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8年種植大豆的前景如何?

julie_fz71


對於連續兩年面積增加、但價格卻大幅度低於目標價格和臨儲收購時期的大豆品種來說,進入2018年,政策扶持繼續,而市場變化複雜,註定要成為決定國產大豆產業後幾年發展態勢的關鍵一年。

一、中美貿易爭端升級,包括擬對美國進口大豆加徵25%關稅,以及對原產於美國的高粱進口實施反傾銷措施,保證金比率提高至178.6%,為大豆市場帶來利好,國產大豆現貨價格穩步上漲,有利於刺激產區農民的種植大豆積極性,提高種豆的熱情。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2018年3月份我國進口大豆566萬噸,同比減少10.5%;其中,進口美國大豆的數量310萬噸,同比下跌27%。

在此形勢下,目前我國國產大豆播種工作正在陸續進行,中美貿易摩擦打亂了我國大豆進口來源的原有格局,農民對國產大豆種植的興趣也在回暖。尤其在政策上,國家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今年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的補貼標準將高於玉米,政策導向非常明確,並且鼓勵向優勢區集中。根據農業農村部主導的大豆監測預警團隊發佈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預計,今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將保持恢復性增長,增幅約為1.1%,產量將超過1500萬噸。

二、國內大豆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增大。一方面,從市場方面來看,由於我國大豆市場的需求85%以上依賴進口,國內大豆市場的價格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中美貿易爭端在減少我國進口美國大豆的同時,採購的壓力轉向了巴西,甚至俄羅斯,並造成了巴西國內大豆價格的上漲。

雖然南美地區也是全球大豆的重要產地,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也佔全球產量的近一半,但因美國與南美大豆收穫季節不同,南美大豆從貿易量和收穫季節來看,或難以完全替代美國大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如果關稅加徵實施,國內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價格將上升,再考慮到今年阿根廷大豆減產,預計國內大豆市場供應缺口不僅會擴大,進口的成本也將上升。

另一方面,國產大豆產量增加,市場價格也會出現不確定走勢,可能不會出現因進口受限而導致的國產大豆價格上漲行情。相比於轉基因大豆來說,國產大豆種植成本相對較高,且產區比較集中,主要是東北地區,外運相對難度較大,對企業來說成本也比較高。從國內壓榨企業來說,東北地區還能保持生產加工的所剩無幾,油廠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水運(方便進口)比較便利的地區。而且國產大豆因為出油率低等原因,主要用於食品加工,在消費上有延展性,企業集中採購的意願不強。因此,國產大豆產量進一步增加,需要考慮誰來收購的問題!特別是在大豆的集中上市期,收購主體少,價格會走低,農民的種植收益也無法得到保證。

三、農業農村部研判,今年有利於大豆生產的因素不少,預計大豆的播種面積還將保持恢復性增長的趨勢,並建議廣大豆農密切關注大豆的供需基本面變化和政策的含金量,算好大豆成本收益帳,以市場為導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


糧小咖


今年大豆播種面積繼續回升

繼玉米去庫存以來,大豆播種面積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今年由於美國大豆進口關稅問題,國家除了在東北和內蒙古地區加大生產者補貼力度,刺激農民種植大豆外,還在安徽、河南加大了大豆輪作試點範圍。因此,從各方面來講,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回升,特別是產量大省黑龍江,生產情況目前來看也是非常不錯。


國內的行情較好主要指進口大豆

今年由於美國大豆退出,後期不清楚究竟會不會有所轉機。我們假設今年美國大豆不會出現新的變化,可以預期,在未來的12月份和來年的3月份之前,國內大豆市場將面臨供應緊張的局面,大豆價格有望走高。

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目前進口大豆到港成本約為3400元/噸,而國產大豆在東北地區就高達3600元/噸,如果運至南方沿海地帶,成本預計在3700元/噸以上,再考慮到整個財務成本,東北國產大豆價格已經和加徵25%關稅後的美豆相差不大——對於進口渠道已經十分通暢的企業而言,採購美國大豆顯然比國產大豆更加便利。

所以,今年東北大豆價格不會有太大變動,預期和往年價格走勢相同。

相反,一旦美豆市場重新打開,國產大豆可能會弱於往年行情。


每日糧油


今年開年來 大豆價格一直很不理想,也牽扯這廣大豆農的心。今天老張就來和大家談談2018年大豆的市場行情。不囉嗦了,直接上乾貨!

