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Irene_haha


獨來獨往並不代表這些人是孤僻的人。一個友善而獨來獨往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內向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生理層面,內向和外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與生俱來,在嬰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並會在一生中保持相對穩定的風格,很難被真正改變。

其中,內向的人對刺激更為敏感。當面對刺激時,內向的人感受到的喚醒更為迅速和強烈,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內向的人會更傾向於獨來獨往,因為他們更容易被刺激干擾而分心。

以下再為大家分析5個關於內向者的常見誤解:

1. 內向 = 害羞/社交焦慮?

內向與害羞/社交焦慮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在生理上還可能會有出汗、發抖、口吃等等現象。社交焦慮者之中的很多人,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過分關注和過分擔憂,對犯錯誤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

與之相比,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很多時候,他們不是“不敢”,而是“不想”,獨處讓他們感覺更舒適。

2. 內向的人是自卑的?

並不是,很多內向的人,內心都是堅定而強大的。

圖自pexels

3. 內向者不善言辭,不喜歡與人打交道?

內向者並不是喜愛沉默,也不是討厭與人打交道。他們只是不喜歡無意義的閒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high,內向者更適合並擅長於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交流,並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

另外,很有趣的一個研究表示,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簡單說來,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4. 內向者不如外向者那麼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是樂觀、精力充沛的。內向者可能會因為沉默而被貼上“不合群”、“高冷”的標籤;需要在家裡獨處休息的內向者總是被朋友勸出門“放鬆一下”;內向的孩子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適,卻可能會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等等。而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帶來困惑和自我否定。

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無關。內向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無人打擾的平靜中,讀一本書。

5. 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事實上,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者中都有內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們是內向的人。

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因為選擇自主性更強的、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在領導者崗位上的內向者是更好的傾聽者,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於思考抽象的藍圖,對於決策更慎重。特別是,他們往往能夠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很有自己的一套。

以上。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知我心理學


友善是人的性格,獨來獨往是自己的選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文人的山水聚會,意為交流切磋,互通心氣,當然不乏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好文章出於此。也有不少傳世經典出自孤高特立的文人隱士,他們醉心山水“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

人是群居的高級動物,早年的群居是為了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的共享,抵抗災害襲擊的損失。而酒足飯飽後人們對心理感受也有了需求,我們需要分享、需要安慰、需要發洩,這是出自我們更深層的需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滿足心理訴求的前提在於,我們遇到合適的對象。我們的孤獨有時候在於,處於酒池肉林,仍然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失望。而今,我們有很多聯繫渠道和方式,閃爍的微信,彈出的短信,刷不完的微博,看不完的抖音,卻時不時難免自己是孤島的感受。

友善而獨來獨往的人,明白知己難求,卻有著出世又入世的態度。與人為善,不是他們缺乏與人交際的能力,獨來獨往並不是排斥、厭惡與人交往,抱著友善謙和的態度與人相處,保留自己的獨處空間,不合群不代表性格缺陷,只是一個不入群的選擇。

這些人往往是有自信底氣,能夠從容淡定地看待問題,對待自己孑然一身的狀態。與其隨波逐流地從大流,他們可能更願意保持自己。


席越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她們待人友善卻常獨來獨往,她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是因為她們知道在無意義的喧鬧中她們更喜歡獨處的時光。


友善是她們待人接物的方法,她們喜歡用這樣柔和的方式去善待身邊的人。


所以她們特別有親和力,多數人都喜歡願意和她們來往,但這並不代表著她們願意和多數人保持過份親近的關係。


她們懂得避免無效社交,更注重交真正的朋友和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她們是友善的也是智慧的,明白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時是非多,所以不陷入世間過多的紛紛擾擾。


她們儘量避免世間的喧囂,她們更鐘愛獨處的時光。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


這個真正的自己和真正的自由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光裡才有的。


獨處的時光裡她們可以與自己對話,可以認清自己,也可以不用取悅別人做自然又隨意的自己。



於她們而言待人友善是一種修養,而喜歡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你會看到友善的她們一個人的身影,其實那並不是孤獨而是自由。


