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美國要制裁伊朗?

努力把握1


據報道,特朗普宣佈在5月8號退出伊核協議,緊接著的就是在各方面、各層次上的對伊朗的全方位制裁,並且特朗普還美其名曰“為了世界和平”。特朗普自上臺以後,退出了很多協議,包括“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巴黎氣候協定”等,此次退出伊核協議,又是在打什麼如意算盤呢?

伊核協議是伊核問題六國,包括美、英、法、俄、中、德,與伊朗歷經多年磋商才於2015年達成的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將限制本國核計劃,來換取各國解除對伊制裁。而這時,美國宣佈退出,這對伊朗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這樣美國就相當於把伊朗放到了鍋裡,只要一加柴,伊朗就會成為美國的嘴邊肉。但其他六國都堅決執行伊核協議,並不斷呼籲世界各國嚴格遵守這一協議,可以說特朗普完全為了一己之私公然違反國際規則,從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

縱觀特朗普上臺後的種種表現,筆者認為,特朗普對於中東的政策就是加劇各派對立,讓中東局勢更加動盪。首先,美國在和伊朗的死敵——沙特和以色列對抗伊朗。其次,在海灣地區,沙特和卡塔爾的對立中也能看到美國的影子。最後,美國與同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在敘利亞問題上產生分歧。總體來看,中東在特朗普的影響下正在越來越亂。美國為了鞏固自己在中東的霸權和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必須限制伊朗發展。但是儘管以色列有美國支撐,有高科技,伊朗卻有俄羅斯的軍事支持和中國的經濟支持。所以,美國只能多次經濟制裁伊朗,而不是像轟炸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那樣,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但是就算是單純的經濟制裁,都導致國際市場抖三抖,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

筆者認為,中國不會跟隨美國參與制裁伊朗。首先,我國在伊朗“石油城”阿巴丹有鉅額投資。其次,在經濟上,中伊雙方在能源、交通、電信、汽車、建材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同時,伊朗還是我國最重要的對外工程承包市場之一。第三,在政治上,伊朗在1979年人質危機後受到國際制裁期間,我國一直是伊朗堅定的支持者。第四,在國家戰略上,我國政府倡導的“一帶一路”中伊朗的地理位置無比重要,“一帶一路”的發展離不開中伊的深度合作。最後,在國際關係上,伊朗是中俄在中東地區制衡以色列的砝碼。

美國做了這麼多事情,到底有什麼小心思呢?筆者認為,美國對於中東的態度一直都是一個基調,就是中東越亂越好。美國製裁伊朗,有極大可能使伊朗破釜沉舟,重啟核計劃,從而加劇中東,甚至世界的緊張局勢,到時候世界油價必定會急劇上漲,美國也就順勢掌握了世界油價定價權,從中大發橫財。但是特朗普說到底還是個商人,把經商的理念用到了政治上,重利的特點十分明顯。

特朗普對於中東動亂樂見其成,成功制裁伊朗後就能全面掌握中東局勢,使得世界各國有求於美國,以此實現美國利益的最大化。可是,筆者認為,特朗普還是異想天開了,這個想法別說本就站在對立面的中俄,就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日本和歐盟都不會答應。如果特朗普繼續堅持他對伊朗的制裁,走到最後應該只有兩條路:第一,美國的制裁在世界各國的抵制下徹底失敗,從而不得不接受一個有核武裝的伊朗;第二就是,迎接另一場中東戰爭,屆時又是生靈塗炭。


利刃號


這次事件實際上造成了一個雙輸的結果。比如說一個強人把我打了,我不敢還手,面子上還過不去,結果我去砸了他家一個空房子的玻璃,他一看沒啥大事也就沒再打我。看似你好我好,實際雙方都沒面子。從我這說被打不敢還手,砸人家玻璃還得挑個空房子,明擺著沒膽兒。從他那說那麼牛的人,玻璃被砸不追究了,也是裝橫。制裁只是讓大家別和我玩兒,沒啥大不了的。


越王勾踐1212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反向思考一下,如果美國不制裁伊朗,情況會如何?


