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自愿戒毒为什么不受处罚,不留案底?

大家好,这里是武侯区第二人民医院官方头条号。我们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自愿戒毒医疗机构。我们致力于让染毒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吸毒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是和法学、医学和社会学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小编的很多篇文章都被读者们误解为在传播毒品知识。凡是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想要拒绝毒品,那首先就应该了解毒品。并且小编在传播这些知识的时候,更多是在讲危害,因为毒品,除了危害之外,还有多少话题能够讨论呢?为了避免再次被读者误解,今天小编说一说“自愿戒毒”这个话题。

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要明白当前中国的戒毒模式主要有四种:自愿戒毒(医疗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延伸一点,除了自愿戒毒之外,其他三种戒毒模式都是政府的一种行政手段,因此自然离不开处罚或者留下案底。

自愿戒毒为什么不受处罚,不留案底?

吸毒人员的案底从哪里来的?

禁毒工作的开展和其他刑事案件破案有明显的区别,抓捕吸毒或贩毒者,通常是从怀疑开始,逐步跟踪,找到线索,证据充分的时候收网。而其他刑事案件则是因为有了案件,才倒回去找线索,正确充分到最后破案。那么当吸毒或贩毒的人遭到举报或怀疑时,公安机关机会逐一排查,找到吸毒或贩毒的证据,最后抓获归案。考虑到每个人的不同状况,比如有的人吸毒时间短,毒瘾较轻,公安机关会劝他到社区戒毒,或者进行社区康复。如果是遇到毒瘾很严重的人,那就会送到强制隔离戒毒所。这些实打实的做法,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权利,也是吸毒者和贩毒者应该承担的法律后果。这个结果意味着人生有了前科,留下不良记录。

相关法律:《禁毒法》第三十三条 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自愿戒毒不留案底的依据在哪里?

中国关于戒毒的法律主要有两部,分别是《禁毒法》和《戒毒条例》。其中都对自愿戒毒有明确的规定。

《禁毒法》第三十六条 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具有戒毒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

《戒毒条例》第九条 国家鼓励吸毒成瘾人员自行戒除毒瘾。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戒毒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

上述法律的条款明确规定了自愿戒毒是合法的。《禁毒法》中的规定比较简洁,《戒毒条例》中的规定就非常清晰,“对自愿接受戒毒治疗的吸毒人员,公安机关对其原吸毒行为不予处罚。”。这就是自愿戒毒不受处罚的依据。

只要是自愿戒毒,就不留案底不受处罚了吗 ?

答案是否定的。自愿戒毒不受处罚的前提是吸毒期间没有参加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强制隔离戒毒。如果经历过前述三种戒毒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案底是会有的。如果通过这其中的任意一种戒毒方式成功戒断毒瘾,并有相关的医学证明,那这个案底是可以通过社区逐级向上汇报,消除的。如果通过这三种戒毒方式未能戒断毒瘾,那这个案底会很成为一个顽固的存在。

举一反三,自愿戒毒之前,吸毒期间没有被公安机关或社区等相关部门发现的,那自愿戒毒就不会留下案底。戒毒前和戒毒后,人生都不会因为吸毒戒毒而受到任何影响,不会留下黑名单。

现在国家法律日渐完善,信用卡恶意使用会有黑名单,欠钱不还会有黑名单,到了旅游景区乱涂乱画会有黑名单,企业不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进黑名单。可以说国家正在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让坏人无处藏身。毒品作为社会顽疾,其危害远远大于上述行为,被抓到不仅要面对法律的处罚,还要承担未来生活工作上的各种不便。比如住酒店、开公司、购买机票车票等,都是会受到限制。所以,在没被公安机关抓到之前,选择自愿戒毒是最明智的选择。

目前国家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有很多,可以说是眼花缭乱。怎么选择自然是一个问题。患者一定要仔细甄别,避免花了钱耽误了时间不说,戒不断,戒了复吸率很高。武侯区第二人民医院作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自愿戒毒医疗机构。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武侯区第二人民医院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经过20多年的戒瘾临床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戒瘾数据,通过戒毒专家的不断总结和探索,将多年的戒瘾治疗经验命名为“多重戒断平衡疗法”。该疗法在临床验证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推广,已经为许许多多的吸毒家庭带去了健康!是戒断患者的理想选择。

自愿戒毒为什么不受处罚,不留案底?
自愿戒毒为什么不受处罚,不留案底?
自愿戒毒为什么不受处罚,不留案底?

病房照片

在这里戒毒患者,不仅没有案底,不会受到公安机关的监管和处罚,而且还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早脱离毒海,拥有全新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