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在搞湾区经济夹在两个中间福建应该怎么应对?

用户13231465592


福建政区图

简介

在我国东南沿海岸线上,主要分布的三个经济区域,分别为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的福建,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区域的长三角在搞自己的长三角大湾区,珠三角在搞自己的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当中,海峡西岸的福建应该怎么去发展自己呢?


目前现状

城市群:今天全国经济形势当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福建当然也不例外。我国正在神州大地上建设数量众多的城市群,经济带,大湾区,在福建规划的城市群为海峡西岸城市群,五个中心城市当中,福建省就占了三个分别为泉州厦门和福州。

铁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交通在我国曾经带动过像石家庄,郑州的发展,铁路对一个地区至关重要。目前在原来铁路的基础上,我国又在规划沿海铁路,其中就贯穿海西城市群的主要城市。福建对内陆辐射和联系上,规划网同福建京长沙至重庆的铁路干线,连接我国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此外还有一种连接其他城市的铁路干线。


海上丝绸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了深圳特区,深圳成一夜崛起之城;90年代设立浦东新区,目前浦东成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市区。可以说政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东风,虽然福建没有这么大的东风,但是起码可以把握一下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机遇。

未来可能

据说我国有规划京台高铁项目,在未来台湾回归之后,随着京台高铁的开通,福建便成为沟通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交通枢纽。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大海西城市群到台湾,成为台湾海峡城市群,到时候该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群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张尧自媒体


改革开放40年没有亏待福建:1978年,福建GDP排名全国23位,倒数第八,2018年,福建排名全国第10位,晋升了13位,这个位数是中国最高的!下降了位数最低的也是13位,黑龙江省。福建的经济总量是不很高,但人均GDP却排第6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高于第7位的广东,第8位的山东。1985年,中央决定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的闽南三角区同时设立对外开放区,20年后的2005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各占全国经济比重的22%,28%,福建闽南三角区仅占4.5%,福建被夹在中间,面临边缘化的可能,经过这15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建进步很快,未来不可限量,福建是个典型的山区大省,靠山面海,是全国著名侨乡,福建要发挥自身优势,向台湾、东南亚推进,把建设外向型经济的海洋强省推向更高的水平,努力担负祖国统一大业,建成台湾海峡经济区,向东突破制约瓶颈,积板向内陆江西省辐射,让江西省成为福建的坚实后盾,结成闽赣经济一体化,这样福建的未来就能够体现自身的优势!


阿二志华


在国内各大经济省份中,福建其实很容易被忽略,同样沿江靠海,北边有长三角经济区;南边有珠三角经济区,福建被夹在中间,名不显声不著。

而且福建山区特别多,人口聚集在东部靠海的一条线状地带,人口相对其他东部沿海省份粤、浙、苏、鲁明显为少。

改革开放之前,作为战备区域,福建的重工业是起源于山区的,反而是南平、龙岩等山区县的工业基础更为雄厚,这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强劲发展。改革开放后,沿海的厦门、泉州、漳州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才逐渐发展起来。今天,由厦漳泉构成的闽南三角地区成为全省最近较发达,市场最活跃的地区。

但由于福建发展起步晚,而且受制于地理、交通等因素,经济规模一直难以达到粤苏鲁浙等沿海省份的程度。今天,南边的广东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站战略,北边的浙江推出了杭州湾大湾区,夹在中间的福建如何应对?

个人认为,把福建沿海的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串联起来,打造沿海城市带是未来必须走的一条路子。现在只有闽南的厦漳泉融合发展起来了,北部的宁德、福州、莆田还没有融通。

山东省在打造沿海经济做的比较好。山东把青岛、威海、烟台等几个沿海城市整合在一起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流动等方面统一规划。早在2011年初,《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被国家正式批复了,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青岛、烟台和威海这三个市的GDP分别达到了11037亿、7339亿和7202亿元,合计25578亿元。

而福建沿海6市中,只有厦漳泉融合的好一些。闽南三市15462亿元GDP合计,远远不能和山东的青烟威半岛城市群相比。实际上,福建沿海6市GDP合计也才26404亿元,仅仅和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市的GDP总和25578亿相当。

如果福建在高层推出沿海城市发展战略,从产业布局、港口建设、交通设施、财政金融等方面同意布局规划,是有可能打造出一条“黄金海岸”来的。(△ 黄金海岸)


另外一个,就是要打造福建经济大市。福建省GDP排在全国前十位,也是一个沿海省份,但至今没有打造出经济大市。而地处沿海的几个省份都诞生了经济大市,比如山东的青岛,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浙江的杭州、宁波,广东的深圳、广州。没有经济大市,就难以形成核心城市和城市群。未来,福建可以把泉州和福州一南一北的两个城市打造成经济大市,给予财政、交通、金融、贸易等优惠政策。


财经知识局


首先,福建并不是第一次夹在两个三角之间了,而是一直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之前所谓的城市群,以及现在所称的大湾区或者都市圈,我认为并没有本质区别。福建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但活得并不是很差。现在即使长三角和珠三角要建大湾区,于福建来说面对的区域竞争格局较之以往并无区别。

那么,究竟是什么来支撑福建的过往,什么能支撑福建的未来?

