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甜城”民革有多甜?

“甜城”民革有多甜?

四川省内江市由于盛产甘蔗、蜜饯,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到全川的68%、全国的26%,故被誉为“甜城”。

9月9日至10日,团结报凝心聚力“十三五”·团结行采访组一行来到内江,采访组深入挖掘内江民革的几项重点工作和背后的故事,我们将“甜”作为对内江民革的印象留在心中。

制度建设——规范的“甜”

如何让支部换届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如何通过换届工作为党员搭建新平台?近年来,民革内江市委会大力规范制度化建设机制。2017年年初,市委会广泛争求意见,认真研究,专门制定了《换届工作意见》指导基层支部换届,规范和指导各总支、支部在一年内完成了集中换届工作,也使得未来的换届工作有章可循。

“甜城”民革有多甜?

民革内江市委会与团结行采访组座谈

与此同时,内江民革利用换届争取实职、正职干部的安排,市委会主要领导积极与统战部、组织部协商和党员所在单位沟通,举荐在基层组织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力较强、威信较高的成员到相关部门任职、或是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近两年就有2名党员晋升为副县级领导干部,3名党员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5名党员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

“积极引导、支持优秀党员做好本职工作,搭建平台让骨干党员更好地履职尽责,积极选派优秀党员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党员能力,是我们市委会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与党员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最好证明。”民革内江市委会驻会副主委郭杰说。

换届之后,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内江市委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基层组织发展工作”“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等几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指导支部开展工作。

内江民革的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建设,使得支部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党员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了,更拉近了与组织的距离。

同心分会——精准帮扶的“甜”

“搬进新家,我的两个孩子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起来。”民革内江市委会帮扶的隆昌市三会村少数民族贫困户苏云志欣慰地告诉记者,自己的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读中学,都非常喜欢他们的新家。

“甜城”民革有多甜?“甜城”民革有多甜?

团结行采访组冒雨来到贫困户苏云志家中走访

这个新家是由内江市委会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同心分会,与当地政府共同帮助苏云志筹资建成的。不仅帮忙盖了新房子,民革市委会还为苏云志找到了一份在隆昌科技企业孵化器担任保安岗位的工作,使他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单亲爸爸还可以留在当地,照顾两个女儿的生活。

内江市扶贫开发协会同心分会于2016年成立,是民革内江市委会通过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内江分会成立的慈善机构。同心分会的成立使内江民革党员们的爱心有了汇集之处,成员中不仅有民革党员,也有中共党员、其他民主党派成员等等各种身份的爱心人士组成,截止2018年8月募集到资金(含捐物折资)43万余元,帮扶、慰问、走访了贫困户和贫困学生340余人次。

这些不求回报的善良变成了孩子们甜美的笑容,成为了贫困户对未来甘甜的希望,也让采访组更进一步了解了,内江民革有多“甜”。

九旬老人——与团结报的“甜蜜”缘分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内江有一位95岁的黄埔老人杨成勋,每天都要看《团结报》,每期报纸都要收集。采访组挤出时间到老人家中看望,并感谢他对团结报的喜爱。

“甜城”民革有多甜?

采访组与杨成勋老人合影留念

老人与团结报深厚的感情、“甜蜜”的缘分让我们感动。感动之余,也激励着每一位团结报人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回报每一位忠实的读者。

(欲知更多内江民革的故事,请继续关注后续报道)

作者 _ 李可 万李娜 陈嵩 罗长中 韩邢

“甜城”民革有多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