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记者 王贵超)有一种小浆果,黄豆粒大小,青海人叫做酸啾啾,它们总是生长在丘陵、沟壑、盐碱滩地等地方。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沙棘是古老的植物,距今约2亿年,与喜马拉雅山同龄,以青藏高原为故乡。俗称:黑刺、酸啾啾(青海),醋柳(山西),黄酸刺、酸刺柳(陕西)。沙棘,为落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属胡颓子科。据专家研究认定,沙棘起源于旧大陆温带,距今2亿年前新生代的第三纪。那时,发生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沙棘属植物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以及黄土化过程的严峻考验。正是这种悠久、神奇、艰辛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沙棘神奇之果王的美誉。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9月20日,由青海特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京迈越商贸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活动在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下阳洼村举行。一百余名来自江苏、安徽的游客参观了沙棘基地。此次参加探源活动的游客,多为沙棘产品的长期使用者。站在野生沙棘林中,老人们享受着采摘沙棘的乐趣,同时不时向记者介绍着:“沙棘全身都是宝”。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我国是沙棘资源大国,占世界沙棘资源总量的90%,而说起中国沙棘就不得不提及青海,因为这里是沙棘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据了解,青海沙棘林现有总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20%以上。其中,可采摘面积达到130万亩,海东占比60%。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青海的沙棘都是野生的,不需要施化肥,也不用农药,环境洁净无污染。所以,青海沙棘原料被国内外诸多企业认为是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的追求。另外,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紫外线照射强,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等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高原植物的生理生化及代谢方式等,都与低海拔地区不同。由于日照充分且时间长,植物体内的各种活性物质得以充分蓄积;而夜短低温,植物消耗少,造就了高原植物活性成分含量高的特点。这里生长的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有机酸类、黄酮类、醣类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含量,都为低海拔地区含量的1-2倍。一般沙棘果实中VC含量平均在200-800mg/100g,青海沙棘果实VC含量可高达2000mg/100g,是真正的VC之王。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南京迈越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文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的沙棘浓缩汁、沙棘油、沙棘醋、沙棘饮料等多种系列产品已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未来还将开发沙棘化妆品等系列产品迎合市场,引领健康发展理念。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开发沙棘可实现“四大”良性循环:

1.农牧民收入可实现良性循环

沙棘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牧民从沙棘种植中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必将更加激发和调动其种植和管护沙棘的积极性。沙棘种得多了,质量好了,农牧民收入即可稳定持续增长,实现良好循环。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2.生态建设可实现良性循环

沙棘是防治砒砂岩地区的首选树种,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必须大量种植沙棘。沙棘的开发利用,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农牧民自发的种植和管护的积极性,使其质量和数量可大幅增加,促进了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3.加工利用可实现良性循环

利用沙棘加工成醋、酱油、饮料等产品,其废渣废料加工成饲料,为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促进圈养业的发展,保护了沙棘生长,避免了污染。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4.产业发展可实现良性循环

沙棘是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再生资源,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的开发利于人类健康,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产业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

走进大美青海,探源高原沙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