荒海拾書


首先我想糾正一下,友善和獨來獨往並不衝突,待人友善是一種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而獨來獨往則是一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有些人確實是不喜歡和別人一起去做一些事情,他們覺得很多事情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其實問這個問題你存在一個誤區,你覺得待人友好的人可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在你心中你是不排斥也不介意讓朋友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於有些人來說,待人友善只是自己的一個基本的禮貌,他們喜歡一個人獨處的生活方式。

記得在高中的時候,班級有位女同學。學習成績好而且待人有禮貌,長得也非常漂亮,但是每次放學不論是吃飯還是回家都是她一個人,曾經好奇的詢問她為什麼,她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我的時間都規劃的很好,沒有多餘的時間留給其他人。同理,那些願意獨來獨往的人心裡應該也是這種想法。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大話精神


您好,我是暖心理諮詢師楊湛德,很高興為您解答。您提出的問題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刻板印象”,比如四川女人刀子嘴豆腐心,上海男人愛做家務等等,某一類人具有某些特質,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有時候這樣的刻板印象會幫助我們快速適應周圍的環境。但這樣的刻板印象真的是完完全全對我們很有幫助嗎?

我們也經常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也就是說同一類人表現也都會不一樣,就像別人說都會說北上廣深,有錢人特別多,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是有錢人,同樣也會存在窮人,別人說美國是一個富裕國家,但是同樣從美國來中國的人也會有窮人。所以我們對於現實所面臨的人或事,都不能一概而論,這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所謂友善的人,只是他表現出來的表面氣質,表面的現象是和藹友善的,比較容易接近,親和力比較強。但是這樣的一個氣質是他後天為了適應環境所形成的呢,還是說他內心的真正態度就是如此呢,這個是不同的。這就像嶽不群一樣,這會他叫偽君子是因為他表現出的氣質是君子氣質,但是他私心,他私底下做的事情卻和壞人沒什麼兩樣,跟君子其實是完全是不符合的,所以我們才會叫的偽君子。所以你覺得是在面對嶽不群類似的人的時候,你覺得他是友善的呢還是不友善呢?

所以當我們去和一個人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刻板印象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快速地進入一段關係,但是當您需要和一個人進行長久交往的時候,您需要的是從對方表面看到對方本質,從對方外在表現看到對方的內心世界。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待對方,而不是固守著最開始的印象,畢竟不會有絕對的好,也不會有絕對的壞。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釋夢師楊湛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個人認為,友善是待人處事的態度,獨來獨往是為人處世的方式。

一個待人友善,卻習慣獨來獨往的人,往往會是一支高情商的潛力股。



人是群居動物。待人友善很多人都能做到,可在同時有勇氣脫離群體,堅持獨來獨往的人卻不多。

我一個鄰居的同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平時對誰都是一副笑臉,從沒和人紅過臉、吵過架,說話也很謙遜客氣,大家有事沒事都愛找他嘮上兩句。但是他基本不參加各類聚會,就連大boss出面,都不一定請得動他。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他不愛參加活動。突然有一天,一個出版社找他簽約,幾天後他的書面世,瞬間爆紅。大家知道後都驚掉了下巴,沒想到一個理工男心中竟然還住著一個文藝青年。沒過多久,他就被某個報社高薪挖去當了編輯。



一個待人友善卻愛獨來獨往的人,人際關係肯定不會差,這種人的情商必然高。

首先,待人友善需要很強的包容心和耐心,親近和睦,樂於助人,善解人意,不計較個人得失,願意接納別人的優缺點,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和別人產生嫌隙,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會給人一種溫馨愉悅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近。

其次,保持特立獨行、習慣獨來獨往,這是一種人生態度。與他人拉開一定的距離,給彼此留出一些空間,不但能保持住自己的一份初心,還能幫助維護好現有的人際關係。

一方面,保持思想獨立、做事果斷、行事低調的作風,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會有自己特別的堅持,或堅持著一種興趣愛好,或固守著一種獨立思想,或沉醉於一門特殊技能,但又不喜歡、不擅長或疲於做表面上的社交應酬,因為與之有共同想法、共同觀念的人少之又少。他們享受孤獨,與自己對話,灑脫自在。

另一方面,保持好彼此的距離,就不會有三觀衝突,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在這浮躁不安的社會里,他們不但能妥善處理好身邊的事,還能夠沉下心來,遠離喧囂,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真好!


