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收割”投资者

投资者一旦入场,等待他们的将是项目方精心策划的“收割”计划。

上述市值管理方案显示,第二个阶段为上交易所第一个月,主要目标是实现代币价格3倍增值,项目方销售自身控制代币数量的10%左右。此阶段仍需要引流,保持前一段时间热度,维持上一阶段KPI。项目上交易所首日,代币价格为私募价格的1.5倍。私募价格定义为P,第一周价格在1.5P-2P之间波动。预计此时部分未签协议私募方、空投会抛售,而引流来的散户会消化此波段。而量化团队将价格维持在1.5P-2P之间,交易量维持在该交易所上的项目前三名;第二周价格在1P-2.5P间波动;第三周价格在0.75P-2.5P间波动;第四周价格在0.75P-2P间波动;第五周价格1.5P-3P之间波动。

第三阶段为上交易所第2个月,主要目标是再上1个交易所,2个小交易所,价格在0.5P-2P之间波动。此阶段允许签约的私募方出货,然后平均以略低私募价格的价格吸货。第四阶段为上交易所第3个月,吸货已大致完成,发布一系列利好,配合公关、社群、战略合作方,开始拉升,价格在1P-5P波动。出货约4亿代币,出货均价为3P,大约销售可得3000万元。

任刚介绍,项目方在代币上交易所前都会聘请市值管理团队。“首先需要付两百万元到一千万元不等的等值ETH(以太坊),并承诺保底费用,以及收益分账,三七、五五分成都有。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市值管理团队,币价会被砸到渣都不剩。”他称,市值管理普遍采取量化策略,团队根据盘面相应指标做出买入卖出动作。

“一到晚上散户都睡觉了,然后庄家可以拉盘。散户早上起来看到涨了如果跟进,庄家见势就割。”任刚表示,还有一种玩法是把币值砸到两分后,私募和机构持续将手中的筹码抛掉。“在低位不断吸筹,完全控盘后开始拉升,拉高以后吸引散户进来,然后在高位收割散户,就这样反复。”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任刚所提及的操盘策略基本在前述的市值管理方案得到佐证。

因为目前数字货币市场处于熊市,众多代币价格持续下挫,投资者大面积离场,业内人士笑称“韭菜”不够用了。此时私募机构成了项目方的“猎物”。

“先编一个故事,忽悠机构入场。融资一般天使轮是3+3,私募是3+6。比如,发行一个亿的代币,其中30%是用在基石轮和私募轮融资,基石轮占10%,打三折就是300万元,私募轮20%,打六折是1200万元,等于在机构身上就能赚到1500万元。”任刚称,项目方一上市就选择“跑路”,市面上很多币破发的原因属于这种情形。

任刚解释,“3+3”的3意思是挂板后不能卖出,3个月后可以卖出50%,过6个月后卖掉剩下的50%。也有“3*4”即每三个月各卖出25%。私募有锁定期,项目方一上来就抛售,砸到两分,基本上投资方打了水漂。“假如发行一亿币,其中20%是归我,这2000万分四年解锁,一上市解锁10%就是200万。要是砸盘的话,直接能把币价打到2分,到时私募、交易所及散户都会跟着跑,币值也就归零。”

市场规则机制失效后衍生出道德风险。“也有机构组团拉盘,但其中有机构提前跑路,造成其他机构损失惨重。”任刚直言,有些机构连同行也不放过,市场环境已恶化至“谁跑得快就能赚”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