這張圖是最新的大豆全國收購價格指數,可以看出來大豆和玉米可謂是“同甘共苦”,但是大豆比玉米更苦!這個圖上是可以看到截至昨天的價格數據的,所以我可以知道大豆在經歷2月下旬的低谷之後其實是有一些回暖的。但是抬價範圍很小,如今價格已經連續幾天持平——3.7元/kg。

再看這個中儲糧大豆在同期收購/出庫價格,我們就更加悲觀了,收購價和出庫價都在萎縮,說明大都市場的愈發不景氣。大豆這幾年一直都是供大於求的狀況,相信廣大豆農也很清楚這一點!大豆從去年就一直這樣子也是傷透了豆農的心。

再看這個最新的全國大豆收購價格指數也是一路下跌,大豆恐怕真的前景不容樂觀。對此我們唯一寄予希望的就是國家能否出面以抬高價格的方式收購大豆,變相補貼廣大豆農破碎的心。老張和基層三農打交道多年,如果你有什麼疑惑或者想法,歡迎和老張及時交流,大家可以留言或者私信都可以。當然老張也會持續為大家帶來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最新市場資訊。


老張談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放在以前個人會好不猶豫的說大豆前景不行,但是隨著國家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似乎大豆的前景有望得以扭轉,個人認為2018年的大豆市場前景值得期待。下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國家政策

之所以提到政策是因為,當前我國對於進口依賴性太高,高達80%以上,可以說已經危及我國的國家糧食安全控制線。這樣的局面高層也肯定有所意識,因此,在近幾年的國家政策方面也給出了不小的力度。種植補貼方面逐年也有所提高,預計2018年有進一步提高的可能。而市場方面政策對於大豆實施市場定價,但是這個定價是在補貼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農民收益是有望保障的。以不提來提高農戶的大豆種植面積。

此外,國家的一大政策來自於中美貿易摩擦升溫,清明節國家商務部給出的對美大豆徵收25%的進口關稅,這一方案會極大削減來自美國的進口大豆,屆時我國的大豆供給不免產生短缺性問題,因此今年會有望走出一波大豆市場行情的。

市場走勢

從市場走勢看,大豆價位在1.8元每斤附近連續徘徊了半年多時間,這也是大豆行情自2016年走出跌勢以來的市場底部了。應該說大豆市場築底完成,下行空間很小,反而上漲的面要大很多。

近兩年大豆價位持續性低靡,讓不少豆農傷心不已,許多農戶拋棄大豆轉投玉米種植,而今年的種植意向來說,大豆再次下滑,較大概率來說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會再度降低。因此個人覺得在未來的2018到2019年度,國內的大豆供給會更加趨緊。

阿根廷大豆減產

阿根廷在2017-2018年度氣候大旱,導致大豆大面積減產,作為世界大豆產量第三大國,對於國際市場的波動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有消息聲稱在2017年底,國際大豆儲備量達到9000萬噸,但是在國際大豆需求普遍增高,而供給產量方面減產的情況下,市場面整體還是要趨緊的。

基於以上情況來說,科學興農認為,未來的大豆行情不止國內會漲價,全球範圍內大豆價位都有望上漲,但是基於國內特殊的情況,甚至國內的漲幅要比國際價位要高。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是農業市場就是如此,部分糧食品種價位是很容易受到年景情況影響的,大豆就是這麼一個作物。因此,大家也不必過於糾結大豆,未來的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


科學興農


前幾年,受種植區乾旱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大豆的播種面積和產量逐年下降。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進口的大豆激增,尤其是進口來自美國的大豆。最近這些年,中國國內市場對大豆的需求和消費增長,主要包括榨油、作為動物的飼養原料等,均支撐了美國大豆產業的蓬勃發展。

【小哥哥】查詢了一下報告,從國內大豆市場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利空豆價。2018年4月20日發佈了一份名為《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的報告。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的大豆種植面積將保持恢復性增長,且進口來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根據報告內容,受益於中國大豆的發展政策,預計大豆種植面積將增長1.1%,產量超過1500萬噸。報告還預計,農產品價格總體平穩,但部分品種波動風險較大,雖然沒有明說是大豆,但可以預計種植面積增多將導致市場供應增大,給今年的大豆價格造成壓力。

此外,長期關注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2018年中國大豆市場前景和大豆的價格,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大豆進口。眾所周知,美國是中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2010年至2017年,中國自美國大豆進口量從大約2300萬噸增至3200萬噸,對國內大豆衝擊厲害。

日前,經過幾輪談判,中美經貿磋商終於暫時告一斷落。根據中美日前發佈的聯合聲明,美國將加大對中國優質能源和農產品等出口。而在中美農產品貿易中,大豆、玉米、小麥和高粱等都是重要的農產品品種。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017年,美國對中國大豆出口額高達140億美元。伊利諾伊州位於美國的中西部,是美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地,有4.3萬名豆農,每年生產的大豆有大約25%銷往中國。

由此推算,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如果美國繼續增加對中國大豆的出口,那中國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應必將增多,大豆的價格勢必受到影響。

【小哥哥】曾行走美帝一線,目前關注中美經貿和美國經濟等問題。歡迎點贊和留言,別忘了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奧。後續更加精彩奧,麼麼噠。


摩羯小哥愛新聞


2018年種植大豆的前景如何?

筆者回答你一個詞——可以!如果還在猶豫的話,就大膽的選擇大豆來種植吧!


