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消防調查:家庭消防應急包多數居民不會用

調查

問題1、應急包需配備哪些物品?

調查結果:77%的小學生、60%的中學生、94%的大學生及其他市民“不知道”。

專業點評:一般來說,家庭應急包除了一些“大件”的消防用品外,其它就應是生活必需品了。

問題2、如何使用消防應急包內普遍配備的滅火毯、繩等應急用品?

調查結果:80%的被調查者稱沒有仔細看過說明書,或者應急包內根本沒有說明書。

專業點評:所謂滅火毯以及逃生繩等被稱為應急包內的“大件”物品,它們能起到挽救生命的最終作用。所以,必須掌握使用要領。

問題3:發現鄰居家裡燃氣洩漏時,怎麼通知他們?

調查結果:20%的小學生、16%的中學生選擇“立即使用門鈴通知”。

專業點評:一旦發生燃氣事故,輕則財產損失,重則人員傷亡。如果能掌握正確檢漏知識,有時可以避免發生事故。比如,當感覺燃氣有洩漏,可以在接頭處、管件上塗刷肥皂液察看。另外,當燃氣洩漏到達一定濃度時,任何一點火星或靜電就會引起爆炸,而按門鈴就會產生靜電,這屬於高危舉動。

應對

根據此次調查凸顯出來的問題,消防支隊宣傳中心總結出具體的使用指南,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應對1:洩漏現場怎麼辦?

保護呼吸道可用溼口罩、溼毛巾,保護皮膚可用雨衣、手套、雨靴和床單。保護眼睛可用游泳潛水鏡、開口透明塑料袋。向側風或側上風方向迅速逃離化學事故現場。必要時到醫療部門檢查或診治。應對2:燃氣漏氣時怎麼辦?

分兩種情況:如果是少量洩漏,迅速關閉表前閥、鋼瓶角閥、切斷氣源、打開門窗;嚴禁開、關電器,防止各類火種靠近;撥打管道燃氣搶修電話。

如果是大量洩漏,立即離開現場;切斷室外總閘,熄滅一切火種,到戶外撥打搶修電話;發現鄰居家燃氣洩漏,應立即敲門通知,切勿使用門鈴等各類電器設施,並迅速撥打搶修電話。應對3:應急“大件”該咋用?

火災逃生面具

它對一氧化碳、氰化氫、毒煙、毒霧有防護作用,作用時間為40分鐘左右。很多火災傷亡事件中,受害者多半不是被燒傷,而是被煙霧所傷。有了這個面具,短時間被困火場就不用懼怕濃煙了。需要提醒的是,面具的塑封袋如果不使用就別打開,否則等有吸附作用的物質會失效,影響防護效果。

滅火毯

它由玻璃纖維製成,主要作用是隔氧滅火防火。它的隔熱效果比較好,如果家裡的廚房發生小火情,可以用它來蓋滅;在身陷火場時,把它當做大衣裹在身上逃出去。

逃生繩

主要用於三口之家逃生,比用窗簾、被單結成繩子爬下去安全很多,能耐受200多攝氏度的高溫。繩子的一端還有一個不鏽鋼釦環,方便迅速固定。逃生繩還有夜間反光功能,掛在外面容易被搜救人員發現。

應急小手電筒

火災、地震災害發生後,災區的電力設施也可能遭破壞。這時,小手電筒既可以作為照明使用,也可以發送應急求救信號。這個小手電筒有防水功能,下雨天不影響使用。小手電筒的“屁股”由合金鑄造,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它來當小錘子,砸碎玻璃不在話下。

防滑手套

它在逃生中配合手電筒或逃生繩使用,防止手部受傷。帶有凹凸點的一面為手心。

防塵口罩

它有夾鼻的鋁製貼邊,用於貼合面部。這種口罩與一般的醫用口罩不同,它主要用於工業生產領域,能防止細小顆粒物、危化品吸入。在火場等煙塵較大中使用,能保護呼吸道系統。

結論重要的是具備自救常識

市消防支隊宣傳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應急包裡需要配備些什麼,應該針對家庭情況和所處地區的特點。除了以上應急包內必備的應急“大件”物品外,還要增加一些用品,如至少備足每人一天的和用。此外最好還要有便攜式收音機、備用電池、手電筒、醫療急救箱與急救指南、衛生用品、常用藥品、火柴、哨子、備用衣物、身份證複印件、現金、嬰兒或病人的特殊用品,包括眼鏡、助聽器等。“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員要具備自救常識和技能,這樣才能發揮好應急包的作用。”

據瞭解,日本的家庭應急包的自主配備率高,應急包內所需器材附近超市就能買到。相比來說,國內家用應急救援器材產業發展滯後,市民如果DIY一個應急包則需花一番心思。

消防調查:家庭消防應急包多數居民不會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