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弟及侄儿,霸占弟媳杨氏,那么杨氏心理上怎么能承受这种巨变?

一念永恒之永远


唐太宗李世民因跟随父亲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开创“贞观之治”而名垂千古,但因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的残忍,留下不少非议。

更让后世奇怪的是,李世民不仅杀了弟弟齐王李元吉和他的5个儿子,竟然还把齐王妃杨氏娶进了后宫,要理解这种奇怪的操作,悦史君认为,可以从三人的交集和特殊的历史环境来看。

李世民比李元吉大5岁,两人都是唐高祖的嫡子,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皇太子则是他们的大哥李建成。

李世民在之后讨伐薛举薛仁杲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天策上将,有了夺储的野心。

李元吉也跟随李世民、李建成多次出征平乱,但他倾向于支持李建成,与李世民及其部属发生不少矛盾。

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杨氏是隋朝皇室后裔,两人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齐王妃杨氏则留在齐王府养育李元吉的5个女儿。

不久,齐王妃杨氏被李世民召入后宫,并得到了宠爱,两人还生下一个儿子曹王李明。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的原配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还想册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等人劝阻才没有实施。

唐朝显庆四年(659年),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任命曹王李明为梁州都督,还把他过继给李元吉。

应该说,杨氏在李元吉死后,跟李世民的生活很和谐,两人不仅生下了儿子李明,李明后来还被过继给李元吉,也算是个循环。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悦史君认为,一是当时有这个风气,就是杀了对方之后娶他的妻子,李世民自然不能免俗;二是杨氏出身高贵,婚姻本身就做不了主,她和李元吉的结合,就是家族利益的考虑,之后再跟李世民,也是一样的道理。

最后,悦史君插一句题外话,李元吉只活了24岁,但他至少有10个子女,证明他在杨氏之外,还有不少妾室,杨氏对他的感情,恐怕也不会深刻到哪里去,后面再跟李世民,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纠结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为什么要娶杨氏,其实不是什么美色,主要是看重杨氏一族乃是关中世家大族。如果李世民不去争取他们的支持,那么自己玄武门之变之后,难以稳定局面。不仅仅是杨氏,包括许多支持太子的世家大族,都一一的被李世民给拉拢安抚了。而李世民娶杨氏,只是继承了杨家的政治资本罢了。

而对于杨氏来说,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是关键,所以她才会愿意嫁给李世民,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杨家的经久不衰。这一场婚姻明显就是各取所需,虽然不容世俗所接受,但是帝王家这种事情是非常多的。并且当时的李唐是由鲜卑血统的,所以对于此事并不觉得过分,甚至当时的天下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当时的主流文化其实是偏向鲜卑的,汉化还不够彻底,对于人伦关系,其实到了宋朝之后才特别讲究。这种关系首先要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水平也要比较高。秦汉时期就存在大量的女子二婚的,这看似不合理,其实在当时却促进了社会的公平。而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过分,这就说明唐朝接受了鲜卑血统,加上社会经济水平不高,所以这种事情自然而然。

杨氏在成为李世民妃子之后,大臣们也没有说什么闲话,尤其是杨氏一族,更是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杨氏是世家大族,需要李世民的支持,李世民也看中了杨氏一族的影响力。与其说杨氏是被逼迫,不如说杨氏是顺应自然·,毕竟自己的丈夫在争斗中已经失败,杨氏怎么能不识时务。所以这种事情狠正常,何况还是发生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


小司马迁论史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亲弟弟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所有儿子。

但是,李世民对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情有独钟。

李世民把杨氏收入后宫,纳为嫔妃。

李世民霸占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杨氏心理上是能够承受的。

两人有缘分,但是迟到了

李元吉妻子杨氏是标准的皇家血统,她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

小时候,李世民跟随奶奶到姨奶家去走亲戚,看见杨广的小女儿杨氏,觉得非常漂亮,爱慕的不得了,总是找机会带小表妹玩耍。

那时候,小小年纪的李世民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娶到可爱的小公主杨氏。

在长辈撮合下,16岁的李世民娶了长孙氏,但是,李世民心中还是时常想起杨氏的美丽与可爱,始终放不下对杨氏的暗恋。

在李元吉迎娶杨氏的婚宴上,李世民看着杨氏成了自己的弟媳,心中醋意大发,以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

