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導讀:當市場環境惡化,增量競爭變為存量競爭,在一個行業裡,可能受到影響最大的,會是那些規模、體系能力較弱的小企業。而在中囯汽車行業,這些公司非常可能率先進入“淘汰通道”。

如果把目前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分成幾個梯隊,那麼從規模量級來看,已經跨過100萬輛門檻的吉利汽車、長城汽車和長安汽車應當屬於“第一軍團”;介於50萬輛到100萬輛之間的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北汽集團和東風汽車則處在“第二陣營”;低於50萬輛的眾泰汽車、東南汽車、一汽轎車、江淮汽車、華晨、比亞迪等“第三梯隊”,則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8月開始,上市車企陸續公佈了2018年半年報,從目前各大車企的年報中不難發現,聚集著數量眾多的自主品牌車企的“第三梯隊”情況並不好過。不論從市場,還是企業自身角度,該梯隊內的企業將率先進入淘汰通道。

引人注意的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7月,中國乘用車銷量為159萬輛,同比下滑5.3%;1-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為1336.5萬輛,同比增長3.4%。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3.8萬輛,同比下降6.1%,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0.1%,比上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而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數據同樣令人擔憂。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造成這樣的趨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整體低迷;二是,SUV市場暴漲的趨勢開始降溫,而自主品牌很多都倚仗這一細分市場,這也造成了自主品牌的整體走勢遇冷。

中國車企第三梯隊“侷限性”凸顯

由於曾經的倚重——SUV細分市場銷售逐漸變冷,有實力的產品逐漸成為市場主導,像東南、眾泰、海馬、幻速、一汽轎車、斯威等企業,銷售業績受到了衝擊,並且狀況可能因整體經濟大環境進一步惡化。“第三梯隊”侷限性愈發凸顯。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例如,今年7月,東南汽車銷量僅為3829輛,同比下滑62.68%,主力產品近乎全軍覆滅。

今年1-7月,東南DX7的累計銷量為12451輛, 同比下降69.19%, 7月份銷量僅為877輛;東南DX3曾進入“萬輛俱樂部”,其1月份銷量還達到1萬輛以上,但7月份已經跌落到2726輛,時間不到半年,銷量暴跌速度令人乍舌。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這背後凸顯了東南汽車產品戰略出現了問題。

此前,東南汽車雖然銷量平平,但在三菱的扶持下,其轎車產品曾得到市場認可,但因為被DX3和DX7取得的短暫成績衝昏了頭,東南汽車在轎車市場幾乎銷聲匿跡,加上不斷出現的產品品質問題,這家位於中國東南部的自主品牌也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同樣與東南汽車面臨被淘汰風險的還有北汽集團旗下的幻速汽車、海馬汽車和一汽轎車。

作為中國品牌的“黑馬”,2015年幻速汽車銷量達到22萬輛;2016年銷量突破26萬輛,同比增長19.5%;去年,該品牌銷量因為嚴重的品質問題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開始下滑。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今年7月份北汽幻速銷量僅有6033輛,同比下滑60.52%,1-7月份累計銷量為113963輛,同比下滑15.41%。

相比幻速有北汽集團做靠山,海馬汽車的命運可能就沒有那麼樂觀。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海馬汽車公佈2018半年報顯示,由於銷量快速下滑,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僅為27.22億元,同比下滑46.66%;虧損2.75億元,現金流淨額持續為負。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在紅旗被剝離出一汽轎車以後,2018年上半年一汽轎車情況被沒有明顯好轉,在旗下自主品牌銷量下滑和一汽馬自達銷售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其產品毛利率和經營業績較之前出現大幅減少。

尤其是銷量佔比超過一汽奔騰過半的X40,7月銷量已經跌至不足1500輛。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作為有國企背景的兩家公司,顯然在比較充分競爭的中國汽車產業,其競爭力已經很難與吉利、長城相比。

作為一些新進入的汽車品牌,雖然過了兩年還不錯的日子,也覺得汽車行業是個金礦,但今年可能讓他們失望了。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2016年,斯威汽車問世,陸續推出斯威X7、斯威X3兩款SUV車型,雖然銷量並不盡人意,沒有達到幻速那樣的黑馬水平,但是仍能苟且的活著。

可是,今年1-7月斯威品牌X7與X3銷量一路下滑。7月,斯威X7銷量僅為2000輛,斯威X3只有區區310輛。這對新品牌來講,不是什麼好消息。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被稱之為 “皮尺部”的眾泰汽車今年銷量實際上也不容樂觀。

雖然已經上市,上半年業績取得增長。但主要是資本層面操作,具體到汽車銷售,眾泰汽車可能情況並不樂觀。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1-7月累計銷售15.64萬,同比增長27.28%。可是,今年7月,眾泰汽車銷量為13434輛,同比下滑36.21%。該趨勢令人擔憂。

有分析認為,這與眾泰S系列銷量大幅下滑有關,其主要原因還是與產品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有關。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已經不屑於“山寨”和低質低價的產品。這對於“第三梯隊”的絕大多數車企,都是一個坎兒。

轉型艱難,但不轉型是等死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比亞迪的研發人員達到2.7萬名,研發投入62.66億元;長城汽車研發人員有1.8萬名,研發投入也達到了33.64億元。而由於吉利汽車研發主要在吉利控股集團體現,最新數據顯示,吉利研發費用超過180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當中,研發投入佔比僅次於華為,位列第二。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再看看合資車企的外方研發費用,以大眾、本田車企為例,2017年大眾研發投入131.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40億元人民幣,約佔總營業收入的5.69%;本田研發投入約合人民幣441.56億,佔總營業額的4.76%。

所以想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提高汽車產品競爭力,那麼,必不可少的是研發投入和團隊。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目前,國內的汽車消費市場正在升級並且走向成熟,簡單粗暴的配置比拼已經成為“過去式”,中國品牌的價值塑造時代已經來臨,可以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以及科研實力正在決定企業的未來。

但是,相比國內第一梯隊的車企,眾泰、東南、幻速、華泰等第三梯隊車企的研發總投入少之又少,無法跟上產品的發展。

第三梯隊的車企,前兩年之所以在銷量上呈現“黑馬之勢”,某種程度是因為生產低價走量車型來衝擊三四線城市市場,同時趕上SUV市場紅利,才使得銷量快速增長,但品牌和研發等核心領域的投入和培養,卻並沒有未雨綢繆。

中國汽車品牌“第三梯隊”提前進入淘汰通道,誰還能勉強上岸?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製造成本的提高,如今絕大部分企業已經走向“微利時代”,成本競爭將決定企業生死。它們面臨著“轉型艱難,不轉型是等死”的艱難局面。

汽車K線認為,目前看來這些第三梯隊企業,在馬太效應顯著的汽車行業,幾乎沒有鹹魚翻身的可能,但如果還想上岸,或許難免逃脫被前兩個梯隊兼併重組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