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古人打仗為什麼不繞過城池?

老K育兒


城池修建防禦有軍事地理的原因。戰爭會受到軍事地理影響,但根本上取決於戰略目標、戰役目標。

1、戰略目標

城池雖然一般修在交通要道、富庶之地。但不代表不可以繞開。是否繞開取決於戰略目標。

比如朱棣最初戰略目標是割據黃河以北,所以必須攻克濟南,才能與建文政權形成對峙的態勢。而且山東相對於北平布政司就是糧倉。所以你會看到朱棣頓兵堅城之下。

到了後來,朱棣確定率領大兵南下,直趨南京。那就可以繞開富庶之地山東,不再去攻堅軍事要塞。走之前劫掠過的廣平、彰德一帶南下,長驅直入。一路上能取則取,能戰則戰。南京才是根本目標。

(繞開濟南)

2、戰役目標

在一次大的會戰中,要把握主動,就在於攻其必救,而不是頓兵堅城。比如皇太極派兵入關劫掠。在縱橫數千裡的戰場上,騎兵馳騁。很容易找到明軍防禦的薄弱點,進行劫掠,即解決了供給問題,也給明軍留下了爛攤子,還破壞了明軍的行間供給體系。

如果皇太極讓部隊一定要攻克北京,那基本會與具備優勢兵力的明軍決戰,然後覆滅。

但在廣闊戰場機動作戰,保持主動性,把明軍兵力分散的同時,胖的拖瘦,瘦的拖死。然後再進行野戰。盧象升賈莊戰役就是這麼敗的。

(皇太極的大軍就是機動作戰)

如果戰役目標是圍繞城池進行大會戰,那就必須野戰+攻城,松錦會戰就是如此了。

3、南征繞不開的城池——太原

當然也不意味著什麼城池都可以繞開,有的城池天然就是戰略目標的一環。

太原古稱龍城。確實是南北的要道。從大同南下,必須經過。從華北南下,一般也得攻破太原,保障側翼。

耶律德光南下,滅了後晉,但很快北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山西不在控制中,側翼不安全。

金軍第一次南下北返,就在於另一路金軍頓兵太原城下,難以實行鉗形作戰。戰略目標沒法實現。

金軍第二次南下作戰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太原會戰取得勝利,控制了河東高地(李綱被罷免在於其太原解圍失敗)。

蒙古軍在攻破中都後,河北戰場依然僵持作戰,到了太原被攻破,金軍開始封建九公,把權力下放。

明軍在攻佔大都後,一路從晉東南、一路從晉東進入山西,在太原擊敗擴廓帖木兒,北方戰場穩定,明軍也可以從容進行陝西作戰。

李自成北伐東征必須功攻破太原。

清軍在入關後,葉臣攻破太原。多爾袞在定下攻擊陝西李自成的作戰計劃。

後面還有幾次,這裡就不寫了。對應的就是很多沒控制太原失敗的案例,安史之亂。

總結:

城池繞開與否,多數情況下取決於戰略、戰役目標。太原作為一個戰爭史上的bug,是一個例外。


一枚明粉


我們都知道,中國歷史長河中,出現了無數政權,那麼朝代更換也是非常的頻繁。有利益的鬥爭,就有戰爭。古代人打仗講究策略,從冷兵器研究到各種兵法,可謂是把軍事之道參了個透。然而現在我們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常常看到。古代人打仗,必定要先攻下一座座城池,似乎這才是勝利的前提。為什麼這些軍隊不直接繞過途中的小城池,直奔王城呢?其實有專家就解答了,如果繞了就會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古代的交通不像我們現在這樣發達,古代中國地域遼闊,人煙稀少,在城池與城池之間都是荒郊野外,甚至一座座小山大山。如果要從這些地方繞過去的話,雖然不會受到當地軍隊的侵略,然而肯定也是會在跋山涉水的過程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很容易走錯路,浪費時間,對於以效率為關鍵的戰爭來說,沒有哪個率領者可以承擔得起的錯誤。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的糧食資源,不像我們現在這麼豐富,而且物流也遠遠不及我們現在快速便捷。在漫長的軍旅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軍糧短缺的情況,那麼這時候如果能攻下城池就能侵佔當地的物資,吃飽喝足養好傷後為攻克下一個地點做充分的準備,這對古代軍隊後勤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策略。

其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戰術原因,就是在古代各個城市,都會有君王佈下的人馬守衛當地。如果在繞路的過程中被他們發現,四周城池的軍隊就可以直接來包圍,與其一打幾,還不如直接一個個打呢,而且說不定打贏之後當地就會有人來歸順,很多著名將領的軍隊就是在攻打過程中才一步步壯大起來的。

