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前不久,有新闻提及我国将建设全球低轨卫星星座,命名“鸿雁”,并在今年发射首颗卫星。而较目前的地面互联网,鸿雁提供的网络不受空间和地域限制,可实现无死角全覆盖。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仅标明了手机出现“不在服务区”的状况将成为历史,而且,更是人类通信技术进入到更高水平的表现。

自人类文明开始之时,在还没有文字出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有很多种,如众所周知的结绳法。而在我们傈僳族的历史里,也出现过许多比较有特色的信息传播方式。直到民国初期前后,傈僳族信息传递方式还保留有口信(口头)、木棒、树叶(草)、刀斧刻石(树)、吹羊角和火烟等六种。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傈僳族

木棒传递信息法:把木头削成圆形,长约一尺左右,粗细如脚跟大小。递木棒的目的是要速办事情。木棒分头、体、尾三部分。头部用绳捆有辣子、木炭、鸡毛等物。体部中间用刀刻着横条标记,每“一”刻代表十个数位,如刻有“二”代表二十,刻有三、四、五……横条等标记,分别代表三十、四十、五十等数。九个数以下的不作刻记,均为口传。尾部用刀削细,便于手握送递。投递木棒者,要求体强、诚实、可靠、动作敏捷的男子汉来担任。木棒上捆绑有辣子、木炭、鸡毛等物的属紧急信件。木棒传递者不到目的,不得住宿,必须连夜赶路,在规定时间内一定要完成任务。这是傈僳族一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民国后期,送木棒这一方法已逐步淘汰。

树叶传递信息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男女青年约会,有的还作为爱或不爱的标记。傈僳族男女青年准备约会时把树叶摘下来,放在他(她)平时出入的地方,上压石头,如女青年非常想念男朋友,愿嫁给他,就把两片树叶正面对齐后对折;有的还在树叶上用牙咬成图案,表示永远相爱。相反就表示不爱。当对方看到树叶后,就知道意图,以此决定赴约或不赴约。

另外,亲朋好友之间也可用树叶传递信息。如约定某天到某地同去办事或做生意时,先到者就摘树叶,放在十字路口上,并压上一块石头,表示对友已先开路了,请对友快快追上来。

草结传递信息法:一般用在占土地、狩猎、伐木等方面,意在通知对方此物已有主人。如在树上或草丛里发现蜜蜂,就在蜂窝旁用草叶打结作标记,表示不准他人来糟踏或取食,这种方法现在还时有运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刀刻石标记,如在大岩上首先发现岩蜂,就在岩石上用刀刻划线条,表明不准他人来侵犯或取食。也可在树上用斧或刀砍四至五个记号,表明此蜂已有主人,任何人不得侵犯、取食。

吹羊角传递信息法:这种方法使用不普遍。傈僳族地区,凡村里有名的狩猎人病亡时,其直系亲属就吹羊角号,意为死者的灵魂进入阴地进行狩猎时,不让鬼神伤害。另个意思是向各寨通知狩猎人身亡的信息。除狩猎人死亡外,其他人死亡一律不吹羊角号。到民国后期,吹羊角号传递信息法已逐步淘汰。

火烟传递信息法:此种方法常用于重要人物死亡或发生重大事件,其方法是用半腐烂木柴、树叶、杂草等,在山坡上用火燃烧,冒出火烟,以此通知对方。对方见到火烟后,立刻赶往出事地点。

刻木记事法:多用于民事纠纷,其方法是取根木头,制成木板,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木板根据案子决定,大案木刻约二尺五寸长、五寸宽,最小木刻一市尺长,二寸宽。木刻板一般是中间厚,边缘较薄,正面平滑,背面中间呈凸形,木板右边代表原告,左边代表被告,在法庭上原、被告无异议而结案时,法官在木板上用刀刻记。如结案时解决三点纠纷,法官在木板左右两侧用刀刻三条线。依次类推。最后,在木板上用刀深沉的刻“x”,表示今后不准翻案,并把木刻板分划成两半,右半给原告,左半给被告,永远保存。若今后一方翻案,这两半木刻对齐复查。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傈僳族刻木记事用具

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法多种多样,不过常用于家庭私事。家里办完一件事,各人自己结一个绳结作记号,以后数绳结数,就得知家里已办完了多少事。未办完的事也结绳结,办完一件事,解开一结。民国时期,在傈僳族地区开始用信件传递信息,从内地寄来的信函均贴有邮票,设治局与乡村间投递信件,信封不需贴邮票。传递信件由设治局送到各乡,乡里的信件传递到乡丁完成,每乡配一名乡丁。信件通知可分为急、缓两种,急信件的信封上,用线捆着红辣椒、鸡毛和木炭。

口哨、吹树叶传递法:把双手的拇指、食指插入口内或用树叶,吹出声来,对方听到后能识别出所传的信息。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傈僳族文字

此外,在缅甸密支那傈僳族村寨还拥有敲锣传递信息法、敲锄头传递信息法及竹筒传递信息法。敲锣是在全村统一选一户人家,专门管理负责敲锣的任务,每年给一定酬金。主要任务是在该村有人死亡时敲锣报丧,如男人死亡敲七声锣,女人死亡则敲九声。敲锄头方法是家家户户在屋檐上挂着一把铁锄头,如某家发现盗情时,就敲响锄头,尔后隔壁邻家人也接着敲打锄头,这样一户接一户,通知全村人出动抓小偷。竹筒法是在各家的屋檐上,用细绳吊着粗大的一节竹筒,竹节中间穿有一小孔,以便发出“咚、咚”响声。当村里发生火灾时,很快敲打竹筒,一家接一家,一直敲打到城里去,这样,消防队就会很快来到现场灭火。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傈僳族的千脚木楼

史海拾贝|傈僳族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竟然是这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