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港泊優越;韓、榕貫其腹,水網密佈。”

秦統一六國,中國版圖開始形成,而其時潮地尚為蠻夷。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平定嶺南,始於揭陽嶺置戍所。漢高祖三年(前204),南海尉趙佗並象郡、桂林郡,稱南越王,始於潮地置揭陽令。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定南越,置揭陽縣,潮地才立行政區劃由中央政權正式管轄。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但比起中原,潮地尚屬邊遠落後,直到唐代(618—907),潮州仍為朝廷用來安置貶謫朝官的懲戒之所,以至元和十四年(819)韓愈(618—907)貶潮路上即有絕望之感,囑咐其侄孫湘“好收吾骨瘴江邊”。至潮後見到的是“颺風鱷魚,患禍不測;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

但“人間正道是滄桑”。地處“瘴江”與“漲海”,正是使潮州改變落後,成為“嶺海名邦”的有利條件。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自古以來,尤其是在缺乏汽車的古代,缺乏飛機的近代,潮州具備無可比擬的水上交通優勢。雍正《潮州府志》總纂、漳州藍鼎元是這樣評述的: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潮州府志》四十二卷首一卷

“潮郡東南皆海也。左控閩、漳,右臨惠、廣,壯全潮之形勢,為兩省之屏藩,浩浩乎大觀也哉。春秋之交,南風盛發,揚帆北上,經閩省出烽火。流江,翱翔乎寧波、上海,然後窮盡水花鳥,過黑水大洋,遊奕登萊、關東、天津間,不過旬有五日耳。秋冬以後,北風勁烈,順流南下,碣石、大鵬、香山、崖山、高雷、瓊崖,三日可歷遍也。外則占城、暹羅,一葦可航;葛囉吧、呂宋、琉球,如在几席;東洋日本,不難扼其吭而搗其穴也。茫茫大海,無樊蘺之限。藍氏此刻劃甚為清晰,一幅“潮州航運圖”躍然紙上。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藍鼎元

當代有句時髦語,叫“路通財道”。潮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交通環境,而使之雖遲開發,但卻最早從農耕文化向海洋文化轉變,擺脫自給自足傳統經濟的束縛,不斷步入商品經濟的浪潮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點,成為嶺南重鎮、嶺海名邦。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綿長的海岸線和島岸線有優越的港口資源,如當今的南澳港、汕頭港、柘林港等使潮地很早就被選為海運的泊船之處。早在西漢,司馬遷《史記》便記載:“南越反,東越王餘善上書,請以卒八千人從樓船將軍擊呂嘉等,兵至揭陽,以海風波為解,不行,持兩端,陰使南越。”

廣東省潮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挺教授認為,東越的兵船停泊(於潮地)的地點,雖難確切考證,但約略不離韓江、榕江兩江口,因非泊於此難以解決八千大軍的飲水問題。韓江東溪下洲龜山西漢遺址的發現,當可與文獻相印證。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史記》的記載,僅提及潮地沿海有優越的停泊條件,而《隋書·陳稜傳》則涉及海上商貿往來。陳稜“(大業)三年拜武賁郎將。後三歲(即六年、610年)與朝請大夫張鎮周發東陽兵萬餘人,自義安(即潮州)泛海擊流求國,月餘而至。流求人初見舡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云云。

《陳稜傳》下文,又載流求人見船艦,以為商旅,往往詣軍中貿易云云,可推知彼時常有發自義安的商船往流求貿易。而陳稜發東陽(今浙江金華)兵,不自就近的溫州或福州、泉州的港口出,必抵義安後方擊流求,或即由於義安人習熟此航道的緣故。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據黃挺教授考證:“有唐一代,未見有關本區(潮州)海交及港口的記載。北宋以來,本區發展很快,人文日漸鬱盛,海上交通的興旺遂成自然的趨勢,見於古籍記錄與考古發現的港口眾多。如宋代的潮州港、南澳港、鳳嶺港、鮀浦港、揭陽港、闢望港。”

《宋史》已有潮州港的記載:“太平興國五年(980),是年潮州言,三佛齊國蕃商李甫海,乘舶船載香藥、犀角、象牙,至海口,會風勢不便、飄船六十日至潮州。其香藥悉送廣州。”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柘林古港

明代,饒平柘林不但是重要的軍港,而且是商船停泊之地。“嘉靖時,番船已經常往來,知暹羅與潮人之移殖交流,由來久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103)饒平大尖峰下雲,柘林澳在其南,暹羅、日本及海寇皆泊舟於此。清代,潮州雖曾實施海禁,但經潮州港的船運仍川流不息。

韓國林現圭據金指南《東槎日錄》揭示,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朝鮮肅宗十四年)3月3日,南澳船戶楊登興從寧波取新建航船出航,3月22日至潮州烏丁(歐汀)裝貨,有烏白砂糖2000擔,白方紳2000疋、紅白縐紗200疋、藥材20包、大米100擔,然後又到南澳裝載一些貨物。全船載粵東、閩南商戶及船員共63人,6月4日從南澳出發前往寧波、南京、蘇州,6月18日因海上惡劣遭難,於6月底漂流到朝鮮濟州島。

中國海運哪家強?開山鼻祖是潮商!

如今的南澳漁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