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殲11與殲16有什麼區別?

竹的堅強


區別很大,殲11是一種制空戰鬥機,而且是以格鬥空戰為主設計的飛機,是能量空戰的產物,也是我國在早期仿製蘇27SK基礎上得到的飛機,他的A型採用的發動機是AL31F發動機,B型採用的發動機是我國國產的太行發動機。

圖中是殲11B戰鬥機,他的發動機是國產的太行WS10A發動機。


殲11是單座飛機,非常強調空戰中的機動性,而且相比於過去的蘇27SK,改進了航電設備,具備一定的遠程交戰能力,但是超視距作戰能力並不強,這一點在他的改進型殲11B上得到了一定的改觀,但是也不明顯。總的來說,殲11系列戰鬥機是典型的第四代和四代半重型作戰飛機,作戰性能重格鬥,輕遠距離交戰。

圖為採用了低可視塗裝的殲16戰鬥機。


殲16則不同,他使用了大孔徑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備國產新一代太行WS10A發動機,有飛火推一體化作戰能力,飛機是一種雙座飛機,不強調格鬥空戰,而是強調遠距離的交戰,他配備的一種長達7米多的空對空導彈,射程可以超過200公里,是一種典型的空中巡洋艦式的武器,和他類似的飛機是美國的F14雄貓,不過他的雷達和航電以及導彈武器要比雄貓強多了。

圖為採用了太行WS10A發動機的殲11BS雙座重型戰鬥機,他屬於殲11B系列飛機裡的多用途和教練型號,取代蘇27UB。


這是他們在作戰任務的不同,細節的不同包括,殲11戰鬥機使用1474雷達,而殲16使用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1戰鬥機沒有電子戰升級和電子突擊能力,殲16戰鬥機則具備掛載電子吊艙實施電磁壓制配合攻擊的作戰能力,殲11戰鬥機不能執行遠程交戰任務,但是殲16裝備的新型遠程導彈可以遠程交戰,所以他們是很不同的飛機,另外,殲16也更加側重於多用途性,對地打擊也是強項。


海事先鋒


殲-11是蘇-27的中國版,單座制空戰鬥機,而殲-16是中國完全化的蘇-30,不等於蘇-27UBK雙座版,不知道這樣表述清不清楚?殲-11可制空,殲-16制空對地雙優,當然也可制海,因為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成為我空軍和海軍主力重型戰鬥機。面臨著引進的蘇-30MKK老態漸顯,四代機還未能大批量入役,殲-16自有裝備空檔要填補,還可生產一些,就是未來四代當家,亦可成為有效補充。已經把殲-11系列弄得爛熟,在吃透了蘇-27技術之後,成系列發展,想來也在情理之中,殲-15之後緊跟著推出殲-16,沈飛人這些年可是沒閒著。有人譏為“蘇伊霍斯基”,有失公允,發展我們急需的裝備,沈飛不遑多讓。個人開個玩笑,殲-11受中俄軍售規定,不能出口,要不然外銷的話早就打開了市場,現在只能自家裝備,想來也是滿滿的無奈呀,嘿嘿。

殲-11完成摸透。引進蘇-27生產線以後,國產版的殲-11也在持續改進,雖說沒有脫胎換骨,但真正完成了國產化,這一步走得相當堅實,如若不然,系列化就會淪為一句空話。可以說通過打造殲-11,推動了中國發展重型三代機戰鬥機的技術進步,國內殲-10問世只是一箇中型機,遠程還得指著殲-11,可以使用國產武器,航電大為改進,換裝了渦扇-10“太行”發動機,能期待殲-11做的,沈飛人都做到了,為以後系列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殲-16不會是終點。在打造殲-15的過程中,中國系列化的殲-11,開始脫胎換骨,其迎來的第一個型號便是殲-16。都知道,蘇-27還存在身子結構不強的問題,俄羅斯發展出蘇-35才算完成了脫胎換骨,是以才滿滿的威風,號為4++,為了向世人展示中人俄友誼,中國也買了24架。24架只是一個航空團,當然也只能做為一點補充,中國還得按自家套路發展,因此,殲-16自與蘇-35不同,沒有給予太高的奢望,未來能配合殲-20展開對地對海攻擊,就可以。然而殲-16也不會是終點,還當有一款電戰版出世,伴同攻擊。

