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相对丙肝来讲,乙肝治疗上相对比较滞后,办法不是很多,目前主要还是两类药物,一个是干扰素,干扰素分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长效的话一周打一针,普通干扰素一般要求隔天打一针。另一类就是核苷类似物。大家比较熟悉的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等等这些,叫核苷类似物。既然有这两类药物,就有新的问题了。就是这些药物哪些病人适合用。

如何选择用药

来了一个病人以后,应该怎么给他选择用药?哪些病人打干扰素,哪些病人吃核苷类似物?

一般来选择药物,主要基于几点考虑,一个考虑是基于病情,因为我们肯定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首先是基于病情。第二是基于病人个人意愿,第三结合病人最近有没有婚育、生育的一些想法。第四根据药物,有哪些药物可以得到。最后,不可否认,病人的经济状况,包括有没有医保,对病人的影响也很大。

考虑到病人、考虑到药物,考虑到经济状况,考虑到社会影响,就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治疗。

确药物区别

咱们先说一下这两种药物,各有什么优缺点,咱们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首先,这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一样。核苷类似物主要作用于,DNA复制过程中需要一种逆转录酶。它把这种酶抑制住,抑制住以后可以减少病毒的复制,所以它是这样一个作用。而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是诱导免疫,诱导咱们体内产生一些抗病毒蛋白,来起到抗病毒作用,所以两类药物的机制不一样的。

第二,药物的给药途径也不一样。干扰素需要肌注,所以它携带起来不太方便,储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大概在4℃冰箱储存[2-8℃一般];而核苷类似物给药方式,主要是口服。

第三,它对适应症上有什么要求呢?

举个例子,像核苷类似物,不管患者肝功有没有代偿/失代偿,不管有没有腹水,咱们都可以吃核苷类似物,一天一片。而干扰素只适合一些慢性乙型肝炎,黄疸不能超过2倍以上,肝功能代偿比较好的这种病人。因为打干扰素很可能会促进免疫,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恶化,所以肝硬化的病人,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是不适合打干扰素的。

从副反应来讲,核苷类似物一般副反应比较小,除了极个别的,像有些替比夫定可以引起肌酸激酶升高,对骨磷的代谢可能有点影响,有可能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服用阿德福韦还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包括骨磷代谢这些需要注意一下,除此之外基本上是比较安全和方便的。而干扰素打了以后会出现一些类流感样的症状。有的病人打完以后,特别是前几针,会高热,然后有的病人打的过程中还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还有一些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乏力等等症状,也就是说它的不良反应可能会更多一点。

从疗程来看,一般干扰素,疗程相对固定。一般打48周,也就是打一年的时间。而核苷类似物需要长期吃,现在乙肝病毒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不是根治,所以停了药以后,病毒可以再反弹,所以疗程不确定,需要长期吃药。

所以咱们根据这些特点,也根据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来确定到底是让患者吃核苷类似物,还是来打干扰素。

举例说明

举个例子,一个年轻的小女孩,20多岁,她的转氨酶高,动不动就一二百,然后病毒也高,10的6次方,7次方,将来还面临着她准备生孩子,这种情况可以先打干扰素试试。如果打了干扰素之后,能把大三阳变小三阳,能把病毒控制下来,咱们将来可以停药,对生孩子影响也不大。

另一种,来了个病人,肝硬化腹水,但是病毒还能检测出来,HBV NDA检测还是阳性。这时候有些肝硬化通过抗病毒治疗以后,肝硬化部分可以逆转,可以减少腹水的再发生,甚至原来肝功能也能好转一点,但是这时候打干扰素患者耐受不了,只能吃核苷类似物。

所以,总体来说,需要临床医生根据病情、根据药物的可及性,根据药物的特点、经济状况,来进行一个恰当的选择。(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www.iganda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