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告诉你

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么,我们是否有过越是不要想、不要做的事情,我们就越忍不住去想、去做的心理么,估计很多人会有,这种强迫心理被心理学家称做“白熊效应”。这种心理长期存在,会导致人的焦虑抑郁,所以学会心理学家告诉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的。

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告诉你

心理学家说这种心理,有两个原因。

人的认知系统的结构。认知负责了解客观事实,元认知负责表达喜好,但无法控制认知。

比如在实验中,人的认知被提醒了“白熊”,元认知却告诉人“不能想白熊”。但是元认知又无法控制认知。所以,重复的提醒不仅无法让人不想,反而加强了白熊在人认知里的印象。这样,人的想法就不受自己控制了。

人脑中的各种想法是连接在一起的。只要有一个想法活跃,其他相关的想法就会被激活。举个例子,可能你不直接想白熊,但如果想到“衣服”,可能联想到“颜色”,再想到“白色”,“白熊”也会被激活。

生活中,面对这种不愿去想、不愿去做的事情,我们常常用两种方法应对。但是,它们都有明显的缺点。一个是强迫自己“不要想”。这种方法效果很弱,而且会造成强烈的反弹。另一个是转移注意力。在面对较轻的压力、伤害时,这个方法还能应付。但如果碰到重大问题,效果就非常微弱了。原因在于它其实是一种逃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告诉你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方法,不是压抑,而是从内心拥抱“白熊”,“以毒攻毒”。面对强迫,医生不会让他控制自己,而是鼓励他详细描述,甚至夸大想法、描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倾诉完自己内心的想法,病人的症状显著缓解了。

比如对抗恐惧,有人很怕狗,怎么办?有一种方法很有效:放松身心,鼓励他在脑海中想象一条狗。等他适应了脑海中的狗,再带他去面对真正的狗,适应也就不怕了。

还有一个方法:一开始就避免在认知中植入“白熊”。这样就不需要故意压抑。比如面对抑郁症患者,很多心理医生会避免说“你有抑郁症”,而是委婉地说“你很好,只是有些小症状”。这样就能避免患者“对号入座”,更利于治疗。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建议使用正面表达。美国有一家诊所,在手术失败时,有一套标准话术“很抱歉,这次手术没成功”,而不是说“手术失败”。因为“这次没成功”包含“下次可能成功”的潜在意思,更容易让人接受。

环境的微小改变,也能有效缓解压抑的情绪。心理学家对白熊实验做了一处改动:在墙上投影家用电器的照片,被试者想到白熊的次数就大幅下降。

我们可以正面利用这一点。比如想要获得温暖,就在桌上摆一张全家福照片。相反,如果失恋了,避免勾起回忆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跟对方相关的物品,切断刺激来源。

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想法,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告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