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國為什麼不打伊朗?

刺蝟七七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伊核協議”問題,伊朗成為了中東,乃至世界的焦點。目前特朗普已經宣佈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在此之前,以色列方面又是集結軍隊,又是授予總統和國防部長對外宣戰權。那麼美國和以色列會不會真的對伊朗動武呢?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首先,伊朗軍事勢力不可小覷。雖然美國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推翻了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等等,但是與這些國家相比,伊朗的軍事勢力顯然是更勝一籌,尤其是在導彈方面,近期伊朗方面宣稱又增加了三倍,這對於美國和以色列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誠然,伊朗是無法抗衡強大的美國,但是伊朗絕對會拉著墊背的一起下地獄。這個墊背的或許是以色列,或許是沙特,或許是美國某個靠近伊朗的艦隊。

PS:防空導彈系統是有失誤和飽和上限的,如果受到飽和攻擊,是無法全部攔截的。

其次,俄羅斯不會袖手旁觀。如今,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強勢出擊,打退了美國,保全了巴沙爾政權。作為高調的反美鬥士,堅定的中東盟友,如果美國有對伊朗動武的苗頭,普京絕對不會放縱美國。此前,伊朗爆發反政府遊行,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大放厥詞,結果俄羅斯直接以“佔領華爾街運動”和“邁克布朗事件”,對美國進行奚落反擊。

然而,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認為,無論是以色列,還是美國,其實並沒有真正要對伊朗動武的意思,無論是部署軍隊,還是授權總統宣戰權限,退出伊核協議,所有這些,只是在向伊朗施壓,使伊朗作出讓步。

當然,我們還不能忽略美國隱藏的險惡用心,通過這種施壓,給伊朗造成很大的戰爭預期,一方面,可以恫嚇國外的投資者,減少甚至撤走對伊朗的投資,畢竟戰爭可以讓財富瞬間灰飛煙滅;另一方面,對伊朗民眾造成極大的恐慌。目前,伊朗的國家貨幣里亞爾兌換美元接近6萬,而美元的官方兌換率為42,000里亞爾,此前魯哈尼政府幹預措施失敗,伊朗民眾瘋狂兌換美元。

PS:這也是德國和法國等國家反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重要原因,因為在該協議簽署之後,歐洲資本瘋狂湧入伊朗,如果大環境不好,甚至爆發軍事衝突,歐洲損失不小。

以上兩方面的問題,必將會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的問題,如果魯哈尼政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伊朗民眾的不滿情緒必定高漲,到時候,或許不用美國動手,伊朗自己就會先亂了。委內瑞拉就是前車之鑑,有些時候,麵包和牛奶或許比飛機大炮更有效果。

必須承認,特朗普不愧是一名成功的商人,選擇採用經濟手段阻擊伊朗,顯然非常的穩妥,並代價也很低。


阿爾法熱點


美國人算賬是很精明的,虧本的買賣和難啃的骨頭他們通常都不會去碰:

美國剛建國時,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等人確實帶領美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為人民著想的三權分立國家。可惜的是,雖然前幾屆總統浴血拼殺,抵抗貪婪的銀行家,但現在美國已經被財團控制,徹底淪為財團賺錢的工具。


在財團巨頭們看來,虧本的買賣他們是不做的。伊拉克和利比亞不以美元進行國際結算,傷害了美元體系動了財團們的奶酪,他們固然要出兵狠打,但是面對擁有50多萬兵力,內部團結,擁有遠程導彈等多種先進武器,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朗,美國就算啃下來,不止耗時費力頗深,中東石油運輸的停擺也會讓財團元氣大傷。

而且,伊朗已經和敘利亞阿拉維派、黎巴嫩真主黨甚至阿富汗結成什葉派聯盟,也跟俄羅斯和新興大國之間關係密切,打起來簡直是半個世界大戰,很可能會重蹈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覆轍,得不償失。



