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1

1930年6月17日,美国的两个议员因为他们的名字而被载入史册。

他们一个是来自犹他州的参议员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另一个是来自俄勒冈州的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Willis Hawley)。

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签署了这两个人共同发起的一项法案,史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

简单描述这项法案的规定就是:将进口到美国数千种商品的平均关税,一口气提高50%以上。

这两位议员先生,估计不会因这项法案引用自己的名字而感到自豪,因为这项法案有一个公认的评价:

“一个愚蠢的经济行为”(an economic stupidity)。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1929年4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前不久的威尔斯·C·霍利 (左)和里德·斯姆特。

2

那一年,可怜的胡佛总统实在是被逼到了悬崖边。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和出色的商业家,胡佛是在众人的赞美声和期待中当选第31任美国总统的。

那一年,美国正沉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本国带来空前繁荣的最巅峰,连胡佛自己都表示:

“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赫伯特·胡佛

1929年10月24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就大跌,当天的换手达到了1289.5万股,指数如决堤一般不断下滑。史称“黑色星期四”。

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又狂跌13%,于是又多了个称号:“黑色星期一”。

但真正雪崩到来的那天,是10月29日。

那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开盘,铺天盖地的抛单就呼啸而来,抛售的价格全是不计成本的。

到那天收市,美国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那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二”。

一周开市也就五天,每天都是黑色的,称号都快发完了。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

“大萧条时代”。

3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就是在美国“大萧条时代”刚刚开始的时被提出来。

从20世纪的10年代到20年代,美国一直饱受一个困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但消费能力却没能相应增加,这就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

这个现象在农业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1920年代初,美国各种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但产量提升所伴随的却是价格下跌。他们认为这其中的最关键原因,就是过低的关税让外国货冲击了本国农产品,导致农民全都白忙活了。

那么怎么办?提高农产品关税呗!

1929年华尔街的大崩盘,更是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不仅仅是农产品,钢铁制造、纺织品等行业都出现了危机。虽然那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困扰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萧条时代”的开始,但也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美国大萧条时代,失业的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光荣与梦想》一书中这样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姆特和霍利这两位议员共同的提案,似乎显得正当其时。

其实,这份关税法案最初涉及的只是进口农产品的关税提高,这也并不违反胡佛的初衷——在1928年竞选时,他就答应过他的广大农民选民们要提高农产品进口征税,以挽救不断下滑的本国农产品价格。

但是,事情在推行的过程中,就渐渐变了味。

眼看着以农产品为主的州将在提高关税中获益,以制造业为主的州就坐不住了,他们提出总统也应该提高制造业的关税以保护本国产品。

于是,一场在议员中的“利益交换”开始了:你想要我对你的州的钢铁产品提高关税投赞成票?没问题,大家日子都难过,那你也保证我的州的纺织产品吧。

经过一轮轮博弈和交换,最后胡佛拿到的提高进口关税的商品清单,超过了2000种。

而这个时候,胡佛已经骑虎难下了。

美国的宪法第一条规定,修改关税的权利属于国会。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为了使这项法案通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光证明材料就写了11000多页。

1930年4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获得国会两院的通过,被放到了胡佛总统办公室的案头上。

接下来,只等总统签字了。

在法案提交胡佛总统签字期间,前后就一共有38个国家向美国政府提出正式的抗议,声称一旦法案生效,他们将立刻采取报复措施。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胡佛签字了。

1930年6月17日,总统签字,“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正式生效。

4

一场意料中的报复随即到来——事实上,在胡佛签字之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报复了。

率先做出反应的,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加拿大。

加拿大立即宣布在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上征收提高三倍的新关税,这个比例占到了美国出口加拿大商品总额的30%。

法国、英国、和德国在抗议之后,也开始宣布报复措施,提高部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基本上把所有的美国进口商品都拒之门外了。

在这些国家的带领下,其他国家也开始迅速行动:

意大利宣布因为美国对意大利的草帽、羊毡帽、橄榄油等产品增加关税,所以将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翻倍,美国对意大利的汽车出口立刻锐减90%;

瑞士宣布因为美国对瑞士的手表、鞋、刺绣的关税提高,也开始提高美国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

西班牙因为美国提高了葡萄、橘子、玉米和洋葱的关税,也开始采取反制措施——他们将美国汽车的进口税调高到一个标准:保证美国汽车在西班牙一辆也卖不出去。

跟在后面的,还有古巴、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一系列国家。

超过40个的国家在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的反制报复,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美国关税提高的对比图,提高幅度一目了然

5

美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1930年6月,就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公布之后,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就从250点下跌到230点,跌幅达到8%,然后就此一路掉头向下(1932年7月8日,降到了历史最低点41点)——在此之前,经历了诸多“黑色星期X”之后,美国股市其实一直在回升。

从进出口额来看,1929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商品总额为13.34亿美元,而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是3.9亿美元,降幅达到70%;美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总额,在1929年为23.41亿美元,1932年为7.84亿美元,降幅达到了66%。

进出口额全面衰退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美国国内的失业率大幅度上升。

1930年,也就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的那年,美国的失业率为7.8%,1931年,上升到了16.3%,1932年为24.9%,1933年达到了惊人的25.1%。

88年前,美国发动一场著名贸易战,希望特朗普能吸取教训

大萧条时代,美国的失业者排队领取5美分一个的苹果

美国开始正式进入“大萧条时代”,但受到影响的,其实并不只是美国。

由于世界各国都被迫提高了贸易壁垒,这导致各国之间的贸易活跃度迅速降低。

统计数据显示,1933年的世界贸易水平,只有1929年的1/3,自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规模缩水了66%。

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就此开始。

这次大萧条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正式登上了舞台,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尽管很少有经济学家将“大萧条”的产生简单归咎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但不少人还是都认同一个观点:

这次关税法案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大萧条的形成。

可以说是“扣动了扳机”

文章整理自:馒头说

别了,李嘉诚 | 老李走了,潘石屹也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