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婁勤儉書記在淮安區調研的這兩個村,扶貧工作搞咋樣了?

婁勤儉書記在淮安區調研的這兩個村,扶貧工作搞咋樣了?

婁勤儉書記在淮安區調研的這兩個村,扶貧工作搞咋樣了?

2017年11月2日至3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淮安調研,強調要以高度政治責任感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並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仗,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婁勤儉十分牽掛扶貧開發重點片區的脫貧工作。他來到淮安區欽工鎮鎮西村,考察天裔鴿業項目,希望當地加大扶貧開發項目推進力度,帶動更多低收入農戶增加收入。在順河鎮順西村,婁勤儉察看了村便民服務中心、陽光扶貧工作站,隨機走訪了時國平、時兆衣、劉延芳等農戶,瞭解各家生活情況特別是存在哪些具體困難,與他們一起算收支賬。他要求加大對因病致貧返貧家庭的精準幫扶力度,綜合施策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這期“e起學習·e起奮鬥”帶大家走進這兩個村,看他們怎麼將脫貧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分享那裡村民走在脫貧路上的喜悅。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項目扶貧工作舞出了精彩

(欽工鎮鎮西村支部書記支中海)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位於淮安區欽工鎮鎮西村的天裔鴿業時看到,270棟鴿舍依次排開,村民們正將成箱的鴿蛋打包裝車。“我們村有160多口人在鴿廠上班,每個月收入少的3000元出頭,多的能有六七千元。”鎮西村支部書記支中海說,天裔鴿業養殖項目是村裡引進的扶貧項目,2017年5月,270棟鴿舍和辦公大樓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帶動就業400人,並且運轉良好。如今,天裔鴿業又與村裡簽了二期項目土地流轉合同建設研發基地,近期就要開工。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這個項目的收益不是由欽工鎮鎮西村的低收入農戶獨享,而是惠及全區20個經濟薄弱村。淮安區利用閒置土地引進龍頭項目,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參與股份合作的方式推進產業扶貧,整合2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的幫扶資金,在鎮西村500畝荒地上建起鴿舍,租給天裔鴿業用於蛋鴿養殖,天裔鴿業則按照幫扶單位出資額的16%,每年給各村分紅。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以天裔鴿業為龍頭,鎮西村的項目扶貧工作舞出了精彩,全村167戶低收入農戶目前已脫貧85戶,餘下82戶貧困戶中,32戶安排進企業務工。“項目扶貧,讓村裡的風氣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村裡過去沒有項目,村民們農閒時就聚在一起打牌,時間荒廢了不說,還容易有矛盾。項目來了之後,土地流轉出去的村民們進廠上班,一年下來,薪金加租金收入超過5萬元,企業還給村民們買了保險,每月一到拿工資的日子,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支中海說。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會少

(順河鎮順西村支部書記張秀凱)

揚子晚報記者來到順西村時正值晌午,走進村裡的農家書屋看到,裡面坐著好幾個中年人,其中一個村民正在翻閱《再戰農村電商》。“婁書記的到來,讓我們村上上下下都很激動,大家脫貧的信心強了,工作幹勁足了,通過這大半年的努力,全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發展。”村支部書記張秀凱介紹說,順西村由原來的蔣姚和時廖兩個村合併而成,2015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3.2萬元,2016年,順西村被評為“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被定為經濟薄弱村之後,從省裡到鎮裡都非常關心村子的發展。

在大家支持下,村裡擴建了便民服務中心,現在面積達513平方米,設有綜治、公安、信訪等窗口,村民不出村就能解決生產生活的各類問題。村裡還設立了陽光扶貧工作站,貧困戶可以到工作站諮詢相關扶貧政策,查詢扶貧信息。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村裡出租村集體資產獲得租金收入,利用扶貧資金投資門面房和扶貧項目(天裔鴿業)獲得投資收益,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獲得稅收分成。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8.71萬元。預計2019年,順西村貧困戶將全部脫貧。

各級領導幹部的走訪調研幫助大家激活了發展的思路。張秀凱說,下一步,村裡計劃通過4條措施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一是產業扶貧,推廣發展蔬菜大棚、瓜蔞種植等;二是通過出租廠房增加集體收入,我村和艾口村合建的扶貧廠房正在辦理手續;三是進行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引導貧困戶加入,提高土地產出,進而提高貧困戶收入;四是爭取招引項目獲得稅收分成。我們堅信,只要幹群齊奮鬥,順西村的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會少。

娄勤俭书记在淮安区调研的这两个村,扶贫工作搞咋样了?

我也是個小老闆啦

(順河鎮順西村八組村民劉延芳)

在順西村村口的小超市裡,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八組村民劉延芳。“如今,我也是個小老闆啦。”時隔半年多,說起省委書記婁勤儉到自家走訪的事情,劉延芳依然很興奮:我今年58歲,家裡有4口人。2012年,老頭子生病去世了,為了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了十多萬元外債。去年5月份,三女兒又因意外腰椎骨折,花了5萬多元醫藥費。孫女還在上學,全家就靠小女兒打工養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鎮幹部和村幹部到家走訪的時候,詳細問了家裡的情況,把我家定為了貧困戶,還對我家進行幫扶,要帶著我家脫貧。三女兒身體有所好轉後,我們找到鎮裡,希望能夠自食其力。鎮裡勞保站就安排三女兒參加創業培訓,村幹部還跑東跑西,幫助申請到了10萬元的創業貸款,在村裡開了個小超市。這樣,我們既能照料家裡,每個月也能有些收入,還為村民提供便利,挺好的。去年底,村裡還分配了680元給我家,告訴我說是扶貧受益資金。孫女上學,政府也給補助,家裡負擔又輕了一點。我們家的生活明顯比以前好了,往後的日子也有盼頭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