在下人搀扶下,回到自己的卧房,李世民呕吐不止,还吐出了鲜血。

娶了杨氏后,李元吉贪杯爱喝的本性没有改变,经常与大哥李建成聚会喝酒,甚至通宵不归,让李世民有了可乘之机。

李世民寻找机会与杨氏勾搭成功,两人时常偷偷摸摸约会。

李建成似乎有所觉察,但是,没有抓到真凭实据,也不好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只在心中暗恨二哥李世民,甚至建议大哥杀死李世民。

所以,李元吉与大哥李建成关系亲密,两人联合起来排斥李世民。

李世民当然能够看出弟弟李元吉对自己的不满;同时,李世民对弟弟李元吉也是心生忌恨。

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举诛杀了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

杀死李元吉后,李世民急急忙忙闯进齐王府,找到齐王妃杨氏,并将杨氏带入秦王府,纳为王妃。

李世民与杨氏的缘分终于功成圆满,只是迟到了一点点。

李世民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美女杨氏,自然爱不释怀,宠爱有加。

杨氏后来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李明,被封为曹王。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很想册立杨氏为皇后,但是,遭到大臣魏征强烈反对,此事搁浅。

从此以后,李世民没有册封皇后。

史书上记载:

“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新唐书》”

李世民霸占杨氏是否纯粹贪图美色呢?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笼络政治势力,稳固江山伟业

李世民喜爱杨氏,基于两人的缘分,看中了杨氏的美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杨氏家族拥有强大的势力与实力。

杨氏爷爷是隋文帝杨坚,父亲是隋炀帝杨广,他们曾经的显赫地位不言自明,杨氏的奶奶、妈妈娘家也都是名门望族、官宦之家。

杨氏祖上就是弘农杨家,势力非常之大;加上爷爷杨坚的一帮旧臣与亲信、父亲杨广的大批旧臣与亲信,非常了不起;这些旧臣与亲信中的一部分人在唐朝初年仍然出入官场。

杨氏家族在历史上十分显赫。西汉时期,杨氏家族有11个人担任过宰相。后来东汉末年、直至三国纷争、再到东西晋朝,虽然皇室家族此起彼落,但是,杨家却依靠庞大的家族势力,始终稳如泰山,占据统治地位。

对于李世民来说,要想江山稳固,必须获得大量人才以及政治力量的支持。

不杀齐王妃杨氏,并且将杨氏收进皇宫,册立为妃,就能够赢得杨氏家族势力的支持,也能获得杨氏爷爷、父亲旧臣和亲信的拥护。

这一点,能够为李世民聚拢相当大的政治力量。

拉拢人才、聚拢人心,是李世民的拿手好戏。

李世民手下对李世民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的,比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等。

即使原来处在对立面,李世民也能收为己用,例如魏征等。

所以,将倾慕已久的弟媳杨氏,霸占为妃,既收获了美女姿色,又聚拢了政治力量,稳固自己江山伟业,李世民自然不亦乐乎!

李世民霸占弟媳是否违背了人伦道义?这要看看当时的民族风俗。

鲜卑风尚:肥水不流外人田

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弟弟死了,哥哥可以将弟媳娶进家中,作为妻子或者小妾。

贫穷的农村,这种现象比较多见,只不过社会不提倡这种做法。

在鲜卑族,男人死了,他的妻妾通常就只能嫁给死者的哥哥或者弟弟,如果妻妾岁数较小,也可以嫁给死者的儿子。

李世民身上具有鲜卑族血统,所以,在渴望、羡慕杨氏的情感支配下,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就把齐王妃杨氏掳进秦王府,供自己占有。

李世民身上是否真的具有鲜卑血统呢?

李世民的奶奶独孤氏是鲜卑族人,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因为儿子成为唐朝开国皇帝,独孤氏死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

李世民的妈妈是唐高祖的窦皇后,也具有鲜卑族血统。窦皇后的妈妈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五个女儿,宇文泰是鲜卑族。

秦王妃长孙氏也是鲜卑族。

李世民不仅具有鲜卑血统,而且娶的秦王妃也是鲜卑族,所以,李世民收纳杨氏为妃,是符合鲜卑族风俗习惯的,没有违背民族道义。

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纳杨氏为妃,不是因为人伦道德,而是担心杨氏会为李元吉报仇,会危害唐朝江山社稷。

反对李世民娶杨氏的魏征等人,也不清楚杨氏与李世民本来就是两情相悦。

由于受到李世民的影响,后来唐朝皇宫中,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最有名的当属母女共同享用同一个帅哥壮男;还有李治娶了父亲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再有李隆基将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杨玉环娶进皇宫,成为妃子。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是李世民渴望已久的事情;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是为了笼络政治势力;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符合鲜卑族的风俗习惯;

