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骨科手術會引起深靜脈血栓嗎,應該如何預防?

李冞嶸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官腔內異常凝結,屬於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人們往往表現出局部疼痛、壓痛和水腫,一般發生在下肢。血栓形成後,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可能併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

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因素

  1. 容易造成靜脈內膜損傷的因素:創傷、手術、反覆靜脈穿刺、化學性損傷、感染性損傷等。
  2. 容易造成靜脈血流瘀滯的因素:長期臥床、術中應用止血帶、癱瘓、制動等。
  3. 容易導致患者血液處於高凝狀態的因素:高齡、肥胖、全身麻醉、中心靜脈置管等。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後,因為有長期臥床、制動等因素的存在,一旦我們忽視這些危險因素,很容易就會造成深靜脈血栓。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1. 手術後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抬高患肢20°-30°,從而促進靜脈的迴流。
  2. 手術後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床上活動,勤翻身多做床上活動
  3. 儘早離床活動,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動作,加強日常鍛鍊。
  4. 戒菸,菸草中尼古丁會刺激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栓脫落還會損傷內皮細胞導致血栓復發。
  5. 飲食上多吃一些低脂高纖維素的飲食,儘量不吃動物內臟、肥肉,多吃蔬菜說過,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保持大便的通暢。
  6. 不要用過緊的腰帶或穿著緊身衣物而影響靜脈迴流。
  7. 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選擇穿著合適的彈力襪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良醫濟世


骨科手術是會引起深靜脈血栓。但發生的機率並不是很大。可是深靜脈血栓的危害卻是很大的,治療效果差,有時甚至危及患者得生命。 所以手術後,我們對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是高度重視的。

如何預防呢?

首先就我工作經驗而講,鼓勵患者術後早期活動和抬高患肢是預防深靜脈血栓最有效的方法。 臨床工作中一般分為機械物理療法預防和藥物療法預防。

與醫生交朋友,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機械物理療法主要有:

1、間歇性腿部充氣壓迫法 用充氣帶綁在小腿上,間斷充氣,達到壓迫小腿肌肉的作用,從而使下肢靜脈血流速度加快,起到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此法尤其適用於抗凝禁忌的病人,但應禁用於下肢缺血的病人。

2、穿彈力襪 此種方法操作,簡便,安全,適用於有輕度血栓形成傾向的病人,同樣禁用於下肢缺血的病人。

藥物預防:

1、低分子肝素鈣 現在很常用,具有療效確切,一般無需監測出凝血功能的優點。

2、口服抗凝藥 主要有華法林、利伐沙班等。

3、抗血小板藥物: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

4\\其它 比較常用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基本預防】 (1)、術後返回病房鼓勵患者儘早開始踝泵運動。 (2)、術後抬高患肢,促進靜脈血液迴流。 (3)、家屬可幫助患者進行下肢向心性按摩,由遠端向近端擠壓肌肉,促進靜脈血液迴流。 (4)、儘早下床活動,逐漸增加肢體各關節的活動範圍以及肌力鍛鍊。 (5)、勸吸菸患者戒菸,避免因尼古丁等刺激引起血管收縮和增加血液粘稠度。 (6)、預防便秘,避免用力排便致使腹壓增加,影響下肢靜脈迴流,以防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 (7)、避免下肢靜脈穿刺,保護靜脈內膜。 (8)、多飲水,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 (9)、低鹽低脂飲食,多吃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物理預防】(1)、間歇充氣加壓裝置 (2)、彈力襪或彈性繃帶包紮 (3)、足底靜脈泵 【藥物預防】 (1)、遵醫囑應用抗凝藥:低分子肝素鈉、低分子肝素鈣等。口服的抗凝藥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藥物預防最常見併發症:出血。在抗凝期間如果您有牙齦出血、鼻衄、手術切口出血、注射部位出血及消化道出血,請您告訴醫生或護士。一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


南醫三院


一般骨科手術以後,是有可能會引起深靜脈血栓的。

一般對於創傷的病人,血液處於高凝的狀態。另外因為本身骨折了,就會對靜脈起到刺激的作用,再就是手術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損傷到局部的靜脈。還有的病人由於骨折以後,需要長時間的臥床休息保護,血液流動就會變得非常緩慢,也會增加血栓的可能。

