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纯粹教育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导语

此文来自曾经的美高学生,读书期间的心路历程。作者真真切切、娓娓道来,给读者呈现出一幅幅当今学生们面对挑战而努力中的真实画面。

启程路上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 6月11-14号考final (期末考试);

- 6月15号到22号去Georgetown上夏校 (乔治城大学);

- 6月22号回国,22号到北京,就地上文书夏令营;

- 上完回南京。

回南京后按量刷题,20天刷完直接去上海上sat,又是一个月。

回南京用一个礼拜读summer reading写论文。

当我还在和发小商量 “几号几号下午几点到几点,我可能能去咖啡馆见你一面” 时,恍然发现我的暑假已经快结束了。

坐在回美国的飞机上,一边拿Kindle赶着作业,一边想:我得让自己睡一会,落地就上课,倒不了时差的。

这样的暑假,我应该是要习惯的。

这样的暑假,似乎也是我身边的每一个留学生习惯了的。

“要不要去苏州度个假?”行啊,三天数着日子一算,第四天上午正好回南京,下午坐高铁去北京上AP,不多不少。我如释重负地想着。

北京、

上海、

深圳、

美洲、

欧洲、

………

作为这个时代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全世界的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01

无虞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仔细打量着这个时间表,它不仅仅是一个青少年的行程,更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它是我的父母给我铺好的最科学的一条阳光大道。

“你上上奥数,发散思维。”

“你学学钢琴,陶冶性情。”

“你练练口语,英语一定要好。”

后来,现实也确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

奥数竞赛拿奖,可以帮我升学;

钢琴九级让我成了别人口中的才女;

英文好更是让我得以来美国之后几乎没有语言关。

比起大多数同龄人,我拥有一条由他们的经验、智慧、和辛苦累积出来的平坦无误的阳关道。

平坦无误,无误,无,误。没错,这个系统如此之精确,它不可以出现差错。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02

沉默

所有背负着期望的孩子,似乎都没有给自己留容错率。

可是,没有人会一路都是顺风顺水。那个我原本平坦的阳关道上出现了一个大坎的时候,是在九年级。

那一年,住家冷暴力,我连着一个礼拜吃的都是同一盘剩菜。

那一年,生病卧床数礼拜。那一年,外婆去世,回国奔丧,旷课一月。

那一年,返校后发现我原本作为戏中主角,已然被替换。

那一年,gpa骤降,老师拒绝了我补课补assignment的要求,无法更改...

这一切发生在两到三个月内。我疯了。真真切切地,那完美的玻璃罩,碎了。

有些事发生了,它非吾所愿,非吾不尽心,不尽力,可它还是发生了。

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个“错误”。

系统里,一帧一帧都是排好的,没给我容错的机制。

[你高一gpa要3.8+啊]

[你怎么可以有C!]

[你还有活动][你不可以……]

它在我脑海里耳朵边不停的重复,重复,重复着。“啊,真烦。”我坐在阳台上如是想。亲爱的系统,你用我的错误为我围起了一道墙,却没有给我一道出去的门呢。

03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有那么一群理应受到嘉奖的孩子,仿佛尚未领受成果前便足可放心写好获奖感言,还不忘刊登通告。事后他们的经验传授,也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让现实为他们的庆功粉饰上了一层亲和的妆。那万一出来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呢?“辩论高手,竞赛达人,offer全拒。”

“史学才女,文底深厚,高考失利。”获奖感言撕碎,通告被抹杀,庆功成了鸿门。一个分母,倘若没法让人看到大团圆的结局,演员至导演都嫌败兴。

这个社会教会了孩子如何去奔自己的前程,

如何去做那人上人的分子,

却没有告诉那些成为“分母”的孩子

如何去面对人生的不完美。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被回避:

作为分母可远远比作为分子的概率来的大得多呀。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04

我在十五岁的那个春天第一次思考,为何我的系统不允许我出任何一点错。我时常想,倘若我当初遇到困难时的坚强并不足以让我寻找出路,我这辈子就被否定了吗?是否是我的错?又或者,我们都是被期望着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行动力的吗?这个期望从何而来,又从何而起。它真的是常态么。

我们的教育系统里对“失败”如此讳莫如深,如禁如忌。当把人生目标和个人价值简化为极为具象的衡量标准,它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连“失败”的定义都变得统一。它变的十分的不公,它被妖魔化了。

我从来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孩子。从小到大,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试错。我仿佛是在拿自己的每一次有意或无意的失误去和那台机器相搏,像是两个并不相称的对手互相试探着底线,亦似盲目而贸然地去争取着那自由。

有一天伴随着我的试错,伴随着我磕出的大伤小痛,我突然明白了,我们跟国外孩子比根本不差资源,不差关爱,我们一直用“素质教育”“平等”“多方面发展”企图生拉硬扯去牵连的无非一个词:容错率

而国内接受精英教育的那批孩子,他们,我们,是不存在容错率的。——If I had the choice, I would say NO.

思悟

容错率不仅给了孩子发展的可能,也给了他们发展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分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大多数人肯定。

他们的价值从何而来?源于他们自己。我的论文里写过一句话:

The trends encourage conformity while the state discourages dissent. But, I am reminded how often nonconformists changed society for the better.

每个人的个体价值都依赖着容错率给他们提供的空间。

“precarious consequence that derives from the conformity of thoughts”,让多少人迷茫,又让多少人否定了自我。有了容错率,少了一点逼上绝路。

倒不是不上进,我本人相当讨厌逼上绝路引发的动力。曾经写过一段话,社会这个机器里需要高精度的零件,也需要小螺丝。我不觉得我的价值在于爬的多高,我要做到在我的位置上,不论高精尖还是小螺丝,都无可替代。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我并不爱作曲高和寡的解读,相反,我觉得这大用小用都是特定的,都有一个特定的人去干,也最为适合。人永远可以有更高的平台去够,可你真正属于的那个位子,是不是已经被自己忽略了呢。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绘于/摄于·2016年4月

封面是我两年前画的一幅水彩,画残了...可是画到一半的时候,往椅背上一靠,忽然觉得桌面构图很美,顺手拍了一张。

再看到这张照片时,想起了中学神父说过的一句话:“也许你没有走上你预期的道路,却依然看见了不曾预见的风景。”

没有失败的成长?现实给学生的容错率是多少

一个真正有把握的人,会坦然接受容错率,因为他有坦然面对失败的心境。少时学剪纸,师兄师姐剪得好的大有人在,剪出来平整圆滑分毫不差的亦不在少数。可每每我下错了剪子或是勾断了几分,能帮我三两下改回来的,只有师父。错了一步又如何?

可贵的不是一步不错,而是直面差错并有能力纠正。我常常想,那些不给自己容错率的人,是否都是自卑的,他们害怕自己无法修复自己的错误。

我也常常想,

一个没有试错的成长会如何,

究竟是不经风雨,

亦或是经不得风雨?

这个答案不重要了。

环境造就了天真,

环境也可以造就阻力。

精彩系列 持续推出

【百余篇美国名校探秘系列】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

【名家谈教育】【留学逆袭】

【父母手记】【预备留学狗】

............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1178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