最後還有一個最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攻人先攻心。如果偷偷從荒郊野外繞過去,出其不意地拿下統治政權,雖然省了很多麻煩,但是這種強盜式的行為肯定會為人所不齒,甚至會有前朝忠民不服氣而起兵造反,這樣獲得的政權是十分不穩定的。只有通過向沿途路線上的城市居民們充分展現自己的戰鬥力,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軍民之間充分的交流,才能讓百姓們信服其領導能力,得了民心才是真正的統治。

古人打戰不繞城池,一個個打,原因其實很複雜,其實古人雖然由於技術受限武器不如我們現在精良,但是在戰術策略上也是有他們獨特的一套,軍事智商是很高的。


歷史雲頂


繞過城池有幾個問題。

第一, 打仗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是要擊潰敵國主力軍隊、佔領敵國領土的話,繞過城池就沒有達到打仗的目的。

第二, 打仗需要後勤,沒有城池就無法保證後勤,糧草怎麼儲存和運輸呢?大批糧食跟著軍隊走吧,軍隊的行軍速度就完全無法保證了,但糧草落在後面,後面城裡的守軍分分鐘搶走。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軍隊不可以繞過城池,實際上軍隊繞過城池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最常見的就是蒙古軍隊。

首先,早期蒙古人打仗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擊潰敵國主力軍隊、佔領敵國領土,而是搶東西,所以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繞開,根本沒有心理負擔。

第二, 蒙古人是一支神奇的不需要後勤補給的軍隊。他們都是邊行軍邊打獵,隨搶掠隨補給。馬吃草人吃肉,行軍速度嗖嗖嗖。

舉兩個栗子

栗子1:

1213年,蒙古進攻金朝,他們就繞過金中都,掃蕩了河北山東,大肆搶掠。1214年諸路軍隊中都城外匯合,成吉思汗也沒想攻城,而是派使者對金宣宗進行敲詐,說:“上天讓你國力衰弱,我就不再乘勝逼迫了。我可以撤軍,那麼你要如何平息我大軍諸將的憤怒呢?”金朝獻上公主,五百童男女、三千匹馬及大量財富,蒙古退兵了。

波斯史書中成吉思汗包圍金中都的插圖

栗子2:

蒙軍進攻花剌子模帝國時,花剌子模沙阿老丁·摩訶末帶領皇室和貴族逃跑。成吉思汗派哲別和速不臺率領三萬人馬追他,阿老丁·摩訶末從阿富汗地區逃到了今天伊朗北部加茲溫山中的城堡裡。蒙軍步步緊追,為了節約時間,免得把人追丟了,但凡城池堅固者,就繞過不管。不過哈甫州的咱維城特別倒黴。當時蒙軍要求他們提供飼料,他們拒絕了,因為行軍匆忙,蒙軍沒有停留,而是繞過該城繼續追擊。然而咱維城的居民擊鼓咒罵,導致蒙軍回頭架起雲梯,第三天攻克該城,並屠殺了全部城民。什麼叫no zuo no die。


pku小動物


遇到城池就繞過去,那就沒人和你打仗了!

哈哈,大家可以想象一樣,一隻軍隊,遇到城池就繞道而行,那他目的是什麼呢?誰又會放棄城池防守優勢,來和你野戰呢?城池,在古代,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守,往往沿河或者沿道,扼住交通要道。我們聽的最多的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呢,因為位置好。古代城池,匯聚人口、財富、糧草,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這三項物質。


(本人所在城市衢州,古城牆一角)

首先,必須要攻破關鍵位置的重要城池。行軍打仗,後勤保障及兵源是個大問題,攻破城池,可以獲得城池內的糧草、人口、軍餉,緩解己方的後勤壓力,以戰養戰,鼓舞士氣。同時也削弱了對方實力。而且不管拿個朝代打仗,往往堅壁清野,周圍百姓跑的跑躲的躲,除了城池,其他地方沒多少價值。

(衢州古城樓)

其次,如果不攻破城池,就等於給自己留了一個定時炸彈。城池往往有大量軍隊,繞道而行,等於將自己的後方留給對手,自己的後勤保障就會受到無休止的騷擾,同時前方遇阻的情況下,容易兩面夾擊。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攻破城池,就會缺少威脅度,讓人覺得實力不行,下個城池更不會輕易投降了。

