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家對房價有什麼樣的見解?

順順發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的炒的。國家也高度重視房價調控工作,房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但總體房價還是偏高。在調控房價的過程中,房貸利率不斷提高,但把首套房也納入了其中,原來首套房利率最低都有八五折的優惠,現在普遍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漲百分之到三十不等,增加了剛需百姓的負擔,很多人都是自住或改善住房。

房屋預售政策實行了幾十年,存在諸多弊端,很多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多種渠道攻關提前取得預售證,在房子還剛建幾層時就開始出售,儘管有樣板間,可往往和房子真實架構有很大區別,消費者不能根據實物去購買導致了糾紛的增多,而且預售制度還會導致出現爛尾現象,買房的錢出了,開發商倒閉了或者是捲款潛逃了,房子很難交付。

國外包括香港都是按實際面積出售房屋,購買的是多大面積就要得到多大面積的房子,國內除了重慶市採取了這一模式外,基本都是帶公攤的房屋面積,公攤面積多的高達百分之四十分,飽受詬病,錢是按總面積收的,得到的卻是縮水嚴重的套內面積,公攤面積的大小,如何準確衡量,都是開發商說了算,消費者利益很難保障。房屋質量問題頻發,從碧桂園在建樓盤倒塌事件可以看出,很多開發商在利益的驅使下,置房屋安全於不顧,大肆的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房屋開裂、漏水等問題不斷爆出,廣大業主維權事件不斷髮生,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利益。

存在霸王條款及變相欺詐問題,很多開發商鑽法律的空子,利用造成的緊張局面,變買房市場為賣方市場,制定的購房合同存在嚴重違反法律和損害消費者權益條款,在監管不夠有效的情況下,逃避法律責任,還有虛假宣傳現象普遍存在,在忽悠消費者買房時吹得是天花爛墜,這好那好,設施完備,環境優美,可實際去大相徑庭。

在物業沒有納入政府定價的地方,物業費實行市場調節價,按規定前期物業應當是開發商和業主共同確定價格,可實際上都是開發商一方行為,價格高、服務差,物業費支出混亂,成為開發商謀取暴利的工具,而且隨意漲價,置業主的反對於不顧。對開發商的監管制度不健全,導致業主權益受到損害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很多部門都可以管,但互相推諉沒人管,沒有取得竣工驗收交房者有之,不按規定修建人防消防者有之,肆意更改規劃降低開發商成本者有之。車位問題亂象叢生,價格昂貴,定價機制不合理,簡直是暴利,還有不按法律規定,只賣不租,賣不該賣的公攤車位以及人防車位,近年來車位問題已經成為了突出矛盾,也給廣大業主造成了沉重負擔。

應在國家層面出臺有關房地產開發的法律法規,整合現有各種法規條款,在廣泛調研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出臺,把開發商各種行為都用法律的條款進行限制和明確,同時對違反法律者予以重罰,改變目前這種行為不受約束的亂象,讓各種行為都受到法律的約束,讓違法者承擔嚴重後果。

貫徹落實好關於房住不炒的重要思想,徹底糾正地方長期以來實行的賣地經濟,實施的鼓勵房地產開發的政策,對房價上漲過快,得不到遏制的地方在約談的基礎上,採取與年度考核掛鉤和職務晉升掛鉤的辦法,增大壓力,對約談超過兩次者免去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職務。維護好廣大群眾住房利益,對首套住房以及改善型住房,採取鼓勵措施,探索實行最高限價和利率優惠的辦法,不斷減輕購房者負擔。

加快房產稅立法步伐,改變棚戶區改造補償模式,變貨幣化補償為實物分配,讓炒房資金受到限制,讓炒房者付出沉重稅務代價,降低其炒房利潤,同時保護好群眾正常的住房利益,在提高人均住房面積標準的基礎上予以免稅。

