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眼下又到了收割稻谷的时侯了,小编近日也回到了乡下老家,领略了一番农民伯伯喜收稻谷的喜庆,丰收场情。

小编的老家在桂林市资源县乡下农村,这里海抜都在700米以上,只能种植一季稻谷,由于海抜高,年平均气温底,每年五月才能种植水稻,到国庆期间才能收割。因今年很多农户种植的水稻品种生育期偏早,所以到现在可以收割了。

现在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时代了,广大农村种植水稻都施行机械化,省工省力。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可在小编老家,由于田块面积小,机械无法进入田地,依然靠传统的水稻收割模式。又辛苦,工作效率又低。每个人平均每天只能收割半亩不到,特别辛苦。另外,就算水田面积稍大点,但机械化收割水稻也事几个人进行,但如今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年人,根本不能请人来帮忙。何况大家收割稻谷都在同一段时间。所以无法请到工人来帮忙的现状。所以,很多农户家,只能一个人慢慢的进行收割水稻。

小编也釆访过几位年过七旬的大爷,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现在在家种粮划不来,很多人都出外务工赚钱,家里原来有很多水田的都将已荒废,长满杂草,或种上树,只剩下一亩,两亩种点粮食自己吃,还有的全部荒废了,不种粮食,吃饭靠买大米。如此下去,农村的很多水田,终将被荒废。无人耕种。当然,种植水稻确实投入高,收益低。确实没人愿在家守着那几亩稻田。现在什么都贵,稻种,化肥,农药,人工,小编的邻村有些老年人在家种了几亩水稻,光稻种,肥料,农药,人工投入,一年就得好几千,插田,打谷子都得请工,自己一个人干不来。人工也近两三千。三亩水田年收七八千斤(因属高寒山区,亩产只在两千斤左右),全卖了也不到一万块,算下来,光投入都得六七千了,根本划不来,也只能说不让稻谷荒废了,以后万一子女们不打工了,回家还能种。种一年才勉强够一家人吃。

像这种现现,小编老家都普遍存在,大山上的水田又不比城镇,便于管理,由于产量低,投入大,很多人都不愿种田,都外出务工赚钱,买粮食吃,如果长久下去,大山上的水田,迟早会荒芜一遍。到那时再看不到秋收忙碌的熟悉景象了。这似乎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金秋时节,一老农的感慨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