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很難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階層?

張僮珀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會發現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很難。尤其是現在的高房價、高物價的高壓之下,這句話在很多貧困學子面前彷彿就如一句空話。

1、知識改變命運,但改變不了你的起點

知識改變命運,從一定程度上是對的。畢竟有知識尤其是高學歷的人,可以不用去工地裡搬磚了,不用去工廠裡做著普工的活了。知識改變命運,改變的是你工作的工種。但知識的擁有,並不代表作為貧困山區裡出來的孩子或者家庭環境很一般的孩子的起點跟富裕家庭裡的孩子一樣。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很輕鬆地擁有一套或者幾套的房子、擁有良好的人脈關係、可以通過關係找到好的工作,或者是經營家族的生意,他們的起點註定比窮人家的孩子要高。而普通人他們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2、原生家庭改變階層很簡單——稀缺人才改變命運

沒錯,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房價變化很快的社會,對於原生家庭環境不是很好的職場人士來說,如果要在短期內賺取一大筆金錢當作首期去購買房子,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畢竟高工資高待遇不是每個職場人士都能輕鬆獲得的。但是房子不代表人的一切,有了房子亦不代表你的階層有變化,而且通過後天努力很難去改變也不代表不可以。知識改變命運,說的是你能成為國家所需要的稀缺人或者頂尖技術人員,你掌握著國家或者政府或者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符合國家各省市對於高端人才的引進政策,那麼高額獎勵、高薪、房子、車子以及孩子讀書等等系列問題都不是事,所謂的改變階層亦是可以輕鬆獲得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1. 談不上欺壓,你可以不買房子嘛。我覺得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私人飛機這東西就挺實用的,我想買一個,發現買不起,但不會因此覺得被機價“欺壓”了。


這世上除了空氣,食物和水,沒有什麼是所謂的“剛需”。覺得有的,都是觀念問題導致的。我今年四十五歲了,買得起房子,但到今天也沒買,也活得非常好,甚至比多數有房子的人活得都好,這也是觀念問題導致的。


中國房價飛速增長的這近二十年,個人買房真正獲益的,都是投資性購買(比如自己租房住,但投資買房的;或自住一套,再投資買一套或多套的)。整體的看,這種人在有房人群裡的比例並不高。而且他們之所以能賺到遠比別人打工賺得多得多的錢,正是因為本來就應該買不起房子(以收入來說)的大量買房教信徒,把買房當成生活的終極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某種方式或選擇,這是導致房價一直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這個傳統農業社會的大規模城市化,可以解釋房價上漲,但解釋不了荒唐的租售比。


一個低收入工薪階層的房奴夫婦,依靠雙方老人湊的錢交了首付後,住在上千萬元的公寓裡吐血交房貸和苛捐雜稅,不管房價漲了多少,只要不賣掉轉為收益,就還是坐在金山上吃方便麵的房奴。一個有趣的悖論是,他們既然是買房教的信徒,怎麼可能賣掉房子去租房子住呢?即便他們買房後房價增長的那部分已經足以讓他們租一個好得多的豪宅住到死還綽綽有餘。


簡而言之,在中國,這二十來年手頭有閒錢但一直沒買過房子的,都是二十年一遇的倒黴蛋;手頭緊但湊錢買了一套漲了很多倍後賣掉過上了好日子的,都是幸運的聰明人;手頭緊全家湊錢交了一套首付後吐血供房,房價翻了十幾倍後還住在裡面吃方便麵的,都是大xx;手頭緊開始沒買但發現越漲越嚇人死扛了十多年後終於下決心全家湊錢買了一套很小的然後吐血供房住在裡面吃著方便麵天天等房價上漲但即便漲了一些也不賣繼續住在裡面吃方便麵一直吃到房市泡沫破滅的,都是超級大......折翼的天使;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後又賣掉了的,都是聰明的幸運兒;手頭寬裕買了好幾套漲了很多倍但還沒賣掉的......手頭寬裕的人,怎麼做都是對的。


2. 我們國家的人吃飽肚子也有好些年了......“知識改變命運”是沒錯的,但這並不是說高學歷就都能買得起房子。如果甚至不能正確理解這個,就說明讀書還是讀得不夠。


3. 好爹的孩子們一直都比窮爹的孩子們活得舒服,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這樣的。對現狀不滿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錯誤認識世界,並基於這個錯誤的認識展開下一步的討論。


