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在有一些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你知道为什么吗?

两个指甲盖儿


第一:假如一个医生以每10分钟接诊一个患者的速度看病的话,你听上去可能还算满意,但是结果将是一天上班8个小时,仅仅接诊了48个患者,而且后边的很多患者因为没时间去做检查恐怕又要第二天再来。假如你是后边几个接诊的或者没有排上队的患者,你一定更加憎恨医生或医院吧?而且更不符合现实的是,三级大医院,一个门诊大夫门前排队的何止48个患者,2017年冬天流感流行期间,我国很多大医院的呼吸科,儿科门诊,一天的挂号量都在接近1000人次。而一个大夫一天门诊量撑破天也就是百十个。你说不快能让后边的患者满意吗?

第二,不做检查式的看病,不是医生不会,但错误率绝对很高,而且耽误时间。比如患者频繁咳嗽,咳痰,不做检查的话首先想到的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给予治疗1周如果无效,再考虑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再用2周药如果还没作用就考虑肺癌。这种传统大的,过时的诊疗方法如果用在你的身上,即省去了做检查的麻烦,且省去了一大笔检查费,但你敢采用吗?

所以解决中国医疗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在于给医生足够高的社会地位和最基本的人格尊重,给予高薪酬,像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刺激更多的大学生,优等生不仅学医,更要从医,让医生的数量多起来,然后从中挑选优秀医生。解决患者多,医生少的问题。否则看病难,看病排长队永远无法解决!更重要的是,如果医生数量不能保证,大家没有从医信心,尖端医学难题由谁攻克,如果我们的医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难道日后中国人得了重病,罕见病都要办护照,到美国,日本看病吗,那时将不仅花钱,跑路,还要受日本人的气,这将是人民悲哀呀!


逝去的经典文化


我父亲是一名乡镇医生,在那个年代,颇为吃香,颇受尊重。有半夜“打冷摆子”求诊的,也有动了胎气在家生了孩子,求父亲剪脐带的,更有老人家临终前吊点“葡萄糖”以示安慰的。常常收到鸡蛋,小菜。记得初中时,住父亲单位宿舍,似乎隔三差五要抢救喝农药的,抢救过来的回去了,未救活的最多放医院一晚,第二天就拖回去入土为安。从未听过“讹人”两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赔偿”的风刮遍大江南北,“检查”清楚再对症下药只能是医生的唯一解药了。“检查”是科学,是诊断的依据,是明明了了。也是对病人负责。更是医生保护自己的武器,没有谁是火眼真金,可以看到五脏六腑。在缺乏设备的基层,只能多询问病情,善于总结临床经验。更希望早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目标,减少患者的就诊治疗成本,也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


味精说说


过度依赖影像学,总不是一件好事情,患者花钱且不说,有的检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直都在提倡不要过度医疗,影像学检查亦是如此,有的人腰椎间盘突出,重复短期做了很多的同部位检查,实际没什么临床意义!

不良的现象

个别差劲的医院,对于科室是有要求的,如果都不做检查,收入要减低不少,放射科也没办法运作,因此,医生没办法必须要去开具报告单,可做可不做的也尽量要求去做检查。

可能是紧急状况

问诊三句半,不知道这个有没有夸张,真是这样的话,除了急症(争取时间),对于普通患者应该细节的问一下,几句话显然不够,挂号的意思,不只是让开具检查,重点是根据症状问诊,触诊查体判断可能是什么问题,再开具相应的检查。

不要排斥影像学

至于CT或者核磁,该必要做的时候必须做,因为很多疾病的症状都有共同之处,影像学的检查可以让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减少误诊和漏诊,诊断也是我们后续做处理方案的前提。

选一个你信任的医生

每个医生都有各自看病的特点,如果你感觉这个医生不值得信任,你完全可以拒绝交费做检查,既然相信他,就按照他擅长的方法来是对的,应该积极配合,我相信多数医生都还是按照本心在做事情。

结语

有时候,不要因为检查没出现问题,就认为是多花钱,你要换个角度想,没问题总比有问题好,没检查出问题,至少说明这个部位在影像学上是健康的,钱可以花,花了可以再赚,愿医患之间多一些理解和信任!


乔栋谈健康


(2018-09-12)小黑锅的第161条回答,记得点赞关注【骨科小黑锅】


病人:最近走路的时候,总会时不时的膝盖就卡住了,又痛又动不了,活动一下又好了,啥事没有,怎么回事啊?

医生:先去拍个磁共振吧!

磁共振结果出来看到膝关节内部游离骨头块!

医生:做个微创手术把它取出来就好了!

病人:................


反复数了数,是三句半,嗯!没错!


当代医学诊断一个疾病,是要将循证医学证据的,所谓的证据就是抽血化验检查结果,只有实打实的看到结果,才有下诊断的依据。因此,即使是明显看到骨头都戳出来的骨折,医生也得拍个X光片确认骨头断了才行!

