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论语》的快乐打开方式

话说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风调雨顺,国运兴隆,一天赵匡胤和几个大臣闲聊,谈起了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宰相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但旁边站着翰林学士卢多逊,卢多逊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使劲地拍完皇帝的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

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皇帝阴沉着脸坐了半天,最后还是压不住心头怒火,便向赵普招手叫道:“赵普过来。”

赵普以为要挨赵匡胤的那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的揍了,因为赵匡胤拿着它从不离手,打起人来也很疼,所以赵普就战战兢兢地走到御案前。只见皇帝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狂写乱画,弄得他浑身上下翰墨淋漓。赵匡胤一边涂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从此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

而他帮助赵匡胤制定的政策制度,也让宋朝达到了空前的兴盛时期,赵匡胤和他子孙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发达的时代。

这位大宋朝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由此可见论语所包含的知识之广,对人成长的意义之大,可是除了小时候学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在川上曰”之外,谁通读过这15900的经典呢?

太难了!真的是太难懂了!还好后来于丹老师讲了论语心得,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看的津津有味,但是真正的原著我们却很难读的下去。可是新的课程改革重在古文的增加,而且很多研究发现,阅读古文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能力,专注能力和理解能力。

让孩子快乐的打开《论语》或者父母自己阅读就很有必要,怎么才能让自己读的下去,而且确保理解正确呢?

《解“语”》来了!

《论语》的快乐打开方式

《解“语”》是一位高中老师赵震的作品,他本身为四川绵阳一位高中语文老师,热爱阅读,喜欢在书本中体味别样的人生,喜欢思考先贤留下的哲理,也喜欢写作,用文字记录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以及所思,所感,这是他的第二本书了!

说起来赵震写这本书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作为语文老师,他最头疼的其实就是古文,他头疼讲解,头疼学生没兴趣。学生头疼太难了,距离我太远了!赵震就想我是不是可以用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古文讲好啊!在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中《解“语”》出炉了。

书的封页上写着写给青少年的《论语》课,其实我觉得这是一本写给国学爱好者的《论语》课!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去年一年的时间都在上国学课,可惜悟性不佳,而且看到那些东西都头疼,一年的时间我都没有翻过《论语》,我觉得那个太高大上了,反正看了也看不懂,不如不看。

可当我看到《解“语”》的时候,突然有种灵光一闪的感觉,我居然把我一直都读不下去的《论语》全部读完了,而且理解正确,这全部归功于《解“语”》。

《解“语”》采用的是古文原文的引用,白话文翻译和诙谐幽默的讲解三段式写作方法。

原文可以背诵,白话文让我们理解,最终的讲解让我们对这段话记忆更甚,而且作者的拓展,直接点出原文的要义,更让我们理解起来轻松,学习起来简单。

赵震的讲解是用和读者对话的方式,读书的时候能让人感觉你面前就是一个博学的人跟你谈论《论语》呢!他诙谐幽默,让我们在轻松看故事的同时,脑海中出现了有血有肉的孔子和门人的形象。

对于学生来说是考试必备的良品(毕竟现在课程改革,古文占比重很大,一本这样的书,可以让孩子开心的学习《论语》),对成人来说是愉快阅读经典扛鼎之作。

试想我们光去看于丹老师的视频,我们还是没法一字一句的去读《论语》,背诵《论语》。可是这本书,解决了我们背诵,理解,深入思考三个问题。尤其适合国学爱好者的初学者!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通读了《论语》,你想不想试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