殲-16是否能完全替代殲-11?有可能,殲-11已然完成了其使命,只是制空,作戰效費比已不高,或說有點浪費,再無改下去的理由,這樣沈飛再保持兩條生產線就可以,一為殲-15,一為殲-16,成為中國三代重型戰機最後的一抹輝光,生產數量都在百把架以內,幾年內即可達到一個峰值,沈飛即可騰出手來去發展下一代,比如現在自籌資金搞出來的殲-31,今年的消息開始變得有利。通過打造殲-11系列戰鬥機,沈飛了建立了厚實的航空技術家底。


魂舞大漠


殲-11和殲-16雖然同屬“側衛”家族,但兩者存在一個明顯區別,那就是殲-11是空優戰鬥機,殲-16是多用途戰鬥機。

殲-11的原準機型是蘇-27SK。1990年12月,我國與蘇聯達成了蘇-27SK戰鬥機的購買協議,引進了這種先進戰鬥機。1996年12月,俄副總理波雷納科夫訪華,與中方正式簽訂了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這種由沈飛製造的蘇-27就是殲-11。通過在生產中積累經驗和摸透技術,沈飛又生產出航電大幅改進的殲-11B。

無論是原裝蘇-27SK、殲-11還是殲-11B,都缺乏對地攻擊能力,也就是隻能打打火箭彈,或者扔一下無制導的鐵炸彈。和F-15C一樣,這三種戰鬥機本質上還是空優戰鬥機,專門執行奪取制空權的空戰任務。

“側衛”是一種優秀的戰鬥機平臺,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突出優點,非常適合用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俄羅斯和我國對該機的下一步改進都集中於擴展該機的多用途能力上,於是就誕生了蘇-30MKK/MKI和殲-16。

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從俄羅斯進口了近百架蘇-30MKK/MK2,這種多用途戰鬥機使用了蘇-27M戰鬥機的加強結構和高垂尾,增加了內油容量,機翼根部增加兩個載重2噸的重載掛架,前起落架改為雙輪結構,徹底解決了之前“側衛”在0.7-0.9馬赫之間過載被限制在7g的問題。

蘇-30MKK/MK2通過改進航電和武器系統具備了發射大量先進對地制導武器的能力,該機的裝備使我國海空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大幅提升。

殲-16是沈飛借鑑蘇-30MKK的機體結構後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基本可被視為國產化的第二代蘇-30MKK。殲-16相對於蘇-30MKK的主要改進在於:1、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全新架構的國產航電。2、通過電子設備和複合材料零件上的減重,以及換裝國產WS-10B發動機,提高推重比。3、掛載多種新型國產武器。


DS軍美


簡單來說,殲-11型飛機是蘇-27的I階段發展型,而殲-16則是蘇-27的II階段發展型。

中國空軍引入蘇-27飛機後,經過26年的發展進步,已經先後有600餘架各型蘇-27飛機加入現役(包括進口的76架蘇-27SK/UBK、100架蘇-30MKK/MK2與14架蘇-35SK飛機)。而國產蘇-27飛機的發展脈絡也已經逐步清晰,目前基本可以用如下幾個詞來形容:仿製開路、逐步提升、適時飛躍。

“仿製開路”指的是引進蘇-27飛機之初,主機廠所與空軍的主要目標,一是摸透蘇-27飛機的特性,二是掌握蘇-27飛機的生產與製造技術,三是研究適合第三代戰鬥機的戰術戰法,從而達到在工業製造與空軍裝備領域三代化的目標。這一階段的我國主要以來件組裝、自產部件組裝蘇-27飛機為主,技術路線相對保守,以“能造出飛機”來為彼時的主要目標。

“逐步提升”則是在完成了第一階段掌握第三代戰鬥機的製造技術之後,結合90年代與21世紀初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進步,針對蘇-27型飛機進行的自主研發改進。重點放在為蘇-27飛機換裝更加先進的航電雷達、武備動力方面,主要目標是以蘇-27飛機這個優良的平臺為基礎,基本滿足21世紀初爭奪戰區制空權的作戰需要。這一發展階段的主要成果是殲-11B/BS飛機,使用了完全國產的機體、動力、航電、火控、武備,將蘇-27飛機的作戰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基本達到了蘇-27中期改進型的戰鬥力,該機已經成為21世紀10年代我空軍制空作戰的中堅力量。