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不开心了,我都知道我骨头断了,你就帮我接起来就行啦,还拍什么片子浪费钱啊!

我想说,骨头里面碎成什么样子你知道吗?你知道什么叫表里不如一吗?手术不是病人做他们总会想当然,没拍片子没做检查、术前医生没准备就上台,心里无数,手术能做好??


医学可以勉强说成一种经验科学,有经验的医生看的病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了去了,几句关键的话,一般都能给出几种可能的病,而做检查的目的就是验证自己的思考是不是正确,同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最终给出一个诊断不至于误诊。


检查既然必须要做了,为什么不等检查出来了再慢慢拿着证据解释呢!

如题,对于大部分疾病来说,诊断一个病必须要有依据。脑海里经验中这种症状见得最多的就是这几个病,先把检查做了,拿着检查结果跟病人跟家属好好解释效果更好,而不是凭空在那里讲讲讲,疾病没有确诊之前,都是自己的猜想诊断,有时候医生说的你可能听着都怕。

你这个可能是结核、也可能是肿瘤,拍个片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但如果要100%明确肿物的性质可能要做手术送病理检查,就是放到显微镜下放大来看!

怎么样?听着怕不怕!可能?肿瘤?吓个半死!

但如果检查已经做了,医生可以根据影像学的表现,给你更好的建设性意见:

你这个片子看起来像个良性的可能性大,做个小手术切下来送个病理,良性恶性一下子就知道了!

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


常规检查能够缓解门诊医生的压力

既然检查迟早要做,还不如简单问一下病史,心中有个诊断和几个排除诊断后,开了检查让病人去做!

一来可以证实医生的推测,二来可以加快医生看病人的速度,不至于后面的患者等太久!等到前面病人做完检查回来,你其他的病人也看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坐下来慢慢陪前面做检查的患者好好谈谈病情。

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回归于文章开头的故事,给大家讲讲诊断的思路:

有经验的骨科医生都知道,对于膝关节突然“卡压”“绞索”最常见的诊断就是关节内的“游离体”,可能是游离的软骨、也可能是半月板等组织,这些组织在关节腔内游离,如果卡到关节内韧带上,就可能引起关节的绞索,并表现出膝盖的肿胀、疼痛。活动活动、抖抖腿,游离体掉下来了,膝盖也就能弯曲了,不痛了!


对于无法自己活动开的游离体,可以完善X线片明确诊断,磁共振明确游离体周围解剖构造,在微创关节镜下手术把它取出来,术后恢复一般都比较好的!


以上就是小黑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觉得有用的话,不要忘记点赞关注【骨科小黑锅】


骨科小黑锅



医生不快捷问诊,不“三句半“,难道还要陪你聊天儿吗?

现在很多医生每天看诊几十号甚至过百号,如果指望他跟患者每人聊上十分、八分钟,那是不现实的。你在问这问那,外边的患者恨不得闯破这个门,一齐涌到屋里去。

题主所说的“三句半“,应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医生不了解患者的情况,需要问的东西很多,应该不止三句半那么少吧。

这种现象反映什么?一是现在很多医生资源分配不均,患者就医盲目,小病也去大医院扎堆儿。一是个别医生口碑在外,大家就认他这个名儿,就想找他看病,导致有的诊室门庭若市,有的诊室很是冷清。


忙碌的只是自然要加快速度了,虽然医生也在竭力的控制着这样的速度,尽量“慢下来“,但不排除外面等待的患者过多,对他的问诊速度还是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有提速的一个作用。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医生看诊看到中午都耽误了午饭,吃饭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这样的医生当然不会“三句半“。

至于医生要患者做ct,磁共振和胸片等等,往往是对诊断的一个佐证和确定。

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同级互认,却不认“的问题!!

按理来讲,同等医院、同样检查不用做第二次,但是在实际操作情况中,很多医生会以患者情况每天都在变化为由,建议其再做一次检查,那就意味着每次患者在不同医院间“有病乱投医“,就要重复做多次的ct或磁共振,这对患者而言是不利的。

有的医生会坚持同级互认,认为没必要,不再做检查,这种问诊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但不排除别的医生会倾向于创收,或是以更加严谨的态度为出发点,让患者再做一次检查,这样的医疗行为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的嫌疑。

结果是,患者看病别管看好看,手里留下各家医院的一堆片子。这样的现象,您身边有吗?