1、在敘利亞戰事上,伊朗“志願軍”與俄軍相配合,表現得很活躍,讓巴沙爾最終沒有成為第二個薩達姆或卡扎菲;此外,也門的胡賽武裝也讓沙特的“少爺兵“們吃足苦頭。


2、伊朗有能力幫助敘利亞和胡賽武裝,說明他們的經濟收入還可以,那麼,伊朗的經濟收入從哪來呢?答案是“賣石油”。


3、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石油消費量下降;但賣石油的國家卻越來越多,如今連美國也開始賣石油了,大家知道,美國一旦開始賣什麼東西,有些同行就必須要倒黴,比如伊朗、比如委內瑞拉、比如俄羅斯,本來就看不慣,現在又有利益衝突,所以肯定要敲打一番。


4、要制裁伊朗,最簡單的方法是退出“伊核協定”,當年奧巴馬簽訂“伊核協定”,為了繞開國會,採取總統批准的形式加入,需要6個月延期一次,特朗普上臺,趁機就不延了。


5、那為什麼沙特、阿聯酋、卡塔爾等國家也賣石油,美國不制裁呢?因為這些大戶化了大價錢去買美國的武器軍火,等於變相將賣石油的利益供奉給美國。



所以,美國製裁伊朗,對於美國而言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限制伊朗賣油,既減少伊朗的經濟收入,又減少了美國的競爭對手;


2、挑起中東緊張局勢,讓中東土豪們競相買武器,交保護費;


3、削弱伊朗力量,繼續保持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的壓制;


4、以伊朗問題,引發歐洲內部不同意見,分化歐洲;


5、伊朗處於“1帶1路”計劃重要節點,在此製造事端,也是破壞“1帶1路” 的手段。



洋楊大觀


因為以色列


特朗普是歷史上最親以色列的美國總統之一


他任內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


但以色列的心腹大患還是伊朗,奧巴馬當年搞伊朗核協議,以色列氣死了


因為以色列根本不相信伊朗真的會放棄核武,伊朗只是在休養生息


當年奧巴馬如果不幫伊朗,不取消對伊朗制裁的話,伊朗就已經瀕臨崩潰了


可奧巴馬搞了個伊朗核協議,等於是給將死的伊朗送去了一根救命稻草


解除制裁後,伊朗國內的經濟迅速得到發展,迅速活了過來


你說當你看到一個你最恨的人,就要死了,突然來了個奧巴馬,給他送水送吃的,又把他救活了,你氣不氣?


在以色列眼中,伊朗永遠有核武器夢,現在暫時放棄核武器,只是為了經濟上能活,一旦伊朗經濟發展起來了,就會重啟核武器


而一旦伊朗擁有核武器,第一個要抹平的國家,就是以色列


所以當特朗普這個和以色列關係那麼鐵的總統上臺後,伊朗核協議就必須撕毀


美國就必須重新制裁伊朗,因為只有通過嚴厲的制裁,才能真正的弄亂,弄死伊朗



根據我的判斷,現在美國是有這麼一個詳實計劃來搞掉伊朗的,我們可以稱之為“沙漠之戟”計劃


這個計劃的目標是,精準打擊伊朗核武試驗基地,摧毀伊朗進行核武研究的能力

“沙漠之戟”計劃,應該分為以下幾步


1,退出條約,激怒伊朗

2,制裁伊朗,讓伊朗說出不惜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狠話

3,將計就計,自導自演海上油輪屢次遇襲事件

4,積累開戰的正當性,為開戰找到最佳理由

5,精準轟炸伊朗各處的核武研究設施

美國的目的不是對伊朗進行正面的,全面性的戰爭,而是對伊朗進行精準的“核武摧毀”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情況是

1,經濟制裁伊朗,讓伊朗國內大亂,甚至爆發內戰

2,但伊朗又不能有核武器對以色列和美國構成威脅

這兩點是美國處理伊朗,最理想的結果

而“沙漠之戟”,就是為了完成這兩點制定的

美國轟炸伊朗需要藉口,而提高伊朗威脅,製造油輪被襲擊事件,就是他的最佳藉口

就像當年美國要打伊拉克,杜撰了一個伊拉克擁有致命化學武器一樣

可到頭來,伊拉克完了,化學武器都找不到,美國再也不提了

如今美國要打伊朗,也必須依樣畫葫蘆,即三步走

先製造事件,再製造輿論,最後製造藉口

另外,美國還有個很大優勢

就是美國清楚知道伊朗研究核武設施的具體位置

當年伊朗簽署“核協議”的時候,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名聯合國專家,進入伊朗的核設施去檢查,去監督