當然,也有例外,這是戰爭目的所決定的,為了搶奪人口、土地、財富的,就必須要攻破城池,如果是明成祖朱棣這樣的特殊情況,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朱棣起兵之際,也是計劃一個個城池打下去,畢竟當時天下還是屬於他侄子朱允炆的,大部分城池都選擇堅守。朱棣打的很辛苦,成效甚微,比如鐵鉉堅守的濟南,掛起了朱棣老爹朱元璋的畫像來阻止他。朱棣根據南京城內情報,決定繞過這些城池,集中兵力直撲南京城,在內應的接應下,開城進宮,取得皇位,然後以皇帝的名義秋後算賬。自然,這種情況歷史上也是獨一份。


Pan878


古代打仗的時候,確實是不能繞過城池去的,要想佔據城池以內的土地,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必須要把城池給攻打下來。

那麼為什麼不能繞過城池呢?

其實這個城池,也不是不能繞。繞過去的話,萬一在前方遇到敵人的兵力,打不過去了,僵持上了雙方打起了持久戰。

這時候在你後面的,被你繞過去的城池內的士兵,就要衝出來和前面的盟軍一起來前後夾擊你了。

這樣的話,你豈不是成了夾心餅乾,任人宰割了嗎?

所以,繞過城池這一點是不可取的,也沒有人敢冒險去打這樣大風險的仗。

當年魏延建議諸葛亮偷襲魏國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就是繞道去偷襲人家。

諸葛亮為什麼不同意,就是因為風險太大了。萬一,被人家包了餃子,那豈不是軍隊的士氣就被大大的打壓了。

還有不能繞過城池的原因就是,一般城池都是建立在交通軍事要塞上,這個地方即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交通糧餉運輸的必經之地。

士兵打仗繞過城池很容易,畢竟兩條腿能爬山越嶺,爬上爬下,再大的障礙都不怕。

但是,運糧的車和人,就不能做到這樣了。

因為他們必須要走大道,但是,一旦城池沒有被打下來,就不能運糧,因為運糧的話就會出現一種讓敵人直接斷糧的後果。

你說又是存在斷糧的後果,又存在被人家前後夾擊,包餃子的可能性。綜合起來,這個風險是不是很大。

當然了歷史上也有繞過別人城池打仗打勝了的戰役,但是,幾乎是微乎其微的。除非你是兵仙韓信,韓信打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戰,就是這樣的一個繞過敵人城池的戰役。

因為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兵仙,只有一個韓信,所以古代的人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把城池給攻打下來。

還有就是,一旦把城池給攻打下來,就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這時候你不僅可以得到自己國家運來的糧食供應,你還可以在城池附近居民這裡徵糧。

因為佔據了城池,這個地盤就是你的了。你就成了他們的老大,爭取土地爭取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是佔據城池的最終的目的。

以上原因,就是古代打仗為何不繞過城池的原因。


史學達人


這是由於古代一些列戰爭條件所決定的,雖然有繞過去的戰例但是咱漫漫長河中,那是鳳毛麟角。

作為一個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我認為打仗不饒過過城池有以下幾點原因

古代交通閉塞

古代行軍,人靠腿,將靠馬,行軍速度慢,並且城與城之間的道路較少,大規模行軍,有些地方的路就一條,繞不過去中間的城池,如果要強行繞行,必須另外開路。


擔心首尾夾擊

如果繞過城池進行戰鬥,最忌諱的莫過於對目標久攻不下,地方城池的部隊趕來支援,或者說敵方被繞過城池中的軍隊對我方的補給進行干擾,到時候不得不撤退,再撤退的時候在給予追擊,這也是古代很多城池互為犄角之勢時候,必須對另一方進行干擾,要不腹背受敵,補給切斷,豈有不敗的道理。這也是不繞過城池的最主要原因。沒有絕對的把握,繞過城池必敗無疑。

縮短戰線

古代打仗,除非掠奪性的進攻,比如遊牧民族。攻城略地的主要目的是獲取資源,形成據點。城池一般都有護城河,糧倉儲備,奪取城池,變成自己的,首先可以獲取城中的資源,對士兵進行休整。同時可以儲備糧食,讓自己的下一場進攻的補給線縮短。


用戶68704285550


在古代打仗為什麼一定要一城一池的攻打,不選擇繞過城池呢?