“適時飛躍”則是在完成了第二階段目標後,在對蘇-27型飛機已經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結合21世紀10年代我國航空工業發生的巨大飛躍,對蘇-27平臺進行的自主研發升級。這一階段的成果主要就是殲-16、殲-16D、殲-15S、殲-15D四種。主要特徵是為蘇-27平臺改裝更加先進的機體、更加強大的航空電子系統與種類更加多樣的武器裝備,以確保該型飛機的改進型足以遂行好未來複雜戰場環境下制空作戰、對地對海攻擊任務。


軍武次位面


殲11和殲16是我國空軍當前的主力機型,殲16是在殲11的基礎上發展研製而來的;我國從引進蘇27授權國產化殲11開始,我國先後在殲11的基礎上發展了殲15艦載機以及多用途殲擊機殲16,使得我國成為第四個具備研製重型殲擊機能力的國家。

追溯源頭我國於1992年引進了蘇27重型殲擊機,根據中俄協議俄羅斯授權我國組裝生產蘇27國內代號殲11,正式開啟了國產蘇27家族的征程;根據我軍實際使用,沈飛在殲11基礎上換裝國產多脈衝普勒機載雷達、機載電子設備、國產武器裝備以及國產動力系統研發了殲11B,並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基本形成了殲11家族的雛形。



兩者的共同點:

①殲11系列和殲16才用了蘇27的基本氣動佈局。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在中國,蘇27系列的後續發展型號基本上都延續了蘇27的氣動佈局設計,充分的顯示了蘇27優異的氣動佈局。

②裝備了光電探測系統。座艙前側的光電探測系統是蘇27系列殲擊機的重要特徵,具有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對空中目標進行探測、跟蹤等功能。


兩者的不同之處:

①機載雷達電子系統不同。殲16裝備了我國首款有源相控陣雷達,並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在探測距離、跟蹤目標數量以及抗干擾等領域領先於殲11較為老式的機械掃描雷達,是我國現階段機載雷達的最好水平。我國官方對殲16的介紹為“看的遠、打的準”。

②搭載武器裝備種類不同。前段時間央視近距公開殲16,並公開殲16可以掛載我國現役所有空面武器,這意味著當前我國空軍使用的所有彈種殲16都可以發射。同時根據有限的公開資料顯示,殲16率先裝備了我國第四代空空導彈霹靂15和霹靂10,這兩型導彈是我國空空導彈最高水平,霹靂15採用新型火箭發動機,射程較前一代有了極大提高,霹靂10近距格鬥彈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就對空作戰模式:殲16較殲11機載雷達看的遠,掛載導彈打的更遠。殲11作為空優型殲擊機,對地攻擊能力較弱成為整個系列的短板所在,由於機載雷達限制,無法掛載發射空對面導彈或是精確制導彈藥。


③任務定位不同。殲11屬於遠程空優型重型殲擊機,殲16則更傾向於多用途性能,殲16即具備超視距空中精確打擊能力,同時具備強大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能力,有我國空軍“空中炸彈卡車”之稱。

④體系作戰能力融合不同。殲16一經列裝部隊就與殲10C及殲20一起組成空軍體系作戰的“三劍客”,形成制空、制海和制地能力。從公開亮相以來先後參加了空軍組織的各大演訓,並展示出了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殲11自列裝部隊以來,長期承擔著遠程空優作戰任務,是我國國土防空的中堅力量。


無論是殲11還是更新的殲16在未來很長一段都將是空海軍的主力機型,為維護我國空海防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空軍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步伐加快,我國空軍體系作戰能力日益完善,新一代的武器裝備為期不遠。


鷹鴿分析


殲11屬於空優戰鬥機,而殲16屬於多用途戰鬥機(任務與飛豹戰鬥轟炸機更相似),從任務上看二者就不太一樣。我知道肯定有很多網友對殲11、殲15、殲16表示傻傻的分不清,因為太像了。

先從外觀上區分一下這三個飛機吧,先從殲15開始,因為殲15識別最簡單。下圖為殲15艦載戰鬥機,可以看到我畫紅圈的地方是鴨翼,殲15是這三個機型中唯一帶鴨翼的。而且垂直尾翼上通常畫著鯊魚,畢竟殲15綽號“飛鯊”。

然後是殲11和殲16,這兩個分辨起來比較困難,一個是殲16全都是雙座型,而殲11大部分為單座型(如果你看到只有1個座,那肯定不是殲16);還有殲16前起落架有2個並排的輪子,而殲11只有1個;再就是殲16量產以後沒有機頭長長的空速管,而殲11依舊保留空速管。這是大致上的判斷,再就是一些細節上的,從網上找了幾張網友做的圖,大家可以看一下。

