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電動汽車換電池真的比買個新車還貴嗎?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

言與聞


也只有在這神奇的大地上才可能發生這樣的怪事,目前,動力電池大概佔整車成本的4成,就是加什麼人工進去,也就是五成左右的更換費用,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實際的確發生有人買了一部電動汽車花了六萬五,而因為車子泡水了,電池沒有返修價值,全部更換電池,需要掏出萬來買新電池,而新的電動車,售價不到六萬元,因為降價了,主要是新買的電動汽車,國家有補貼,如果你更換電池,沒有補貼了,對比之下,當然會貴很多了。


容濟點火器


電動汽車換電池比買車貴的說有些誇張,但也不排除少數企業或者終端經銷商存在惡意營銷的行為,確實有少數案例換電池比買車價格高。

汽車動力電池成本價依舊居高不下,商用車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價在1200元左右1kwh,裝車量一般是幾百kwh,不過一般用於大型商用客貨車所以瞭解一下就好。

先提鐵電池的原因是價格可以作為參考,因為乘用車的三元鋰電池成本要比鐵電池高30%左右,1kwh的價格在1500元左右。A0級微車裝車量在30kwh左右,成本價在45000;A級裝車量在50wh左右,成本價75000元;A+或B級車裝車量在60kw以上,成本價9萬元左右。

價格大致如此,A0級純電裸車價6~7萬、A級10~15萬、A+/B級20萬左右,更換電池的成本雖然沒有車價高,但依舊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到換電的節點車價貶值後可能真沒有電池價格高,所以很多很多人對電動汽車望而卻步。


這個問題無解,除非廠家提供電池的終身質保,也不是痴心妄想。目前提供電池組無限制終身質保的企業有比亞迪,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動力電池預計產量超100GWH;除電池外集整車生產、商用車、軌道交通等也有建樹,是目前在電力機動車方面發展最強大的企業。因為有強大資本所以對於乘用車車主提供了最充足的保障,換電要一百萬也不用擔心,反正不要錢。

其次還有長安,可能很多關注新能源汽車的朋友會覺得不可思議。長安目前使用的是寧德時代的電池,但是比亞迪與長安合資建設電池工廠,電池產能大部分專供長安汽車,在換裝以後比亞迪為長安電動汽車提供電池終身質保,當然前提是在電池工廠投產以後。

再次是吉利,這家企業同樣是寧德時代的客戶,吉利下血本為首任車主提供了終身質保,前提是不能賣車,一旦賣車自動脫保。對換電成本有擔心的話,這三家企業的產品可以選擇,無後顧之憂。


選車用車不糾結!關注天和Auto為您答疑解惑


天和Auto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火爆,無論是純電動車還是混合動力車,都離不開一個配件——那就是電池。在消費者裡也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那就是電池比車貴,一旦電池需要更換就得花費巨大成本。那麼,究竟這種說法可信嗎?新能源車後期維修真的這麼貴嗎?

初期成本偏高,部分維修不透明

可以說在新能源車還未像今天一樣普及的幾年前,維修成本的確偏高。一方面是因為電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高額的政策補貼導致了許多新能源車車價較低,讓部分消費者產生了電池比車貴的錯覺。不得不承認, 在此前,新能源車電池的確是最佔成本和重量的一個部件,但是再貴也不可能說比補貼前的指導價還高。

另外一種原因是由於部分維修點存在維修價格不透明的情況出現,在此後,新能源車得到普及,維修點的價格也開始公開透明。虛報、欺詐消費者的情況得到遏制,電池維修的價格也逐漸趨於正常。

廠家質保無需擔心,成本下降價格合理

購買正規廠商的新能源車一般都帶有原廠質保,只要還在保質期內並且不是人為損壞,廠家都會給到免費的維修和更換服務。目前國內市場上主流的電池質保期有5年10萬公里、8年15萬公里等時間和里程數,甚至部分品牌還有承諾8年不限公里數的質保,即在8年內電池和電驅系統一旦出現問題,都可以得到免費售後。

同時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和電池成本的下降,就算是電池被人為損壞,需要更換也無需擔心。目前電池的價格已經迴歸正常水平,以三元鋰電池為例,今年的生產價格就比去年下降了30%,目前維持在1.45元/WH左右。未來幾年電池價格有望再降低50%,把價格壓到1元/WH的區間。因此對於電池價格比車貴的事情,消費者完全已經可以放下心來。

購買保險很有必要,理性看待無需否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電池價格已經迴歸合理並且隨著市場的發展正在進一步降低,但是為了保險起見,建議消費者還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保險,目前很多保險公司也已經推出了電池配件方面的保險服務。即使一旦出現需要更換電池的情況,有購買保險的消費者也可以省下不少開銷。

結合2018年8月正在實行的電池補貼政策來看,不少地方對於新能源車電池回收都會給予一定數額的補貼。就算此後需要更換電池,整體算下來也不會特別貴,屬於能夠接受的合理範圍以內,電池比車貴的這種謠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總結:至此,相信很多人也都放下心來,對於新能源車電池的售後更換有了一定的瞭解。內心也不再因此焦慮。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業內人士,當面對那些有關汽車使用的謠言時,只有理性思考和獨立判斷,方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師兄玩車


電動車,活的是電瓶,倒底懂不懂,不懂,不要胡說八道。


星際穿越83857321


你換髮動機佔比,跟新能源換電池佔比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