錦瑟韻流年


先講講自己吧。職場火鍋就這是這種善良友善、但喜歡獨來獨往的人。沒有什麼為什麼?因為我喜歡這樣啊。有一句話:靜水流深。我喜歡這種生活方式。

前不久,有一位其他部門的人對我說,每次見你,你總是很客氣很溫暖,上次邀請你去喝扎啤吃燒烤,你為什麼不去呀,是不是瞧不起我們?是不是表面熱情、內心冷漠啊?

我笑著回答,絕對不是你想的這樣,我習慣了安靜,其實,我挺羨慕你們這種可以嗨通宵的人,但是我就不做不到,喝扎啤吃烤串吹大牛,一小時可以,超過一小時我覺得很累、索然無味。

但我絕不排斥那些一晚上可以吃幾場、喝幾場、唱到凌晨的人,只是自己實在不舒服,所以,不喜歡參加。絕非瞧不起別人,也不是內心冷漠,如果你和我喝茶聊天,也許可以聊個通宵。

到現在我也想不明白,我們有十個同學在同城,其中有七個喜歡吃吃喝喝、不醉不歸,下班先喝白酒到晚九點,第一小時過後我撤了,第三個小時撤了另外兩個,其餘七個一定再去喝啤酒吃燒烤,到了晚上十一點,再去K歌,繼續喝啤酒,一直嗨到凌晨四五點。我到現在都不明白,這些玩樂就這麼上癮嗎?那些同學也奇怪,你作為一個男人,到點就回家待著,活著有什麼意思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出自《莊子秋水》中一句名言,意思是說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我與那些同學互相不欣賞對方的生活方式。但是,那種喜歡獨來獨往的人,相對比例比較小,即使真的喜歡獨來獨往,但是害怕被同事認為自己不合群、沒朋友而裝著融入群體,其實時間長了如坐針氈,經常假裝出來接電話躲酒的。實在想不明白,酒就這麼好喝嗎,可以胡吹八咧十幾個小時?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現象。對人友善與獨來獨往,不是對立的矛盾。不是說喜歡熱鬧的人就是友善的,更不能說孤獨的人就是冷漠的。友善是修養,孤獨是性格,兩者不是互相打架的關係。有一句話說的很深刻: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都是狂歡,一個是需要參與眾人的娛樂;一個是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

從職場火鍋本身講,越孤獨越友善。因為喜歡安靜學習寫作思考,內心越來越充實,根本不需要參與無聊的聚會,不需要與別人喝酒來刷存在感。對人情世故其實看的比較透,熙熙攘攘皆為利來,攘攘熙熙皆為利往。沒有利益衝突,何必對人不友善?有利益衝突,何必不裝著對人不友善?對任何人友善,不分貧富貴賤,其實是一種修行,越是喜歡孤獨的人,越能達到這個境界,反而是那些喜歡熱鬧的人,更追求人以類聚,對低於自己圈子的人反而不友善。

職場火鍋隨著年齡增長,越活越明白,內心的充實,才是真正的充實。多少人狂歡之後,一個人在夜色裡哭泣。他們、她們在狂歡結束後,無法承受孤獨的夜晚,正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內心有所空虛。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平時喜歡聚會,但有一天突然抑鬱了。但那些對人友善,但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內心充實,看得明白,活得通透,反而不會抑鬱。所以,對人友善真誠,但獨來獨往的人,如果你和他交上朋友,他可能就是你一生的好友。

我是職場火鍋,一位行走職場二十年的人力資源總監,作家,全國語文課文的作者。目前,已經回答近一千個原創獨家的問題,對你提職加薪有幫助,請關注職場火鍋,每天都有精彩的回答,期待與你互動和交流。

職場火鍋


本人就有點獨來獨往,不太喜歡太熱鬧的場合。但是,多數人覺得我很友善。為什麼,我也有點迷糊。

從小,應該都是合群的,喜歡玩。腦子裡除了玩沒別的,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瘋。長大之後,腦袋裡就不同了,有了男女之別,有了自卑感,莫名其妙傷感,很多很多思想就冒出來了。之後就變了,越來越孤獨,很小就孤獨,缺愛似的。



