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誰被朱德贊為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指揮員

核心提示: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多次對一些老同志說:“陳海松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指揮員,可惜他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還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誰被朱德贊為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指揮員

陳松海 資料圖

1935年6月14日,紅四方面軍第九軍二十五師在夾金山下的達維與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會師後,毛澤東很高興地會見了紅九軍的領導人,當他得知紅九軍政委陳海松才21歲時,禁不住緊緊握住陳海松的手,驚喜地說:“一方面軍的幹部都年輕,可還沒有你這樣年輕的軍政委呀!”

1914年農曆正月19日,陳海松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李家窪(當時的黃安縣仙居區第四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靠種地打魚為主。在海松2歲時,母親不幸去世,無兒女的嬸母收養了他,並視為親子一般。小時候的海松便顯示出超常的組織指揮才能,是公認的孩子王,帶著村裡的孩子,打鬧衝殺。

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的槍聲喚醒了大別山區的農民。1929年,他的家鄉湖北大悟黃站鎮李陳窪所在地區已成為紅軍的遊擊根據地。1930年春,他擔任童子團大隊長,同年7月,參加紅軍,不久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春,轉為中共黨員。先後任勤務員、通訊員、營宣傳隊長、紅四方面軍十二師三十六團特務連指導員、機槍連指導員、三營政委、三十六團政委等職。

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進入川陝根據地。1933年,在四川殺牛坪戰鬥中,奉命率兩個連扼守殺牛坪,抗擊川軍田頌堯部兩個師五個團的輪番攻擊,激戰三晝夜,斃傷敵1500餘人,陣地屹立未動,創造了紅四方面軍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1933年6月,紅四方面軍擴編,十二師擴編為紅九軍。因幹部不足,軍部成立教導隊,調陳海松任教導隊政委。完成培訓幹部任務後,又調任七十三團政委,旋即升任二十五師政委。1934年,他緊密配合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許世友,率部參加了儀南、營渠、宣達三個戰役,取得了巨大勝利。在宣達戰役中,他的右腿被敵炮彈炸傷。他負傷不下火線,卻命令擔架隊把別的傷員抬下去。直到拿下宣漢城,才同意住院治療。在粉碎川軍劉湘部六路圍攻後不久,任九軍政委。

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接中央電示,準備向嘉陵江以西發展,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為創造渡江的有利條件,遂決定舉行陝南戰役。戰役初期,他率二十五師在轉鬥鋪地區擔負保障正面進攻部隊左翼側後安全的任務。他不怕三面臨敵的危險,率部會同兄弟部隊將陝軍第四十九旅和獨立旅的一個團大部殲滅,連克新鋪灣和勉縣。同年2月,他指揮二十五師攻打鳳儀場,迫使敵軍一個團繳械投降。4月2日,率二十五、二十七兩個師,會同兄弟部隊包圍江油。敵鄧錫侯親率十八個團的兵力前往增援。他率二十五師參加打敵援兵。當八十八師攻佔敵塔子山主陣地時,他乘機拋開當面之敵,揮師迅速向敵右側包抄。敵軍頓時動搖。方面軍乘機全線反擊,俘敵3000餘人,鄧錫侯幾乎被生擒。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十分重視抓部隊的文化學習和政治思想工作。九軍的編制除有一個主力師外,並不是主力軍編制,但它的戰鬥力量卻始終與主力軍齊名,在轉戰川北、陝南、川康邊境的數十次戰鬥中,每次都出色地完成總部交給的戰鬥任務,長期任政委的陳海松起了重大作用。

1937年3月,在甘肅祁連山下的梨園口戰鬥中,他率領九軍,為掩護三十軍和總部的撤退,浴血奮戰,身中八彈,壯烈犧牲。同年,在延安寶塔山下,毛澤東和許多中央領導人都親自參加了為陳海松舉行的追悼會。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多次對一些老同志說:“陳海松是紅四方面軍最年輕有為的軍級指揮員,可惜他犧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現在還活著,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