以上這些原因就會使得病人引起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還是比較危險的,首先可能會單純的引起局部的症狀,出現腫脹疼痛。血栓脫落,有引起心臟和肺臟的栓塞的風險。

對於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最好還是需要早期的下地活動,再就是手術的過程中要避免巨大的損傷,手術以後的病人需要抬高患肢,加強肌肉的訓練,再就是需要應用抗凝藥物治療。

但是有時候深靜脈血栓是防不勝防的,一旦發生深靜脈血栓考慮會有脫落情況的,還是需要積極的進行手術治療。


廣東骨科專家團


骨科手術是引起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為以下這兩點。


(1)骨科手術或多或少都會損傷到血管,而血管損傷後,血管內皮抗凝血和抗血小板凝集黏附的功能就會減弱,長此以往,就會在損傷處形成血栓。血栓超過人體纖溶系統能夠溶解的範圍後,就會影響到人體的生命健康。

(2)手術後患者一般都需要臥床休養,而長期臥床不起,會使下肢靜脈迴流變慢,增加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那麼,該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呢?


(1)最重要的就是,要經常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不要長時間久坐,保持一個姿勢。每隔一個小時就起身活動一次,能夠有效預防。

(2)戒菸限酒,菸草對血管內皮的傷害很大。

(3)飲食上應清淡,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食物,可以多吃點高纖維食物,其次是水果和蔬菜一定要多吃。


如果能做到這些最基本的預防措施,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魯南製藥小貼士


(2018-08-27)小黑鍋的第137條回答,記得關注小黑鍋哦!


深靜脈血栓好發於下肢靜脈,打個比方好理解一點,如果把下肢血管比作“水管”,那麼行走過程中下肢肌肉的收縮就像一個“水泵”,如果“水泵”不運行了,水流慢了,水管就容易長“髒東西”(血栓);“水管”破了(血管損傷了)也容易產生“髒東西”;水質有問題(血液高凝狀態)也會導致“髒東西”形成。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可能會引起血栓”下面一一解釋。

1、骨科手術對血管的損傷

對於下肢的手術,手術過程中肯定會對下肢血管造成損傷,損傷後血管內凝血等形成血凝塊,就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

預防:手術中認真解剖,避免過多損傷周圍血管;避免較大的暴力;


2、術後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

骨科手術後,由於出血、創傷等因素,術後會造成患者血管內高凝狀態。所謂“高凝狀態”就是血液更容易凝固成血凝塊,流動慢了的意思。

血液流動慢了,就容易長血栓,從而可能造成深靜脈血栓。

預防:對於骨科手術術後的患者,醫生一般會給予抗凝要口服或者皮下注射治療,目的就是為了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3、骨科術後下地晚,血液容易淤積凝滯

對於大部分的骨科手術,尤其是下肢的手術,術後常常要求病人休息,等手術部位癒合良好再下地行功能鍛鍊。

前面引文說了:下肢血管中血液的流動性主要靠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下地行走時收縮擠壓血管來保證血液的流動,肌肉就相當於一個“水泵”的作用,“水泵”不工作了,水流自然流動就慢了,也就容易長髒東西,就是我們的深靜脈血栓。

預防1:對於術後或者由於某些病因需要長期臥床的病人,我們通常要求患者主動行“踝泵運動”,如下圖所示,主動被動收縮下肢肌肉,擠壓血管,保證血管血流的流動性,避免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預防2:使用外用的氣壓治療儀,被動擠壓下肢肌肉,促進血液流動,避免深靜脈血栓形成,如下圖


關注小黑鍋,每天給你想要的醫學臨床科普!