所有的孤僻性格是不是都是因為和現實的衝突呢?記得我八歲那一年,我看到蘭蘭的天空,很美麗,我躺在暖暖的草地上開始幻想,腦子有點剋制不住自己。但是我竟然覺得自己在犯罪,不應該去胡思亂想,好像想多了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但是那時候,我真的很單純。

後來,漸漸長大,就喜歡一個人待著,不合群。直到現在,我也不合群似的。喜歡安靜的地方。一個農村娃,一個離異媽媽帶著的孩子,應該不會太幸運,在童年的時候,封閉可能也是自我保護吧。


雨霖鈴97090


友善是對別人,獨來是對自己,如果對別人的友善一直沒得到回應,沒有同道中人,並肩而行,那他一個人獨來獨往也就不奇怪了。

不說別人,就說我自己,我自認為,對周邊的同學朋友,我從來都是友善的,但同時我也是獨來獨往的,為什麼呢?一是不想麻煩別人,另外就是,確實不喜歡待在不喜歡的人群中。

開學時少發了一本書,今天去搬,因為我是班長的原因,發書人就聯繫我了,班級35個人,共三十五本,我沒有叫其他同學,一是叫了他們也不去,我在這種事上吃了好多癟了,二是我覺得書也不是很多,就自己搬了,35本課本,70本實驗報告,從東區到西區,還挺重的,然後又從一樓爬到六樓,最終累的氣喘吁吁,但是我得到了什麼呢?好像很多同學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真的很心累。所以,久而久之,這樣的事情多了,我便獨來獨往了,儘管對他們一直友善著,可是我完全沒收到反饋啊,除了搬書,還有就是每次我想燒烤什麼的,都叫了班級同學,但什麼都是我出,我幹,可是我在酒店幹活需要到他們的時候,真的就是被別人無情拒絕啊,有點殘酷。

再說我在酒店的兼職,每次兼職回去,基本上我都會打包一些飯菜,畢竟大魚大肉的都倒了就太浪費了,拿回去給室友同學嚐嚐鮮,還是不錯的。就說室友,每次我從酒店帶回宿舍食物,都會招呼他們來吃,他們也不客氣,可是飯菜我拿了,酒水還有我自己掏錢買,這就沒眼色了吧,不僅如此,吃完抹抹嘴,收拾殘羹冷炙,刷碗刷鍋還是我自己做,真的心涼啊。

那大家評評,我的這些行為屬於友善嗎?我多麼期望我的周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啊。但他們從來都是對我的善意熟視無睹,我就覺得很不好受,漸漸的,儘管我做這些事偶爾還會,但基本幹什麼都是獨來獨往了。

其實我也不想,但骨子中有善意,我無法說服我自己,就比如我在學校縣城挺遠處的小山採桃子,我背了兩大書包,班裡人男的女的和室友都分了不少,但他們呢,吃完了也沒有什麼言語的表示,完後我讓他們一塊去採桃子,沒有一個人願意跟我去的,想想都心塞。

難道我的這些行為不是善意的嗎?可一旦周邊的人習慣了你的善意,那真的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什麼都當做理所當然,我只能和他們漸行漸遠,所以我現在的獨來獨往,我覺得很正常。至於山上採桃子,那是不要錢的,相當於個荒山,桃是無主之物。

此外,儘管自己獨來獨往,但和同學室友見面後,還是會打招呼聊天什麼的,只是做一些事的時候,獨來獨往罷了,我不怪他們,畢竟這個世界上志同道合的人真的很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是當以同懷視之。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自認對人很友善,別人有什麼問題問我也很樂於幫忙,但我是一個沒有親和力的人,不會主動交往。現在的我並不覺得孤獨,反倒很樂於自己做一些事,包括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喝酒。我曾經想過自己為什麼不合群,可能是自卑。自卑源於自傲。小時候家裡保護慣了,什麼事情都幫我做好了,條件也很不錯,上學時是班裡最小的,由於父母的關係同學們都讓著我,鄉里鄉親的都誇我。一場變故我家變窮了,周圍的鄰居也都改變了態度,我的親戚們也都不太愛理我們家了。雖然我一直確保持著外表的高傲,但其實我內心很無措,膽小,看到了人心的冷暖,不再相信人的友善。覺得自己一個人是最好。一直到現在40歲也習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