伊朗的核研究等於完全暴露在美國人的眼皮子底下

美國對他的核武進度,核武研究設施,門清

簡單講,就是美國知道他要打哪

美國缺的,就是一個藉口

如今,美國正努力製造這個藉口

等到下一步,當伊朗經濟再也受不了制裁的時候

伊朗就會宣佈,重啟核武研究

而伊朗一旦重啟核武研究,美國會立刻甩出兩張牌

一張是伊朗頻繁襲擊油輪,企圖阻斷赫爾姆茲海峽,威脅全世界

另一張是伊朗搞核武器,也威脅全世界

這兩張“正義”的牌一打出來,美國就有充分的理由,大大方方的聯合以色列和沙特等國,一起去轟炸伊朗的核設施了

一旦伊朗喪失了核武研究的能力,就等於老虎被拔了牙齒

加上經濟不斷受到制裁,等待伊朗這個國家的結局就兩個字

動亂

而且伊朗其實是孤立無援的

你說歐盟或者中國會幫伊朗嗎?

當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沒真的封鎖前,歐盟和中國或許會幫伊朗說話

而一旦伊朗真被逼的狗急跳牆了,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了

那歐盟和中國就絕不會幫伊朗

道理很簡單,因為中歐高度依賴這條海峽,中歐是難以接受這條海峽被封鎖的

而伊朗一旦封鎖,中歐絕不會幫伊朗,只會希望問題快點解決,伊朗快點被解決,讓海峽重新開放

畢竟對中國來說,不買你伊朗石油,是小問題

但不買中東石油,問題就大了


微觀系列,關注我,獲取更多好文


微觀系列


對於有些人說美國為了以色列才會制裁伊朗的觀點,非常表面。美國是美國、以色列是以色列,兩個是不同的國家。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會為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利益,冒著本身國力會被其他國家超過的危險?

(1)美國為了以色列或沙特的觀點,基本上都是受“猶太人控制美國”的謠言捆綁,或受“資金控制美國統治者”的觀點捆綁。美國在“二戰”後才總體上拋棄“歧視猶太人”的社會氛圍,這與“軍工集團”和“旋轉門”、基督新教與猶太教合作等問題聯繫起來的,美國的基礎、主體統治者思想史基督新教而非猶太教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猶太人說客集團那麼興盛,正是因為他們無法控制才會那麼賣力氣的去遊說;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身為猶太人的索羅斯或一些傳統媒體為何反特朗普。因為,猶太人利益也是不相同的;

否則,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何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與以色列關係在任期後兩年關係不睦。因為,奧巴馬和伊朗和談是另一些資本財團的主張。

(2)美國製裁伊朗是因為伊朗傷害到了美國的利益,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利益

美國在中東主要是石油利益和地區戰略價值。

對於石油,之前是美國需要石油,再之後是控制中東石油就等於“控制石油價格”。這才是根本。同時,中東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遏制蘇聯(俄羅斯),雙方近在咫尺;一方面又與印度和某國距離不算遠。中東有狹義的中東,也有廣義的中東——中東北非,極大的影響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家。

那麼,美國的戰略利益是兩個:控制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和供給,利用地區優勢的佈局對威脅自身主導秩序的兩或三個大國進行抑制。但要完成這個戰略利益需要兩大柱石即以色列和沙特。以色列是底線,沙特是維持的根基。

伊朗相對實力較大,任憑伊朗發展下去,不僅僅是什葉派理所當然地與伊朗合作,就是許多遜尼派國家都將追隨伊朗。所以,只能抑制伊朗發展勢頭。但他又不敢打。

中東地區混亂,自身雖然可以憑藉石油賺大錢,但別忘了還有其他大國例如俄羅斯受益更大。同時,美國石油行業受益了,但問題是美國其他行業怎麼辦?

所以,美國不敢打,只好制裁。


炮口之外


所謂資本是逐利的,資本主義就是要製造帶血的資本。美國到處挑唆,到處大放厥詞,甚至不惜以武力介入,目的就是追逐利益。

中東是世界石油最大的產地。石油美元的形成就是為了控制石油命脈,藉以影響控制其他國家。

美國製裁伊朗,包括俄羅斯,與中國打貿易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想要拋開美元,美國失去了控制其他國家,薅羊毛的工具。世界上都知道美國是靠舉債過日子的,一但美國失去了石油美元,美國的國運也就走到頭了。

