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我們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而是進口大豆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最近中美貿易戰劍拔弩張,默默無聞的大豆成了公眾關注的焦點。2017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3286萬噸。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自己種植大豆,而是進口呢?

中國過去曾經是大豆出口國。作為大豆的原產地,中國種植大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但時過境遷,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用油和肉類的需求快速增長。大豆作為重要的榨油原料,養殖飼料,需求量激增。2017年,我國共消費大豆1.1億噸,遠超過我們的生產能力。

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約為1400萬噸。缺口完全依賴進口,對外依賴度為87%。主要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美國佔我們消費量的32.9%。

這麼高的對外依賴度,甚至遠超石油,我們為什麼不自己多種一點呢?

1、農民種植大豆無利可圖

中國適宜種植大豆的區域很廣,有春播大豆、夏播大豆、秋播大豆。其中傳統的大豆主產區東北是春播大豆。

儘管政府出臺了各種措施鼓勵農民種植大豆,但效果仍然不佳。因為國產大豆為非轉基因大豆,在種植成本和產量上與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比起來,處於絕對的劣勢。打個比方,搞貨物運輸,競爭對手升級為卡車,我們還在用扁擔,怎麼能搞得贏?

在技術上存在代差

我們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而是進口大豆

上圖是國產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每公頃產量的對比。美國單產最高,比中國高64%。

對於大田農作物來說,研發一個新品種,單產能夠提高3%,就是驚世之舉。這64%的差距對我國大豆的打擊是災難性的。

靠政府補貼豆農也彌補不了進口和國產之間的價格差,補貼不起,因為單價差距大、總量也太多。

美國早在1993年開始商業化種植轉基大豆,已經20多年了。巴西、阿根廷也是種植轉基因大豆。這3個國家的總產量佔全球80%以上。換句話說,全世界吃的大豆至少80%以上是轉基因產品。

受到這種不對稱競爭,中國大豆自1994年創造的1600萬噸的最高紀錄後不斷下滑,在政府大力補貼下,能維持在1400萬噸的水平實屬難得。

2、優先保障糧食生產

我國耕地少,人口多。國土雖大,不適宜耕種的太多。通過嚴格、科學的管控,這幾十年來,耕地面積並沒有縮小,15億畝的紅線沒破。但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長。我們是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優先保障的是糧食生產,做到糧食自給。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決定的是生存,能吃飽。大豆解決的是吃好的問題,其重要性要排在糧食後面。

我們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而是進口大豆

結語:擺在中國面前的路只有一條,就是大力發展轉基因大豆,從種子的研發開始,跟上技術進步的潮流。轉基因是科技,也是武器,我們要掌握。用大刀長矛與洋槍洋炮抗衡,我們是吃過虧的。寫到這兒,肯定有不少不同意見者要罵人。科學的發展規律,人類無法抗衡。國內對轉基因的輿論已經是一邊倒地唾罵,鮮有理智者敢於站出來說話。我的意見是多研究相關專業知識,不要輕信那些唯利是圖的名嘴和大V,尤其是崔某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