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毛瑟c96手枪性能怎么样?

LoLbubble


毛瑟手枪的分类,大致说来,就是长短之分。长枪管主要有140毫米和132毫米两种,短枪管则仅有99毫米一种。140毫米枪管的毛瑟手枪最多,从它诞生后的第一种型号C96到停产时的最后一种型号M712,都是140毫米长枪管。枪管长99毫米的盒子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出品。因为战败的德国不允许生产枪管长度超过100毫米的手枪,所以无奈地将原型手枪的140毫米枪管,改短至99毫米,并将握把也改小了一点点,对外称作警用手枪。该型手枪进入到中国后,被俗称作“三把盒子”或“三号驳壳枪”。朱德南昌起义时使用的那支著名手枪,就是该型警用手枪。

图1 朱德南昌暴动时使用的驳壳枪


132毫米枪管的毛瑟手枪出品不多,只在1930年后有少量出品,属M30的早期型号。中国人习惯将标准枪管的驳壳枪称作“二把盒子”,由于132毫米与140毫米相差不多,便都被归入“二把盒子”的范畴。为区别,将140毫米枪管的称作“二把长八分”,将132毫米枪管的称作“二把短八分”。

同为M30的毛瑟“二把长八分”与“二把短八分”,如果不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仅看枪管长度,用肉眼不易分辨,但二者枪机滑轨的形状是不同的,短八分的开有减重槽,而长八分的没有这个减重槽,这是最好的辨别方法。当然再细说区别还有多处了,比如商标、枪号等。

图3 “二把长八分”与“二把短八分”


李三万的三万里


网上关于毛瑟C-96手枪的推文如过江之鲫,但每次遇到有关此枪的话题,总是按捺不住地前来凑个热闹。

因为从小就对此枪非常熟悉,爷辈都曾持此枪在江南地带与侵华日军周旋过,尽管用此枪所杀日军数量似乎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扩大金萧支队的人数。

但我党领导抗日队伍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江南侵华日军的极大威胁和沉重打击,毛瑟C-96手枪是金萧支队武工队,以及在江南地区刺杀日伪军官和汪伪政府各级首脑的军统特勤人员最主要的配枪。

即便现在,网络上依然有许多推文对源自毛瑟C-96手枪在中国的称呼傻傻地分不清,常常将驳壳枪和盒子炮等混成一团。

毛瑟C-96手枪很早就引进中国,北洋军政府时就有了,那时基本上都是10发弹仓供弹,只能实施单发射击,民间俗称驳壳枪。

至于盒子炮或二十响等称呼,是毛瑟C-96手枪的改进型,大概1932年稍晚些时引进中国,采用20发弹匣供弹,既可单发,又能连发,所以火力非常凶猛。

不管是驳壳枪还是盒子炮,随枪都配有一只木制枪盒,因此,江南一带将此两型枪械统称为“木壳枪”。

木制枪盒可以与驳壳枪和盒子炮的枪柄部位相接驳,实施抵肩射击,此时有效射程能达到150米,特别是盒子炮,20发弹匣供弹,可连发射击,可视作一把微型冲锋枪。

无论是驳壳枪,还是盒子炮,这两把枪械,对缺乏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以拉大栓的5发手动步枪为主的中国军队来说都非常宝贝,也非常受欢迎。

一般师级军队的卫队连都是清一色的驳壳枪和盒子炮混编的枪械,抵肩集火射击时,火力非常凶猛,在战场上往往能起到出奇兵的作用,以密集的弹丸瞬间撕开对手栓动步枪阵地。

毛瑟C-96手枪包括改进型,子弹初速高、穿透力强,特别是国人还发明了横握射击的方法,有效避免了毛瑟C96枪口上跳的毛病,反而增加了杀伤面积。

由于尺寸大、份量沉,特别是盒子炮空枪就有将近2斤半,加上一只20发弹匣份量死沉,事实上不受研发国军队的待见,装备数量非常有限。

但不经意间,毛瑟C-96手枪在中国却大受欢迎,中国成了毛瑟C-96手枪最大的用户,引进了数十万把,包括国内高仿的版本不计其数。

此枪在中国装备数量有将近上百万把,但也只是个大概,至于确切的拥枪数量,肯定是无从查考了,坚持江南抗战的金萧支队武工队员几乎人手一把,加上背一把步枪,装备非常精良。


国平军史


毛瑟C96手枪(Broomhandle Mauser / Mauser C96),是一种由毛瑟兵工厂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动手枪,因其枪盒是一个木制的盒子,“盒子炮”或“匣子枪”。

欧洲人眼中的C96可以说是有些鸡肋的作品,一战过后欧洲各国都已经研究和应用了冲锋枪,而C96对比冲锋枪威力不足,因为弹匣前置的设计导致全枪的体积很大,精度因为枪口上跳严重而大大降低,作为一款防卫手枪,虽然受到了一些英国军官的喜爱,但并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装备这款手枪。尽管德军一次大战期间德国陆军订购了150,000支9毫米口径的C96,在战争结束前毛瑟兵工厂交付了135,000支给德国陆军。

性能只能算一般的自动手枪,因为《辛丑条约》,中国被禁止了武器进出口,C96因为其防卫手枪的定位反而可以进入中国市场,在缺少冲锋枪的中国战场,大量的C96被应用在了冲锋枪活跃的领域,甚至C96自身枪口上跳严重的问题也被中国人用倾斜90°持枪的方式变成了增加杀伤面积,使其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大放光彩,甚至让一些配备大量C96的手枪队在近距离交火中火力远远胜过日军。

后来在1931年,毛瑟兵工厂推出了升级后的C96,改进枪机机构使得其拥有自动射击功能,还增加了可以装填20发子弹的长弹匣。

所以说在中国人眼中,可以连续击发形成压制火力,短距离又拥有相当优秀的压制能力的C96确确实实是一款足够优秀的冲锋手枪。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你好我是迷彩派,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毛瑟C96手枪是德国兵工厂于1896年推出的全自动手枪。这款手枪由于带有一个木制的盒子,因此也被称为盒子炮。这款枪在中国还有许多称呼,例如什么快慢机、驳壳枪、二十响等等。

这款枪在当时的欧洲是被瞧不上的,因为其昂贵的价格、复杂的制造工艺以及相较于手枪来说那硕大的身躯,都是被诟病的存在。但是正是这款在欧洲比普遍看不上的手枪,到了中国却成为畅销货。

因为当时西方社会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是作为手枪类的毛瑟C96却不在此列。在当时重火力不足的中国军队眼中,毛瑟手枪由于其单发、连发射击可方便转换、弹夹容弹量大、连发时火力猛以及射程远的原因,成为当时中国军队最喜爱得武器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军官也选配这种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当时中国的众多兵工厂也对毛瑟手枪进行了仿制。

有意思的是,中国军人使用了平放射击动作,简单化解了枪口上跳问题,并以此来扫射。在抗战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携带两支毛瑟C96,一支用于精准射击,另一支磨平准星(便于拔枪)别在腰间。


迷彩派军事


又称驳壳枪,是一种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动手枪,驳壳枪、盒子炮、匣子枪。有效射程 100 米,最大射程 200 米,供弹方式 6、10、20、24发,瞄准具型式 V型照门上刻度最大可调至1000米。全自动射击时在50米到80米距离内可以形成猛烈的火力,所以又称为冲锋手枪或战斗手枪。


滇西表哥


这枪不错,比我的枪射速快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