骨科小黑鍋


骨科手術,尤其是下肢的大手術,最容易引起深靜脈血栓,我們在臨床上經常做一些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在髖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是比較高的。而一旦深靜脈血栓形成,這個血栓隨著血流的流動而移動,有時候甚至會形成肺栓塞,而一旦發生肺栓塞的,這種情況就是致命性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首先要知道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或者誘發因素。從他的幾個誘發因素著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術後的高凝狀態。手術後由於自身的出血,機體會有一個代償反應,本身自身有一個高凝狀態,有利於更快的止血。但這種高凝狀態反而更容易形成血栓。對於這方面,我們骨科下肢的大手術,比如髖膝關節置換,或者髖關節周圍的骨折,手術後一般都要進行常規抗凝,讓患者術後常規使用抗凝藥,這樣有利於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第二個方面就是血管壁的破壞或者血管的阻塞。比如我們很多下肢的手術都要用到止血帶,而止血帶用過以後,松止血帶後有一個缺血再灌注的過程。止血帶用的時間越長,血管阻塞的概率或者破壞就越大,所以我們手術當中要儘量縮短止血帶的使用時間。還有就是我們骨科手術當中,勢必會對血管壁造成損傷。所以我們骨科手術,一方面儘量減少手術時間另外一方面,儘量減少周圍軟組織的破壞。


第三個方面,患者本身自身有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斑塊形成,有些患者甚至術前就已經形成了靜脈血栓,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術前術後一定要常規查下肢的血管B超。事實上,我們手術前檢查血管B超,檢查出來過好多個靜脈血栓形成的病人。

第四個方面,手術後患者長時間臥床,下次活動少,肌肉鍛鍊少,靜脈迴流比較慢,從而容易導致靜脈血栓,解決方法就是早期開始功能鍛鍊,能下地走路,儘早下地走路,如果不能下地走路,可以在床上鍛鍊下肢的肌肉。


骨科袁鋒


首先我們要知道兩個概念,第一個,深靜脈血栓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於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第二個,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種嚴重的威脅生命的疾病。臨床包括深靜脈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係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即通常所稱肺栓塞。二者是同一疾病病程的兩個不同階段。在美國等西方國家,VTE的發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有數據顯示,10%的醫院死亡是由VTE導致的。在歐州,每年有超過50萬人死於VTE,這個數量超過了AIDS、前列腺癌、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導致死亡人數的總和。

形成原因

在第一次患VTE的患者中,50-75%存在明確的危險因素。VTE的危險因素包括:手術、創傷、臥床、腫瘤治療 (激素、化療或放療)、高齡、心臟或呼吸衰竭、腎病綜合徵、肥胖、吸菸、靜脈曲張、遺傳性或獲得性血栓形成傾向等,這些危險因素通常合併存在。所以,不單單是骨科手術會引起深靜脈血栓。在臨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顯的症狀。包括下肢腫脹,局部深處觸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發展最嚴重的臨床特徵和體徵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達9%~50%,絕大多數死亡病例是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死亡的。有症狀和體徵的DVT多見於術後、外傷、晚期癌症、昏迷和長期臥床的病人。

血栓形成大都發生於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後,除少數能自行消融或侷限於發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至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幹,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後遺症,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病人可能併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VTE不僅在西方國家多見,而且在中國及亞洲國家也很常見。相當數量的VTE高危患者由於沒有采取恰當的預防措施,在出院後發展成為VTE,嚴重時發生猝死。

骨科大手術患者需常規進行靜脈血栓預防

基本預防措施

(1)手術操作輕巧、精細, 避免損傷靜脈內膜; (2)規範使用止血帶; (3)術後抬高患肢, 防止深靜脈迴流障礙;(4)對患者進行預防靜脈血栓知識教育, 鼓勵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鍛鍊、下床活動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動作; (5)術中和術後適度補液, 避免脫水而增加血液黏度。

物理預防措施

足底靜脈泵(VFP)、間歇充氣加壓裝置( IPC) 及梯度壓力彈力襪(GCS),均利用機械HFS, 髖部骨折手術性原理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 避免血液滯留, 降低術後下肢DVT 發病率, 與藥物預防聯合應用療效更佳。單獨使用物理預防適用於合併凝血異常疾病, 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對於患側肢無法或不宜採取物理預防的患者, 可在對側肢實施預防。建議應用前篩查禁忌。 以下情況禁用物理預防措施: (1)充血性心力衰竭, 肺水腫或腿部嚴重水腫; (2)下肢深靜脈血栓症、血栓(性) 靜脈炎或肺栓塞; (3)間歇充氣加壓裝置和梯度壓力彈力襪不適用於腿部局部情況異常(如皮炎、壞疽、近期接受皮膚移植手術) 、下肢血管嚴重的動脈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嚴重畸形。

藥物預防措施

如遇到突發的單側肢體腫脹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等等。事實上向群眾以及基層醫務人員普及血栓病的相關知識也是至關重要的。


運動醫學解強醫生


深靜脈血栓(VTE)是繼缺血性心臟病和卒中之後位列第三的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深靜脈血栓所導致的致死性肺栓塞(PE)死亡率非常高,因為一旦發生我們沒有足夠時間搶救,所以VTE的危害非常嚴重。

骨科手術為什麼高發深靜脈栓塞呢?

