向全南京的的哥的姐發出求助信息,向交通廣播電臺求助。公司十幾個兄弟自發趕來,兩人一組地“刷樓”,找到夜裡十二點。直到大明路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他才知道,母親坐了一天的樓道,與家就隔了兩棟樓。

帶著母親開車,他安置了3個家

“這種病真的沒辦法,只要離開了,人就真的沒了。”說這話時,郭琪林彷彿帶著找不到母親時的那種焦急和絕望。後來,他乾脆把等活兒的地點集中在機場和火車站,就這樣帶著母親一起跑出租做生意。

郭琪林說,每次客人上車前他都會主動介紹,車上坐的是他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時間長了,南京市客管處的工作人員、一起等活的的哥的姐,都會主動幫他向乘客解釋,遇到有四個客人的單子,車上坐不開,都會幫他推掉。乘客們基本上都能理解,有些好心的乘客下車時,還會主動多給錢,讓他非常感動。

出租車司機這個職業,每天在車裡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四處奔波、三餐不定,年輕人還能忍受,但是年邁又生病的老人怎麼能受得住?

“我選機場,就是因為等活時間長,能陪母親散散心,說說話。”郭琪林說,他專門買了一輛小三輪車,等活的空餘時間就帶著母親四處走走,看看風景。

為了保證母親能按時吃飯、睡覺,他乾脆在機場附近租了一間房。這樣,加上另外兩處房子,他們有了三個落腳點。晚飯時間離哪邊近,他們就在哪邊做飯,讓母親在哪邊休息。等母親睡覺了,郭琪林再出門做生意。

一路上的風景,他說給母親聽

感動中國江蘇推選:的哥跑出租,副駕駛專屬重病老母親

如果問開出租車有什麼好處,那可能是每天都在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帶著母親營運幾年來,跟隨不同的乘客,他們多次到過宜興,到過馬鞍山、蕪湖等多地,途經的每一處隧道每一處景點,郭琪林都會講給母親聽。

“這是龍蟠中路隧道,你上午來過,還記得嗎?”郭琪林說,雖然多數情況下母親都忘記了,但只要有一次記得,他都會很開心。“去年,母親突然說要去上海。”郭琪林一臉包容地看著母親說,老年人也有夢想,突然間想去哪裡,如果不去,她就日夜思念不舒服。她這個病,不能生氣,要讓她保持好心情。於是,母親說走郭琪林就走,他開著出租車,帶著母親到了外灘,逛了大上海,又去了山東日照,看了大海。

“兒子好呀,兒子對得起我了!”採訪中,薛連鳳不時操著南通話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郭琪林的言行不僅感染了兒媳、孫女,全家一起孝順她,連親戚、鄰居也受到了影響。“我妹妹家的兒子就對她說,‘媽媽,你放心,哥哥怎麼做,我就一樣孝敬你。’”

《禮記》提到“孝子之養”,就是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也許對於淳樸的郭琪林來說,並不知道古人的記載,但他卻這樣做了。對他來說,讓母親的心情快樂,不違背母親的意志,讓母親的耳目快樂,休息起居安逸,提供飲食奉養母親,只是為人子應盡的義務,是一個兒子應當為母親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