其實有幾大方面:

一,交通

在古代交通閉塞,繞行是一大難題,因為路實在太少。而交通不便不僅影響的是行軍的方便程度,更影響了情報系統,在古代驛站系統是唯一的長距離通信方式,如果繞道,相當於孤軍深入,也就是前後沒有通信方式,這種情況下,無異於遮耳閉目,自尋死路。

二、糧草

行軍打仗,動輒幾萬人,少也要幾千人,所以糧草必備,戰爭的初期,軍隊一定要準備好糧草兵馬。等到這些軍需物資準備停當之後,才能集結軍隊誓師出發。而一旦繞道過去,也意味著糧草的補給成了問題,比較步兵和騎兵或許可以繞路,可是糧草大隊不成,如果失去補給,就算敵人不打你,也得餓死在外面。

三、資源

首先戰爭的本質目的是什麼?就算掠奪資源,不論是錢財物力,還是人民。而城池本身就算資源的集結地,所以打仗不打城池,難道就為了砍幾個人然後露宿野外嗎?

況且長遠看來,每攻下一個城池,都會收穫囤積的戰爭必備錢糧,而且還能進行軍力補充——俗稱的抓壯丁。

四、額外的收穫——士氣

攻下一城之後,許多將領是怎麼做的?默許燒殺劫掠,甚至有的兇狠的還會屠城,一方面讓剛剛經歷生死的士兵有宣洩的方式,另一方面,讓他們知道打仗不只是賣命,還有好處,也能提升士氣。

雖然許多書籍都美化一些將領攻下城池善待百姓等等,但是我們看史書就會得知,恐怕‘釋放人性’才是更多將領的做法。

五、城池定然不能繞過?不然!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繞過城池呢?

就是不以獲得土地,人口等為目的,或是進行奇襲的時候。

朱棣就曾越過山東,直搗金陵。建文四年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

此戰雖然大勝,但也是鋌而走險。

朱棣撇下山東,徑直南下,實屬鋌而走險。比較信息沒斷隔、糧草不足、援軍被阻、退路已斷、腹背受敵,無論哪一個發生,都會導致致命的結局。

而且注意,真的做到這點的其實只能是騎兵,朱棣的騎兵數量和質量本來就有優勢。

所以真的古代戰爭之中,基本上都是一座城一座城的推,而很少繞路而走,一旦出現,必定作為奇謀出現。


井夫子


古代打仗和現代的打仗是不一樣的,所以城池的攻打是繞不開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建設城池。畢竟只有造城的人才懂得攻城。





城池的最大作用就是控制交通線。城池為什麼能夠防禦敵人?除了依靠城牆、士兵。更多的還是依靠地形。城池建立在高處,可以居高臨下俯視交通線。古代的交通狀況可比現在差的多。如果你想要運糧,不用那些道路是不行的。城池可以給我方提供中轉站,困住敵方的調動與運輸。

城池的優勢之處在於可以以劣勢的兵力對敵人的優勢兵力。孫武說過“十則圍之”,城池依靠地形等優勢可以以逸待勞擊退數倍於己的敵軍。






城池裡的資源同樣不可忽略,不論是人口抑或是其他的資源。這方面是不可忽視的。

城池也同樣可以封鎖敵人,比如長城的作用更多的是封鎖而非擊退敵人。




明白了城池的必要性,接下來我們來從中入手瞭解為什麼不繞開城池。

第一點。糧草問題。古代打仗雖然人不多,但是由於古代的地下的後勤。根本運不了多少糧食,必須要有安全的補給線。而通過上文我們可以得知,城池是建立在交通線上的。這樣的城池著名的有“釣魚城”、“君士坦丁堡”、“洛陽”。如果不提前攻打下城池,那麼你的後勤就會被截斷。隋煬帝徵高句麗就是一個大教訓。




第二點。由於古代坑爹的通信條件。一旦繞過城池就意味著孤軍深入、與友軍失去聯繫。再加上在敵人的勢力範圍,敵人的城池也有駐紮部隊,隨時會給你背後捅一刀。這一點也有一個教訓,那就是趙括把趙軍害的全軍覆沒。




第三點。古代的經濟、資源這方面也不可忽視。古代的經濟模式決定了城市才是經濟主體,城市的價值比農村大的多。而且任何一個將軍都不會傻到把古代那種乞丐一般毫無紀律的部隊丟到農村分散兵力,不僅士兵可能會逃,而且農村的宗族勢力也不是好惹的。犯這樣錯誤的古代將軍我的記憶中是沒有的。

第四點。封鎖。為什麼遊牧民族在古代難以突破長城?因為長城的作用是封鎖啊。相當於封鎖了敵人的糧食、兵力輸送。古代的“釣魚城”、“長城”就是這樣的。




第五點。城市有很多人和錢財。古代的戰爭勝負很大一方面取決於人口(不是士兵人數哦)。當初諸葛亮不顧一切北伐就是為了奪取人口。同時,古代為了士兵的發洩,會縱容士兵在破城後屠殺三天。士兵們為了洩憤當然會做出這種事......這方面的案例有“諸葛亮北伐”“蒙古西征當場募兵”

