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心理学:自我孤立会加重抑郁?

放假就想家里蹲,朋友只在微信里,家人许久不联系,娱乐主要靠手机,微信运动百位数,外卖配剧好惬意——以上的生活是不是假期的你?

互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又便利,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了,外出与人交往似乎变成了一件麻烦事,很多人都主动、自发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为什么你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不愿与人交谈?这种“自我孤立”的状态虽然很舒服,但是却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心理学:自我孤立会加重抑郁?

在心理学上,所谓自我孤立,就是一种主动将自己与其他人、社会之间隔绝起来的状态,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琐事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宁愿选择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

“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

  • “反正我没有朋友”
  • “我不知道哪里可以认识人”
  • “我害怕被拒绝”
  • “出门见人好麻烦,我懒得出门”
  • “我太累了,只想一个人躺在家”
  • “我得在家工作/学习”
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心理学:自我孤立会加重抑郁?

然而,即使自我孤立并不一定伴随着主观上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在当下、或是短时间让人感觉十分惬意。但客观上,它的确会给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

1. 会加重抑郁情绪和焦虑感

一方面,一个本身有社交焦虑的人,或是被抑郁情绪折磨的人会有更大的概率选择自我孤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面对外面的世界。

另一方面,长时间地将自己与外界与外界隔离,会加重人的社交焦虑感和抑郁情绪。

2. 会影响我们的自尊水平,扭曲我们的自我认知

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更加容易选择不与人交往,而长时间地远离社交又会进一步地降低人的自我价值感。并且,即便是自尊水平正常,甚至是高自尊的人,也会由于失去与社会的联结而影响他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3.原来的亲朋好友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那些自我孤立的人在给自己关上门的同时,也给想接近自己、和自己建立联结的他人关上了门。久而久之,不仅不会再有人主动靠近他们(想想那些约了你一次又一次,但你每次都说“下次”的人)。

觉得一个人呆着最爽?|心理学:自我孤立会加重抑郁?

那么,到底如何摆脱这种“孤岛状态”呢?以下是特别为你奉上的锦囊妙计:

a. 找到至少一个可以线下保持联系的人

这个人通常是你最亲密、最信赖的人之一,比如你的家人,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可以固定每周见一到两次面,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沟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线下”,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因为网络社交永远无法成为线下社交的替代品。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仅仅停留在线上的社交却不具备这样的功能,甚至会有反效果,让你感到更加孤单。

b. 计划你休息日的行程表

为了避免一有休息的时间就立刻懒散下来,又像从前一样在家闭不出户,你可能需要从现在起好好地提前规划自己的休息时间。

与朋友、家人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外出的时间,都需要在你所有的闲余时间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你可以慢慢地增加这些事情在你生活中的比例,同时缩减独自在家时那些纯粹的消遣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多做一些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促进自我提升的、有长期价值的活动。

c. 参加一个固定的线下小组或社群

一个人做起来没有动力和毅力的事,一群人一起就会让坚持变得更容易。你可以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线下兴趣小组、兴趣班或是活跃度比较高的社群,以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让出门活动变成一件更有仪式感,也更加被重视的事情。

d.你仍可保持适度的独处,并拒绝无意义社交

独处时间仍然是有益的,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与自我孤立的区别在于这个时间是否适度。短暂、适当的独处可以帮助我们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反思自己。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独处是他们补充能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避免自我孤立,也并不意味着你要为了社交而社交,无法给自己带来任何价值和幸福感的社交,反而会大量耗损我们的能量,让我们更加孤独焦虑。

以上。

好了,下一个周末就尝试邀请老朋友们周末一起愉快的玩耍吧?一起逛街,看电影,吃烧烤,打电动……光是想一想就很激动,虽然还有点小紧张。久违的不窝在家里度过的周末是不是很让人期待?你下个休息日打算怎么过?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讨论,看看有哪些花式过周末的方法!

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