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神秘的菩提祖师(三)

菩提老祖根本就不是如来佛祖。那他到底是谁?

我认为要找真正的答案,不得不参考同时期的另一部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两部作品出现的时间相近,书中的好多神仙或者故事,也是对民间流传的整理。不管是菩提祖师也好,如来佛祖也罢,不是吴承恩和许仲琳凭空想象出来的角色,而是参照了当年好多道家经典著作。提起《封神演义》,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讲述的不同朝代的故事,两部书中的人物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像李靖、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书中都有出场。《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就是《西游记》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可见,两部作品中人物之间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根据两部著作的描述,我们可以推出《西游记》中的如来佛和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的混鲲祖师的两个弟子,西方教的大小教主,西方教就是后来的佛教的前身。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在《西游记》中,我们无法破解菩提祖师身份之迷,但我们从《封神演义》中却看出了端倪。《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给人的感觉是道教人士,而在《封神演义》中恰恰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堪称《封神演义》的两大顶尖高手。他们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极乐之乡,身高丈六,面皮黄色。不禁让人想起了《西游记》中已经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两人相貌如此相似,并且都在掌管西方极乐圣地。难道他们是一个人吗?那就让我们看看两位作者,对两位高人的描述吧。《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只见足踏祥云,霎时而至芦篷。广成子来禀老子与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师至矣。”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来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见: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话说老子与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芦蓬,打稽首,坐下。

再看看《西游记》中第七回对如来的描述: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封神演义》里,还有这么一段:

接引道人顶上现出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

诸多因素表明,接引道人就是若干年后的如来佛祖,西方教便是佛教的前身。

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上面这首诗和《西游记》中,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写的一模一样。

《封神演义》的出现晚于《西游记》,好多诗词均是抄袭《西游记》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仲琳和吴承恩出生在同一时代,实际上当时已经流传了很多神话传说的剧本或书籍,比如《蟠桃会》在当时就有剧本。两部书对于菩提及准提的认识,或多或少也是来自民间的流传,以至于两人对于很多神仙的描述出奇的一致。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菩提祖师便是《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即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丈六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有可能被如来逼走,而后隐居在灵台方寸山,看破世事,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这也是他不愿让悟空闯祸后,说出是自己徒弟的原因,一则他怕如来知道自己现在的所在,二则不想让外面的事情打搅自己清逸的生活。

当孙悟空离开方寸山后,菩提祖师就再也没有在《西游记》后面的章回出过场。至此,菩提老祖在《西游记》中的使命完成,这个神秘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菩提祖师虽然曾是西方教的小教主,但是吴承恩描述的菩提老祖更像是一个佛派人物。虽然祖师表象上是西方佛派人物,但是其学识和本领却博大精深,各种教派法术样样精通。书中第二回描述祖师开坛讲道的情形如下: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从本段可以看出,祖师精通禅、道、佛三家真理,将三家法术结合的浑然一体。按照本人的观点,实际上祖师已经将三家精髓整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教派,可能叫做全真教,有点像王重阳了。

接着,祖师要问悟空学哪方面的学问时,祖师将自己了解的各种本领让悟空选择,是哪些呢?术,请仙扶銮。问卜碟煮,能知趋吉避凶之理。貌似茅山道士的法术。流,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饥过气,用方炮制,烧矛打鼎,进红船,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

以上可以看出,祖师精通的东西真是犹如茫茫大海,更似浩瀚苍穹。可偏偏祖师说的这些却不能满足悟空的需求,因为悟空想要学的是长生的法术。

祖师单独给悟空开小灶,教了他长生的法术。悟空修炼了三年,终于通了法性,会得根源,已注身体。但是,这些长生之术却要躲过五百年一次的雷、火、风才能与天同寿。猴子后来又学习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后,就成为太乙散仙,可以躲避上述灾难,得到长生不老。书中是这样说的,“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拘无束,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悟空前七年一直听的是文化课,又三年是炼的长生的基本功,后来就学了长生的绝学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其中,筋斗云应该是祖师的独门绝技。感觉悟空学的法术,只不过是祖师精通的所有法术中的一小部分。

再看看,悟空就学了这点本事能有多大的能量。先在独角鬼王的建议下,竖起齐天大圣大旗。这是悟空自不量力的行为吗?不是的,因为悟空下山后,遍游四大部洲,广交朋友后的才有如此惊人举动。说明悟空是在游历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在三界内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更是悟空自信的表现。通过大闹天宫与诸神对战的成绩,就知道悟空这样做不是一时冲动而为。巨灵神,不出三个回合,败阵而逃;哪吒,三十合多点,负痛逃走;九曜星,九对一,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四大天王+哪吒+托塔天王,被悟空打退;惠岸行者,五六十合,臂膀麻酸,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二郎神,大战三百合不分胜负。后来赌变化,互有胜负,总体看二郎神靠三只眼,悟空靠的是聪明才智,基本上算平手。要不是李老君的金刚镯,玉帝派来的十万天兵拿悟空也是毫无办法。

