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曾熙作品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鄧石如鐵線篆四言聯:造次亨念,戰競自持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居廉《富貴白頭圖》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水仙文石圖 》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湖北省大冶縣有兩個神奇的村莊。一名朱家山頭,這是個山上集住的村落,村民們大都姓朱。科舉制取締前,不管是三九隆冬還是三伏酷暑,只要走進該村,通宵達旦都可聞琅琅讀書之聲。正因為寒窗功夫做得勤,所以該村秀才、舉人乃至身價金馬玉堂的翰林比比皆是。由於該村不羨財富重讀書,故在鄉梓素享有貴無富之美名。

新世紀2009年,一古玩愛好者告訴我:“在該村收貨時碰到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太太,她藏有滿滿一櫥古書畫。老太太膝下荒涼,不想再守著這堆舊物,欲將其全部變賣。一來換點銀子料理後事,二來讓這些東西有個歸宿,三來了結這個牽掛也好輕裝西歸。”

聽到這一消息,我並沒有全信,加之又正有一些瑣事纏身,因此,沒有當即與其前往。在愛好者的反覆催勸下,我才勉強與他啟了程。但這已是1個月以後的事了。

當我們好不容易找到老太太的家中,但見白幡高掛、哀樂低迴、輓聯墨新,人亡屋空!那一櫥數百幅古書畫,在老太太彌留之際,都被親房當紙錢燒了!灰燼中,我見有沒燒過的殘片,撿起一看,竟是文徵明的高足陸治的作品,包山陸治以及兩枚朱印仍歷歷可辨……我將這巴掌大的焦煳殘片,小心翼翼地帶回家中,以讓這無法遺忘的毀滅永存在我的記憶之中!

如果說,這次毀滅書畫的原因,只是緣於個別下民的迷信和愚昧,那下文所記錄的全國性書畫大毀滅,則完全是由於“上頭”的“發動”造成。

為了敘述的方便,且讓我由近及遠地去展現那場空前絕後的大災難!

大冶縣的另一個神奇村莊,就是被邑人稱之為有富無貴、與銅綠山古礦冶僅一湖之隔的張克城村。也不知何年哪月,村民們為了飲水用水,就在湖畔打井挖塘。某天,赤兔西墜,晚霞織錦,正欲收工,忽有人在泥淖中踩到一堆硬物,他沒有聲張,而是隱蔽地撿起一塊察看,始知那全是沉甸甸的金錠。

俟夜色深沉,他就領著6個同胞兄弟往自家挑運。挖塘工地距其家不過二三百米,7人一直挑到朝暾初上,才將金錠挑得一塊不剩。從此,這個百十戶人家的窮村一夜之間暴富起來。尤其是二房,截至土改,40戶的二房,就有38戶被劃為地主。

剩餘兩戶,一戶據說叫大煙抽敗了,另一戶本該劃為地主階級,但因其家男丁早逝,僅由一婦人帶著3個兒女撐持。也許人們念她守寡不易,動了惻隱,也許……總之,她被漏劃。這婦人出身名門,精通文墨,是我的親戚,按輩分是長輩。

自我記事起,她就對我極其關愛,我自小即以母親相視。

1960年,十五歲的我,被一刀切了回鄉生產。不久長輩就將我送到距她家幾華里的私塾裡研讀古詩文。私塾房小且暗,正堂掛著對聯中堂,至今我還記得那“竹影掃秋月,荷花落古池”的對文和曾農髯的名款。中堂是《墨荷圖》,為王霞宙先生手筆,是先生通過王的夫人丁惠雲女史代求的(丁是先生的法律系同窗)。

放學後,我便歸長輩家。她家因沒受過任何政治衝擊,兩個大客廳依然維持著昔日氣度,尤其是那個名日花廳的堂屋,真是雕樑畫棟,極盡人間奢華。穿過花廳,上十來個條石臺階,便是個大花園。因解決肚子問題的“見縫插針”,此時花園己被闢為菜地,但依稀可見的紫竹、蘭蕙、玉簪、芍藥……彷彿仍在訴說著主人昔日的富有。

在此幽雅環境中,我晨起練拳舞劍,入夜誦文吟詩……記得明代著名文學家兼收藏家的宋懋澄,曾這樣比興過自己的讀書生活:“吾妻經、妾史、奴稗、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於枕蓆者文賦,外宅兒也。”我無宋氏之豔福聯想和比興,將幾年私塾讀書說成是:兄左傳、弟四書、姐幼學、妹唐詩……總該不謬!