另外,當今美國的戰略中心,是抑制俄羅斯等新興大國,在缺乏代理人的情況下,連敘利亞都不再親自攻打,更別說已經羽翼豐滿的伊朗了。


數說社會


紙老虎的嘴臉就是美國的最好描述。


縱觀近代歷史,多場戰爭皆由美國挑起,但是我們可以仔細的看看,有哪一個國家是擁有核武器的,也正是如此,才成了美國這位超級警察大棒下的受害者。

伊朗憑藉其戰略位置,本身就是一個令美帝不敢小覷的國家,再加上這些年伊朗依靠國際夥伴幫助和自身經濟優勢,以及技術的儲備,其武器裝備早已不是當年兩伊戰爭時期的那個伊朗。


另一方面,伊朗也在不斷的展示其武器裝備的力量,具報道,伊朗應該已經擁有了核武器,而且具備了搭載核武器進行遠程攻擊的戰略火箭,就這些也是美國心理的陰影。

此外,美國已在中東地區樹敵太多,再去招惹一個地區強國真的是非常的不划算,而且和伊拉克相比,伊朗的實力絕不會不經一擊,相反,美國真的用武力去解決和伊朗的問題,換來的可能會是慘重的代價。


綜合,特朗普是生意人,這筆賬他算的很清楚,所以,和伊朗的關係不會太過親密,但也絕對不會發展成為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地步。


冰雹藍天


一是打伊朗牽扯太大,伊朗與世界幾大強國都有牽扯,一旦遭到美國打擊,這些國家必然跳腳,明著不敢得罪美國暗中會給美國使絆子;二是未必能打得贏,伊朗反美根深蒂固,伊朗政府又沒有動盪根基,打起來又有各大強國明裡暗裡支持,美國即便能打下伊朗,損失也會很大。

伊朗是北約反導裡最後一塊漏洞,一旦這個缺口被補上,則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將被徹底封鎖,俄羅斯不可能坐視不管。以伊朗人的抗戰決心跟俄羅斯武器結合,夠美國人喝一壺的了!

其次,美國打伊朗則地理位置相當尷尬。打仗打後勤,美國需要走印度洋運輸線。而伊朗卻擁有自產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伊朗可以隨時用導彈襲擊美軍補給船隻。無後勤不打仗,美國沒有彈藥補給船隻,有槍沒彈打不了。


優己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真相君認為,要明白以下幾點:第一,美國很想打伊朗。對於美國來說,從伊朗伊斯蘭革命開始,伊朗已經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最大威脅,而且伊朗支持恐怖主義,處處跟美國作對,經常發表反美言論,威脅美國。而且,現在伊朗還打通了什葉派之弧。將伊拉克,敘利亞什葉派政權連成一片,對於美國的威脅來說更大。所以,按照美國人的尿性,估計做夢都想掐死伊朗,都想把伊朗打成利比亞或者阿富汗。


第二,那為什麼不打呢?這就說到問題的關鍵點了,美國這麼想打伊朗,之所以一直不打,最為關鍵的點是,伊朗不是軟柿子。美國人建國200年,對外戰爭從無敗績,很大的一點就是對外戰爭一定要是絕對把握。尤其是二戰後,即使美國強大,攻打其他國家,也基本上捏軟柿子。如打打拉丁美洲的格林納達,哥斯達黎加,巴拿馬等,推翻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等,都是撿軟柿子捏。尤其是伊拉克戰爭可以看出來,美國人在伊拉克強大的時候,不直接進攻,而在伊拉克被制裁10多年後

,最虛弱的時候一擊而中,可見其軟柿子的基本策略。而伊朗不是軟柿子,其國內很少動盪,民族成分穩定,而且軍事力量龐大,國土廣袤,山地眾多,整個戰略縱深很大。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控制中東最繁華的石油出口,而且背後站著俄羅斯這個大國。因此,美國面對伊朗沒有快速,完全的勝算。因此,遲遲不動手。