變預售制度為現售制度,取消現行預售證制度,不管毛坯房也好,精裝房也罷,統一在達到交付標準後出售,讓消費者根據房屋質量,小區環境等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和選房,堵住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的漏洞,約束好開發商各種行為。

實行按實際面積出售的辦法,去除公攤,消費者得到的面積是多少,就出多少錢,把公攤計入開發商建房成本,在經過科學成本監審的基礎上,在確保其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確定好價格,防止出現變相把公攤費用轉嫁到業主身上的現象出現。

進一步修改完善物權法,把小區前期物業和車位收費納入政府定價管理,明確物業收費定價規則,經過成本監審,業主同意,政府審批,才能予以執行和調價,明確車位租售同權的性質,設置科學合理的車位配比,防止出現車位過少而哄抬價格的現象,同時把車位價格納入政府定價管理,根據成本監審,定出合適價格,約束好開發商各種行為。


文思正言


房價的高低很大程度不是由需求,不是由當地經濟發展程度,很大程度由當地政府和國家政策決定。一提到房價,馬上一堆人罵娘,一堆人唱哀,又有很多人看漲。其實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無論何時買房都是一個字——“貴”,但是買過房以後過過五年再回頭看,當年不貴,還很便宜,後悔買小了,買少了。當年彷彿不要錢一樣。別的地方不說,我以我生活蘇州來講,我是03年到蘇州的,當時金雞湖邊上房子四五千一平方,市區老房子三千出頭,新房子四千。現在看來是不是不要錢的節奏?可是當年我實習是一千五,轉正加加薪以後才二千一。也就是說我一個月只能買半個平方,而消費吃一碗蘇州燜肉面二塊到二塊五。那時我就想買,但十萬對我一年收入兩萬多點,吃了喝了只能剩幾千塊的畢業一兩年的大學生是個天文數字。熬吧,隨著收入上漲,有點積蓄,一直拖到08年總算有十幾萬了,收入也上來了,大約四千二,但是扣掉社保和雜七雜八,到手也只有三千多一點而已,房價呢,園區金雞湖已經八九千上萬,斜塘之類也七八千,市區新房六七千,老房子也要五六千,這樣算來我到手的錢還是一個月只能買半個平方左右,只不過咬牙能湊出首付了。所以我買個市區老房子小面積。再提一下悶肉面大約三四塊一碗,我記得夏園新村那邊是三塊五,因為我住市區,去園區上班騎電動車,冬天冷死,騎到那是吃碗麵暖和一下,所以還記得價格。然後是13年,園區金雞湖邊兩萬出頭了,市區新房一萬五六,老房子一萬左右,我的收入也上十萬一年了,這時我不交社保,如果交社保之類估計到手六七千,燜肉面七八塊一碗。我因為想換房,賣掉市區老房子,因為我比較急用錢,九千四就出手了,比正常價格便宜點,少個兩三萬吧,因為著急換,所以沒計較。然後買了比較偏的位置房子,六千一平方。燜肉面也上十塊了。這個價格基本持續到現在,但六千的房子已經上到一萬五六了,市區賣掉的也是一萬七八。說了這麼多廢話,來講講為什麼說很大程度由政策決定,本來六千的房子屬於鄉下,市裡的嫌棄,鳥不拉屎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但是中環一修,大拆遷,很多需求就被造出來了。我一直提燜肉面就是要告訴你貨幣政策讓購買力一直在下降,相對於03年現在的10元相當於當時的二塊五,當年房價三千相當於現在一萬三四。而收入雖然也一直在上漲,卻很多少沒跟上貨幣貶值的速度,而且差值在變大。所以會有一種感覺,過了五年彷彿不要錢一樣,其實因為你五年後的一萬隻相當於現在的五千,我想現在沒幾個人說七八千房價貴吧。畢竟大多數蘇州工作的稍微好點工作七八千一月還是不難吧。但是貨幣政策不會一直持續,因為放眼世界,高收入高物價的日本平均工資是人民幣二十幾萬。而中國一線城市已經十萬以上,所以空間有限。但還有一點空間。所以房價有一定上漲空間,但有限了。如果經濟下行,下跌也是可能的。但要想暴跌也不現實,至於具體地區,要具體分析。