今天的中國,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如果想“向上流動”,應該是四九年以來最好的理想時期(一些極端情況另當別論,比如某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從小甚至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如果想創業或參與創業,那更是趕上了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身在福中不知福是人類的常態,身處大航海時代的,生逢其時的冒險家們也常常無知地羨慕過他們那些只有兩艘小破船的海盲流前輩們)。橫向比較的話,你也會發現,多數發達國家的社會階層是相對穩定的,“向上流動”基本沒什麼機會。以日本為例,這幾十年幾乎就沒有什麼新崛起的像樣的大企業。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上,健康富裕的社會應該是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如果一個社會已經到了這個階段,階層穩定也未必不是好事。


4. 對年輕人有什麼可說的?建議努力工作之餘多讀書,多思考。


羅永浩


確實很難,但是還是有希望的。

難是因為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很努力做到有房友車,但是需要還貸款的時候。同年齡家庭條件好的已經買了三套房,其中一套可能還是在國外。

普通家庭出身的終於也買齊了人生中的三套房,給自己父母一套,給自己兒子一套,拼命掙錢還各種貸款的時候。家庭條件好的那個已經把資產做了管理,帶著父母子女移民到紐約去了。

這不是笑話,而是我身邊有類似的故事。

我的初中同學,全家總動員的那種努力,她的媽媽直到現在快七十歲了還在擺地攤,她自己兼職好幾家公司做會計,她老公也是。婆婆還在小區裡不時撿廢品來買賣。現在北京昌平買了房子。

而另外一位同學,大學畢業後移民了墨爾本。前幾年回來了,以投資人的身份,我們當地的領導接待的。

同樣的年齡,不同的家庭。

能給予的平臺不一樣。

在不同的平臺,掙錢的速度和方式也不一樣。拿錢投資,錢生錢,剩下的時間結交人脈,尋找更合適的投資項目。繼續錢生錢。

所以,努力想改變,很難。

但是,還是有希望,至少三代之後還可以改變了。

財富或許可以通過拆遷一夜暴富,地位確是需要時間累積幾代人的努力。

願我們這些平凡家庭的孩子,努力。


小黑豆


坦白說女兒剛進入大學時心理也受到衝擊。每次聊天說起同學的家庭背景即使不是指責,聽的我們心理也特不舒服。


後來我給女兒發了一封郵件,大概內容是:我知道我們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我們也希望可以給你更好的平臺,但是很遺憾,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的身份是改變不了的,即使我們脫離關係也換不來一對更好的父母給你。目前的現狀唯一能改變的只有你自己,你再羨慕別人優越的人脈關係和優越的成長環境,也沒用。媽媽還是希望你面對現實,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確實,原生家庭一般的孩子各方面的機會肯定少許多,包括他們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千萬不要認為進了同樣的學校你的能力就和別人懸殊不大。家境優越的孩子,除了經濟方面優越,他們的見識、思想、做事風格、待人處事都有可能超過普通人,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正視差距,接受差距,至少可以為了下一代之間減少差距而努力:你的努力也許改變不了你的階層,但是有可能給你的下一代更好的上升空間。

女兒收到郵件之後大概有兩週我們沒聊天,再後來聊起她的同學,酸味就基本沒了,有的是不停發現同學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媽咪老師72建議大家:不要糾結改變不了的現實,還是努力改變自己更現實!


媽咪老師


這個問題就像前幾年大家討論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嗎?”這個問題。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一出生就是貴人,而有的人再努力也很難成為貴人。

大家就會想,那麼努力有什麼用,學習好有什麼用,考985、211有什麼用?那麼,你想想,如果你家是農村的,父母是農民,你不努力你還是農村的。但是你努力的話,你是可以改變階層的,只是你想要像王思聰那樣身價63億(2017年)那是不可能的,王健林最初就能給他5億讓他去創業。

說句實話,有人說我們國家階級嚴重,應試教育不好,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是我們寒門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大家覺得國外很自由,但是其實他們貧富差距更大,社會更不穩定。相比較而言,在我們國家生活算是非常安全了。

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也不能抱怨原生家庭的不好,因為你的父母也想給你好的生活,但是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靠自己去改變命運一點也不可悲,你應該感到自豪。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在《超級演說家》的舞臺上,劉媛媛分享了這個話題的演講,她說“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的母親養育出他們三個研究生,北大畢業的她說,我可能連寒門都算不上,我們家窮得連門都沒有的。”

