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教學嗎?

大米運營圈


首先,你先思考一下,師資、教學、資本、營銷、渠道、品牌……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核心競爭力,結合自身情況,你會選擇哪個或哪些作為你的核心優勢。

舉個例子,從目前的小升初培訓市場來看,比如某些頭部機構的師資是最強大的,這直接遞交出的結果就是學員的成績。

那麼,如果你在方面競爭不過當地的頭部機構,你該怎麼辦?一言以蔽之:搶佔家長心智中的定位。

從k12這一塊市場而言,最具備價值定位的毫無疑問就是成績。能提分的輔導班就是好輔導班。家長看成績、學生看成績、好學校也要看成績。

能夠搶佔培優定位,意味著三點:

①你的生源要有足夠優秀;

②你的教學要足夠好;

③你的提分效果要能夠在同行業中排名數一數二。

而在機構發展初期,建議是:①>②>③。

所以說,在建校初期,沒有大規模投放廣告,關鍵是從各種渠道挖來優秀的生源,這些優秀的生源將是機構發展的生命力。

進而,你的核心優勢一定是是教學服務,這才是提分的基石。

青果教育是做中小學理科個性化培優的,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式,老師一定要切切實實的讓這些教學服務落到實處,產生效果。

我們的教學服務也不僅僅在線下在機構裡,同樣在線上的服務也是長期堅持的,幫助學生整理錯題,輸出同類錯題,做千題計劃,在微信群做講題計劃,總之,在線上線下都牢牢把學生服務好,讓家長切實體會到我們的用心。

但是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付出,老師的工作熱情要激發出來,要有責任心,團隊要有共同的目標,這是前提。更需要老師要把教學服務落到實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很重要!


青果教育


你們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掌握這3點樹立機構核心品牌

師資、資本、布點、品牌……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核心優勢,那麼哪個才是機構最重要、最核心的競爭力呢?

隨著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的辦學招生心態已經很難滿足機構自身的存活與發展。培訓機構之間比拼的更多是外部服務質量與內部教學運營管理。而就學校的管理來說,好的管理方案能讓學校快速發展,而不好的管理計劃則直接制約到學校的招生市場。

師資、資本、布點、品牌……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核心優勢。對於核心競爭力而言,其實是一個競爭者的比較優勢。

家長在為孩子選定課外輔導機構的關鍵因素中:

  • 1.“師資力量”、“口碑好”所佔比例靠前,分別為47%、40.3%;
  • 2.“課程設置合理” “試聽課體驗好” “品牌知名”和“孩子喜歡”的關鍵程度跟隨其後;
  • 3.“有明星代言” “機構有渠道有門路”“已有很多用戶” “銷售人員專業”等與機構產品和服務不直接相關的因素被列為最不關鍵的幾個決定因素。

從以上三點來看,家長用戶非常看重機構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在做選擇時也非常理性。

01

師資與口碑是最關鍵的因素

通過市場調研,師資與口碑是最具有印象用戶決定權的關鍵因素。

另外,“有熟人推薦”的佔比僅為18.7%,說明熟人推薦只是家長獲取培訓信息的一個可靠渠道,並不是讓他們最終決定付費的關鍵因素。眾所周知,教育培訓行業始終以效果為王,而效果的實現又高度依賴於人,因此師資的質量始終是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02

如何樹立機構口碑

1.做口碑一定要選擇做容易打造口碑的產品

很多產品有天然的缺點,不容易見效果,做口碑很難,靠口碑轉介紹無法生存,只能靠市場驅動,但是市場成本太高,又導致研發和服務投入太少,客戶獲得的服務性價比太低,口碑更做不起來,導致惡性循環。

各位校長,如果大家覺得自己學校的口碑傳播做不起來,先思考一下,學校的產品本身是否有問題,是否容易做口碑,很多時候選擇大於努力。

2. 做口碑一定要重視客戶評價

定期上完課給用戶做調研,問題如下:你會向別人推薦這個課程嗎?如果按推薦可能性從小到大打分,從1到10,你打幾分?