時不我待,好景難長。而今,這一切都隨著逝水離我遠去!徒將一段溫馨的憶念深深留在我的靈臺!

其實,就當時而言,也許年齡尚小,除了讀書的盲目性外,對那如詩似畫的環境大有久而不聞其香之感。總覺得金窩好銀窩好不如自己的草窩好。正是這種戀家的心態,常使我多愁善感地發愣。

長輩何等睿智,一下子就拿準了我的心病,對症下藥地找出玉佩、瓷瓶、田黃、雞血……等供我把玩,並耐心告訴我它們的年代、出處。她見我興趣不大,就換成我喜歡的書畫。幾年下來。她先後在我書房中掛過狀元王壽彭楷書四屏、朱柏廬《治家格言》、吳昌碩大篆四屏《前赤壁賦》、鄧石如鐵線篆對聯、王石谷山水立軸、虛谷和尚松鼠中堂……

我見她隔三差五從小梯爬上爬下,就勸她不要勞神費力翻找。誰知她卻說,不費事,四箱書畫放得好好的,我一箱一箱地順著拿。

流光如矢,忽忽已越三年。由於形勢變化,我接到母校黃石五中的復學通知。就這樣我結束了這段寄居的生活,也結束了玩古董賞書畫的那份閒適。爾後,雖說常抽空去看望那位長輩,但都是來匆匆去匆匆,根本就無暇顧及那些舊物了。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溪山無盡圖卷 》局部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溪山無盡圖卷 》局部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溪山無盡圖卷 》局部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雪徑歸樵圖 》


轉瞬到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我親眼看到,居廉的作品被打上黑×,高嵛的畫跡被投入烈火,一同學親戚家窖藏的明清官瓷,被盡數挖出砸了個稀巴爛……猛然,我記起了私塾堂屋裡和長輩樓上的書畫……當日傍晚,我用了四十幾分鍾就走完了近20華里路。當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長輩家時,全部書畫早已被付之一炬,大火無情地吞噬了那些藝術珍藏!至於我先生家的少量書畫,自然也難逃灰飛煙滅的厄運!

魏晉人在評及建安文學核心人物曹植時曰: 天下有才一石,子建有才八斗。我說:如果民間藏有古舊書畫一石,“文革”中毀了八斗。隨便舉幾個毀滅書畫的例子,保準都能讓現實和歷史震顫!

北京學者梁漱溟先生珍藏的大批書畫,被集中到院中燒盡;紅學大家俞平伯先生傳承數代的墨寶,被投火統焚;中央文史館長馬一浮先生家藏的書畫瑰寶和寶貴的文獻,全部都被付之一炬;南京書畫巨擘林散之先生私藏和自作的書畫,盡數被烈焰吞滅:上海劉海粟先生的畢生書畫典藏,被當街燒了5個多小時;畫壇怪傑石魯被吊在西安的鐘樓,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作品被打×撕毀;裱畫大師洪秋聲先生雖說拯救了無數國寶,但最終卻未能保護好自己手上的數百幅書畫真跡……

往事已矣,雖然作為唯物主義者,我們不能只憑文物字畫的悲慘命運來否定一整體歷史時期,但這樣的悲慘往事一直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無法釋懷,希望這樣的歷史和這樣的事件永遠不會重演。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陸治《 綠玉黃英圖 》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王石谷山水作品

「第301期」悲慘的,和更悲慘的

王壽彭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