命運的手掌裡肯定會有漏網之魚,就看你能成不成為那條掙脫命運的魚。劉強東、趙麗穎也都是從農村出來的,但是現在過得很好。

題主不也是這樣嗎?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知道你獲得了博士學位。可能你現在想要自己全款買房有困難,但是比你原生家庭好多了不是嗎?你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會比你混得更好,你的孫子輩一定會更好,你的家族會改變階層。


如果我們自己也相信寒門再難出貴子,那麼我們永遠也沒有出頭之日,下一輩,下下一輩可能也還是沒有出頭之日。最後用劉媛媛的話激勵大家,也勉勵自己:你要用你的一生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END——

你對於寒門改變階級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問題:父輩給的家境不好,後天努力改變階級是否很難?

我認為確實有困難,但是不代表很難,主要得看自身,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1.例如:眾所周知的馬雲馬首富,出身的也是一個貧民百姓,費勁白咧的考到了杭州師範大學,學了英語,後來做了英語老師,勉強算是脫了貧,再後來自己發現了機遇,去創辦了創辦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信息發佈網站“中國黃頁”,之後創辦了阿里巴巴,也算是走上了富豪的道路,現在他應該算是食物鏈上層的人了。

2.另一位姓馬的富翁相信大家都很瞭解他,“家境普通馬化騰”這句話風靡一時,馬化騰作為騰訊的創始人身價不比馬雲低,但是馬化騰也是普通百姓出身,父親曾任鹽田港上市公司的ceo,家境在當時也能算是比普通人好一點,但是後來隨著父母搬家,自己與朋友研究軟件然後才漸漸地起步,才有了今天的騰訊。

從上面兩個例子裡面我們多少可以瞭解到,如果我們的家境並不美好,那麼我們想要靠自己改變難,但不至於難於登天,因為我覺得不論三百六十行哪一行,只要你肯鑽研,咬住一行不放鬆,那麼你也會可以走自己的成就,你自己做不了富二代,但是你可以讓你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富二代。


敲鐘的的小沙彌


如今的來訪者都“成精”了。不需要諮詢師開口,自己就可以將所有問題一股腦都推給原生家庭。父母皆禍害,彷彿大家都一夜頓悟,自己所有的困苦都來自小時候父母的“迫害”。

然並卵,你能換父母嗎?你能重新活過嗎?不能!那麼,今時今日,原生家庭除了讓我們抱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作用呢?有!

對原生家庭的抱怨使我們成功地逃避了自我攻擊。所有我們感受到的不舒服,如果是由自己引發的,將是“自作自受”,也必將由自己的努力而改變。但如果是由於小時候受到了“苛待”或是“忽視”,那麼一切罪過都將由於原生家庭揹負。這背後的邏輯也將變成,如果我要好起來,那麼父母必將先改變,因為我的問題是父母帶來的。

這就有問題了,因為父母很難自覺自願地在孩子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損傷權威身份;也很難承認自己堅信了幾十年的育兒觀念是錯誤的、對孩子有傷害的;更難接受自己傷害了孩子並至今讓子女蒙受痛苦。這些也不難理解,讓父母認錯並改正的難度比花些銀子做心理諮詢的難度高多了。

然而,我親愛的來訪者,你知道嗎?你出銀子做諮詢,來訪者是不能幫你爸媽改毛病的…很抱歉說出這句令人失望而又千真萬確的大實話。

作為諮詢師,其實我們很高興來訪者能夠坦誠自己過往的經歷,也很欣慰能夠聽到來訪者對問題的分析。然而,討論原生家庭的目的是什麼呢?一定不是簡單的指責控訴,痛悔自己投錯了胎,而是在分析原生家庭的過程中瞭解自己,進一步覺知自己,理清現在與過往的關係,將自己從原生家庭種在我們潛意識中的痛苦中剝離出來,打破重複性強迫的怪圈,使自己的生活可以朝著快樂的康莊大道撒丫子跑。

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糾纏、痛苦,是因為沒有很好地完成自我分化。Bowen在系統家庭理論中提出,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員必要的成長目標,是在理智與情感上將自我獨立於他人之外。

自我分化有兩個層面,一是內心層面,二是人際關係層面。在內心層面上,是指個體將理智與情感區分開來的能力,即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個體是受理智還是受情緒支配的能力。在人際關係層面上,是指個體在與人交往時能同時體驗到親密感與獨立性的能力。(Korrey,2010)

Bowen將自主性和情感連接性並重作為成年人成熟的分化特徵。屏幕前的您,自我分化程度高嗎?

