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豚為什麼有劇毒?

球迷跟我走


河豚為什麼有劇毒,吃河豚又有什麼好處?

資深營養師開講啦!

我國是河豚的產銷大國,每年所捕捉的河豚總量佔世界河豚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河豚本名叫河魨,因為河豚在被漁民捕捉時,經常發出類似於海豚嚶嚶的叫聲,漁民們便認為它是海豚的一種,所以時間久了後就有河豚之稱。

河豚和普通魚類不同,它是屬於哺乳類動物,在日本頗受歡迎,河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不過野生河豚都有劇毒,所以早在日本便有拼死吃河豚之說。

河豚攜帶劇毒的原因

河豚體內的毒素名為河豚毒素,這種毒素毒性極其強烈,僅僅0.05g的河豚毒素就能讓一隻成年的狗斃命。而河豚之所以能夠帶上這些劇毒,主要原因有兩點。

(1)河豚在海水中生活時,自己本身就會產生部分這種劇毒。

(2)在海洋中某些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毒素,這些毒素被河豚誤食後,在河豚體內積聚成劇毒的河豚毒素。

大家或許知道,用手提起河豚背部,河豚會鼓氣變成氣球狀,這可是河豚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

河豚毒素這種劇毒其實不僅僅存在於河豚體內,還有不少動物也會攜帶這種毒素的,毒素在常溫下較為穩定,不易分解,因此烹飪河豚時,一旦清洗不乾淨,所做出來的河豚就和毒藥無異,十分危險。

吃河豚的好處

近些年隨著很多餐飲行業紛紛推出河豚這種海鮮,人們對於鮮美的河豚肉的消費也越來越多,我們所吃的河豚絕大多數都是人工飼養的,而人工飼養的河豚和野生河豚營養價值上相差不多,其主要具有以下三點益處。

(1)河豚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有豐富的鈣、鐵、硒等礦物質元素。河豚的魚皮中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實屬美容養顏,養生補氣的上好食品。

(2)河豚肉還能防止人體動脈硬化,促進腸胃消化能力,促進表層皮膚新陳代謝,抑制血脂中膽固醇含量的增高,具有一定的清血脂的作用。

(3)雄性河豚的精巢中還含有魚精,這種魚精不僅五毒而且營養豐富,魚精還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在一些抗癌藥物以及牛皮癬的治療中都有應用。

隨著人們對河豚研究的深入,河豚不僅僅是走上餐桌,更是能夠幫助人類治癒疾病,其開發潛力極高,大家不妨在吃海鮮時吃上一兩隻河豚補一補。


健康行僧


最常見的導致中毒的魚莫過於河豚了。河豚魚因其外貌特別,味道鮮美而被人們所熟知。然而,河豚魚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物質,稱為河豚毒素。河豚毒素不僅存在於河豚魚中,在蠑螈、斑足蟾等動物中也被發現。

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是自然界最毒的非蛋白質物質之一,毒性比偵探小說中常見的“入口即死”毒藥氰化鈉還要強1000倍。只需要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能致人死亡,要知道一滴水的重量為5毫克,也就是說只需要四分之一滴水的重量的河豚毒素,就能使人身亡。倘若一個30人的旅行團一同去吃一隻河豚,則其體內的毒素足以導致他們全部死亡。河豚毒素能抑制神經傳導,引起血管神經麻痺。中毒之後人們先是皮膚感到有刺痛感,很快就會蔓延至手指、四肢和其他部分,接著是肌肉麻痺。除此之外還會有嘔吐、腹瀉、呼吸麻痺、血壓下降、循環衰竭等症狀。整個中毒過程非常短暫,在食用後10-45分鐘內即可發病。


目前為止,已知的河豚種類有200多種。在這些種類中,不同器官內的毒素的濃度也有所不同,由高到低分別為:卵巢、魚卵、肝臟、腎臟、眼睛和皮膚,肌肉和血液中的含量相對較少。所以大部分吃河豚中毒的有可能是因為吃了它的卵巢或內臟器官導致的。另外,河豚毒素主要存在於雌性河豚卵巢中,因此其含量也會隨著其生殖週期而改變。在產卵期的冬季至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卵巢和魚卵中的毒素濃度也最高。

如果真的想要品嚐鮮美的河豚,一定要在加工前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再反覆沖洗肌肉,洗淨血汙。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有資質的正規的地方進行加工,絕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如果因誤食河豚有毒部位導致中毒,要進行催吐,反覆洗胃,並及時就醫。


食途



河魨通常在每年的春季由外海海域洄游至江河口繁殖產卵,當年出生的幼魚會溯河上游至江河或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天回到海里,在海里長至性成熟後再次進入淡水水域附近產卵。河魨的毒性主要來自於大名鼎鼎的河魨毒素。不同種類的河魨有毒部位和毒素產生的機理存在差異,通常有毒的部位包括肝臟、卵巢、血液、內臟、眼睛、皮膚等等。


河魨毒素是一種超強力的神經毒素,是自然界非蛋白質小分子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神經毒素之一。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它會和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上的快速鈉離子通道結合,令神經中的動作電位受阻截。致死劑量極低,並且沒有解藥。河豚毒素於1909年由日本科學家田原良純發現並命名,但並非獨見於河魨體內,藍圈章魚、橡子織紋螺、芋螺、漬蠑螈等動物體內也含有河魨毒素,動物利用毒素來保護自己免被獵食,或同時作為防禦及捕食的武器。