關於這兩款戰機其實都是吸收了俄羅斯戰機的技術發展而來。關於他們的作用,殲11主打對空,而殲16更強調多用途(特別是對地對海)。

殲11系列是在90年代引進的蘇27SK的國產化,其中殲11A是由俄羅斯方面提供發動機、雷達、武器、電子設備等原裝零件進行組裝。而殲11B則是中國消化了蘇27的技術之後進行了大的改進,一方面將機械操縱和平尾模擬電傳操縱改為國產數字式飛控,另一方面是將原先的機械天線掃描雷達換裝為無源相控陣雷達。這兩個方面的改進使得殲11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大大提升,可以說進一步挖掘了蘇27的潛力。當然了,原裝零件組裝的殲11並不是說就毫無作用,他為中國解決了三代戰鬥機的生產技術空白,因為之前我們一直在不斷改進和生產二代機,而殲10也是在1998年才首飛。

殲11系列的主要作用就是對空,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配備1門30毫米機炮、可掛載俄製R-73、R-27、國產PL-8、PL-10、PL-12等空對空導彈。殲11B對地模式還可攜帶部分精確制導彈藥,但是種類沒有殲16多,載彈量也沒有殲16大。

而殲16則是在殲-11BS基礎上參考了蘇-30MK/MKK機體研發的三代半雙座多用途戰鬥機,他的載彈量達到10-12噸,所以被網友們成為“炸彈卡車”。相比於殲11和蘇30,殲16的航電有了巨大的提升,由機械掃描雷達和無源相控陣雷達更換為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樣大大增強了多目標跟蹤能力,而且對空對海對地打擊模式可以通過模式轉換進行精確的目標分辨和跟蹤。下圖為網友製作的殲16對地打擊CG圖

從作用上講,殲16更強調對海對地打擊能力,具備超視距對空作戰能力。殲16的機載武器可以說是目前現役戰鬥機中最全面的一種,可掛載PL-8/11/12/15等空對空導彈、YJ-62/83/91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常規航彈等各種精確和非精確制導武器。蘇30雖然也強調對地對海,但是不具備GPS制導這類精確彈藥的使用能力。而且殲-16還可以改電子戰型,加掛電子作戰吊艙,增加電子作戰能力。所以對空、對海、對陸、電子戰的活殲16都能幹,這也就是所謂的“多用途”。


雛菊西瓜Peterpan


殲-11BS,注意翼尖階梯式導彈發射架

殲-16,注意翼尖傳統導彈發射架

殲-11BS和殲-16都是雙座多功能戰鬥機,從外表上來看的確很難區別,不過兩種戰鬥機在定位上面還有一定區別,殲-11BS是雙座殲擊/教練機,是殲-11B同型教練機,需要執行飛行員機型轉換任務,殲-16是殲擊轟炸機,它主要用於遠程對地攻擊和精確打擊,因此殲-11BS一般編入殲-11B部隊,而殲-16單獨編成作戰部隊。

從外表來看,殲-16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機頭沒有空速管,機載導彈為PL-10空空導彈,採有傳統發射架,殲-11BS配備機械掃描雷達,機頭有空速管,機載導彈為PL-8,考慮到導彈翼展較大,翼尖採用階梯式發射架,這是最主要外部識別特點,當然不排除未來殲-11BS升級為有源相控陣雷達、PL-10導彈,所以這兩個識別特點有一定時效性,還有一點,殲-16配備有空中加油系統,機載紅外搜索系統為了給空中加油探管讓出空間,位置在座艙右側,而殲-11BS沒有空中加油系統,機載紅外搜索系統在座艙中間。


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殲-11 是沈飛引進生產線後仿製的Su-27戰鬥機。

而殲-16是沈飛仿製的Su-30MKK戰鬥機。


蘇系戰鬥機從Su-27開始一直到Su-35基本上都是一個孃胎裡面(其實就是一個孃胎)出來的孩子一樣。俄羅斯又授權很多國家生產這些蘇霍伊戰機,除了Su-33和Su-34能夠明顯的看出不同,剩下的幾款要是想去分出來,那麼還真的是玩大家來找茬的遊戲啊。這裡W軍告訴下大家去分這些戰鬥機的重點吧。