另一個方面,美國現在也希望出口石油,想成為出口大國。但是在石油上面,他沒有定價權。俄羅斯, 歐佩克都是他的競爭對手。石油美元一但落寞,那麼直接的石油供給又是控制其他國家的利器。因為油價定價權在你,想高就高,想低就低。這樣也能控制其他國家。而伊朗偏偏不聽美國的話,再加上伊朗是中東大國,有點敲山震虎的味道,當然打趴下伊朗最好,這樣石油的供給與價格就會掌握在美國手中。那世界還是美國說了算。

但是美國還是看錯了一步棋,俄羅斯的軍事尤在,中國的經濟比預想的要堅強。他們兩個擰在一起,使得其他的小國看到了抗衡美國的希望。總之,美國是不可能打趴伊朗的,因為這也是中俄不想看到的。


孫瑞陽


當然是伊朗是塊大肥肉了,地理位置好,石油資源又豐富,誰都想佔領了。在發展伊朗成為美國的“聽話”小弟的過程中,伊朗不聽話了,美國當然不爽了。他如果控制了伊朗的石油和戰略要地,就能遏制我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進口石油和進出霍爾木茲海峽,從而就可以繼續做世界老大,繼續實行霸權主義。

伊朗“不老實了”,不願做美國的“小弟”了,當然就要教訓、“調教”伊朗讓他屈服,所以就搞貿易戰了。限制伊朗的進出口貿易,讓伊朗賺不了錢,國內發展落後,可能就會去“求美國”放手甘願做小弟了,或者伊朗繼續強硬,美國就有了武力佔領伊朗爆發戰爭的藉口了。不論那樣發展,美國都有可能達到控制伊朗,控制石油和霍爾木茲海峽的目的了。這就是陽謀了,不論你做那樣,人家都有機會實現“戰略目標”。

但是世界各國肯定不想美國一家獨大,內有伊朗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外有多國的干涉幫助,伊朗還是很有骨氣的堅持著獨立自主的發展。當美帝的貿易戰不能拖垮伊朗,讓伊朗屈服妥協的時候,估計就只能武力佔領,爆發戰爭了。


煙雨松筱



陳振生1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要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說起。美國在革命之前一直支持伊朗巴列維國王,他當時在國內推行“白色革命”。這場革命實際上是強化巴列維國王的統治,強化中央集權。國王加強王權,推行世俗化進程,就必然觸及到國內教權階層的利益。當時,教權階層聯合其他下層民眾在社會矛盾激化的條件下,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

實際上,美國在中東地區一直都在支持巴列維這樣的獨裁政權。原因是當時世界處於冷戰的大背景之下,美蘇雙方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在爭奪勢力範圍。美國支持巴列維國王,蘇聯就必然支持反巴列維國王的力量。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勝利實際上既有內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由於伊朗伊斯蘭革命中的激進力量闖入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並劫持了人質。美國和新生的伊朗伊斯蘭政權之間的關係從此急劇惡化。人質事件雖然最終以和平方式得到了解決,但美伊之間已經失去了基本的信任。美國對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採取敵視的政策,一直寄希望能夠藉助內外力量顛覆這一政權。


由於伊朗伊斯蘭革命發生後,伊朗國內一直在向周邊地區輸出革命,引起了周邊國家的不滿。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伊拉克的領導人薩達姆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兩伊戰爭持續了8年的時間,伊拉克和伊朗都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卻都使自身的實力收到削弱。

伊拉克由於在戰爭中實力收到嚴重衰落,迫切希望改變自身不利處境。1991年,薩達姆突然襲擊佔領科威特,引發海灣戰爭。海灣戰爭以美國出兵,短時間內挫敗薩達姆的企圖告終。此後,美國對兩伊實施了所謂的“雙制裁”。2003年,伊朗發現了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之後,美國對此產生了嚴重擔憂,並開始對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政策。2015年7月,六大國和伊朗達成了《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朗核協議”,伊朗用放棄發展核武器換取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核協議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確認,具有國際法律效力。

2018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單邊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啟了對伊朗的嚴厲制裁。 特朗普重啟對伊朗的制裁的理由是認為奧巴馬主政下達成的伊朗核協議,具有所謂的“原罪”,不符合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原則,他認為核協議不能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器,更為嚴重的是更不能限制伊朗藉助敘利亞內戰擴展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因此,特朗普採取了“極限施壓”的方式,希望伊朗方面做出讓步,並達成一份新的核協議。特朗普不斷加強對伊朗的制裁,一是為了讓以色列安心,二是讓沙特等中東地區的遜尼派盟國滿意,三是清除掉所有奧巴馬“外交遺產”。目前,伊核問題依然陷入僵局,伊朗方面已經不再相信特朗普,而更多的向繼續遵守核協議的歐盟施加壓力。可以說,美伊之間的分歧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彌合。


叢培影博士


最近,伊朗和美國的關係日趨緊張,或許有人會問,伊朗曾經是美國的盟友,美國為何會對伊朗痛下殺手呢?