辽沈名医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诊断疾病很重要的就是客观指标,就是谁来大家公认都是这个病,而不是简单凭借经验,你说这个病,他说那个病。

这就是中医和西医和很重要的区别,比如一个患者不同中医医生看病,说基本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因为都是凭借自己经验,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客观的指标。

但是西医不同,西医一般诊断疾病是通过患者病史、查体,还有患者的化验和辅助检查就是上面说什么造影,CT,核磁还有彩超镜子等。

特别是这些客观指标越来越重要,甚至很多疾病的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客观检查来定的。

比如肾盂积水,比如肺炎,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胃溃疡等就可以直接诊断了。

病情根据这样客观指标来诊断,不同的医生看到这些客观材料,诊断基本不会有大的出入。

这其实是医疗的进步,有的检查可能查不出来啥,但是也能排除一些诊断。

其实质疑这种做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费用问题,如果所有的检查是免费的,这样质疑一定会少很多,甚至没有,甚至会出现都要做检查的现象。

比如每年的体检谁不想多做几项,那时候就没有人质疑检查了。

面对健康和疾病先把钱放到后面,正确诊断是第一位的,再牛逼的大夫也又看不明白的情况,做检查是客观的,不要质疑这种。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急救医护人员特别擅长对时间上的管理。

医生三句半就让病人去检查,其实有许多玄机。

有些走门诊的,也来急诊凑热闹。查个尿常规、血常规之类的健康体检,作为急救医生闭上眼睛都能开。有些经验老道的还提前把申请单打印好备用,只要填上病人的姓名就好了。

病人多,对于老年人、传染病病人,优先安排也是有道理的。一个肺结核传染病病人就诊,开单给其检查也是避免候诊一直咳。心脏病患者,优先处理也是避免突发心脏衰竭。

经验丰富的医生基本上都能判断疾病。稍微一两句话便能知道病人及其家属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什么疾病也同时确定下来。这是临床经验积累所收到神奇效果。比如黄姓患者,结合口音和衣着打扮,便可以推测出个一二来。开着粤B牌照车辆,一定与深圳某些关联。

疾病上头晕,脸色苍白严格考虑消化道出血。外伤头痛,警惕颅脑损伤脑出血之类的疾病,得紧急头颅CT,判断出血部位出血量,紧急手术救命治疗。

另外一个特别玄的是:分流病人,缓解压力。抢救一个心源性哮喘,来了一个车祸导致颅内出血,又来了一个上消化道出血。在医生极其有限,医护人员极其匮乏的关键时期,只能把无关紧要的健康体检推开,先抢救颅内出血的,降颅内压查CT请颅脑外科会诊准备手术。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紧急止血,输血等治疗,根据病情需要请消化外科会诊……心源性哮喘也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中。

一切胡搅蛮缠、无理取闹都要为生命绕道!一切凶残的医闹和或邪恶的医赖都要为生命滚开!


六维魔咒


看病到大医院去。不该做的大夫不给做,该做的大夫肯定让做。大夫和教师一样,多数是讲职业道德的。普通患者不明白为啥各种检查各类拍片,病情复杂的,就是有经验的专家也得用数据影象资料说话,这样才能确诊。那一年陪父亲上医大折腾了几次,半年后才折腾明白,我身边一个女人二个多月在区医院市三甲医院不停的折腾,看不出什么,后来上医大,验血,彩超,最后大夫建议做1万块的cT,(普通cT查不出来),终于弄明白,是癌症晚期。所以影象检查,大夫也是迫不得已。


佳玉1184


看到这一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关于骨科踝关节损伤的Ottawa原则。

Ottawa原则

是说需踝关节损伤至少应满足以下一点(1、外踝后缘或外踝表面压痛。2、内踝后缘压痛。3、损伤后至检查期间,患肢无法负重。)才有必要接受影像学检查。该规则排除无骨折的踝关节损伤准确率可以达到100%,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以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是这种规则至今也没有被临床广泛应用。


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会有病人听从你的Ottawa原则,他们往往更相信拍片更直接可靠些。这也是临床医生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的原因吧。

而且在临床工作中,仅仅通过查体,是很容易遗漏很多疾病的。医生很少仅通过查体就明确诊断的。所以医生宁可相信辅助检查,也不会相信自己查体。

还有一点,目前法律在对待医疗纠纷上有一个法条叫“举证倒置”。就是说患者告医生,但医生要提供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往往比查体更有说服力。我想这也是医生过度依赖辅助检查的原因吧。



儿童骨科姚京辉主任


说到底是看病的钱有谁来负的问题。

1.像一些西欧国家,国家买单,免费看病,结果医疗效率非常低下,有钱人才有能力享受私人医院的医疗服务,普通大众去公立医院慢慢排队吧(排到你可能病已经好了)

2.像美国这样由商业保险支付的,对不起,没保险你看不起病,医生地位非常高,收入非常高(骨科医生50万刀),还非常轻松,一下午最多看8个病人,每个病人跟你聊30分钟。

3.像我们这种只有360万医务人员却解决了14人口的看病问题,还能随便去三甲医院挂号,急性得到诊治,已经是奇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