您是否對他人過分順從?

您是否對父母沒有理由的憤怒和逆反?

您是不是情緒很容易受周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您是否在情緒不好時很難冷靜下來分析處理問題?

面對壓力和焦慮的時候,您是不是很難自己做出決定呢?

如果以上問題您的答案大部分是否定的,那麼您的自我分化程度是理想的。

在面對問題時,我們需要將自己作為關係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析問題時要看到關係系統的互動模式。哪些問題是由於我們的情感和行為對他人造成了影響,而哪些問題是由於他人的過失使互動出現bug,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能夠既保持關係的穩定,又能夠自主地將自己從不適的關係中解脫出來。這是一門學問,很多人畢生難以完成的學業。

美國婚姻家庭治療是Stan Tatkin曾經以神經生物學、依戀理論及情緒調節研究為基礎,提出“no-fault view of conflict”的觀點。大概是講我們應該培養自己覺知大腦威脅反應和阻礙信任與溝通問題的能力,有效管理情緒,避免引發恐懼和攻擊,提高愛與信任,發現和肯定家庭互動模式背後的支持力量。

是的,事實上,原生家庭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支持,那些支持都已如血液般融入我們的靈魂,只是被我們視為平常,很少提及。想一想你身上那些與眾不同的氣質,想一想你思考問題的獨特方式,想一想你在面臨困難時挺過來的信念,這些其實都是原生家庭的饋贈…

我們痛恨父母、抱怨原生家庭可以讓我們避免直面痛苦,也就是拒絕長大。長大我們就要為自己的痛苦負責啦,這比抱怨原生家庭難得多…

看到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就像是你病入膏肓,手術室中大夫開膛破肚告訴你腹部有各腫瘤,然後不作處理再縫合這個過程對療愈而言有意義嗎?必得動刀切了那病灶(與原生家庭和解)才能夠解除痛苦。

容安推薦讀書:《非暴力溝通》,(美)馬歇爾·盧森堡《母愛的羈絆》,(美)麥克布萊德

容安心理psy


目前中國的高房價,的確給現在的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是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在全世界都很正常,但是唯獨在中國,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就很難結婚,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我剛剛看了羅永浩的回答,他說年輕人可以不用買房子,可以租房子住,但是目前中國的這種現象,租房子住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不是長久之計。

中國的租房制度並不完善,和美國不一樣。

在美國,一旦簽訂了租房合同,就是嚴格按照合同來執行的,在租房期間,房子的使用權完全歸租戶,可以把房子裝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也不會出現哪一天房租上漲,房東會要求你搬走,但是在中國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國內租房子,哪怕是在北京,租了房子,簽了合同,房東哪天看你不順眼,讓你大年30搬走,你就得搬走。

這段時間剛剛上映的電影后來的我們就有這個場景,大年初一,由於房東的親戚要搬來北京,房東就立馬催著林見清搬走,雖然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近期被退票的很多,但是這個場景的確是真實的映射,很好的諷刺了這種毫無契約精神的房東,這樣的房東在中國太多了。

所以我認為,如果真的是剛需,在自己還能付得起首付的前提下,抓緊購買,不要害怕什麼壓力,這個時代,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有壓力,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只能負重前行。

我不反對作者說的有一個好爹會比普通人活的瀟灑,但是這個瀟灑僅僅只限於經濟層面,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呢,他們的慾望以及滿足感呢,這個世界有錢人很多,所謂的富二代過的開不開心不取決於他們的經濟,取決於他們的內心是不是真正的充實。

有人說最好的時代是7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那個時期內需極大不足,現在的很多富人都是那個年代下海經商,賺取的一筆金,比如說王健林,劉永好等;然後就是80-90年代,互聯網開始進入中國,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的快速崛起開啟了BAT的輝煌時代。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就不是最好的時代了嗎?顯然不是,現在是共享經濟時代,是萬物互聯時代,是大數據時代。OFO單車,新能源汽車,智能機器人等,就是這個時代的經濟紅利,有頭腦,有見識,敢拼搏的人,還是有機會改變自己的階級,進入中產甚至更高的階級,這個很有可能的。