李世民霸占齐王妃杨氏为妃开创了唐朝皇宫中任意“占女为妃”的先河,并形成小范围内的时尚。

(图片选自网络)


数学张教员


李世民的后宫有两位杨氏女人,一位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另外一位则是巢王妃,也就是李渊第四子李元吉的老婆了。


玄武门之变,李元吉被杀,李世民霸占的女人便是巢王妃,这位杨氏心理上怎样?她说:“我的内心在崩溃。”

崩溃体现在两处时间,一处是玄武门之变后,第二处是贞观年间。

先说,玄武门之变后

玄武门之变,平时射箭挺准的李元吉迟迟没射中李世民,反倒被对方士兵射下马,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奔跑而走,遇到树枝被绊下马。李元吉赶忙上前,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恰巧尉迟恭赶到,李元吉逃跑,被杀在途中。


李元吉死了,他的儿子全全被诛杀,齐王府也被全全赏赐给尉迟恭,杨氏肯定崩溃,丈夫被杀,儿子被杀,没家回,崩溃是肯定的。有人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巢王妃,无稽之谈啊。

之后杨氏去了哪?她和李元吉一个小妾被幽禁在一间宫殿之中,而李建成的老婆郑氏则是在京城南面的长乐门内。

生活艰辛,没有自由,行动不便,和犯人有什么区别?杨氏崩溃啊。

再说贞观年间

贞观年间,得到李世民的临幸,杨氏受宠,两人生下幺儿李明。唐太宗曾想过立杨氏为皇后,但魏征劝谏,说:“皇上,您圣明,何必辰嬴自累?”辰嬴是谁?淫且贱之人。

值得一说,李世民没有生气。立杨氏为后肯定是会被阻碍的,不但魏征阻碍,朝廷上很多大臣也会阻碍,第一个跳出来肯定是长孙无忌。

此外,李世民可从没给杨氏改过身份,杨氏依旧是李元吉什么身份,她便什么身份。就连李明被李世民承认了,杨氏身份也没改。贞观十七年,李祐谋反,母亲四妃之一的阴妃被贬,李世民完全可以册封杨氏的。

杨氏崩溃啊……李世民好歹给杨氏一个身份啊,这样一直顶着巢王妃,很爽吗?


实际上,李世民根本不宠爱杨氏,他爱的只有长孙一个人,我猜想,临幸杨氏,有可能杨氏身上有长孙某种影子。长孙去世后,其幼子女不肯交由他人抚养,李世民做上奶爸,亲自抚养他们。可见李世民的爱!

种种现实,种种巨变,杨氏崩溃!但她出身贵族,家族利益在那里,胡汉的收继制度有前科。所以杨氏依然能够坚挺!

郑氏郑观音不也是吗?郑氏可活到了公元676年,活了整整78岁。杨氏在贞观二十一年便去世。


三叔小记


首先,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并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她有两个非常显赫的身份:第一,她是隋朝皇室之女,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杨雄在隋炀帝时期,官至太子太傅,可以说是隋朝的风云人物。她的叔叔杨恭仁,在玄武门之变前,担任大唐帝国的宰相和左卫大将军,掌握中央政治权力和禁卫军武装力量。

第二,她出自弘农杨氏。大家知道,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安史之乱前,天下的局势其实就是被那些门阀望族所控制,这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任何王朝的建立,都需要得到这些门阀望族的支持。

在当时,处于最顶尖的门阀望族,总共就那么几家。其中关东的门阀望族以崔、李、郑、卢、王为首,关中的门阀望族则以韦,柳,薛,杨为首,这其中的杨氏,正是弘农杨氏。杨氏出生如此显赫的家族中,也就注定她不可能为自己而活,她必须为家族利益而活。



事实上,她和李元吉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场标准的政治联姻,杨氏家族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借此攀上李唐皇室的核心成员,等到李建成继位,凭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杨氏家族的地位显然会更上一层楼。

但没想到的是,李建成在和李世民的权力争夺中一败涂地,李元吉作为李建成的铁杆嫡系,按理说,他的妻子杨氏、以及叔叔杨恭仁、弘农杨氏家族都应当一律按照谋逆罪斩首,即便是法外开恩,杨氏家族也会因此受到大面积清洗。