回顾福建的历史,在全国地位最高的时期是两宋。为什么?因为自由开放的经济文化环境。凡是开放时期,福建就繁盛,封闭时期,福建就落后。两宋特别是南宋时期,福建的文教,经济,科技全面繁荣,即使到元朝,泉州港仍是世界最大港口。然而,明朝开始,明清时期的福建便落后了。直至清末洋务运动之后,福建才又逐步崛起。可是,新中国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前,福建已经沦为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论生产总值仅较贵州略好一点。然后,我们看到,从1978年到2018年,福建GDP从全国排名26到第10名,四十年间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没有之一。

所以,福建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是福建人的灵活敢拼的精神。只要你给他自由,放手让他去做,福建可以做的很好!

未来,也许,两大湾区仍将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重心,但是只要给福建不比人差的政策环境,凭借福建人的拼搏,就能重新拿回两宋时期属于福建的荣耀!


南山之北


福建城市群在长珠两个强大的城市群中间可以说是较为尴尬了,不过也可以说是左右逢源了。因为它是联接这两个经济圈的纽带,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福建的城市群为何存在感没有江浙一带的高呢?其实福建人的优越感是比较强的。因为福建是一个物产丰富,旅游资源众多的省份。不过人口少,也是福建在全国不具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例如杭州、苏州、南京等大城市都基本上是千万级别的人口数量,而福建第一人口大市的泉州也只有九百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数量更少了。厦门有望成为中国的新一线,不过由于人口与土地面积的关系,却很难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超级强市的。那么三千多万的福建人也实在太少了,要组成一个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是有点儿难度的。还有做为特区的厦门的经济辐射能力太低,老抱着旅游城市这块金字招牌不放。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厦门也是炒作房价的重灾区之一。对比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经济,它支撑房价的实力远没想象中的强劲。在新经济领域上没有像深圳、杭州一样大胆尝试,这也制约了福建省的经济发展。随着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与崛起,福建的城市群并不具备竞争上优势。从人口的流动上看,可以看出这一点。总之,经济的发展永远是离不开人的因素的,其次才是科技生产力的因素。那么福建要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呢?其实福建的轻工业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农牧林渔等产业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是要成为一个经济圈需要有更多的城市与地区共同建设与发展而已。

言归正传,个人认为,应该把福建城市群与台湾西海岸城市群合起来看较为合理。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海峡经济圈,这样的前提就是两岸必须统一。如果两岸统一,那么海峡城市群大约是山东省或江苏省的经济体量。这样在中国的经济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均方面可以媲美粤港澳大湾区。





嚁月


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福建,应对之策只能是尽快回归历史传统定位,尽快建立以福州为中心的台海及东南沿海经济区。改革开放及特区建立几十年经验教训,福建发展应放弃建国以来备战需要,以侨资以厦门为重心的发展老模式。

.

厦门不可能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及不可能建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什么?因为成也厦门岛,败也厦门岛:厦门成败在地缘。厦门地理上的优势,不仅风光旖旎,更是闽南中心外联窗口;厦门劣势也在地缘,再怎么整合也无法摆脱弹丸之岛的尴尬。福建的海岛线长全国第一(福建海岸线长第三)。厦门岛在福建海岛排行,老二还排不上。

.

国人普遍把厦门视同深圳、大连、青岛这样的海滨城市。真实的厦门是以厦门岛为绝对重心的小海岛(不是海南那样的大海岛,也不是滨海),附带鼓浪屿、大担、二担等小岛,还有同安集美一块滨海区域。七十年来,在中央和福建全省的呵护扶持之下,打华侨牌打闽南牌,向着漳州泉州地域(逐步)扩张,形成今天的地理格局。

.

厦门这些年的发展,以目前的经济支柱产业来说,第一房地产,第二旅游业,第三港口业。其中厦门所谓的10个口岸,除了东渡和翔安,其他8个全是(先后)由漳州划入的。外人更难以置信,厦门港在改革开放作为四大特区之时,没有漳州这些港口,厦门岛本身连一个万吨口岸也没有。

.

厦门最大魅力是漂亮的旅游点和爱国爱乡的闽南人脉资源。以侨资、外资发展为中心,是当时正确的必然选择。厦门岛是闽南中心漳州府的外延。历史上漳州府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都是四方客商物流中心:一方泉州、莆田,一方潮州、梅州(跟漳州中转物联,远多过广州),一方汀州、抚州。厦门作为闽南出洋窗口,自五口通商取代漳州港。当年厦门茶叶贸易及进出口物资,涵盖台湾岛。

.

改革开放形成今天四大一线城市,广深的地位不可撼动,也体现在它超强的吸附力,彻底改变了今天厦门发展的愿景。现在的实际情况,粤东和赣南,甚至整个江西,只可能紧紧靠向广州、深圳。厦门今天的格局,仍不可能覆盖福州及全省。台湾即是回归,厦门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

.