哪吒是太乙真人的徒弟,二郎神的玉鼎真人的徒弟,都是元始天尊的徒孙。惠岸行者的师傅先是普贤菩萨后又跟随观音菩萨。实际上算是如来佛祖的第三代传人吧。

而这些人从师学艺可算是成年累月,而且他们都是其师傅比较钟爱的弟子。悟空虽天生石猴,但是学艺时间只有十年左右,能有这样的境界,实属菩提祖师的功劳。可以说这般兼容三教九流的法术,是《西游记》中其他神仙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便是如来和太上老君,也只不过是佛、道两家各自的派别而已。这样一比较,就会发现菩提祖师虽然名气不响,却属真正的高人,法力无边。

菩提祖师不但法力无边,而且年龄也是相当吓人。看看孙悟空和黑熊精的对话,“我儿子,你站稳着,仔细听了!我:自小神通手段高,随风变化逞英豪。养性修真熬日月,跳出轮回把命逃。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在哪个时候能够活到十万八千岁的人物,除了三清和玉帝外,估计如来也够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菩提祖师的法力应在菩萨和真人之上。而菩萨和真人大多都已经修炼至金仙级别,是神仙中的极品,像这样极品的神仙本来就不多。而菩提的实力又在这之上,那么这样的人就更加少了,感觉祖师的法力能和元始天尊、如来佛祖这几个高手有的一拼。在《封神演义》中其实就有菩提祖师战绩的记载,“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想想通天教主是谁啊?就是三清中的灵宝道君,在天庭的地位仅次与元始天尊,排在第二位。

那么既然祖师有如此高的法力,为何不让孙悟空日后说出是他的徒弟?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西游记》第二回中,他赶孙悟空走的时候,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菩提祖师之所以这样交待,因为他知道:一是孙悟空不是一个安分的主;二是一旦孙悟空闯祸,作为师父的菩提祖师却无能为力。这也充分说明了,菩提祖师对于整个统治阶级的无奈。个人永远无法跟一个时代抗衡,孙悟空如此,菩提也是如此。虽然在87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医治人参果树的时候,导演安排了一出孙悟空欲找师父救难的情节,书中却没有这样的描写。孙悟空从离开师父后,真的是尊崇了师父最后的嘱咐,不但没有找过师父,也没有在闯祸之时,提到过师父半个字。

菩提祖师是世外高人,法力无边,徒弟众多,品德高尚,口碑甚好,完全可自成派系。作者对此作了详细的铺垫,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一等一的高手,却只能隐居授徒传道。

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代表什么,也知道孙悟空追求什么,甚至知道孙悟空将来会闯下怎样的弥天大祸,但他还是传授给孙悟空了通天的本领,这说明菩提祖师对绝对的自由也是向往的,但这也正是他的痛苦之处。虽然向往,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在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本领再高的人只能是一个悲剧,只能表示服从。所以,菩提祖师只能是昙花一现,他在教授孙悟空本领之后,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知道孙悟空的道路行不通,迟早要被扼杀,因此菩提虽然不能与他所处的时代抗衡,但是他很好地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这也是吴承恩老爷子的追求。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对身为弱者的普通民众,他传道授徒,布施百姓,正是兼济天下的表现;对身为强者的诸天仙佛,他不同流合污,而是默默无闻,这是独善其身的具体体现。菩提祖师不让孙悟空说出自己,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睿智,如果他允许孙悟空拿自己撑腰,以孙悟空的性格,必然会更加天不怕、地不怕。不让孙悟空说出自己来,既成全了孙悟空,又成全了自己。成全孙悟空在于不让他连累自己,以至于背上毁师灭祖的不仁不义之名;成全自己在于让自己继续远离俗世,长隐于这灵台方寸山中。

有时候,当你不适应你所处的环境时,不要试图改变它,因为你根本改变不了。最好的办法是要么你学着适应它,要么你就自己经营一个小圈子,快快乐乐地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独善其身。

神秘的菩提祖师(三)

菩提老祖实际上是吴承恩先生最推崇和敬重的一个人。一个亦佛及道的世外高人,而且还培养出一个聪明、能干、有胆识的猴子。菩提祖师是吴承恩心目中唯一敬重的神仙,他的清闲自在,更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美好生活境界。

佛派的宗旨是修炼自身、普渡众生。但是令大家失望的是在整部《西游记》中,没有见到一个佛家人士做到以上的修为。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亦是如此,他们选择的取经人也是佛派内部的人物,这只能算是在普渡自己的弟子。佛派的真经更是成了佛祖赚钱的法宝,对外传授时是要财物交换的。唐僧取经的代价除了十四年的长途拨涉,还有唐王御赐的哪个紫金钵盂。

道派的境界是修身养性、不问世事。但是在《西游记》中,我们看到道教的教祖李老君却常伴玉皇身边,参与各种政事管理。更可恨的是其纵容手下,让他们到凡间害人。

而真正达到佛教和道教所谓的最高境界的人,却只有菩提祖师。他与乡民为邻,参禅论道,培育一批一批的弟子,做到了真正的普渡众生。他居住在人间,远离天上烟火,不问世事。而且培育的弟子基本上也是普通人,不收半点学费。孙悟空也是受益者,只是孙悟空的功利心很强,祖师知道他日后必然生乱,才让他不要称是自己的徒弟。更为称道的是他的培育的成千上万的弟子,基本上也大隐隐于市。

菩提老祖是神仙界的一个理想化身,不论武功还是修为都做到了极致,是佛祖和道祖无法比拟的。吴承恩只是假借了须菩提这个名字,塑造出一个三教合一的理想化神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