然后,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虽然杀了李元吉和他所有的儿子,但却放过杨氏,并且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李世民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向杨氏家族公开表态,总而言之,你们不用害怕,我不会借此机会对你们杨氏家族进行打击。相反,当年李元吉能够给你们的,我李世民也会给你们,甚至会对你们的家族更上一层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世民直接把杨氏纳入后宫,充分显示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因为,李世民如果想继续笼络杨氏家族,他完全可以另外再娶一个杨氏家族的女子。

但是,李世民却依然选择了已经结过婚、且和自己有杀夫之仇的杨氏。李世民的这种行为,就等于向天下人公开表示,他对杨氏家族以前站队李建成的行为,不会有任何嫌隙,他会毫无保留的信任杨氏家族,现在就看你们杨氏家族怎么选择?

在当时的背景下,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诛杀后,杨氏的叔叔杨恭仁掌握着禁卫军武装力量,这种位置就相当坐在火山口上面,只要李世民稍微有点不放心,就会随时带兵进行清剿。而杨氏家族作为李元吉的最核心力量,李世民如果不能成功收拢,必然要全力打击,否则李世民很难快速稳定局面。



当玄武门政变发生后,杨恭仁甚至整个杨氏家族恐怕都是提心吊胆,猜疑害怕,都在为前途和性命而担忧,因为这稍有不慎,就是灭族之祸。

而此时,李世民却把杨氏纳入后宫,等于公开向杨氏家族示好,从人的求生本能和整个家族的利益来说,杨氏家族没有理由拒绝。同样,杨氏也没有理由拒绝。

因为,逝者已逝,她的丈夫和儿子已经被杀,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但她的身后,还有很多活着的人,有她自己,她的父母,她的兄弟姐妹,还有那已经延续几百年的杨氏家族,孰轻孰重,作为一个从小在这种门阀望族长大的人,她自然能够分得清楚。

更何况,当年她和李元吉也不过是政治联姻,现在和李世民,再来一次政治联姻,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我是赵帅锅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若为权力故,二者皆可抛。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都是比较低的,都要依附于男人才能生存,也就是所谓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反正都是要从于别人,自己是不能独立生存的。而且,女性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财产权,也没有继承权。比如国家分配土地的时候,只算男丁,女性是不给分的,在父母死亡后分割家产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女性是没有资格继承的,哪怕是给侄儿继承,女儿也没有,林黛玉就是这样。

所以,女性的社会地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附于男性的,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儿子,自己能为自己争取比较高的地位的情况比较少,这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里所谓的鸡犬,大多数情况下指的就是女性,都是要依附于别人才能生存的。这一点无论是天潢贵胄的公主,还是普通的农家女子,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反过来也一样,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一旦父亲、丈夫和儿子落魄了,自己也得跟着过苦日子。

玄武门之变之前,无论是李建成的老婆太子妃郑氏,还是李世民的老婆亲王妃长孙无垢,又或者是齐王元吉的妃子杨氏,都是一样的,他们自己没有什么权利,都是依附于自己的丈夫的。即使出身名门望族,能给他们加一点分,但也不会太多,结了婚之后主要还是看丈夫的浮沉起落。丈夫登天,她们跟着登天当仙女,丈夫落地,他们就得跟着吃土。这一点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宫斗中,老丈人常常是比较重要的盟友。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很快就迫使李渊发布诏书,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造反,将他们贬为庶人,子孙要么被杀,情况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流放远方边疆之地,女性的下场基本上都是统一的,配没入宫,也就是在宫中充当奴役,没什么地位,更没有什么权利,能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这一点是从秦汉时期到唐宋都差不多的,比如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原本就是魏王的妃子,被刘邦击败后,也沦入刘邦宫中服杂役干粗活,生了汉文帝之后,地位才稍有提高,后来跟着就藩代国。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的女性的结局都不好,基本上都是配没入宫,服杂役,做苦力。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妃到只能在宫中端茶倒水乃至于洗衣浣纱做苦工,这个差距当然是非常大的,这个心理上的落差基本上相当于跳楼机,从九天之上直接到了九地之下。在玄武门之变后如果有志气,就直接自尽了,既然没有自尽,当然也知道后果是什么,所以在被配没入宫之后,还能坚持活下去,这就说明活下去的欲望已经超过了其他的所有欲望,别的什么都说不上了。

之后还能被李世民看上,摆脱在宫中服杂役做苦力的处境,又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已经是天大的造化了,压根说不上什么思想通不通的问题,杨氏如此,太子妃正史也是如此,如果玄武门之变中被杀的是李世民,长孙无垢的下场也都一样,没什么好奇怪的,除非她能在知道丈夫被杀之后第一时间就自杀,一死了之,否则之后能摆脱服杂役的处境,都算是处境改善,都很高兴。