這是最好的時代,既然改變不了出身,唯有奮力拼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椰子熟了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幾千年來中外都嚼爛了的問題。先說實然,自從人類社會進入農業社會,開始出現私有制,就同時開始出現社會分層,不同個體自出生始就置身在不同的原生家庭,有好有不好。相比於原生家庭好的人,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必然很難通過後天努力去改變階層。在一些文明裡,社會階層甚至是鎖死的,如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據出身家庭的人種不同,種姓階層幾乎不可逾越。

不過,“很難”並不意味著“不能”,區別只是有多難?憑什麼?中國傳統社會不像歐洲或印度有截然的固化階層,如貴族階層,老子貴族,兒子孫子一直傳下去都是貴族,哪怕家境敗落窮困潦倒也仍然是貴族。中國沒有這樣的傳統,千年以來中國一直都有底層優秀分子的上升通道,這是區別於歐洲印度的文化特質。古代的科舉制度就是選拔底層優秀分子的公開通道。所以中國文化歷來講“富不過三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反映的就是這種階層流動性。

再說應然。現代文明相比於傳統文明,從思想、技術、經濟、政治等等多方面打破了傳統的社會分層,確定了人人平等,人人平權的社會共識,而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民主,造就了一些人類社會高度的流動性。政治意義上的社會階層劃分已經式微,但社會學以及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階層劃分仍然存在,只不過它不再是資格准入的門檻,而是優秀者,只要足夠優秀,那就沒有門檻。像出生底層家庭,而且還是邊緣非主流混血的奧巴馬,一帆風順地當選美國總統,沒有任何阻礙。

換言之,儘管人與人之間與生俱來就有差異,也必然造成社會學與經濟學意義上的社會階層化後果,但政治上,法律上應該對待所有人一視同仁,夠優秀就能躋身高社會階層,法律上的權利,公共政策上的機會平等,才是正當的。

好,回到當前中國社會語境。從文化傳統上,中國千年來就沒有固化的政治意義上的社會階層,從來都是流動的。但是,中國社會相比於其他做得好的社會,在法律上不同階層的人有著不平等的權利,在公共政策上也有著區別性的對待,如北京能考入北清人師的青年才俊,在四川可能就只能考入二本院校。

不言而喻,法律的不完善以及公共政策的區別性對待事實上增加了社會低階層優秀分子躋身高社會階層的難度,而且是高企的難度,這應該是中國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像近來的一些政策已經開始著手向低社會階層傾斜,通過公共政策的反向調整來增加底層優秀分子躋身高社會階層的概率。

對個體而言,特別是低社會階層的青年才俊,你或者夠優秀,努力讓自己足夠優秀,你就有機會躋身高階層;或者自怨自艾,慨嘆好難好難,那還不如起而行,該幹嘛幹嘛,用自己的努力來推動一個更公平的社會做些實事。

最可悲的是,你沒有一個富貴的爹不怪你,但你的屌絲心態和屌絲氣質誤導了你原本可以很優秀的兒子,那就活該。


唐映紅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改變階層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很難的事情。太正常不過了,也很合理。

這張網上流傳多年的圖形象的傳遞出階層突圍困難的原因,畫圖的作者太牛了!

跨越階層為什麼難?

兩個原因:

第一、原生家庭好出身好,自帶資源。

父母在孩子走進社會的那一刻起,就讓下一代搭車前行;而普通家庭能讓孩子沒有任何負擔的輕裝前行就很不錯了。如果像上圖情況,還需要孩子反哺父母,就算兩人在同一起跑線上,前行的速度能一樣嗎?

第二、原生家庭好的孩子因為得到了更多的資源,反而會更努力,更容易出成績。

試想一下:普通人和王思聰從小到大誰更努力,誰努力的更對路?

別以為王思聰就是好吃懶做的富二代。王健林是商人,一年給兒子5個億去做投資,不會不計算投資回報率的。《2017中國頂級投資人排行榜TOP50》上,王思聰位列37位,吃喝玩樂中賺了近六十億!

網友對王思聰位列此榜單褒貶不一,有質疑王思聰拼爹的:“要不是有個好爹他能進去?”也有網友反駁:“有個土豪爸爸,你估計只會花了吧。”

不管如何,商業社會只看結果,不違反法律不違法道德賺錢就沒什麼可說的。

當然,改變階層是困難的事,但不是絕對沒有實現的可能。

跳水皇后郭晶晶出身平民家庭,通過自身努力不也進入豪門了嗎? 而且進入的風風光光,不卑不亢。

我是職場資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眾號“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