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胆囊息肉有哪些危害呢?

开州人家


胆囊息肉全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的,由于平时没啥感觉,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

胆囊息肉从病理学的角度,主要包括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2种

前者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后者为肿瘤性息肉,可恶变,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胆囊胆固醇息肉:最多见,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95%以上,多为多发。实际上它是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的胆固醇结晶,不会恶变。除胆囊颈部息肉外,多无明显症状,通常无需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大多为单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 30%。其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 2∶7;大多数为单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

胆囊息肉虽属良性病变,但息肉引起的危害不可低估

(1)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带蒂息肉或较大息肉,易阻塞壶腹或胆管,造成胆汁排泄受阻;息肉并发结石成为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祸源。

(2)息肉的恶变率日趋增加,息肉越大,恶变几率相对越高。胆结石+胆囊息肉,切勿轻视。

胆囊息肉,特别是同时患有胆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务必要定期进行 B 超检查

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癌:①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 ,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②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 厘米或有钙化斑。③胆囊增大,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④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

(2)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或出现皮肤、小便发黄,要及时就诊。

(3)年龄大于 50 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 1 厘米,同时患有胆结石,应尽早诊治。

(4)注意饮食,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和清理负担;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禁酒,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以上是查阅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大家参考,欢迎评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宜华.不要低估胆囊息肉的危害[J],江苏卫生保健,2016.05: 22.


健康答疑


胆囊息肉的危害主要有:

1、引发胆囊炎,可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体重减轻,饮食不规律等症状;

2、引发胆囊癌,是由长期的胆囊息肉增生,炎症增生引发,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可伴有体重减轻、消瘦明显等症状;

3、具有隐蔽攻击性,初期胆囊息肉较小,无症状,未予以重视,待有器质性改变时,多已发生癌变或癌细胞转移。


三子的幸福余生


胆囊息肉只是一个统称,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癌,脂肪瘤,平滑肌肉等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等。一般来说,非肿瘤性息肉是不会恶变的,肿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可导致胆囊癌。


妄与神通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有些小的息肉都没有什么太大的症状,但是如果是长期的有刺激,它也会有炎性改变,如急性胆囊炎或者是慢性胆囊炎的表现,也就是胆囊功能的异常。另外有一部分胆囊腺瘤样的息肉容易癌变,尤其是一厘米以上的,或者是多发的


妖么么健康养生


【胆囊息肉对人体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5220012376d8a5d7926\

医学微视


会造成健康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