用戶1355649402109


從目前的政策來看,樓市調控並沒有放寬鬆,儘管有一些城市下調了貸款利率,但與2015年相比還是比較高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到2016年房價翻倍是多個城市普遍發生的事情,而從2016年至2019年實際上居民收入並沒有普遍上漲,全國範圍內城市的基本工資也沒有全部上調。因此,用現在居民收入標準與房價上漲速度相比,實際上買房還是比較有壓力。所以,雖然樓市嚴控價格沒有大幅上漲,但依然有許多人面臨到沒有足夠經濟能力買房的現象。這就導致樓市的成交量有所下降,房地產商所面臨到的去庫存壓力也會逐漸放大。

不過,房子屬於必須品。且現在的年輕人都有提前消費的習慣和意識,因此只要房價合適,大部分人還是會竭盡全力來買一套房子。同時,房子屬於一種投資,那麼投資在我國的GDP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如果GDP下降明顯又或者停止不前,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表現也有一些差強人意,所以政策雖然會嚴控,但在面臨大幅下跌時也會及時救市。

因此,2019年房價跌的可能性不大,而是延續先前的狀態持續小幅上漲,畢竟通脹仍然在繼續,房價就不可能停止不前!


找房俠資訊


我認為一、二線城市房價是平穩中上漲,不好降! 降價的只是人口流出多的城市! 房價可以說關乎到每家每戶的切身利益,也是個熱點問題,有房的希望漲,沒房的希望降,可以說對房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各的見解。特別是現在的房價,爭討聲一片,有的說還得漲的,有的說現在是最高點,不能買容易砸到手裡的,說實在的對剛需來說真希望馬雲說的房子如蔥!對於我們大東北哈爾濱來說,始終房價就蹭蹭漲呀,最後悔,2017年好容易湊點錢夠個首付,尋思買個房單過,當時哈西、群力價還行,有的還沒上萬,就糾結呀是買哈西還是群力,當時出租車司機都說群力哪破地方晚上都沒人,地勢窪啥的;當時哈西也是認為是太遠了,都挨屯子了,市裡也沒啥新房,選來選去,尋思在攢點錢吧,看看還能蓋啥新樓,就沒買!這傢伙現在這房價漲的,哈西、群力房子都漲了,有的房都翻番了,這房價一漲心又毛了,不買就真的買不起了,再湊夠首付,開始琢磨房子這一琢磨,沒有便宜房子呀,哈西、群力都漲的太貴了,現在又整個江北,據說就江北離市裡哪麼遠的地,現在也是有的房價上萬了,市裡二手房也比以前貴多了,人們天天討論到底在群力、哈西、市裡、江北哪個地方買,哪個樓盤性價比高,價格能便宜些,到底是今年買還是等一年看看!還等啥一年呀,有的樓盤幾個月就漲上千一平了,問題是還有人買,還有的搶不上,你說這房價能降嗎?哈爾濱哪幾千收入,竟可以支撐上百萬的房子房價,現在周邊市縣人都湧入哈市,有錢人真多呀!你不買他買!省會房價就是這樣漲的!房價還能降嗎?可能嗎?


美36589


現今中國房地產的規則就是對無房者的資產的稀釋,實現房產持有者的財富增值,但是這套邏輯目前已經走不下去了,因為太多的人瞭解到並且主動參與進來,沒上車的基本也告別了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畢竟有購買能力才叫剛需不是~

所以,現在的市場行情是開發商與開發商之間的競爭,二手房房主與二手房房主之間的競爭,以及新房與二手房之間的競爭,競爭的對象是誰呢?堅信房價長期上漲的投資者以及剛剛成長起來的韭菜!

目前的情況,二手房首套房的首付已經上升到5成,市場上二手房議價空間普遍20%以上,房地產商只要買房啥都敢送(因為降價會被約談)...