河豚毒素非常穩定,難以通過常規手法去除,過量攝入後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和特定肌肉群,症狀首先是嘴唇和牙齦變得麻木,然後雙手失去知覺,身體像灌滿了水泥一般僵直,接著心率失常感受到空虛寂寞冷,最後呼吸麻痺而死。河魨毒素的產生機理直到1960年前後由杜克大學的楢橋敏夫博士發現,河魨毒素是由一種叫做“假交替單胞菌”的細菌產生。


那麼它又是怎樣使河魨魚帶毒的呢?主流的觀點認為:海水環境中廣泛的分佈著這類細菌,如海水沉積物或浮游生物碎屑中。一些生物諸如藻類、軟體類、棘皮動物或貝類等通過攝食使體內也含有這些細菌並與之處於共生關係,而這些生物恰巧又在河魨的食譜上,於是河魨通過吞食這些生物和細菌而在體內蓄積了大量的河魨毒素。因此,河魨含有河魨毒素是通過食物蓄積和體內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此這般成了只毒罐子。


河魨又是怎麼使自己免於中毒的?籠統的說,河魨體內含有一種蛋白,該蛋白分子可以緊密的包裹住毒素,使得河魨免於被自己的毒素所傷。瞭解河魨含毒的大致機理後,人們就可以通過人工養殖技術控制河魨毒素的產生,通過嚴格的水源控制和飼料管控,可以有效的控制河魨體內的毒素濃度,使人工養殖的河魨保持低毒水平或基本無毒。


薩爾茨堡的魚


河豚別稱河魨,據百度百科介紹,河豚為硬骨魚綱魨科魚類,屬於一種淡水哺乳動物。圓筒形體形,有氣囊,遇到危險時會吸氣膨脹。一般體長在25~35釐米,上下領骨與牙癒合成大牙板,背鰭1個,無腹鰭。以魚、蝦、蟹、貝殼類為食,亦食昆蟲、幼蟲、枝角類、橈足類以及高等植物的葉片和絲狀藻類。在生殖洄游期間很少攝食。筋肉、皮、卵巢均有毒。



古代中國人對於河豚毒性有深刻的理解。晉人左思《三都賦,關都賦》便有“王鮪鯸鮐”之句,其注曰:鯸鮐魚狀,如蝌蚪,大者尺餘,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性有毒。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關人嗜河魨魚,有遇毒者,往往殺人,可為深戒。”《嘉靖江陰縣誌》在“魚之屬”中提到:河豚………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



另外據介紹,河豚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河豚毒素有鎮靜、局麻、解痙等功效。能降血壓、抗心律失常、緩解痙攣,用做鎮痛藥可取代嗎啡、阿托品等。作為麻醉藥,其效果比常用麻醉劑強16萬倍。對皮膚癢、癢疹、疥疹、皮膚炎、氣喘、百日咳、胃痙攣、破傷風痙攣、遺尿、陽痿等疾病,也有顯著療效。



河豚品種很多,自古以來中國食用的河豚皆生息於河中。平常食用的大多為紅鰭東方豚和養殖的暗紋東方豚兩個品種。清代名醫王士雄稱:“其肝、子與血尤毒。或雲去此之物,洗之極淨,食之無害。”河豚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高、經濟價值較高。深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喜愛。


夏至初夏一海岸線


河豚是一種水生物,還有叫氣泡魚因為它在生物鏈的低端,常常被其他動物所捕食。他們為了保護自己所以進化自己產生毒性。他們的毒屬於神經性毒素,但是肉質鮮美。很多人冒險品嚐美味,日本最具代表性。最毒的部分是魚卵,其次就是內臟然後是血液。吃河豚時需要清空他的血液,內臟全部處理乾淨


八小時之外輕鬆為主


因為它不想死,死了也要拉墊背。

在演化過程中,河豚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起基因突變,使其基因片段所編碼的鈉離子通道蛋白質在結構起變化,所以河豚毒素就不能黏上河豚自己的神經細胞了- 也就是害人不會害到己。

至於人工養殖的河豚,因為所喂的飼料無毒,體內無法蓄積毒素,更可以放心食用。但野生河豚來歷不明,為了生命安全,千萬不能“拼死”食用。


街拍她


因為河豚體內含有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 以卵巢毒性最強,肝臟次之,肌肉一般不含毒素或含有少量,但南海的河豚肌肉中也有毒素。


春季為河豚卵巢發育期,毒性最強,所以春季也是河豚中毒高發季節。 河豚毒素對熱穩定,220度以上才能分解,吃了有毒的河豚中毒發病急,潛伏期0.5-3小時,一般10-45分鐘。


中毒症狀先感覺手指、口唇等麻木或有刺痛感,然後有噁心、嘔吐等胃腸到症狀,繼而波及四肢甚至全身麻痺成癱瘓狀。嚴重者瞳孔散大,言語不清、紫紺,血壓、體溫下降,繼而呼吸困難,最後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河豚毒素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一般以排出毒物和對症處理為主。


我國《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嚴禁出售鮮河豚,所以一定不要拼死吃河豚,也不要擅自吃沿海地區捕撈或撿拾的不知名或未吃過的魚。


參考資料:《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公共營養師基礎知識》



晶晶姑娘的月光寶盒


河豚魚體內含有一種河豚毒素和河豚酸,這是兩種毒性極強的物質。據測定: 毒力相當於劇毒品氰化鈉的1250倍,是迄今為止自然界中發現毒性最強的非蛋白質之一。

河豚魚的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臟、血液中,其次是眼睛、鰓和皮膚中,個別品種的肌肉中也含有毒素,該種毒素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經過一般的炒、煮、鹽醃和日曬等,均不能很快將其破壞,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極高。

碼字不易,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哦,會帶來更多美食的詳細做法,願關注的人都能做得一手美食


三點鐘美食



春雨2017495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