第三,美國在尋找機會。從美國的角度來說,時刻在準備著攻打伊朗,只是說,美國需要一個先搞亂伊朗的機會。如伊朗國內混亂,遊行示威,或者伊朗的庫爾德人搞獨立等。也就是說,美國不能直接攻打伊朗,但是可以一步一步來,先設法牽制,搞亂伊朗,等伊朗亂到當年伊拉克的程度,國內反對聲音很大的時候。美國趁機帶領中東遜尼派盟友,來個伊朗戰爭,迅速徹底解決問題。對此,伊朗也是心知肚明,知道美國人肚子裡沒有好意,所以也一直在防範。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美國不敢打,也不準備打伊朗

美國和以色列幾乎打遍了中東地區不服氣的小國: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等,但是對於最不服氣的伊朗卻一直“手下留情”。那是因為美國首先不敢打。

不同於伊拉克,伊朗國民衛隊看到美軍不會逃跑,反而衝上去就抓。德黑蘭大使館人質、為了拯救大使館人質最後名喪大漠的美軍特種兵、在伊朗邊境被抓的整船美國大兵、被高科技俘獲的美軍無人機,這麼些年美國沒有怎麼著伊朗,但是自己小股部隊被伊朗打得落花流水的事件時有發生。美國知道,你要打伊朗,這個民族肯定不會忍氣吞聲,肯定會打回來,不好惹。因此,伊朗就和俄國相類似,已經用自己的血性先壓了美國人一頭。

其次,伊朗內陸遼闊,但是山地此起彼伏,不利於進攻,美軍沒有可能像玩伊拉克直播戰一樣一馬平川殺到德黑蘭。不能一招致命,就會惹上一身腥。這也讓美國駐足不前。

除此之外,不要以為穿著長袍,挺著大肚子,伊朗人辦事效率就會打折。伊朗情報部門其實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效率最高的機構之一。凡是“伊奸”,幾乎都逃不過該部門的獵殺。因此,伊朗國內民心團結,沒有美國CIA可以插入的裂縫。這也是美國一直以來對伊朗兩眼一抹黑,在處理伊朗問題時屢屢失手的重要原因。

最後,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深遠。動了一個伊朗,就是動了一大片敵人。

因此,在伊朗問題上,美國一直採用的策略就是能夠坐下來談還是坐下來比較好,能不打就別打。


梅絲露


美國不是不想打,作為美帝所稱的邪惡帝國,還時常威脅美國的親兒子以色列,美國早就想打伊朗了,只是迫於眾多現實因素始終遲遲不敢動手。首先是伊朗國內空前團結,伊朗作為世界上為數極少的什葉派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國家,國內並沒有什麼尖銳的矛盾。而美國發動戰爭最擅長的就是堡壘從內部攻破,先搞亂相關國家,在發動軍事行動裡應外合,可惜伊朗就屬於那顆無縫的蛋,美國這隻蒼蠅想叮也叮不著,如果前行殺進去,陷入人民戰爭,這是美國做夢都不敢想象的。


其次就是伊朗的軍事實力。伊朗的軍事實力在阿拉伯世界絕對是首屈一指的,之前由於美國的封鎖制裁,反正促進了伊朗自身軍事研發水平。目前伊朗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備的軍工體系,各種常規類型武器基本都可以自己製造。而且由於伊朗國土面積較大,境內山地廣佈,這就給伊朗留下了廣闊的戰略縱深空間。這可跟當年打伊拉克大不一樣,伊拉克境內基本就是沙漠,一個像樣的戰略防禦地形都沒有,而伊朗就大不一樣了,美軍作戰賴以為生的空中力量,很難在伊朗發揮出絕對優勢,這就不可避免的將美軍地面部隊拖進伊朗的人民戰爭中,而巨大的傷亡又是美軍無法承受的。