其實,自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和美國的關係就發生了轉折——伊朗由美國在中東的盟友變為,想除去的死敵。美國在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打壓伊朗,雖然也因中東戰略的調整,對伊朗的制裁有所放鬆,但美國和伊朗的關係是對立的。

美國打壓伊朗明面上的理由是,當年新生的伊斯蘭共和國推翻的巴列維王朝是親美的。不過實際原因並非如此,美國和伊朗的同盟關係是基於國家利益建立的,並不會受政權變更的影響。兩國同盟關係的斷絕是因為,沙特、伊拉克等因石油暴富的國家與美國締盟,這讓伊朗面臨著蘇聯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帶來的雙重壓力,導致其地緣政治環境急劇惡化。

美國不會因為伊朗而打壓阿拉伯國家,那麼伊朗希望以解除和美國的同盟關係來同蘇聯得到和解,集中力量與阿拉伯周旋。因此,推翻巴列維王朝而新生的伊斯蘭政權,解除了美伊同盟。

不過伊朗解除和美國的同盟關係,並不是要站在美國的對立面。伊朗的口號是“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從這個口號可以看出,伊朗既不想倒向美國,也不想倒向蘇聯。

伊朗的地緣關係決定了,如果親美,能維護自身的獨立;如果親蘇,蘇聯為了奪取中東的主導權會徹底掌控伊朗,而伊朗與蘇聯相連,伊朗最終可能會失去自身的獨立。

當然,蘇聯不會直接逼迫伊朗,否則伊朗重新與美國結盟就大事不好了。不過蘇聯可以從側面逼迫伊朗,蘇聯在伊斯蘭革命爆發時,就入侵阿富汗。如果蘇聯在阿富汗站穩,那麼蘇聯就可以從北方和東方包夾伊朗,屆時,即使美國支持伊朗,蘇聯也佔據上風。因此,阿富汗問題成為伊朗和蘇聯之間的阻礙。

從伊朗的口號中還能看出,伊朗的國家戰略是將伊斯蘭世界聯合起來,使中東擺脫美國和蘇聯的鉗制。不過這一戰略目標與美國和蘇聯的利益是矛盾的。美國和蘇聯爭鬥激烈,都是想奪得中東的主導權,不可能讓伊朗完成伊斯蘭的大一統。

伊朗的這個想法讓人覺得大膽。但實際上,美蘇因地緣關係的因素,它們在中東的影響力有限,過分依賴當地代理人。而伊朗是中東第一大國,因此其有能力在美國和蘇聯之間斡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背景下,伊朗只要能奪得阿拉伯半島,那麼它就能在中東獲得絕對的優勢,那時候美國和蘇聯也只能認栽,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大一統也就取得了成功。

而在阿拉伯半島中,埃及已衰落;敘利亞同伊朗一樣同為什葉派掌權;沙特雖然因石油變得富裕,但領土多為荒漠,並沒有發展大規模工業化的能力,地緣潛力有限。因此伊朗要想收服阿拉伯,就必須收服伊拉克。

當然,伊朗也確實有取得伊斯蘭世界大一統的優勢。當時伊朗的國力強於伊拉克;在地緣上,伊朗高原壓制著伊拉克的核心區;伊拉克由遜尼派的薩達姆執政,但民眾信奉什葉派;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讓其在伊斯蘭世界大一統的道路上,獲得道義優勢;伊朗與美國解除同盟關係,大大緩解了伊朗和蘇聯的關係,隨著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伊朗在北方向上的壓力大大減緩;薩達姆在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左右逢源,讓伊拉克得到美蘇的支持是較為有限的。

這樣的背景下,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都想整合伊斯蘭的中東大國,衝突和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爆發兩伊戰爭。

按一般管理,區域戰爭容易演變成交戰雙方兩大陣營的戰隊。

可是兩伊戰爭打破了一般規律。因為,美國和蘇聯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有限,而兩伊是中東地緣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這就意味著,只要任何一方獲勝,勝方的實力會強大到擺脫美蘇的控制,得到中東的主導權。因此,在兩伊戰爭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美國和蘇聯輪番幫助弱勢方。這樣的目的是希望兩伊彼此消耗,避免其中一方被滅,讓另一方坐大,威脅美蘇在中東的利益。

