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在没有了陆奇之后,百度是否又重回平庸呢?

在没有了陆奇之后,百度是否又重回平庸呢?

从4月份传出陆奇要离职的消息,到5月18日李彦宏的内部信确认,仅仅一个月时间,陆奇还是走了。

公元前三百六十一年(距今天已有2378年),“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随后,公元前三五九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而后,“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于是就有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千古说法(以上引文是《资治通鉴》卷二中卫鞅出场时司马光的表述)。

若论李彦宏口中的Qi之人品与古之商鞅相比,陆奇在人品上确实要比商鞅要干净得多,倘若不是如此,在刚过去的这四五百天百度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陆奇是万不能以自己为背书,把百度声誉拉升到了众人认可的舆论高度。

于是就有了李彦宏的内部信。“我和广大同学一样,都对他正直的人品、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在技术及商业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印象深刻。”

然而,在看热闹的同时,在李彦宏和“百度同学”面前,Qi的人品和工作精神对百度的影响大于其在“商业领域的敏锐洞察力”,也大于对“公司整体业务”的改变?

更令人不解的是,李彦宏在这份内部信中,甚至对于陆奇对百度从“组织重构”和“业务重构”努力只字不提,甚于对百度至少在市值方面“重回巅峰”的事实惘然不顾呢?只是勉强地“公司整体业务也在快速前进。这些都与Qi及所有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这分明就是一句屁话。

距李彦宏力邀陆奇加盟仅仅过了486天,在这486天里,除了公众看到的百度在陆奇的领导下展现的变革,可能百度并不为人所知的斗争更为残酷。

在陆奇任上,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离职、无人驾驶事业部(高级副总裁)王劲离职、林元庆、曾良、陆复斌、李东旻、胡玥、巩振兵、李靖等一批重臣纷纷离职。在这个名单上,可能除了吴恩达是个例外,其他人的离职又戳痛了百度的哪根神经呢?

两千多年前,商鞅变法十余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于今天的百度倒有几份相似。陆奇以微软之法重构了百度,微软组织顶住了内部阵痛,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微软的精神领袖依然有足够号令天下的能力,而于百度,“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李彦宏是万万抗拒不了的。何况当年卫鞅只是“刑其傅公子虔”,而今天的陆奇明面上是断了近十位权臣的财路,而暗地里伤及到百度既得利益者之数又何止千人?毕竟今天的百度一个季度的净利润就有50多亿元之巨。

公元前三三八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这里的公子虔就是当年被卫鞅割了鼻子的那个太子傅,其间的奥秘不言自明,结果是“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两千年多年的故事与今天百度和陆奇的故事,多少有些相似。

商鞅出事之前,“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一出门便是卫鞅“谋反”。近期百度又有创业“元老”回归,其间有多少故事无从知晓,倒是陆奇的离职,多少让人感到了李彦宏的无奈。

令人欣慰的是陆奇在这场看不见的商业争斗中,尚可全身而退,保全名节,不至于像卫鞅一样搞强了秦国却终被秦人车裂。

我们不怀疑当初李彦宏邀请陆奇的诚意,但很可能李彦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和低估了百度长年形成的官僚体系的能力。120年前的7月,望着风雨飘摇的大清,光绪帝给变法者杨锐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今天的李彦宏是否也有这种无力感呢?

今天的百度,在没有了陆奇之后,是否又重回平庸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