此外,伊朗扼守的霍爾木茲海峽海峽,在戰時將會封鎖波斯灣和臨近的阿曼灣,全球超過40%的石油都要經過這裡,如果被封鎖,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更是會對美國的美元主導的石油霸權造成致命性打擊。再加上因此產生的利益糾葛,更會分化美國及其盟友的關係,美國若沒有絕對實力保證波斯灣和阿曼灣戰時暢通無阻,絕不敢對伊朗輕易言戰。

此外,由於近年來美國的全球到處征戰,加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導致美國國力大不如前。如今更是深陷敘利亞戰場,已經很難再對伊朗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且,近幾年來,美國所謂的敵對力量已經潛移默化中捆綁在了一起,美國一旦動武,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試問美國有那個能力和膽量多線開戰嗎?


新視鑑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叫事兒。錢都解決不了,才能用拳頭。這是很多人在人際關係方面信奉的準則,其實在國際關係也類似。木叔反覆說的一個道理是——國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際關係的反映。美國與伊朗關係也可以被套用。

木叔的觀點很簡單:目前美國不動武,是因為經濟手段還沒用完。也就是說制裁等手段,還可以對伊朗棄核施加影響。而一旦伊朗明顯具備核武器的計劃並與美國等國際社會徹底決裂後,美國一定會動武。用一句老話叫——伊朗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或者是——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核武器畢竟是與其他武器不同的一種被嚴格禁止的戰略威懾武器,如今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國際法缺失的年代,是個國家有能力就可以生產原子彈的時候了。不同的國際發展階段,世界就會有不同的規約存在。


這也和人際關係類似——你小時候穿的衣服,只適合當時,長大瞭如果還穿開襠褲,不僅可笑,而且會被別人當成瘋子。伊朗如果還認為過去可以製造核武器,現在也能製造的話,自然就會被國際社會當成瘋子而絕對孤立。

木叔關注伊朗核問題有十幾年了。給大家梳理一下近些年的核問題,有利於各位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其實最近一波因為伊核問題起波瀾已經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是2002年哈塔米當總統的時候,他與如今的魯哈尼是一個派系的,雙方和西方合作把伊核問題壓下去了。當年的魯哈尼就當過一段伊朗首席談判代表。因此與西方合作的態度還是相對積極的。

第二次是2005年內賈德當總統的時候,這哥們也幹了8年,就是在這期間,他作為哈塔米的反對派也是強硬派的代表人物,把之前與西方達成的協議撕毀了,重啟了濃縮鈾計劃。伊朗核問題由此再度爆發。2006年-2012年,聯合國推出了4份制裁伊朗的決議,伊朗走上了懟國際社會之路。隨後2014年魯哈尼上臺,又與西方達成伊核協議,風波才落下。

第三次就是如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伊朗強硬以對,甚至最高領袖不惜號召進行高濃縮鈾生產,歐洲傻眼了,兩邊磨合。目前這次伊核危機的走向還在深度演變中,可能緩和,也可能惡化。

第一次與第二次伊核危機的時候,伊朗都沒有生產出核武器,但是在第二次確實具備了提煉高純度濃縮鈾的能力。這是核武器的基礎。所以,目前伊朗人是否還保留這個能力,國際社會不清楚。


美國的要求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一定要把這件事查清楚,不然非常危險。以色列的摩薩德偷出來的伊朗核文件則透露了不樂觀的消息,那就是伊朗人之前確實秘密轉移了一些與核計劃有關的東西。這是促使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很重要原因——伊朗揹著國際社會搞小動作,說明他們只是利用伊核協議一邊拿西方的資金,一邊為可能的核武器能力提升而“拖時間”。

現實是,伊朗目前並沒有生產出核武器,或者明顯具有生產核武器的能力,該國只是具有生產核武器的條件和意識,不過這距離核武器成品還有一段不短的路。在這期間,美國也好,以色列也好,會有充分的評估是否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現階段暫時不存在這個緊急情況。因此美國當然不會貿然動武。

