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五)安塞民歌

安塞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地,位於革命聖地延安市區以北34公里處。古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取意”安定邊塞“而名。緣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安塞被專家稱為是”保留、承傳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代表性區域之一“,境內保存了大量古老文化的”活化石“,一首首傳唱至今的古老民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安塞民歌聞名於世,而安塞素有”信天游的故鄉“的美譽。2004年,安塞被陝西省文化廳命為”民歌之鄉“。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五)安塞民歌

安塞民歌歷史悠久,風格鮮明,是陝北民歌中一支絢麗的奇葩。安塞民歌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它遠遠早於文字。文字記載也可上溯到我國古代的《詩經》。《詩經》是我國兩千六百多年前的一部民歌總集,其中《風》便是流傳於各地的民歌。千百年來,安塞民歌伴隨著安塞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歷史,反映著這一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幸福、哀愁、追求與失落。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五)安塞民歌

根據現存安塞民歌的內容來看,如一些酒麴,其內容和風格,可以準確地推斷至明朝初期。明崇禎年間,陝北大旱,赤地千里,安塞人高迎祥揭竿而起,農民起義由此爆發,當時產生了一些民歌,反映了當地人民生活的痛苦,傳唱至今。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五)安塞民歌

民國時期,安塞民歌以其鮮明的風格風行於陝北乃至中國,現在聽到的民歌,大多產生於這一時期。延安時期,”魯藝“的一批文藝工作者深入陝北採風來到安塞,採錄了數十首陝北民歌。1982年,根據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指示,安塞和延安地區的文化工作者,深入安塞各鄉村進行民歌普查,編印了油印本《安塞民歌》一書,收錄安塞民歌三百二十首,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安塞民歌具有久遠的歷史。千百年來,安塞民歌流傳於陝北大地,形成如下藝術特徵:

(1)”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安塞民歌具有承載陝北人民心靈史的特徵。

(2)信天游是中國民歌奇異品種,而信天游誕生於安塞,因此說安塞民歌具有獨特性特徵。

(3)從演唱風格看,安塞民歌既有蒙古長調的悠長,又有山西小調的曲折柔婉,因此具有豐富性特徵。

(4)安塞民歌,尤其是信天游,不同於蒙古長調,也不同於山西小調,其獨特的形式和演唱風格,具有唯一性特徵。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五)安塞民歌

安塞民歌是千百年流傳於安塞的獨特歌謠,”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它反映著安塞人民的心靈生活,記載著人民的喜怒哀樂和生活風俗,具有見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命力的獨特價值。安塞民歌,尤其是信天游,形式自由,具有強烈的抒情風格,旋律奔放,意境悠長,影響深遠,具有展現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傑出價值。鑑於安塞民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搶救、保護安塞民歌意義深遠。 目前,普查了民歌演唱人才,為民歌演唱人才建了文字檔案,從而建立起了民歌藝術人才庫;編輯出版了《安塞文化叢書》,其中《安塞民歌》一書收錄民歌150餘首,並對安塞民歌歷史沿革、發展源流、演唱風格進行了挖掘、整理、研究;定期舉辦”民歌大賽“,培養了一大批民歌手新秀,促進了安塞民歌的繁榮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