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魯孝公

一、柳姓溯源

源自姬姓

春秋時,周公姬旦的裔孫姬稱為魯孝公,他有個兒子叫姬展,姬展的兒子叫姬無駭。姬無駭以父名為姓,稱展氏。傳至展禽一代時,食採於柳下,其後子孫又以封地為姓,就以柳為姓。

秦滅六國後,柳姓由山東遷山西境,後來漸漸在黃河以東地區形成名門望族,河東郡由此得名。植根越固,分支亦越繁,遷徒亦越廣。

得名始祖

著名的柳下惠,即是展禽,他是周公姬旦後裔,魯孝公姬稱的後人。

先賢前輩

唐代,柳公權,一代書法名家,以心正筆正諫君,與其兄柳公綽,其侄柳郢並稱‘一門三傑’。正心堂由此而來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下惠

二、信都祉洞柳姓南遷及分佈情況

祉洞柳姓始祖桂椿,字開南,在明永樂元年靖難之役中,攜妻黃氏與子秀蕃,秀彬,秀峰,偕弟桂和,桂煊,桂茂一行,隨眾難民棄金陵南逃,歷五個冬霜到信都。

桂椿卜居祉洞,桂和在石岐,桂煊在林田仔,桂茂在洲塘。四兄弟皆在信都境內。

始祖妣黃氏與秀峰,途中失散。桂椿在祉洞住數年,緣有巧合,隻身到江坪寨與一寂居文君結偶,生一子叫秀端,在彼處住九代,始由江坪遷渡南。在其八世祖妣墓碑有陳述:自二世分房至七世,宗子單傳,旁支失遂……翁之孫十世,由江坪遷渡南。

清順治年間,桂椿子秀彬七代孫金樂,金球逃兵禍上富川莫家洞落籍,金珠到湖南道縣落籍。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宗祠氏

三、二建宗祠簡介及其地理位置

祉洞柳氏宗祠,是二世祖秀彬第五代孫富通與其胞侄柳宗,字子允發起。時,柳宗任柳州水師典兵寄鉅款回家,信囑其叔富通聯秀蕃房子孫合力建成。

初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清順治年間毀於兵火,至乾隆十五年,聞表發大財後,按原基腳,原格局,原方向不變,於丁癸兼午子分金重建,佔地面積1054平左右。現有祠孫:祉洞2500多人,富川莫家洞1860多人,湖南250多人。其南臨信都工業區,北臨信都八景之一的龍門夜月。

從信都東行五公里,距八步市區73公里有一個盆地,盆地西邊那個半月形山坡上的古村落,即是祉洞古寨景區“迎福村”。賀江流域船家稱柳家莊。

登上迎福村對面山頂遠眺那個山坡,活象一隻栩栩如生的側身飛鳳,鳳頭處建宗祠,鳳身是一段是祉洞柳氏村民聚居點,即迎福村,鳳尾處建家祠。

祉是福的意思,寓意福祉。祉洞村作行政村名,包括龍安,石磅,磨刀,迎福村和石岐,有多姓居民,柳姓佔九成以上。所謂祉洞柳氏宗祠,實質是迎福村柳氏宗祠。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宗祠氏

四、祉洞柳姓溯源

其柳姓源流從宗祠,迎福村,家祠的碑文,詩聯中可窺一斑。

玉秀生聲揚、聲煊、聲楚,聲楚生聞達、聞表、聞性。聞表發大財後,於乾隆十五年,宗祠,迎福村,太平廟,興安廟同年施工作奠基禮,連工數十載方告完峻。

迎福村門樓建成後,聞達作序附詩刻碑上,其文曰:“吾氏祖遠矣,支分公族,自晉至江準,居金陵,宿太平。始祖開南公,於大明永樂元年與姊姑同行,出金陵,過鄱陽。途次,始祖妣母子共祖姑失隨。偕弟桂煊、桂茂、桂和一行。穿南嶺,繞萌諸,涉險渡河,臨粵西至封陽,見龍門夜月,恍惚回到太平。遂止不前。議而後分居之。數里之遙,亦聚亦離。至此,己歷冬霜五載。初,公結廬龍安,傳九代,至天秀公於康熙間,隱遷大木根,木樨棲之。值乾隆十三年,天佑我族。十五年竹林鳩工,蝸室已成,立門戶,築石牆,初具寨舍,曰迎福村。拙作詩文,以示來者知而後行。

何處風光如此美,秦淮夜月落江南

年年日暖隨春燕,飛入太平畫閣攔

聞達草言

迎福村土地神與眾不同,立於樓上,咫文間與香火堂相望,其神龕對聯是:

木槿飛花,雨落塵埃成化蝶;柳絲織夢,魂居月殿奉為神。

究其原因,此門樓處,原是玉秀公避難木屋。一夜公夢一女神言:“姑魂立此,吾族當興矣。”翌年,木屋樑柱突萌新芽,知是風水寶地,為人精明的他不外言。門樓建成,聞達三兄弟,遵祖囑,奉敬此女神於樓上。她是何方神靈?當然,柳姓南逃與其有關。

聞表辭陽後,其後裔建家祠,內有壁畫三幅,伴有三副對聯。

(1)五馬芳聲昭百世,二龍同異炳千秋。

道出劉宋時武威將軍柳世隆,其有五子,均為南朝顯官:長子悅為中書郎,次子惔為尚書僕射,人譽稱二龍。三子憚終官右將軍,四子澄官至蜀郡太守,五子忱為官祿大夫。五兄弟合稱五馬,亦稱五虎。

(2)思柳亭前彪異績,武侯城內著奇勳。

借思柳亭前一棵柳樹生你人樣,一日三起三落,喻柳澄任蜀郡太守政績。

(3)心筆諫君彰國史,膽丸訓子仰慈幃。

明確道出柳公權以心正筆正道來諫君故事。柳郢母膽丸訓子之賢。

宗祠三間香火廳神樓,亦各有對聯一副。

中宮神樓對聯原是

諫筆彈章,相業遠超唐李杜

宏詞博學,文名直冠宋歐蘇

左昭神樓對聯為

道德文章承祖業,綱常倫理繼唐賢

右穆神樓對聯為

和丸教子傳庭訓,淑德如姑立母儀

宗祠每年春秋二祭,門口有對聯一副,上寫

支分公族,派衍河東

故從散在各處詩聯,碑文來看,祉洞柳姓源出姬姓,脈承柳下惠(即展禽)之後,實由柳爽、柳公權、柳世隆分支。歷用河東郡,正心堂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宗祠氏

五、宗祠文化內涵

宗祠整體建築,按古代象形字囲字形而建,後兩腳為客廳,前兩腳為廚房,中是四合院,內藏天井五個。四合院中間大天井上香火廳為五級臺階,寓意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徵宇宙萬物衍生相互制約的規律,啟示世間人事興衰,相互交替。唯以仁忠,孝義,誠信延俎豆之馨香。

香火堂居五級臺階上,寓意天地君親師之德重於五嶽,示意子孫闢五湖之硯田,種五湖之碧玉,採五湖之世蘋藻。天井水彙集於祠堂前魚塘,乃海納百川,喻祖宗之恩深似海。

大門是迎客送賓之所,中設一木柱中門,平時關閉,人從兩側走動。中門有外賓來才開啟,猶如府衙前的屏風,深宮中的珠簾,故其門頭上掛的牌匾向外,上題“孝友”二字。

大門兩旁牆柱,各有一立體童子,一舉“日”字,一舉“月”字,日月配合,象徵日月光明,前景光明……

三個門同向外,一大二小,取易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

節慶吉期,打開中門,客在大門直觀香火廳居於五級臺階之上,似見柳家列祖列宗,下階迎賓,並請眾賓賜教柳家後代,知孔子學說:“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為天下之達道,知、仁、勇為天下之達德。”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宗祠氏

六、宗祠掛匾規定及其深意

信都一域,向稱祉洞為書島,文武庠生以上功名五十多人,但在宗祠掛匾者不多。究其原因,祉洞第一個功名是廩生,等級比廩生低的增、附、庠生沒有官職的不能掛匾,那幫監生、意生們,更是隻能望匾興嘆。

能掛匾者有:柳宗,字子允,任柳州水師典兵。廩生聞達,舉人實望,家貝父子,其中家貝任梧州千總。貢生家豪,進士學潛父子。庠生家泰授廣西布政司經歷,庠生學易承襲梧州雲騎尉,貢生希元授知州職。貢生體察,字棟榕。增生家槐授龍州教諭升知州。庠生家瑛授江西省江南副考官。貢生學固。貢生學察剛接到授州同知職即病亡,上司惜其才,贈匾,題曰“英靈亙古”。

文革運動時,破四舊,村內祠堂碑文全毀,牌匾全拆,屋脊磚橋上人物,動物立體塑像全剷下,神樓,神主牌全部燒掉,牆上壁畫亦塗毀……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柳宗祠氏

