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變態心理學》:三人行 必有一個精神疾病患者

古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而最近《變態心理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則表明:三人行,必有一個精神病患者。

該研究通過對8個國家的13984名大學新生的問卷調查發現,35%的受訪者至少有過一種精神健康問題;31%表示在填寫問卷時的一年內出現過精神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其次是焦慮,而出現這些問題的平均年齡只有14.2歲。

研究作者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andy Auerbach說:“這個比例讓人吃驚,但真實的發病率可能比研究結果還高,因為調查問卷只針對最常見的疾病。這背後是巨大的社會健康問題。”

事實是,不止是大學生,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數據顯示,每五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一生中會患精神疾病,但只有41%的人得到了治療,而包括抑鬱症在內的精神疾病很有可能導致患者自殺。據WHO報道,截至2018年8月,全球每年死於自殺的人數接近80萬,也就是說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

Auerbach說:“我們的長期目標是研發預防性工具,確定哪些干預方式對哪類人群有效。但目前更重要的是,找到方法消除人們對精神疾病的偏見,以及開發幫助人們管理壓力的工具。”

改變想法,改變生命

如何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恥辱感和大眾對精神疾病的偏見?美國精神科排名第一的醫院——(McLean Hospital)麥克林醫院認為,很多時候偏見是來自於不瞭解,如果能讓人們改變想法,或許就可以改變一個個生命。於是,麥克林醫院就以“改變想法,改變生命”為口號,於2016年發起了“消除恥辱感”(Deconstructing Stigma)活動。

活動邀請眾多精神疾病患者,講述他們對抗患病和治療的經歷。儘管擔心被貼上標籤,冒著被進一步羞辱的危險,依然有眾多志願者參與進來。他們希望給公眾一個“設身處地”的機會,或者即便什麼都不留下,也會對讓大眾精神疾病有不一樣的理解。

這裡有音樂家、圖書館管理員、時裝設計師、健身教練、演員、運動員和藝術家。他們來自世界各地,是母親、妻子、兄弟、父親……

《变态心理学》:三人行 必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波士頓洛根(Logan)機場展示的“消除恥辱感”運動志願者照片與故事(圖片來自McLean)

產後抑鬱症的Amy:

1995年Amy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她絲毫感受不到孩子出生帶來的喜悅,反而陷入孤獨和焦慮中。“以前我是一個項目經理,能控制一切,但是我不能控制一個嬰兒。”當時醫生們並不把精神健康納入疾病範疇,Amy產後抑鬱症的惡化,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有一次Amy病情糟糕的時候被丈夫帶到急診,但是醫生只給她開了治療焦慮的藥。幸好,Amy父親的心理醫生給她推薦了一位擅長產後抑鬱治療的理療師。Amy開始了抗抑鬱治療。幾個月後,她的情況穩定了下來。“我感覺自己情緒穩定下來,又像個正常人了,我可以照顧我的兒子了。”

現在Amy的大兒子已經21歲了,她選擇一直吃抗抑鬱藥物,病情一直很穩定。

有兩個密友死於自殺的Jessika:

自從有兩個朋友死於自殺後,Jessika就一直在從事預防自殺相關工作,敦促那些絕望的人勇敢向前、主動尋求幫助。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她自己17歲的時候也試圖結束過自己的生命:“我隱藏了17歲時的絕望,包括與抑鬱、飲食失調和自我傷害的激烈鬥爭。直到在第3個孩子出生後,鬥爭才重新開始。我知道自己需要幫助,但是我擔心自己的病會影響我和丈夫的名聲。我丈夫是學校的校長,如果他妻子有心理健康問題,別人會怎麼看他……”Jessika慢慢意識到,自己從未做過積極的抗爭,多年來一直試圖掩蓋她的問題並保持體面。意識到“抑鬱隨時都會來,並不是每一次都有特定的理由”,她終於開始了每週的治療療程……

除了普通人之外,越來越多的名人也站了出來。例如作曲家Rick Springfield和《美國達人》評委Howie Mandel。

作曲家Rick Springfield:

我知道,抑鬱是我的一部分,甚至有時,這個惡魔還會迸發出創造力,還讓我寫出了一些廣受讚譽的歌曲。黑暗確實會滋生好的藝術品。生命中,那些讓我妥協的事,我把它記錄下來用於創作。我把自己抑鬱的經歷說出來,因為不想讓任何人再經歷我曾有過的孤獨。人們看到舞臺上的我,知道我和他們一樣,會內省並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需要幫助。

《变态心理学》:三人行 必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Rick Springfield圖片來自http://rickspringfield.com/photos/

《美國達人》評委Howie Mandel:

6歲的時候,我從學校跛著腳走回家,因為不想穿鞋帶散開的鞋子,乾脆扔掉了其中一隻,跛著腳回家。原因只是散開的鞋帶沾了地,我打死都不想碰。強迫症一直困擾著我的生活,但我從未公開過。直到有一次參加Howerd Stern脫口秀,我不得不承認了自己一直有強迫症。作為一名脫口秀主持人,我覺得自己的事業完了,沒有人會理解我的。但是我錯了。

剛走出演播廳就有個人過來告訴我,自己也有強迫症。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是個怪胎。我不是一個人。

我和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有精神健康問題。如果他們現在沒有精神疾病,或者不接受精神治療,以後也會。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精神健康治療。

《变态心理学》:三人行 必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Howie Mandel圖片來自jtv.tv

據報道,75%的精神疾病患在忍受了精神疾病帶來的恥辱感。McLean醫院、美國預防自殺基金會、國際強迫症基金會等共同發起的“消除恥辱感”活動,將這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採訪和照片放在波士頓洛根機場的走廊來展示。希望當人們從這條走廊走過看到這些圖片會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感嘆:“我認識一個人就是這樣”或者“天哪,這不是我嗎”,讓旁觀者消除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誤解,也讓患病者有勇氣面對自己並積極地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

麥克林醫院院長Scott L. Rauch說:“有精神疾病,並不是什麼需要羞恥的事,但是圍繞它的偏見讓患者感到害怕,並且把他們和其他人隔離開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受精神健康的困擾,不管是自己有精神健康問題,還是因為家人朋友受此影響。”

《变态心理学》:三人行 必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圖片來自U.S. News & World Report

作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最大的精神病學附屬機構,麥克林醫院連續兩年蟬聯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國最好的精神科醫院。打開麥克林醫院的官網會發現,“消除恥辱感”的活動內容一直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除了收集患者的經歷之外,醫院也試圖這些患者的經歷中找出可助治療的方法。Jeff Fink的金毛犬就是其中一個。

意想不到的抑鬱症解藥:一隻金毛犬

Jeff Fink 在愛犬Earl是一隻5歲的金毛獵犬,是一隻經認證的治療動物——具有美國犬舍俱樂部頒發的犬科良好公民證書。在Fink發起的“去抓取健康”(Go Fetch Wellness)組織中,Earl還擔任首席犬科官員,該組織旨在促進“將動物納入到心理健康治療的整體方法中”。

在Earl進入Fink的生活子前,Fink曾被抑鬱症折磨多年:“似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有效穩定我的內心世界,我明白我的救贖必須來自於我之外的東西。我找不到生活真正的目的,連熬過每一天都是挑戰。有一天我遇到了8周大的Earl

。他隨時的關懷、無條件的愛、接受以及不加評判,甚至他用來表達微笑的咆哮,都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這是我之前從未經歷過的。Earl給每個見到他的人都帶來了微笑,激發了我與陌生人交談的慾望,並幫助我緩解了長久以來無法擺脫的慢性焦慮。Earl幫助我與世界重新聯繫起來。

《变态心理学》:三人行 必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消除恥辱感”運動志願者Jeff Fink與他的愛寵Earl(圖片來自McLean)

為了讓動物在精神疾病治療中發揮作用,麥克林醫院發起了動物探訪項目。該項目協調者之一Beth L. Murphy認為:“雖然寵物治療存在明顯的短期效果,但我們還需要更多針對潛在長期效果的高質量研究。即便僅憑短期效益,包括治療上的突破,就足以成為實施寵物治療方案的理由。”

資料來源

1. WHO官網

2. Healthpayer Intelligence: Employers Could See High Financial Returns for Mental Healthcare

3. Eurekalert: One in three college freshmen worldwide reports mental health disorder

4. Deconstructing Stigma活動官網

5. McLean Hospital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