萧武


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还有四弟齐王李元吉。而李建成的五个儿子,还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尽数被李世民诛杀。

李建成的六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安陆王李承道,626年被诛。三子河东王李承德,626年被诛。四子武安王李承训,626年被诛。五子汝南王李承明,626年被诛。六子钜鹿王李承义,626年被诛。都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李世民杀了的,斩草除根。李元吉的五个儿子长子,梁郡王李承业,626年被诛。次子,渔阳王李承鸾,626年被诛。三子,普安王李承奖,626年被诛。四子,江夏王李承裕,626年被诛。五子,义阳王李承度,626年被诛。也都是玄武门之变之后被杀了。

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孀居五十年,一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去世。

但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取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杨氏是隋朝观王杨雄侄孙女,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此人的记载是比较少的。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到底是不是她生的也是没有定论的。历史上只是记载了杨氏在跟了李世民之后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明。至于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否是她生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

如果李元吉的五个儿子里面有杨氏生的话,那么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杀,还能跟着李世民,并且为他又生了一个儿子,那么杨氏的心确实很大。或许只能说从小生在帝王家,作为前朝的皇室,也看到了自己的国家被灭,见惯了帝王之家无亲情的局面,所以心也就麻木了。

杨氏虽然跟了李世民,但是其实一直没有得到名分,杨氏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李元吉的王妃称的。李元吉后来被追为巢王,杨氏也就被称为巢王妃。


中国历史研究所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中,杀弟及侄儿,霸占弟媳杨氏,那么杨氏心理上怎么能承受这种巨变?”

俗话说的好:这都是命啊!杨氏的命运就该如此,谁都改变不了!

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女人的地位很低,所以,女人都是靠男人才可以生存下来,也就是古代所讲的“三从”,即是“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见,在古代女人一生都要跟随男人生活的。更何况,古代的女人既没有财产也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力,就算是父母双亡没有儿子也没有资格继承,而是由侄子来继承。足见,女人的地位又多么的底下啦!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无论是李世民的王妃长孙无垢;还是李建成的太子妃郑氏;亦或是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她们都一样没有什么权力,她们所谓的权力全都来自于他们的丈夫,或是她们的娘家的权势。丈夫有钱有权,她们跟着沾光;丈夫落魄了,她们跟着一起受罪。无论在哪个朝代,这种情况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在玄武门之变以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且被贬为庶人,其子孙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家中的女眷基本上都会留在宫中做了奴役,既没有权力,也没有地位,更不可能有什么钱财,能够活着就很不错了。从啥事都有人伺候的王妃一下子掉到了伺候别人的奴婢,这落差的确有点大,犹如天上和地下。而杨氏能够被李世民看上,由李世民的弟媳转眼间变成了李世民的爱妃,是她的造化,她自然是欣然接受的。

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就算是她不同意又能怎么样,虽然心里会有些委屈,别扭!自己以前的丈夫被如今的丈夫所杀,难道还要手刃现任丈夫不成,而且当时的文化氛围也不支持她这么做,所以只能是接受这个事实,因为她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后来她还不是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可见她无法拒绝李世民,就像无法拒绝又王妃变成皇妃!当然,李世民为什么娶杨氏不娶郑氏呢?我觉得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她背后的娘家的家族势力吧!


大史官


其实在历史中,玄武门事变并不是因为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李世民才爆发的,而是因为李建成想动李世民的兵权和手下,想架空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在手下们的鼓动下,才出现玄武门事件的。

在这场事变中,李世民架空了自己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以及自己的所有侄子们,只留下了自己兄弟的妻子以及女儿们。

而作为当时齐王李元吉妻子的杨氏,因为早已受到李世民喜爱的原因,所以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之中,受到了李世民的极度宠爱。




杨氏高贵的家族出身使她不会拒绝李世民

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家族是隋唐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族,是影响着那个时代的利益群体关陇贵族的一份子。

南北朝的西魏、北周,隋朝、唐朝都是在这些关陇贵族们的帮助下建立的,而隋朝开国皇帝的杨坚、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就是关陇贵族的一份子。

在李渊家族还没有发迹之前,他们就通过和各大关陇贵族的联姻,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其中李世民的正牌妻子长孙皇后、李元吉的妻子杨氏都是出身于这些有巨大影响力的贵族。