增大大豆種植面積——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國家層面已經下令,將力爭2018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出現增加,東北各省和下屬各縣市也紛紛下文,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當前最主要的任務來做!可是,大家又不傻,2017年的大豆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實現了今年了的最高水平,可是市場價格卻一路狂跌,種植收益不及預期,國產大豆價格現在依舊萎靡不振,豆農們也傷心不已!

筆者此掌握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在我國四大糧食作物——小麥、稻穀、玉米和大豆中,大豆的種植收益是位列倒數第一的,和同為秋糧的玉米來比較的話,差距還是挺大的,在3月份的農情調度顯示,今年東北地區的農民大豆種植意願顯著下降,而玉米種植意願有了一定的增強,在我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那麼如何促進去年大豆種植收益不及預期而傷透了心的豆農們在今年選擇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呢?相關部門給出了答案也很簡單——增加補貼金額!

大豆補貼標準大大提高——每畝最高350元!

現在是2018年的5月4日,從鍾情三農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今年大豆種植效益前景還是很好的,因為政策可謂是非常給力!東北部分縣市已經發文,今年當地的大豆補貼標準最高可達5250元每垧,也就是350元每畝。

這也為豆農的種植收益罩上了一個“金鐘罩”一樣,讓豆農們可以放心大膽的來種植!據筆者粗略的算了一算,即便是今年的大豆市場價格較去年差別不大,但是由於高額的種植補貼,依舊會大大刺激農民選擇大豆種植而不去選擇玉米,畢竟對於這些農民朋友來說,哪種作物的種植效益高就種植哪種作物,這一點無可厚非。

同時,筆者還察覺到了一絲訊息,那就是,為了鼓勵人們增加大豆種植,避免玉米種植面積的盲目擴張,今年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將較去年有所降低!

所以,還在猶豫著今年到底是種植玉米還是大豆的朋友,希望你們心裡有一個底吧!

我是鍾情三農。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會積極與大家交流。


鍾情三農


2018年,大豆市場價格整體起色不大,但是補貼標準將顯著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大豆和玉米的整體種植收益差距將進一步縮小,今年的大豆種植收益整體來說走勢較好!

據筆者瞭解,目前,東北地區大豆市場行情依舊平穩,收購主體因糧庫停收而減少,不過農民正忙於春播,購銷雙方入市交易量有所下降,對價格漲跌形成抑制,展望2018年,受國內外大豆價格的影響,加之國產大豆產業發展程度有限,市場需求低迷,國產大豆市場價格難有太大的改觀,即便是在中美大豆貿易爭端加劇的情況下,國產大豆價格也沒用實現實質性的飛躍,畢竟對於國產大豆來說,前些年欠下的債太大了,一時半會無法彌補這個缺口!

但是,對於今年的大豆市場來說,還是有不少利好消息的,其中最為直接的就是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的提高!

2018年,大豆補貼標準明顯優於玉米!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東北地區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都是要高於玉米的,一般來說高處的金額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地區而言,大豆的種植收益是明顯不及玉米的,但是這個情況在2018年這個特殊的歷史節點有了一個明顯的改善!

那就是,今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要明顯高於玉米!

筆者目前掌握的權威數據透露,今年東北地區的生產者補貼將繼續實行差異化政策,為了刺激農民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避免出現一股腦改種玉米的情況,今年的大豆生產者補貼將明顯提升,達到每畝200元以上的標準,而玉米生產者補貼將出現一定下滑,達到100元以下每畝的標準!這樣一來,今年東北地區的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肯定將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100元以上。

2018年,大豆種植效果將有顯著改善,但即便如此,大豆的種植收益還是難以趕超玉米!

希望農民、企業和消費者都能夠給國產大豆多一些機會,讓它早日實現復興!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07


糧油市場報


從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來看,2018年種植大豆前景還是可以的。下面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1)國家政策方面。目前我國糧食的進口比例居然高達80%以上,國家對於進口依賴性太強了,這已經嚴重危及了我國的國家糧食安全控制線。這樣的局面肯定需要打破,因此,近幾年的國家政策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改變。國家在對農村的農業種植補貼方面的力度開始在慢慢的加大,估計2018年的種植補貼也不會降低。同時,我們要知道大豆的市場價格是由國家來制定的,國家在制定價格的時候也是會充分考慮老百姓的利益的,所以老百姓種植大豆還是有一定的價格保障的。這樣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種植大豆,大豆的種植面積也會得到增大。同時,今年國家商務部開始對美國進口大豆實施徵收25%的進口關稅,這一舉動會大量減少美國的進口大豆,到時候我國的大豆就有了新市場。

(2)市場走勢。大豆價在低價位已經徘徊多時了,它的降價空間很小,反而上漲的空間要大很多。近兩年大豆的價位已經讓很多農戶放棄種植大豆改為種植其他作物去了,大豆的種植面積減少。總的來說市場供給量小於人們需要消費的量,供小於求。

因此,在我個人看來,未來的一兩年內,大都種植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希望能幫到您,農醫生祝您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