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紹興這兩座山上有兩位北大校長題寫的字,至今仍極有價值

紹興的兩座山上,分別留有兩任北大校長題寫的碑文,一位是許景澄,一位是蔡元培。兩位的手跡雖已在山上“躺”了上百年,其字仍如“虎臥鳳闕”“龍躍天門”,字勢雄逸,熠熠生輝。

浙江嘉興人許景澄是北大(京師大學堂)第二任校長。紹興人蔡元培是北大第十四任校長。

會稽山上有許景澄題寫的碑文

“皇清覃恩,誥授朝議大夫,晉贈通奉大夫,同治丁卯並補行甲子科亞元,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加二級,梅仙胡公暨德配誥封恭人晉封夫人孫夫人合墓。”在會稽山薛壁居旁的山坡上,許景澄題寫的碑文,“躺”在一個坐南面北的大墓地上。儘管墓碑上有青苔、落葉,但字跡仍然清晰可見,遒勁有力。

紹興這兩座山上有兩位北大校長題寫的字,至今仍極有價值

(許景澄題寫的墓碑)

記者仔細查看了許景澄題寫碑文的墓碑。這塊墓碑長約丈許,寬有兩尺許,橫躺在一塊大墓地的左側,大墓中間只有幾塊大石板,兩邊的墓身仍在,墓身上有兩隻栩栩如生的獅子,還有“祀神所”幾個大字。大墓砌有較寬的臺階,臺階上刻有花紋,大墓由左右兩個墓組成。大墓的對面便是石帆山,站在墓地上可見外凰獅子山、洄湧湖、若耶溪。這個墓地現已廢毀。

記者看到,墓碑上還有“長郎春田”“賜進士出身”等字樣,落款是“翰林院編修,光祿寺卿,出使俄德奧荷大臣” “年愚弟許景澄拜題”。整個墓碑保存完整。

當地的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這個大墓不同尋常,原來墓是圓形的,有三進,石碑、石雕都比較精美。但在上世紀60年代時被破壞。墓主姓胡,是大戶人家。

記者查詢了有關材料,發現有個叫胡春田的人與許景澄為同時代人,領過新軍,是位風雲人物,但是不是這個碑上的“兵馬車駕司員外郎”胡公或其長子卻無從考證。記者又請教了相關專家,也沒有結果。

不管墓的主人是誰,能讓許景澄題寫墓碑,應該是有地位和聲名的人。因為許景澄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他曾出使法、德、意、荷、奧等國,還兼任駐比利時公使,是中國海軍的創建者之一。他曾在1899年9月至1900年7月間,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總教習、管學大臣。後慈禧以“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的罪名將其處死。此外,從墓的規模來看,能在山上造如此大墓之人,在當時應非富即貴。

“吼山之原”有蔡元培寫的對聯

越城區皋埠鎮壩頭山村是個千年古村,也是陸游家族世居地。該村與吼山風景區相鄰,在村邊一座被人稱為“西三皇”的山上,有座民國總統徐世昌題褒的孝子牌坊,牌坊上除了徐世昌題褒的“孝闕流芳”幾個大字外,還刻有蔡元培寫的一副對聯:“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卜雲其吉終然允臧。”上下兩聯分別來自《詩經》中不同的詩。牌坊柱子上方刻有梅花鹿和白鶴的圖案。下聯下方落款“蔡元培敬書”,還刻有蔡元培的印章,對聯題寫於1918年。

紹興這兩座山上有兩位北大校長題寫的字,至今仍極有價值

(蔡元培題寫的對聯)

記者發現,這副對聯距今已整整100年,但上面的刻字字字清晰。對聯上的字佈局虛實結合、疏密得當,線條粗細有致。蔡元培的書法常常左低右高,略顯斜勢,但卻行氣連貫,有顧盼生姿的動態。

西三皇山上的“孝闕流芳”牌坊是為一位名叫陶葉封的孝子所立的。整個石牌坊高4.47米,雖然周邊長滿了野草雜樹,但所有文字都很清晰。“……以風擊俗,永迴歸仁”石柱上刻有情文並茂的文字以紀念這位“卓哉陶君”。牌坊旁邊還有墓誌銘,墓誌銘是“國民政府振務委員會委員長,前廣東省省長愚弟朱慶瀾拜撰,國民政府外交部政務次長愚弟徐謨謹書”。朱慶瀾祖籍紹興,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命名者。墓誌銘將此山稱為“吼山之原”。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這個孝子陶葉封還有後人,去年還來這裡祭拜。雖然墓道已荒蕪,但牌坊保存完整,蔡元培對聯刻石清晰而完整。

兩位北大校長的刻石很有價值

聽說紹興有兩位北大校長題寫的字至今仍留在紹興的山上,我市著名書法家喻革良十分高興。

喻革良說,兩位北大校長都是歷史名人,又都是書法家,他們的題字都很有保護價值。會稽山和吼山邊的小山上,留有北大校長題寫的碑文和對聯,並能保存完好,這是十分幸運的事情。

喻革良說,許景澄題寫的碑文是向外凸出的,屬陽刻,這種工藝更復雜。像蔡元培題寫的對聯,既是文物,也是珍貴的史料。總之,這兩位北大校長的刻石很有文物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