可以说杨氏自出生起,就是见过真正大世面的人,在这样的大家族中长大成人,受到的教育自然就有些非同凡响了,很多时候她在乎的更多的还是利益,最后才是自己个人的感情。

虽然说她自己的家族势力很强,但终究是比不上已经准备把握国家大权的李世民的。

她知道如果自己拒绝李世民的话,到时候所能影响的就不是自己个人了,到时候影响到的就将会是自己身后的整个家族,所以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杨氏无论如何都必须得接受李世民。

被鲜卑人感情文化影响的杨氏没有理由拒绝李世民

最后如果说到当时的文化,杨氏也是不太可能会拒绝李世民的。

杨氏的家族和李世民的家族都是在鲜卑人占据主要地位的北朝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贵族,虽然他们在名义上是汉人无疑,但是各种血统以及文化却早已受到了鲜卑人的影响,就连感情观念也受到了鲜卑人的影响。

在一般古代的草原文化中,一个女人的丈夫死后,她是可以选择嫁给自己丈夫亲属的,无论是丈夫的儿子还是兄弟,只要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在他们的文化氛围中都算是正常的。

在那个时代的感情文化中,忠节烈女根本就不是主流价值观,杨氏自然不可能会为了和李元吉之间的感情誓死拒绝李世民。

鲜卑人的感情文化在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唐朝开国后,也对唐朝皇室的风气造成了很大影响。

就比如武则天在名义上算得上是李世民的妾,但最后竟然成为了李世民儿子李治的皇后,更是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这在其他不同文化风气的朝代中是不太可能的出现。

还有唐玄宗李隆基霸占自己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的事情,其实从唐朝的皇室史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风气和我们历史中其他许多朝代的风气是很不相同的。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杨氏是没有理由和动机会拒绝李世民的,而且我们从杨氏和李世民后面的接触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处还是很和睦的。

李世民和杨氏感情的和睦

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甚至想册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在魏征的劝谏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果不是李世民对杨氏宠爱之深切,又怎么可能会想册封杨氏为皇后呢?而在李世民对杨氏宠爱的过程中,杨氏也必定给李世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大家试想李世民有着三宫六院许多妃子,作为一国之主他是有着自己威严的,如果杨氏在进宫之后经常因为李元吉的死亡而对李世民使脸色的话,又怎么可能会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呢?

所以说杨氏之所以能承受得住这么巨大的人生波动,最主要还是因为出身以及文化影响的原因,正因为这些原因的影响,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她可能会伤心,但却并不会选择挂死在一棵树上,不过李世民的一些作法虽然不是很受我们传统道德观的认可,但在那个年代来说,却是很正常的,而李世民本人也知耻而后勇,在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之后,兢兢业业地支撑起了唐帝国,最终为唐帝国的繁荣强盛立下了不世根基。


孤客生


玄武门之变是男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当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之后,胜负已定,李世民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杨氏作为一弱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她无力改变结局,只能默默承受。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爱将尉迟敬德杀掉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按照李世民的指示,来到皇宫软禁唐高祖,声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谋反,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唐高祖无可奈何,只得认可李世民的行为,秦王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命李世民监国,以太子监国的身份处理国事。唐高祖自己则神隐了。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新唐书》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个亲侄子。而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过才数月。不过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女儿们和妃嫔们。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的10个亲侄子。而这些侄子中最年幼的不过才数月。不过李世民留下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女儿们和妃嫔们。

李世民还把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后宫,封为妃子。这在今天看来是有些大逆不道的。毕竟杨氏是自己的弟媳,李世民这么做有乱伦的嫌疑。然而李唐王朝毕竟有鲜卑人的血统,再联想到唐玄宗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也就见怪不怪了。

杨氏入宫以后,是否真心实意地愿意侍奉李世民,不得而知。李世民杀了杨氏的丈夫和儿子,李世民不怕杨氏趁侍寝时,报复他么?似乎李世民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且这个事情也并没有发生。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不管杨氏是否情愿,她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基本上被男人操控。甚至可以说,在古代,女性需要依附男人,才能有所依托。李元吉在世时,杨氏的依托是李元吉;李元吉死后,杨氏的依托是李世民。

既然李世民就是杨氏新的依托,那么不管杨氏愿不愿意,情不情愿,她都会紧紧依靠这个依托,至少能保证性命,而且衣食无忧。如果失去了李世民这个依托,杨氏的命运,恐怕会糟糕透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