福州作为闽都非一夜形成。福州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中心是历史的真实。明朝中国民间海上贸易中心在福建沿海。清朝闽浙总督府设在福州,福建总兵管辖福建及浙南、粤东的海防。福州港五口通商覆盖温州地区茶叶出口贸易。福州自宋代以来一直列为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只是二战后,特别是建国后,福建没有国投大项目建设而落伍。福建自有一点财富又重点投入厦门。

.

福建未来发展看福州。福州现在搞的南向发展规划,定位即是东南地区国家中心城市。福建经济发展好的县区,除了泉州及漳州的,其他也多分布在福州周边。福建第一大海岛平潭岛交通已经改善,与福州近在咫尺。平潭县更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大海岛。

.

外贸是福建经济重要部分。外贸依赖于口岸发展。厦门的主要深水口岸,均在南向的漳州一侧。福州近有福建历史最早的长乐港、马尾港,新有在建的平潭港;外有南北方向都可以连接的天然深水良港。上连接宁德的三都澳,下通达莆田的湄洲湾,它们都是大陆数一数二的天然深水口岸,可以覆盖的经济腹地远大于厦门。

.

福州地缘可能提供四面八方联系,西南接莆田、泉州,甚至漳州,东北连闽东、温州,西北通整个福建内陆,以及武夷山脉相邻的浙赣山区相比厦门更现实。福州与莆田轻轨已经获批建设,厦门与泉州的城轨还在纠结。福州经济带建立之时,覆盖泉州、漳州,更是必然现实。


南伯阳


福建省‘’依山傍海‘’陆地90%是丘陵,6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人很自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并没有因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湾区建设而焦虑,GDP增速在沿海省份排第一,收入消费接近广东,人均GDP甚至超过广东!仅落后于江苏和浙江。而且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也能排第五。福建究竟靠什么来发展?

1.山多人少不抱怨。没有盲目的大规模城镇化和工业化,有没有盲目的站在房地产的风口,而是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耳熟能详的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大有赶超绿茶的趋势,还有特色的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传统的寿山石、德化瓷器、福州漆器等等,超市里的香菇、木耳等干货也大部分产自福建。

2.政府扶持走出去。只一个沙县小吃遍布全国,成为第一连锁餐饮,帮助身在穷乡僻壤人的就业和致富!网络电商的迅猛发展又极大促进特色产品走出福建。

3.看山看水看海边。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大力发展旅游和港口贸易。

4.做大做强厦漳泉。厦门 漳州 泉州文化民俗相近,产业互补性强,泉州的工业第一和三产第二,漳州农业排第二,加上厦门的港口贸易和旅游,一体化后的都市圈GDP总量占比过半,二产三产占比过半,对全省的经济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有海峡两岸城市群的预期。






漂飘12


天时:国家政策、产业风口、技术风口

地利: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沿海港口优势

人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力。

这就不难理解,最近武汉、成都、杭州、西安、长沙、郑州等新一线城市爆发了“抢人大战”,这些城市敢于向一线城市拿人才,目的很明显,也开出了许多优惠条件。

福建怎么应对

福建的区位分析: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泉州、福州、厦门都是全国的优良港口城市,特别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理位置显著。厦门、福州更是海峡西岸的经济发达城市,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政策分析:

国家对福建的经济政策还是很多的,随着福建自贸区、福州国家级新区等一系列举措,福建已经具备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海峡湾区条件。

福建应对策略

天时、地利、人和福建就缺人才,福建省目前总人口不足4000万,在我国省份当中,处于中等偏下,重要城市人口数量如下:

福州:766万

泉州:865万

厦门:392万

漳州:505万

厦门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人均收入在福建省是最高的城市,可是人口规模有些落后了,而厦门本身也是一个对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城市。

我给出的建议是: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厦门,应该加大力度,给出优惠政策、得到国家的支持,大力吸引外来人才来厦门工作和定居。加上福州、泉州等城市要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这样才能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特色路。


蒋昊说经济


福建算是比较低调的。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默默打拼着,历史原因,长期处于国防前线,不过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的成绩还是不错。福建现在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可GDP排名是泉州,福州,厦门,漳州,可见闽南是福建未来发展潜力区域。闽南厦漳泉,地缘近,语言相同,文化习俗也相同。闽南这三市泉州不服厦门。厦门想当老大,厦门一直有小岛思维,格局小。漳州默默自己丰衣足食,三个城市的思想不在一起,各有各的小心思。思想不统一,很难报团发展。



友情友爱


福建当务之急要摒弃依赖高房价吸血,把沿海特区厦门划为泉州一个区,形成一个大都市区域,实业带动,把厦泉房价控制在一万元以内,降低企业及高新人才运营生活成本,加快泉州连接内陆长沙至泉州高钱规划建设,利用南三龙丰富自然资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布局旅游康养,特色有机农产品乡村建设,加快高速路国省道交通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