然後9分和10分加起來的百分比,減去6分(含6分)以下所佔百分比的差值,就是淨推薦值,淨推薦值為正,口碑就是正向的,一般來說,淨推薦值達到30%,就可以認為是不錯的產品。

做推薦值評價最大的優點是:只要課程真的很好,學員每次都打了高分,那麼在合適的機會,他們一定會向別人推薦我們的課程,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推薦,不是靠利益去誘惑的。

課程好,服務好,做好口碑傳播,生源就會滾滾而來,而且招生成本很低。

03

培訓機構怎麼留住優秀人才

曾經有一句戲謔的話很流行,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然而現實並非如此。人才難得、留人更難的現象,相信不少培訓機構都會遇到。那麼,如何應對這種困境,並通過改變自我進行留人,從而為培訓機構的發展增加核心競爭力呢?

要知道高薪只是留住人才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金錢並非唯一。

如果培訓機構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學機制、薪酬制度缺少激勵機制,那麼註定是難以留住教師的。另一方面,培訓機構的上課時間長、工作壓力大,也是教師辭職的重要因素。

培訓機構不是一門生意。“做好教育自然會有現金流”和“以教育之名唯利是圖”都是做教育,能在未來十年走得更好的機構,一定是前者。因為後者是商人,前者是教育人。


學榜藝術機構聯盟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教學嗎?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從短期來看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課程產品能否幫助家長及學生解決問題,而教學只是課程產品的一個環節。

這個產品,除了教學以外,還應該包括教材、服務等的實際產品組合,以及整體機構運營的成本控制能力、產品銷售能力等。

從長期來看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可以持續創造能幫助家長及學生解決問題的產品的能力。

這裡應該包括產品的研發能力、機構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機構內部各部門關係、機構等運營結構、人員結構、品牌等等。

再把目光放遠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包括機構的理念、企業文化、創新能力、資金以及格局等。

以上是我的答案,其實對於機構來說,對得起收家長的每一分錢,就是最大的核心競爭力。


關注我,每天分享培訓機構運營與管理的心的。


教培行業於盼


教育機構核心競爭力有教學這一個環節,但不僅限於教學。

一個教育機構要想幾夜長青立足矣整個市場一定需要核心競爭力。而教學環節只是核心競爭力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認為一個教育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一個出發點和三個構成部分。

一個出發點即發起人的起心動念,也就是企業的願景、理念、核心價值觀、發展規劃等企業文化建設。很多人覺得這個是“務虛”,其實思想的統一無比重要。任何的一個企業都要經歷由弱到強的過程,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很容易在運行的過程中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迷失方向。

三個構成部分是招生運營、教學質量、客戶服務。

首先,一個教育機構要想能夠存活下來,優秀的招生運營團隊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營銷為王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經是“過去式”了,有了生源保證教師才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才能有更多的積極性去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教學質量是口碑招新、轉介紹、續費的重要保障。這個時代的第二個特徵是急功近利,你的客戶巴不得一個月就上四次課學生成績就能蹭蹭上漲幾十分。長期上課沒效果,再忠誠的客戶也會忍不住離你而去。

同時差異性的課程,也就是獨有的課程體系也是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只是大部分機構沒有獨立研發的能力)。如果你有的課程別人沒有,而且效果很好,恭喜你一定是學員數飛速增長的。但是不要高興太早,要知道世界任何地方——模仿的成本都要遠遠低於創新。所以如果你有,抓住紅利期在承受範圍內儘可能多的擴大生源基數才是王道。

最後一點是客戶服務體驗。一直就有“效果不夠,服務來湊”的說法。當你的教學效果短期內沒有效果的時候(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效果,更不能倒退吧)完善且獨特的服務體系是家長堅定信心的保證。

同時,因為學生在課外輔導機構的時間遠低於校內,也只有完善的跟蹤服務體系才能保證更好的教學效果得以體現。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育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限於教學。也可以展現在其他方面,這就要求運營者根據自己的客觀實際情況去設計。


教育哪有那麼難


教育培訓機構就是走量,拼服務,教學質量這個東西很難去鑑定,看適不適合孩子,一些有資質有水平的老師一般都出去自己單幹,培訓機構的薪水真的很低,教師處於最底層,說白了就是吃青春飯!沒有哪個機構真正注重所謂的教學質量,課量和續班才是追求目標,這也是培訓機構現狀


高中數學宣老師


不是!有兩個比它重要的:

1.是團隊的思維天花板。

因為教學是人的工作,是人計劃設計講出來的,而計劃設計講出來都是一個團隊的思維呈現,這對一個團隊思維的天花板會有要求,所以第一個核心是團隊思維。

2.是數據,

因為數據代表結果,代表教學質量,教學的質量結果是要靠數據去評估去分析,沒有數據分析教學質量就是瞎胡鬧。

培訓機構不懂數據分析管理者有什麼特點:

1.活在夢裡(以為教學這一塊比數據還重要)

2.決策靠猜(說話以:“我覺得”開頭)沒有依據

3.小問題一驚一乍,大問題隱藏確發現不了

4.自己機構每個環節的體系沒有搭建好,到處去參加培訓會,培訓又不實操,不落地,循環反覆。下面有18張ppt,清楚的告訴你,自己機構隱藏著哪10個重要緯度,你從來沒有留意的,如何分析這10個緯度快速找到機構問題,搭建機構自動運轉體系。















大米運營圈


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問題,要從機構的發展階段來講。

草創階段,招生是核心競爭力。

發展階段,教學是核心競爭力。

成熟階段,經營模式是核心競爭力。

以教師考試輔導培訓行業為例:

許多小機構都是靠招生,例如一些跟學校官方合作的培訓機構,教成什麼樣,並不重要;

像龍公教育就屬於發展階段,靠教學塑造品牌形象,所以教學是核心競爭力;

像中公教育,華圖教育的教師培訓部門和易公教育就是靠經營模式取勝。中公教育貴在圖書教材銷售,華圖教育擅長網絡教育,易公教育走了師資中介模式,他們都比較成功。

這些大公司經營模式得當,就能再上一個臺階,反之則可能走下坡路。雖然他們的教學班額較大,有基本質量保障,但難言個性化,針對性輔導。



名實教育


補習不一定有效果,這是事實,而且目前來說絕大多數是孩子是沒有效果的,我也是補習機構老師。大家都知道錢要花在刀刃上,可很多家長的錢都花在了刀把上,這也是事實。只是是補習的家長應該都知道。為什麼回行成這樣的怪圈,主要還是在於家長沒有清楚的認識。不知道他補習的目的是什麼?孩子缺的是什麼?你問家長他會告訴你【補習當然是成績】可家長們都是怎麼做的?計時付費且預付款模式,這已經決定了補習無效的概率是93.4%,幾乎和買彩票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人的原動力是【逃離痛苦,再追求快樂】這個對補習機構沒有考核,沒有獎懲的約束,你覺得會有多大的效果?我們工作中,公司還會有考核和獎懲機制,可是你給孩子補習有嗎?只有目標,只有形式,沒有檢查,沒有考核,沒有獎懲。這也導致了目前我們這個行業的亂像,【小病大治,出工不出力,濫竽充數】等情況出現。這也不能怪機構,誰讓家長們都是大款呢,誰讓家長們都喜歡做慈善呢?你不檢查,不考核,不獎懲,計時付費,肯定導致2000塊能解決的問題,我現在就讓花20000也不見得能解決,要不然會賺誰的錢呢?還有一些懂不懂教育的都來當老師開機構,只要有人陪你孩子連個小時就賺錢,有沒有效果我都賺,為什麼不來?所以根本問題不在補習本身,而再於家長意識,在於有沒有【檢查、考核、獎懲】在於計費方式和付款時間。比如我們公司每個學生100小時一對一輔導,免課時費,先上課,提高不了成績就免費。提高成績後家長再來補繳費用,而且計費方式按照提高成績的多少來收費。我不敢說我們是最好的,沒有點真功夫誰敢啊?提高不了成績100小時的一對一費用了不少,上過的家長應該知道。這樣我們公司就和學生及家長的利益、風險都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我們要賺錢就得提高成績,提高不了,我們就虧錢。你說還會【濫竽充數、小病大治、出工不出力】嗎?其實絕大多數機構和老師也都可以做到,只是預付款且計時收費模式讓他們無壓力,且賺的舒服,不太願意改變罷了。


明責權教育老師


核心競爭力是人吧,教師的認知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影響著學生(用戶)的體驗,體驗愉悅又有收穫,家長(客戶)才會深度信任,繼續為學生的課程買單。


靠譜的阿木


培訓機構就是帶孩子,不要對培訓機構期望太高,如果培訓機構做教學,那政府的學校幹嘛?培訓機構根本談不上競爭力,教學更不是,很多培訓機構的老師都不合格,怎麼可能教出比學校水平還高的學生。。

迎合家長需要,滿足家長虛榮,保證安全健康,比教學重要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