目前地產已經進入死循環,寒冬確確實實來了,更加可怕的是地方財政收入,土地頻頻流拍,50%的空缺量需要新的供應池,沒錯!就是房地產稅——面向房地產存量市場。

和大部分人預測的房地產稅徵收方式不同,新出臺的房地產稅大概率“全民稅基”,從投資角度來說,大部分房產不再被視作優質資產,甚至於部分會成為“負資產”——持有即貶值,或許這才是“房住不炒”的究極含義吧!

房地產何時向好?

等中國經濟再次大幅度增長吧,然而以目前的房地產市場規則,房價不大跌,這種現象出現的概率很低很低...

拭目以待房地產新規則的出臺!



愚家之言


目前的房市行價亂象半點不規矩,有些區域本來賣價一千五五百元一平方,而今確賣出四千多之一萬元一平方,有些,一,二,線城市賣價四千多之七千元一平方,而他們確賣出一萬五之十多萬萬元一平方,這將給國內眾消費群體們留下巨坑陷阱,然而這片市場確成了重雷區,也是一顆無形定時炸彈。


用戶104307567799航行


有個老闆要搞房地產,於是找了一批蓋房子的讓他們蓋房子去賣,說賣了房子會賺一筆錢,蓋房子的說,我們沒錢蓋房子啊,這個人說,沒關係,我借給你們錢你們去蓋。房子很快蓋好了,沒有人買,因為大家都沒錢,蓋房子的人急了,找到老闆說,沒人買啊,怎麼辦?這個人說,沒關係,他們不買,是因為覺得房子不值錢,我們讓房子一直漲價,這樣他們覺得在升值,自然會來買,於是,房子開始漲價了,大家看到有利可圖,部分有錢人開始買房。但是買的人還是不多,交易不夠活躍啊。老闆說,可以找託製造交易假象,老闆苦思冥想,買的人少不是因為房子不升值,是大家都有房子,那要讓他們買房子,必須讓他們沒有房子。但是,大家都有房子怎麼讓他們沒房子呢?老闆靈機一動,於是開始搞 拆遷,把有房子的人的房子拆了,然後換成錢,這些被拆遷了的人,為了居住,只好買房,方正手裡有錢。於是,房地產交易活躍了起來,大批剛需開始上車。。老闆還是那個老闆,房子是老闆借錢蓋的,部分買房子的人的錢是老闆出的,可惜苦了那些真正的剛需。。


我是微時代


目前的房價已經很高了,大部分都覺得漲也漲不到哪裡去了,但是小編覺得,這一輪的房價不算什麼,下一輪的更厲害。中國目前的高房價都還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其他的二三線城市房價其實還沒有那麼高呢,所以一定還會有所上漲的,而且土地如此短缺,自然是水漲船高。

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這麼好,高鐵動車蹭蹭蹭往前發展,必然帶動其他的行業,房地產行業就是如此啊,況且,房產是高投入,高回報的行業,雖然風險隨之也變得很高,但依舊大批人往這裡湧,事實擺在眼前,不得不接受啊。



牛油果小妹


大家都不要去買,房價自然就降下來了,房價最大受益,第一肯定是國家了,一塊土地賣給開發商要賣多少錢,第二受益是開發商,房子沒蓋,剛挖地基就開始賣了。尤其開發商賣房的時候,套路特別多,前期虛假宣傳,高價出售車位,隱藏加大公攤面積。開發商能不掙錢嗎。第三受益是炒房團,說起炒房團能掙錢,那是短期的,長時間距續跟著炒房,血本無歸或者被套牢。房價主要是國家調控。


徽農小劉


現在成都有些位置房價兩萬多偏高,所以我選擇到小城市生活,普通打工族三千五千哪裡買滴起兩百多萬滴房子⊙∀⊙!看政策,估計房價還會跌,三環路一萬以下還是合理滴,哈哈!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