導致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高危因素有:高齡、手術、肥胖、骨折、長期臥床或者制動,心衰等。而骨科手術具備了以上所提到的多項高危因素。


骨科大手術發生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很高!

骨科手術影響維柯氏三角的所有三方面因素,因此骨科大手術患者是VTE極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大家對深靜脈血栓不是很熟悉,也很少聽說,但是在骨科病房裡,VTE是個家常便飯,需要時時提防。據美國胸科醫師協會指南,未經預防的情況下,關節置換術後VTE的發生率高達40-60%,即使經過了預防,其發生率仍舊高達7%-30%,當然,大部分VTE是隱形的,難以察覺,所以才更危險。


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呢?

有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針對骨科手術後的深靜脈血栓問題,出了指南。足見術後深靜脈血栓問題的嚴重性,在各國的指南里都對深靜脈血栓的預防進行了詳細的指導。

一、基本預防措施

基本預防措施主要包括:手術操作輕柔、抬高患肢,早期功能鍛鍊,多飲水避免脫水,下肢的康復訓練等。

二、物理預防

物理預防主要包括:穿彈力襪,氣壓泵裝置,足底加壓泵等,其中在院期間,多種物理預防措施可以並用,大部分患者沒有條件購買單獨的加壓泵裝置,所以出院後只能靠穿彈力襪進行預防。

注意:不建議單獨使用物理預防措施,物理預防應與藥物預防聯合應用,單獨預防僅適用於高危出血風險患者,風險下降後建議與藥物聯合應用。

三、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是患者在院和出院期間常用的一種預防方式,所用的藥物包括華法林、低分子肝素、口服Xa因子抑制劑以及其他新型的靜脈抗凝藥物。


血栓的高風險期會持續多久?

現有的文獻已經證實,關節置換術後凝血過程持續激活可達4周,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可持續3個月,所以很多指南都推薦,如無禁忌症,關節置換的患者,抗凝藥物預防性治療時間可延長至35天。

當然,這個35天的時間只是建議,並非強制措施,能做到持續使用抗凝藥物的患者並不是很多,涉及的因素比較多,都可能導致患者對長期使用抗凝藥物不耐受,包括了切口延遲癒合,皮下瘀斑、費用高等。


骨科王健醫生


骨科手術會引起深靜脈血栓。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異常凝結所致的一種下肢靜脈迴流障礙性疾病。

長期臥床、肢體制動、手術和(或)血液高凝狀態是深靜脈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網絡圖,僅供參考)
下肢深靜脈血栓一旦形成,在急性期血栓是很容易脫落的,一旦脫落引起肺栓塞後果不堪設想。輕者表現胸悶、憋氣、咳嗽、咯血,重者可危及生命,死亡率較高。
即便是栓子不脫落,若病變發展,血栓蔓延,可累及下腔靜脈,血栓機化肢體遠端靜脈迴流障礙,常常引起下肢潰瘍、糜爛、經久不愈,預後也會差。
(網絡圖,僅供參考)

如何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1、在家要多做功能鍛鍊,定時做主動或被動運動。

2、還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譬如選擇清淡低脂食品,多食含維生素較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3、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開塞露、蘆薈膠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難引起腹壓增高,影響靜脈迴流。還有戒菸限酒,要保持心情舒暢 ,確保優質睡眠。

4、平時還需要多觀察,一旦下肢有沉重、脹痛感,需注意測量腫脹肢體的周徑,密切觀察肢體皮膚顏色溫度變化。

5、家屬也應及時送其到正規醫院進行就診,檢查D-二聚體的水平能在早期發現血管小血栓,並且藉助於血管彩超也能瞭解深靜脈瓣膜的情況。

6、必要時可以使用醫用高彈力襪、抬高下肢,如果確診深靜脈已發生血栓遵醫囑服用抗凝劑或者接受溶栓治療。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尹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