七、族內名人及柳氏字輩釋疑

在祠堂掛匾者,皆為族內名人,另有不掛匾的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有:體苞一生管宗祠及家祠財政,清廉如水。學頲字植之,任賀信懷剿匪營長。學新任信都靖安督辦。繼彰,繼彭,繼權相繼任信都局老。唐瑤字玉池,任國民黨平樂專署秘書。唐燕,字宿光,任國民黨賀信懷遊擊大隊長。唐叔文明財主,常濟困扶貧,四鄰八寨都稱善人。

祉洞柳姓字輩:桂秀禧榮華,富柳金玉聲,聞常體實,家學繼唐賢;世德貽謀遠,蕃昌業紹先,孝忠昭福澤,禮義炳垂延。

前五代,信都四支柳姓皆同,六世以後不同,唯桂椿一支,按原序列直排。

信都四支柳姓子孫,只知初遷來桂字輩為始祖,桂字輩生父、祖父是什麼名諱全然不知。究其原因,柳姓是逃難而來,怕連累祖上親人,特不記載,久而久之失傳。

《姓氏賀州系列報道》柳氏溯源、南遷分佈情況、宗祠簡介地理位置

魯孝公

八、祉洞柳氏祖訓及家規。

(1)祖訓:

祉洞柳氏祖訓成與乾隆三十年春

夫!吾族歷劫難而繁,心志不灰得而昌矣!特茲訓示:子孫以仁忠德智為立身之本,以勤樸信義成立業之基。須知盤中之餐來之不易,棉絮縞衣足可禦寒。春華秋實,勤耘而豐。和鄰以理,情洽義行。雖創守維艱,視錢財如糞土,見貧病應致力救危;修路橋要慷慨解囊;途聽道說,當辨是非;趨炎附勢,自成媚狗。為公忘私,潛龍必躍。故之德施甘露,福廕子孫,若抗暴拒侵,全族同心;若成旅凌人,禍及滿門,二者之行,慎而審之。故而言曰:常思己過,寬恕待人,君子也!奈何吾祖知王子去求仙,開太平寓,自榮至富,三代經商,蠅頭小利,微弱螢光,難照青雲之路,塵蒙一族之榮。人才不濟,財豐何用?茲時同設文窗武館,延師授業,望子侄甥男,要珍惜三餘,共窗研讀,學而知之。閒讀夜思,溫故知新,博求古今,必成大器。器成日,以孝以忠,齊家治國。事明君勿作貳臣,為社稷豈求瓦全。斯時矣!名香也,族榮也!

注:自榮至富句,指第四代祖榮臻,第六代富通。

(2)古寨村規:

古來域中,國有國法,族有族規,家有家訓。以法治奸,域中太平;以規約暴,族內安寧;以訓持家,夫婦和順,家道興隆,父慈子孝,門第榮光。故立族規數則。

(1)、以特權騙術,偷賣或私分田塘山場者,貶其出族,祖宗墳墓不許祀掃。

(2)、引狼入室,通匪搶劫者,送官法治後,貶其出族。

(3)、串匪行盜,屢教不改者,送官法治。

(4)、行偷雞盜狗行為,屢教不改者,遊寨示眾。

(5)、外匪入劫,鳴鑼報警,青壯年聞聲應動,無實情不動者,罰款眾議。

(6)、同姓近緣婚媾者,作亂倫論處。

(7)、姦淫同祠婦女者,作亂倫論處。

(8)、娶同祠寡婦者,必經眾允,否則作亂倫論處。

(9)、凡亂倫者,教而不改,其紅白事,族眾不近。

(10)、溺女嬰者,送官法治。

(11)、勿歧視隨母入族後代,也不許歧視入贅者後代。

(12)、因家貧,難送兒孩啟蒙者,近親房應資助。

(13)、因家貧,無資赴考者,祠堂資助。

(14)、每年春秋二祭,有功名者,可在宗祠上座坐席。

(15)、不奉敬父母膳食,多行忤逆之事,送官究問,判為忤逆之子,貶其出族,不準繼承父母產權。

上列族規,經眾族老共議,希眾遵行。

乾隆三十年春

宗祠理事會

理事長:柳賢栓

副理事長:柳世靜 柳賢芳 柳德前 柳德用 注:排名不分先後

會計:柳集業

出納:柳世奎

委員:柳德果 柳世領 柳世雄 柳世廉 柳德學 柳德良 柳德現 柳世煜 柳唐在 柳唐清 柳世鎰 柳世凱 柳世坤 柳世石 柳賢廣 柳德偉 柳德琪 柳德釗 柳繼清 柳世理 柳世升 柳世梅 注:排名不分先後

顧問:柳賢思 柳世文 柳賢環 柳賢根 柳世相 柳賢棣 柳唐茂 注:排名不分先後

供稿:柳賢坤

審核:朱孔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