不動武的原因想想也不復雜——都不清楚伊朗核計劃到底進行到哪一步,那要襲擊他的什麼地方?炸了所有核反應堆?但伊朗人肯定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核反應堆。貿然動武會引發大戰,伊朗秘密生產核武器的速度可能加快,這反而不利於美國的中東戰略。因為伊朗核問題的困境是,軍事問題不能速效解決核武器問題,反而會衍生出更危險的新問題。

所以制裁,讓伊朗因為沒錢而失去所有能力,最終屈服,在現階段來看,對美國人的目的實現,是個符合利益的好方法。

木叔的判斷是,如果伊朗依然強硬,那麼在嚴厲的制裁下,未來的伊朗可能會成為一個類似上個世紀60年代之後的古巴一樣,變成美國長期封鎖的對象,伊朗“古巴化”之後,可能會國內發生一些變化。這也是美國“以壓促變”計策的一部分。


木春山談天下


不是不想,早就想動手了。美軍技庠難熬,手庠了多年不耐煩,只是美國政府,打與不打費思量。這事很想辦,搞不掂又是一個馬蜂窩,本來日子過得悽惶惶,弄不好就搞得淨窮了,日子不免過不下去,國家還怎麼出來混呀,因此不思量自難忘,心心念念這多年,不少人替他著急,你不是牛嗎,話說怎麼突然罷手不打了呢?一家不知一家苦,看熱鬧者從來不嫌事大。

鹹說伊朗擁核,美國有點怕怕。現在非法擁核國家有幾個,美國從來膽正,又怕過哪家?打了就打了,冷戰結束以來大仗6場,1990年海灣戰爭,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利比亞戰爭,2014年打擊ISIS。說不好就動手,2001至2011,至少造成11萬平民死亡,流血千里,正然“王者之怒”,大開殺戒,六場戰爭告訴我們,美國不怕伊朗擁核,打擊它可能造成的人道災難,就目前的估計,伊朗即便擁核,其數量也極其有限的。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現在的美國是羅鍋上山——前(錢)緊。十年伊阿3萬億,如果加上因此錯失經濟發展紅利損失,十萬億也不止,現在政府債臺高築,負債20萬億,人均負債6萬美元,有人計算,把美國政府淨資產賣了也是還不起,日子過成這樣猶要發動戰爭,無疑等於找死。當代戰爭靡耗大,武器是先進,戰場透明可以邊打邊看,一枚海基版“戰斧”block4導彈的價格115萬美元,一架B-2採購價,24億美金,等同於72噸黃金,這還不算,空中飛行一小時,地面就得維護60個小時,一次維護性費用就得數千萬美元,美國自己有過統計,其終生的維護費用,有過24億,乖乖,B-2先進也如此。可是這樣昂貴的武器一件件,任誰也打不起了呢。此外,美國現在的經濟,有稱軍火經濟,再不就是玩玩金融,工業早就空心化,再打仗,如何建設?

想想世界兵家鼻祖孫子的話,不啻宏鍾,“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道理。


魂舞大漠


目前來看,伊朗在中東局勢中並不佔優勢,對美而言,更希望通過退出伊核協議,牽動中東局勢,實現大洗牌。

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訂很大程度上為伊朗提供了喘息及發展的契機,其外交觸角不斷外延,不僅持續增加對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還在敘利亞問題上支持敘政府軍,目前取得亂局優勢。隨著伊朗擴張步伐加大,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不斷攀升,美國對伊朗的忌憚情緒日益濃重,希望通過退出伊核協議,重新遏制伊朗。

伊朗近年來的發展紅利與伊核協議聯繫緊密,對美而言,通過戰爭限制伊朗發展再次深度捲入中東亂局並非上上策,加上沙特及以色列已經抱團取暖,特朗普若退出伊核協議將給伊朗帶來深重打擊,目前歐洲雖對特朗普退出伊核較為不滿,但美國仍獲得沙特和以色列的力挺,預計未來退出的可能性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