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搶七”,有意而為之?

今年的籃球市場夠火,無論國內、國外,都經歷了殘酷的“搶七”,精彩之餘,不難窺探其中的商業味道。現代籃球的趨勢就是商業化,如果缺少商業化的支撐,純粹的球市沒有吸引力。所以,全明星、“搶七”也脫離不了商業範疇,只不過全明星是明面的商業,而“搶七”更像是默認的範疇。

“搶七”,有意而為之?

先看NBA的東西決的雙“搶七”,離不開的是裁判這個敏感話題,各種不可思議、不合時宜的判罰,只要稍微懂行的球迷都能看明白,偏哨!目的也十分明確,就是拖也得拖到“搶七”,只有這樣才能讓商業價值最大化。而進入“搶七”,偏哨立馬消失,只是之前的偏哨影響,只能自己買單了,你別無怨言,你還得在聯盟混,也許這就是一種無奈的默契。

“搶七”,有意而為之?

再看看我們的CBA,今年也出現了有史以來的首個“搶七”,主角就是廣廈與山東,場上兩隊拼得刺刀見紅,場下球迷吵得熱火朝天,追根究底還是裁判的問題,質疑偏哨、不敢吹、不會吹,等等吧,裁判對場上形勢的駕馭力奇差。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把他歸結為籃協學NBA學得不像、裁判演的不像,最終出現的就是球迷的怨聲載道。不過,對於職業聯賽,能夠出現“搶七”,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搶七”,有意而為之?

“搶七”不可避免的就是球迷對裁判的怨恨,裁判所面臨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為了聯賽的佈局,委屈點又能算什麼?咋說呢,個人老說,不贊成商業操作,但無可厚非商業為聯賽注入了活力,本身就是一種前進和時代需要。還是那句話吧,一切就是一場遊戲,只要在國際賽場上能為國增光,怎麼都好說!

“搶七”,有意而為之?

靜心寫一些大家關心的體育事兒,喜歡可以關注“狂飆體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