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對於伊朗的的態度就顯得尤為怪異,一方面要制裁伊朗,因為伊朗獨立自主的路線不僅使美國在前期對伊朗的援助竹籃打水,同時也影響了對蘇聯的制衡。另一方面協助伊朗,在兩伊戰爭中當伊朗處於下風時,美國甚至偷賣武器給伊朗。

當然,美國對於伊朗的戰略方向是不會改變的,始終是打壓。只是因為伊拉克的存在,美國打壓伊朗的力度會隨著兩伊爭鬥的優劣態勢而不同,其目的是讓兩伊彼此消耗,保證美國在中東的相對優勢。

這樣的局面一直到本世界初。1991年底蘇聯解體,而後美國又發動了兩次伊拉克戰爭。在這一階段,美國都是保持著對伊朗的制裁。

這看上去似乎有點奇怪,兩伊是敵對的,美國打擊伊拉克完全可以利用伊朗。對伊朗而言,美國和伊拉克的翻臉,讓其在阿拉伯的威脅大大降低,而蘇聯的衰落讓伊朗獲得重啟中亞傳統地緣政治戰略的契機。這就給了美國和伊朗緩和關係的空間——打壓伊拉克,合夥奪取蘇聯的中亞故土。

實際上,伊朗在這一時期的政治立場也確實變得溫和,有意改善和西方的關係。不過伊朗態度的轉變並未讓美國接受,其原因與中東地緣政治形勢變化有關。

蘇聯解體,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大降;伊朗和伊拉克因兩伊戰爭國力大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嚴重限制了伊朗的經濟發展;伊拉克因海灣戰爭直接沉淪。種種因素之下,美國在中東擁有了主導者的地位。

曾今,美國與巴列維王朝結盟,是需要其限制蘇聯,如今蘇聯解體,中東當地勢力對美國並無威脅,美國不需要和伊朗恢復結盟。

對於打壓伊拉克。美國實力強大,打壓一個小小的伊拉克根本不需要從伊朗處借力。

至於搶奪中亞。伊朗能起一定作用,但其地緣實力決定了,如果美國與其和解,其國力會迅速回升,屆時自然會影響美國在中東的利益。而且如果美國與伊朗合作奪得了阿富汗以及俄羅斯的中亞,最大獲利者是伊朗而不是美國——這些亞歐區域美國很難直接掌控,只能借伊朗來控制,如果伊朗和美國翻臉,那美國就是為伊朗做嫁衣。

如果伊朗得到了中亞,其國力幾乎是呈幾何倍數增長,具備了準世界大國的體量。而從地緣政治層面來說,伊朗得到阿富汗和中亞南部後,其拓展最有利的方向是中東方向(向東北方向拓展不僅遠離自身核心區,還與俄羅斯以及中國越來越近)。

中東的地緣價值高於亞歐大陸內部:中東與伊朗的文化相近——同是伊斯蘭國家;中東分裂的形勢有利於伊朗從中獲利。伊朗如果奪得中東,那麼其統一伊斯蘭世界的目標就能得以實現。這樣的因素,足夠讓伊朗和美國反目。

當然,伊朗這樣做會遭到美國的報復,不過那時的伊朗已是一個準世界級地緣大國,實力強大,而美國與中東相距遙遠,強龍壓不倒地頭蛇。而中俄在這階段也會大力支持伊朗,因為伊朗向西拓展會讓美國丟掉在中東的主導權地位,進而影響美國全球爭霸。

伊朗具備了準大國的實力,背後有中俄支持,再加上自身的地緣優勢,其有可能抵擋住來自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壓力,成功整合中東。

綜上所述,伊朗中東地緣大國的地位決定了,其與美國對中東的控制有著無法調和的衝突,美國對於伊朗的基調只會是打壓。當然這個打壓力度會隨著中東局勢的變化而不同,但只要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不發生根本變化,美國打壓伊朗的基調是不會變的。

那麼回到這一輪美伊對峙,隨著伊朗重啟鈾濃縮計劃,美伊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但讓人費解的是,儘管美國嘴巴叫的天響,但落到實際操作中,卻又一直猶豫再三,直到現在依然不敢動手。

為什麼美國會這麼糾結?這裡面其實大有玄機。不是美國沒有攻打伊朗能力,而是,太多的顧忌,束縛住了他的手腳。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65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