第六點:士氣。攻下城池可以給部隊增加士氣。這個無需多言。典型案例就是“陳慶之北伐”




那麼,什麼情況下可以直接繞過城池呢?至少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不以土地為目的,以消滅敵人野戰主力為目的。典型案例:“朱棣攻打南京”

2:小部隊,或是機動性高的部隊。典型案例:“皇太極繞過山海關”

3.敵人沒有足夠實力截斷你的補給,以及沒有實力前後夾擊你。


作者球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古代也好,現代也好,打仗不是說靠幾個人去就行的,還有糧草要運,數萬數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光一個糧草就是個天文數字。戰爭一啟,沒有個把月是不會有結果的,你假設帶領10萬大軍,5000匹馬,一個人一天一斤糧食,馬的糧草是人的5倍,也就是說這10w兵馬每天光一個糧草消耗量就要12.5萬斤。差不多62.5噸糧草。而糧草是要人運的。。。所以打仗,你不但要顧頭,還要顧腚,你前方負責打仗,後面的糧道必須要保護好。

現在來看國內外的城市和關隘,基本上都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我們舉個最典型的城市,徐州:

這是立體圖,可以看到徐州市區正好在兩山之間,

這是平面圖,綠色的線條代表山脈,藍色代表河流,你會發現大軍路過,你不打下徐州就根本沒辦法前進,假設你不打徐州,人馬翻山而過,那麼糧草輜重呢?也翻山?根本就不可能。所以這樣的城市你不打下來,那就完全過不去。

再看關隘。

這是劍門關,完全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你不打咋辦?部隊翻山而走麼?那麼過去的兵也只能是輕步兵,而且攜帶幾天的糧食,只要敵方武將應對得當,餓也能把這點輕步兵餓死。

所以說古代不打城市,想繞過去,除非你佔據絕對優勢,如上百萬大軍對付對方几千士兵,這樣倒是有可能繞過去。但是徵發上百萬大軍的舉動,世界上好像也沒有哪個古代國家做到過,無它糧食跟不上。


草長禿鷹飛


是不是繞過,要看這座城的戰略價值。有的城,扼守交通要道,必須打下來;有些城,是對方心裡上的最後寄託,這裡攻下來了,其他地方自然就投降了。沒有價值的城,當然就可以繞過去了。

舉個例子,安祿山從范陽起兵,他要怎麼做呢?河北河東的城多了去了,他不可能一個個來進攻。所以他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首先是攻破大運河的樞紐汴州,然後西進進攻洛陽,在攻打長安。所以對他而言,就要以最快的速度,穿過華北平原,渡過黃河攻克汴州。這個過程中,如果河北有幾座城為唐堅守,安祿山就不應該把大軍停下來,先攻這座城了。比如,顏真卿在平原組織兵力,安祿山不可能把大軍掉頭,突然向東,把平原打下來以後再組織渡河。

同樣,作為防守方講,不應該也不可能分兵守每一座城。這樣一來,兵力分散,讓別人各個擊破了。遇到敵軍大舉來襲的時候,也一定是以空間換取時間。河北平原的各座城,只能希望它們各自做一些抵抗,拖延一些時間,唐軍主力一定是在河南,準備對抗安祿山軍。在當時的形勢下,陳留、汴州只能一一放棄,滎陽也只能依靠當地太守拼死一搏。封常清招募兵力,只能在東都洛陽做拼死抵抗。

與此同時,真正的唐軍主力開始向潼關集結,這裡才是唐軍真正的防線。河南敗退的兵力,以及精銳的西北軍,利用崤山潼關的地勢,在這裡擋住安祿山的軍隊,尋求殲滅之。

於是這裡的問題是:安祿山能繞過潼關防線麼?理論上也不是不可以。如果他一定腦子壞掉了,也可以移兵太原,迂迴西北。甚至南下襄陽,掠地江南。但是安祿山不會這麼做。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

首先,他必須儘快攻破長安,掌握天子,從而鞏固自身政權。否則的話,作為一個起兵的叛亂勢力,隨時可能瓦解。更重要的是,安祿山為了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就不能僅僅穿行在唐軍沒有防備的河北河南,而需要真正擊潰唐軍主力。換而言之,如果唐軍一旦集結完畢,安祿山反倒掉頭繞行,他在軍中的威望,反倒會受到折損。

於是到了這樣的時刻,大戰就將在潼關一線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