最基本型號叫做Su-27,後面的都是他的子子孫孫。

這裡要注意的是Su-27的垂尾頂端,是切尖的,對於垂尾頂端是不切尖蘇霍伊設計局一直在搖擺,這個恰恰是一個分別不同Su系戰鬥機的一個要點。


殲11A/Su-27SK:SK是Su-27的出口版,灰色雷達罩,雷達罩下方塗色有缺口,無受油設備,無衍射平顯

中國自己的殲-11A就是組裝的Su-27SK,區別在於鉚釘多了一點(加工質量問題),駕駛艙蓋在特定角度呈現金色(加了中國自己的鍍膜)。

Su-27UBK:雙座教練型,其他和Su-7SK一致。

中國空軍Su-30:垂尾頂端是平的,灰色雷達罩且塗色下方有缺口。

雙座海軍航空兵蘇30:海軍配色,白色雷達罩。

空軍殲11B:純黑雷達罩,塗色無缺口,垂尾切尖,綠色的大塊衍射平顯,銀色噴嘴

海軍航空兵殲11BH:基本與空軍型一致,但塗裝偏淡色。

殲15:三翼面佈局、有鴨翼,機身有海軍旗和飛鯊標誌,雙前輪,有尾勾,有可摺疊機翼。

殲16:雙座,垂尾切尖,深灰色雷達罩,沒有機頭空速管,綠色衍射平顯,採用國產太行發動機。

殲11D:傾斜深灰色雷達罩,機頭有向下的俯角(低頭狀),太行發動機,垂尾切尖,目前只有黃皮原型機

殲16電子戰型:基本上和殲16無太大區別,但垂尾和翼尖有被動輻射源定位裝置。


軍武數據庫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成功從俄羅斯引進了蘇霍伊公司的蘇27戰機,這一軍備採購項目促使中國空軍迎來重型戰鬥機時代,並且影響到了後續五代機殲20的發展方向。而從直觀結果的角度看,蘇27的引進,也直接催生了殲11及其後續機型的發展。蘇27戰鬥機服役之後不久,中國就成功獲得了俄羅斯的生產線技術轉移,並開始自己生產蘇27及其改進機型,即殲11系列戰鬥機。

早期的殲11A戰鬥機就是蘇27戰鬥機的國產版,俄羅斯授權中國可以自己生產蘇27,並且也提供了技術,這種戰鬥機的定位是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其主要特點是繼承蘇27戰鬥機優異的機動性能,擁有極強的對空能力,同時也具備遠距離巡航的優勢。中國後來又對蘇27的技術進行深化研究,併成功研發出殲11B系列戰鬥機,新的殲11B顯然要優於早期的蘇27,到目前為止甚至有殲11D正在研究的消息,將是對標蘇35戰鬥機的新產品。

而另一方面,殲11系列戰鬥機的發展,還影響到了另一種國產戰機殲16的發展。殲16是沈飛基於殲11和蘇30的技術而研製的,雖然在外觀上相似,但是殲16和殲11實際上是有定位區別的。殲16是戰鬥轟炸機,既具備戰鬥機對空的能力,又能夠執行對地對海轟炸任務,所以有“炸彈卡車”的美譽。值得關注的是,殲16戰鬥轟炸機還具備改裝為電子戰飛機的能力,其性能覆蓋面是更加廣泛的。

殲11和殲16都屬於國產戰鬥機技術更新發展的成果,性能定位的不同,使得這兩種機型都有各自的發展空間。現在殲11系列戰鬥機可以說已經是十分成熟的機型,而殲16戰鬥轟炸機也正在不斷髮展之中。加上殲10C和殲20等新機型的加入,未來中國空軍戰鬥機體系所包含的戰機類型將會更加多樣,戰機編隊的實力也將會得到全面提高。


白虎堂


很好區別

首先,殲11屬於空優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奪取敵方制空權,為對地或反艦提供了保障。而殲16戰鬥機屬於一款多用途戰鬥機,可執行空戰,對地,反艦等很多任務,因為是多用途戰鬥機,所以用途面是很廣的。

整體上來看,殲11和殲16都仿製於蘇霍伊的蘇27系列戰鬥機。

此外,殲11B使用的是太行WS10A發動機,屬於重型戰鬥機,還有殲11BS和殲16一樣,也是多用途戰鬥機也採用太行WS10A發動級,雖然殲11BS和殲16類似,但殲16的航電,載重還有隱身能力,都強那麼一點點。因為載重量大,因此殲16被賦予了炸藥卡車的稱號,綜合來看殲16的用途很多,對地攻擊或反艦能力強。但殲11空戰性能很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